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爱心,调节爱欲之心 心中有爱,我们都懂得这一回事,并且还非常介意这一回事。 我们介意的,都是爱的得失。 我们人生的苦痛,悲哀,无奈,无不就在此得失之间回旋,缠绕心头。 虽然我们都懂得心中有爱这一回事,但是我们都不懂得爱是一个什么东西。 爱,是一个包含爱心和爱欲之心的结合体。 每当我们的心在触及外在的人事物,我们的心就只会注意自己心之所属的东西。 我们可以举例一二来说明。 一如父母子三人在街上走着,看到了一个杂货摊位,父亲就会想着报纸,母亲想着软性杂志,孩子想着冰淇淋,三人都会有各自心之所属的东西。 二如一个农夫和一个地质学家在看着一块石头,农夫就会只当是平常事,地质学家可能就会当下考究起来。 我们的心之所属,都有天性使然和习得作为的类别性作用和涵盖性作用。 如果我们认为上述举例都只是一个习得作为的举动,我们是在行为上考量习得作为处在心之所属的类别性作用。我们是在考量一个惯性行为——孩子爱吃甜,女人喜欢话家常的东西,男人注重时事的东西,农夫视石头为平常物,地质学家则当之为研究对象。 如果我们认为上述举例是一个天性使然的举动,我们是在这个行为以及行为的前身,作出考量习得作为兼同天性使然处在心之所属的涵盖性作用。我们是在思考一个惯性行为形成的过程,个中存有“思”的冲动之于先天性兴趣的导引成为注意力,继而有所动心和动情。 我们每一天都会在生活中经历种种事情,大部分都会是日常生活琐事,以及流水账式的作息常态事件,偶尔会有遇到某个新事件,就此种种的经历,我们的心是有所动,且之于有情,那么,凭借心之所属的说法,我们又如何作出类别和涵盖,其有关作用的理解呢? 心之所属是一个第一时间爱意的心显相,是必须经过类别性作用或涵盖性作用来显现爱。 爱经此心之所属其面向中天性使然和习得作为的涵盖性作用和类别性作用,以涵盖性作用作为产生一个爱心的基础,或以类别性作用作为产生爱欲之心的基础。 这个心之所属的天性使然和习得作为的涵盖性作用产生的基础性爱心,最为典型的就是母爱和父爱相对于孩子的爱父母,根本上就是一个本然且是全然的全心全意。 我们据此纯然的爱心,可以有所延伸爱心去自爱,爱人和爱物。 我们在爱人这一方面爱家人,爱朋友,并在思春期的荷尔蒙催动下开始懂得爱恋异性。 我们也在爱物另一方面爱某个事物,并在成熟的心志上爱上某个事业。 我们就在爱人和爱物之际,把纯然爱心的全心全意,释放成为这个延伸性爱心——爱欲之心的一心一意。 心是人世间最为善变的东西,我们因为心的善变,可以把爱开放,却不能再封闭。 我们因此一生可以享受获取的爱的极乐感受,也备受失去的爱的痛苦感受。 心的天职是负责我们可以用上心,去爱,但是没有负责我们如何面对爱的作为,去懂得爱。 心的天职负责我们可以用上心,去爱,是一种天性表现。 心在天职上没有负责我们如何面对爱的作为,去懂得爱,却是一种人性表现。 我们的心凭借天性的本善表现,让我们可以延伸一个人性的向善表现。 不过,当我们可以用上心去爱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是处在一个“心·意”的无意识原生性理性的态势下,开展“思·想·意”的心念和心志历练过程。 时值这个“思·想·意”的心念和心志历练过程当儿,我们的心已在瞬间转换为一个处在人性的表现,我们凭借人性的向善表现,开展了爱心的全心全意和一心一意,去爱,我们的心从此开始让我们能够凭借人性去懂得爱。 天性本善的爱兼同人性向善的爱,如果能够前后一致,那么,爱心是可以永远不变。 只是这个前后一致达成的前提条件,可要在“思·想·意”的心念和心志历练过程,有所善良立念,继而良善立志,而后能够至情用心与至理用意达成一个整体心意的立意。 爱欲之心衍生于爱心,因爱心的良善而良善,因爱心的不善而不善。 爱欲之心必须给以调节于爱心的良善态势,始能爱与欲不会两头烧(延伸阅读《一生的爱欲两头烧》)。 审视爱心,调节爱欲之心,仅此,只有一个总结:活到老学到老,心要不老。 活到老学到老,就要好好懂得学习之道(参阅《人生的学习之道》),虚心向学。 心要不老,就要时常活络自己的赤子之心,善良调理赤子心的知情,良善调度赤子情的达理。心能执意于知情达理,心就会不纠结,不揪心,心就不会老。 爱心是一个心能拥有真正的爱,是需要一个不老的心来扶持。 可惜的是,谁又能守候得了这个不老的心,这个人世间的繁华诱人态势,已注定我们的心会由简单趋向复杂,心又怎能不老呢? 心一老去,心趋向复杂时,爱欲之心就会大于爱心。爱欲就此开始失调,情欲跟着高亢起来,就会出现糟心的感情。 心不老,心就能守持简单,爱心会大于爱欲之心。爱欲因而能得以适调,让情欲平稳,就会有怡心的感情。 简单的心,是一个自然世界;复杂的心,是一个人为世界。 老子一直在提醒我们世人,要学习道,让自己的心回归自然。 禅也在娓娓道来,吃饭就是吃饭,只有当下以简单的意念吃饭,凡事就要像吃饭那样,可以让心处在简单。 老子和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在开导我们,只要我们的心,不会在心头不经意的过去心绪或未来的预想上,时常备受诸多牵涉和干扰,心就会不老。 审视爱心,调节爱欲之心,仅此后言,可以思之,可以想之,思想之。 后记:爱心还要值当惜缘。 前世缘续,今世缘惜。 善处每一个相聚的缘,由恶化善,由善化良。 一切善良的心意始端,当为此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