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 误字改正6-12-2020 常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古今皆适用。 古人的这一句话,就只用上人 · 面 · 心,就能刻画出每个人的心的面 · 线 · 点。 从人 · 面 · 心到面 · 线 · 点,古人的知是在于心的人 · 面 · 心的领悟,都是靠体悟而知,进而才会日久见人心。 我们今人的悟性不比古人高,体悟不比古人深,原因在于我们匮乏传统教育根本上的精简性和精深性的教育,我们只能用上西方教育的分割性思维来做理解而已,我们的心性肯定是比不上古人的精简和精深,悟性因而是低而浅的。
在心的基本面向上,理解和领悟是两个不同心性面向的知。 领悟的定位在于点和线,而到位在于面。领悟必须涵盖:点是初心的领会,线是内心的领悟,面是全心的体悟。 理解是解于由情入理,理于由理入情,只有内心的知觉,这是不能完全进入初心的原始感觉——情的前身的无意识感觉,个中无意识的意向性意识心智。基于这个初心的点不能定点,内心的线就不能完好定位,全心的面最后就不能到位展现。 后现代中不同年代(迷惘的一代—X世代—Y世代—Z世代)的人,其中迷惘的一代都是已经五六十开外的人,他们之能从迷惘中走出来,多数是他们自身的心性自小是能够获得传统教育的精简性教育,这是能够帮助他们通过日久的体悟而能走出迷惘,最后能够日久见人心,真正悟解了所谓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至于X世代—Y世代—Z世代各个不同年代的人,是否可以像这些五六十开外的人那样有觉悟,根本上就取决于其心性有否获取心性精简性的教育——其一就是家庭教育仍然还能保留优良的传统教育。 从人 · 面 · 心到面 · 线 · 点,古人的知是在于心的人 · 面 · 心的领悟。 从人 · 面 · 心到面 · 线 · 点,我们今人必要的知是在于心的面 · 线 · 点的全面性理解。 人心的点,这个点的基点处在初心,亮点处在内心,这个点的通达可以外化表现于全心 · 自我觉知和自我圆融的有意识意向性行为。 人心的点,起始于心动,有所延伸到动心和动情。这个点一有动心和动情,心的线当下即可显相为心路,这个心路可以处在动态运行而形成心轨,此刻的心就是一个面的显相。因此知心,即可知面。人面即是无穷的多,只要人心的点和线能够备受讲究诚信(真诚和信念)的素质教育的素养,最终这个无穷多的人面是可以圆满而圆融成为心轮(心的境界)。
人心的心轮,也可以说是心的境界,是可以分为三个——初心 · 原我的境界;内心 · 自我的境界;全心 · 超我的境界。 初心 · 原我的境界,从表面上看,那只是本能的吃喝玩乐,吃喝是生命基本需求,玩乐包括涵盖的性需求,也是生命的基本需求,这都是本能本性上的欲望需求,这是一个处在无意识需求的行动,不过这是可以外化成为我们可以有意识认知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有所意识去介入本能本性中的欲望的本质,它是包含爱和欲一体两面性的本质,只要我们能够如此看得明白,我们就可以定调和真正开展初心 · 原我的完美境界。 后现代的人心于此境界的无知觉,或许就是西方佛洛依德的本能欲求与性驱动的错觉认知,蛊惑了我们的人心,让我们的人欲横流,人性任性流放,以致初心 · 原我的境界,完全不是一个境界。 内心 · 自我的境界,从表面上看,那只是一个自我意识形态的行为表现。自我意识形态其实是一个核心意识的原我的无意识意向性心智,转化为延伸意识的有意识意向性心智,于此两个意向性心智结合的意识形态。只要我们可以看得懂自我意识的这一点与线的界面,我们是可以因而自我觉知的。内心 · 自我的境界,必须前提上具备自我觉知,才能慢慢从生活历练中进入自身追求的境界。 后现代的人心于此境界的无觉知,或许就是西方笛卡尔的心物二分法,定位了理的必要,并高度给以引领开展了科学思维,忽略了情的可贵品质,让人文思想情怀备受轻视。我们本来在深层意识中,以情理可以兼容,可以相通而建构的理念,进而凭借此理念而开展的理性,也因此落得只能在表层意识上(或许这是笛卡尔的意识层面的认知),被切割成为表层意识心智的理性,变成了是一种相对于感性的理性。如果这是一个思维上的盲点,那么这个盲点构成的境界,不会是开放的境界,是有所局限的境界,里头是存有情理纠缠的纠结和干扰, 全心 · 超我的境界,从表面上看,那只是一个又一个自我意识形态无穷性的展现情态,这是具有无限相对性之于人事物的对应方式的行为表现。其实,这一个表层意识的表象,是一个深层意识中的初心 · 原我和内心 · 自我的结合,能够开显外化的表象。只要这个深层意识中的初心 · 原我和内心 · 自我的结合先决条件做足,全心 · 超我的境界,是可以给予我们去拥有的。 后现代的人心于此先前两个境界的无知无觉,引发了全心的局限开发局面。或许又因为是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建构了现代教育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因而极其重视,以及关注所谓的左右脑开发的教育,我们因此在后设性的心智开发要求,就只能这样的一个局限性讲究。实际上,现代教育的教育效应,只能为资优生铺垫美好的前程,造福人类社会,但是,这对于资质在初心和内心有心脑对位不妥,情绪有障碍等等问题的孩子,毕竟是效应不大。后现代的Y世代—Z世代,受此效应不大的教育,已见有一大部分的人的个性局限成长出问题,人格塑造也成问题了。 从人 · 面 · 心到面 · 线 · 点,古人的知是在于心的人 · 面 · 心的领悟。从人 · 面 · 心到面 · 线 · 点,我们今人必要的知是在于心的面 · 线 · 点的全面性理解。我们都能够领悟与理解,那么知人知面不知心,是可以知心知面而知人,且不需要日久就可见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