匮乏有理念的爱的后现代——感悟 当我面对Y年代和Z年代的孩子,我一直有一种感觉:他们内心深处存有一种隐约性的不快乐,都有可能是一个有关人心深层意识层面觉醒性的无助或无奈的呐喊,因为他们自己本体性的心已被局限成长于局限性封闭的心性。 他们现有的处境,不容我们作为家长,老师和有关社会关怀的人群去理解,并给以一个适切的沟通,以协助他们在深层意识层面上的醒觉,而能够开放在一个充满有爱又有理念的精神生活世界——爱是存有理念的理性。 爱存有理念的理性,这是如何说起? 有理念的理性是没有分割性的——没有理性选择,也不是相对于感性的理性,这一类相对性的理性是处在表层意识层面。但是,这里所谓存有理念的理性是处在深层意识层面中。 我们每天依持自己的意识生活,可是,我们并没能觉察理性处在其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的区别,因此,我们凭借这个意识是没能掌控有理念的理性去生活,是含有危险的可能。 这个可能或许就是我们活在这个后现代的种种危机压迫感的隐性精神的面貌中,这个可能或许也在诱发一个混淆无序的爱的释放。 现今我们处在这个后现代,我们可否意识到这两个可能:无处不在的危机压迫感,以及爱的释放的困扰。或许这个可能是只有敏感的人,Y年代和Z年代的人,可以开始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进而渐渐地知其然,却始终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我们确实是处在一个长期的无形焦虑状态,与其所延伸的忧郁状态。这都会造成成人的焦虑,还有青少年人的忧虑。 这都可以说是这个可能的不确定性慢慢形成的。另一方面的同时,我们时常感觉到力不从心,我们的心力是无从掌握自己有理念的理性,更别说爱是可以存有理念的理性。 有理念的理性是包含原生性理性和后设性理性的完整性。 这个完整性,必须通过一个人类智慧的生命体验处在全心的历练——从初始原生性心性本质处在养心的生命智慧中历练,并开放至后设性心性本体处在护心的人性智慧中历练,最后完成于心性整体性圆融处在有心的人生智慧中历练。 这三个生命体验的历练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必须通过这三个历练的自我凭证和自己实证,来得到有理念的理性的体验性认同,以及体悟上的认知。 只要我们可以如此自我凭证认同,还有自己实证确认,我们是可以从如此的一个意识的进入,意识到深层意识中的理性凝聚,其形态显相就是爱。 换句话说,爱因此可以说是存在理念的理性中。 理性凝聚的爱,静态上可说是初心的爱,内心的爱,以及全心的爱的统称。我们的心,一来在内显上毕竟是最需要这个理性凝聚的爱来开显有关良善心性的行为,二来在外显上,能够肯定我们有所致意的有所为的圆满性表现。 理性凝聚的爱,动态上却是一种通过心性的内化和外化的开展,所表现出来的心性能力,也是心力。我们需要这种心力来应对人生中所有方方面面的人、事、物 的各个面向的交叉作用的最佳关系定调处理,也可作表面一点的理解,这就是有关思想与感情种种人际势态的良好关系的处理。 在这个后现代,我们需要的爱,跟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需要的爱,并没有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差别,这都是理性凝聚的爱。 只是,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其生活环境对应我们心性的刺激,是比较单纯,比较细腻和内敛的,且具备素养内涵,所以我们是可以具备良好的刺激条件有所历练而拥有的。 至于在后现代,其生活环境对应我们心性的刺激,是非常复杂,非常粗糙和张扬的,且已逐渐失去其素养内涵,因此我们是难能具备良好的刺激条件,通过生活上的种种体验的有所历练而拥有的。 后现代需要爱能够存有理念的理性,也需要理性凝聚的爱,为什么又这么难为呢? 我们是否应该去反思,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什么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源?西方话语和中国话语,谁应该来担当和化解这个时代难题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