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质化感觉 修正--良心改为善心 人心善变,我们一般上都可以感觉到而认同,因为一经有意识就会相当明确。 内心非善变,或许不是我们可以认同的,因为这个感觉即使是能有所意识,但是,是相当含混的。 人心随性,是一个心处在原生性的表现,是简单心性话语的表现。 这个简单心性话语的感觉,不外就是心静,或是心乱,只要我们的情绪能够当下持守于平静,我们当下是能够有所意识,在感觉上是相当明确简单的。 内心随心,是一个心的原生性处在有所延伸后设性的表现,极为复杂心性话语的表现。 这个复杂心性话语的感觉,不再是心静或是心乱,即使是情绪平静了,我们当下能情绪平静而有所意识,但在感觉上则是相当含混复杂的。 人心和内心是心性处在心体界面演变过程有所延伸出来的两个界面,人心一旦界点于心体的内心界面,心体就会出现两种话语表现—— 一,人心会处在本质感性和本质理性的质化框定,经历心体的心路历程演变而呈现一种话语表现:即是一种善心话语的表现。 二,内心会处在人心的本质感性和本质理性的质化框定中再质化框定,经历种种心体心路历程演变而有所集成于界点,形成内心处在心体的另一个界面,呈现另一种话语表现:即是内心话语的表现。 这个心体的两种界面延伸过程的话语表现,一般上,直观性的说法即是善心安好,内心就安宁;善心败坏,内心就苦痛。(注:一般上,这个直观话语性的感觉,是一刹那的感觉,是难以意识个中存在话语表现的整体意涵,只有当下能够凭借一个已有觉知的心性,才能意识心性直观上的话语表现整体意涵。) 这个直观话语上的感觉,是一个心的本质感性和本质理性的质化框定演变再界点演变的感觉,是人心已在心体界面界点中,把善心的感觉交给内心接棒,让内心有所引申产生感觉——内心的质化感觉。 内心的质化感觉,也可说是内心凭借一个人心本于人心本质的演变于一个“善—唯善—至善”的心性经历,再经过所有内外延作用(参阅图表157a)的内心历练,因此有所开展于经历和有所开放于历练的一种内心内化感觉,有所可以感受到内心质化感觉的一个整体感觉。 换句话说,人心的善变之于处在心体界面内心中的质化,经界定而内心可以感觉到的,是一个“变于质化的善与唯善——不变于本质的至善”——一种内心质化的感觉。 图表157a 内心的质化感觉,是处在内心界面细项性的转变过程中,其处在内心结构中的一方面内心内核的内延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内心外核的外延作用(参阅图表157a),经此内心的内外延作用,一方面显态于原始感觉之于内核的善和唯善,另一方面则显态于习得感觉之于外核的至善。 内心的质化感觉,本于上述心性的整体感觉,是可以辩证这个感觉当中是存有一个自我的具体存在的参与。 根据以下图表(图表110a),我们可以凭借善心用心能为的观心,以观心于人心原生性智能的沟通和内省方式来感知自我成长的初化形态,以及善心用意能为的观想,以观想于人心后设性智能的内省和沟通方式来觉知自我成长的成形形态。 这一个观照人心方式,是可以辩证解说自我的具体存在之于个体自主性的情绪和语言,恰恰是可以引申作为这一个内心话语的构成凭借条件,以让内心接纳自我而可以拓展成为各种类型层面的后设性内心话语。 图表110a 内心的质化感觉,还可以意识心智转换形态来加以实证一个自我的具体存在的参与其中的感觉。 这个实证性说法,是可以在意识心智形态的转换形态中,以其个中意识心智形态的“情绪—转化—语言”来探讨。这个“情绪—转化—语言”意识心智的转换过程,是牵涉脑部“本能脑—模组化脑—智能化脑”的神经联结庞大的演化过程(参阅图表159)。(注:这个神经联结过程是可以实证于MRI观测。) 图表159
自我的存在必须凭借这个意识心智形态的转换形态形成一般上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而后再特殊有所终极化要求以形成自我觉知。 我们就是凭借一个如此形成的自我参与一个内心的质化感觉,而可以感觉自身是一个怎样的人。另一方面,自闭症的案例特征——不知道自身是一个怎样的人,则是可以作为这个说法的佐证。 当我们能够在内心能够拥有自我意识,我们就能够模糊感觉这个内心质化感觉。 当我们可以在内心经过历练,最后能够自我觉知这个历练过程的整体感觉,我们就能够清晰感觉这个内心质化感觉。 内心质化感觉的整体感觉,可以经由自我已能获取的觉知而有所清晰感觉。 内心处在一切心体心路历程的历练,经由自我的觉知,是可以意识到质化感觉的整体感觉历程:一, 先由自我的成长知觉于善(自我共性化善为),并以获取靠谱的感觉,能够感觉而理解; 二, 再由自我的成长觉知于唯善(自我个性化善为),并以获取靠谱的感觉,能够理解而感觉;三, 经此“感觉·理解—理解·感觉”的统觉性感觉,可以获取的终极靠谱感觉,能够有所表现出来 内心的至善初化显态,再给于达成内心的至善。 内心质化感觉的内心至善,据此深层意识的至情和至理的感悟,于此深切层面剖析开来,是可以体认爱和仁(日后再为文后表)于内心的至善——至善的至情有爱,至善的至理有仁;仁中有爱,爱中有仁。内心的至善是存有仁爱。 只要内心能够深切体认存在的仁爱,内心就不再存有种种的偏相对感性(非本质感性)说辞——诸如坚强,脆弱,纠结,困扰,痛苦等,而是一个可以配对大善若水的说法,水的意味即是一个内心中的大善达成于“善—唯善—至善”,有所构成的自由意志。 我们的内心根本上的追求,是一种人心终极意愿具有意向性的追求于自由意志,这是深埋在内心的深层意识中,必须以内心的质化感觉处在自我觉知,来开启这个意向性的意愿。 内心的质化感觉,本于人心天职的人心意愿追求,除了启示我们要好好地于表面上追求幸福,还在根本上终极的人心意愿意向上,是要我们有所觉知去达成一个在内心中可以获取的自由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