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我当自强——(十二)如何自强:情本体与理本体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合一统
前文有关我们海外马来西亚华人的第一代父母,他们给予第二代的子女的教育,的确是一种把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贯彻于生活和实践于每一天大大小小的生活事件的处理中,他们能够勇敢和有智慧地面对苛刻的生活环境,这种无形的身教教育,恰恰说明了那个年代的父母的自我构建,基本上是属于信息接受性的自我构建,因此他们的有所为,都能够自我消融,以作出一种使命意义的自我追寻和自我实现。 有关他们情本体的特色:以乐为怀,以仁待人,以礼律己,兼之轻视自己的私利,高调以群众利益为先而有所为,基本上是着重于人类社会本身的关系的探讨和社会建设的思想指导,马来西亚的第一代父母都已贯彻在社会团体活动和群体与家庭生活中。 这一代的父母的自我精神表现,是一种充分的情本体外化表现,于本质上也是一种心灵基础优质性的表现。他们心灵优质基本面的表现,可以充分看到是真善美的表现,并可一致地跳跃实现于至真至善至美的表现中(请参阅附表:广义的心—心灵)。这一代的父母的人性求生意志所衍生的自由意志,表现出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并能够妥善地抚育第二代。 这一代的父母的自我精神表现,换句话说,这也是是一种中国人最佳情本体的表现,他们秉承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所谓五四运动的西为中用的高度意识和知识学养背景,而是只有本体优质基本面的意识,他们不只是成功地造就了第二代能够优于他们而能够拥有更高的学养知识,他们同时也一生在高度关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马来西亚的华教运动和维护母体语言的事迹,在上个世纪已表现出一种关注理本体的实际作为,堪比犹太人的并重情本体和理本体的实际作为。可是时局在近30年内变化快速,根本上是转变来不及跟上时局改变,即使是第二代还可以守持这一种精神,可是第三代却已经不起爆炸性的信息刺激,以及媒体的通过通讯器材如电脑和手机的应用的影响,我们开始失去方向,欠缺了自信,以致第三代人的自我构建,真的是淹没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 纵观华人世界的格局,从五四运动的西为中用的实质科学观点,倾向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无形中割切掉了中国人的优质情本体价值观;来到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华人,淹没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开始失去方向,欠缺了自信。 如果我们以此二者的意识功能格局相比,我们可以两方面来谈: 一,我们可以看到其共同点在于接受新信息的适应能力并不强大,皆因华人的理本体素质不高,相比西方人几百年来的理本体的思维磨练出来的素养,或许是我们还需一些时日来进一步消化,学习和磨合,而最后才能拥有,问题是我们不可急切把自己的情本体思维切割掉。前文的表述,已说明我们的自我构建,非常需要情本体,如果割切,就等于切断自己思想文化的根,这可要慎思啊。 二,我们的情本体与理本体的整合一统,于真善美—至真至善至美的层面一致性跳跃整合,说明了我们的情本体与理本体的整合一统只停留于心灵中,并可以以奉献精神贯彻始终(多数人局限于父母给予孩子的一切,少数人热心社会教育公益建设)。可是在于心智上(请参阅附表:显意识主导的格局),我们的情本体与理本体的整合一统问题,仍旧存在一种辩证思维与实证思维的磨合过渡问题,这个问题的基本性质,在于我们关注的心(辩证)/(心灵/广义的心)与西方关注的自我(实证)/(心智-狭义的心),两者之间的层面的概念相通性,还未能进入更适切的解构并整合,以达成一种共识的语言。 中国人传统思想的情本体思维的特色,兼之以佛教和道家的之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们曾经能够以禅或静坐的方式,对自我的深层意识、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留下种种宝贵的情本体方式的养生、养性、养心的修行方法和知识。或许是基于这一心性内涵的悟解,我们的先贤有识之士,就在四大发明后,看淡了这种向外延伸的心智意识(请参阅附表:显意识主导的格局)的延续深究,只注重自己的心灵(请参阅附表:广义的心-心灵)的修养,以致我们一贯以来都是以这一种情本体的浪漫情怀,筑构了我们中国人思想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特色,那是西方人难以彻底理解的,也同时是现代(五四运动后)的中国人没能够全面关注和完全理解的。因此,五四运动可以说是只是造就现代中国人的物质文明,却无法良好的造就一个新的精神文明。 中国人的情本体和理本体的心灵结合心智的意识功能(请参阅附表),于此情本体根本上断了的心路,必须延续回来,以造就一个中国人未来的精神文明。我们要把传统的思想现代化,可要认真地处理情本体与理本体的心灵结合心智的意识功能以及整合一统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犹太人的并重情本体和理本体的实际教育方式,在基建自我阶段来完善建设我们新一代人的自我构建,从这基建根本上的自我构建,作出自我民族性现代化的情本体和理本体的自我模组构成的行动。 如果于此说法我们还在迟疑的话,不妨反思西方的学者和科学家,为什么他们于最近30年来,会对于东方的内观学和儒家思想产生研究的热忱?是否他们已能有所意识自己理本体思维上出现的瓶颈,同时也能有所意识到东方的情本体思维,正好是一个可以借用作为互补的思维? 这些西方的学者和科学家所探讨的范围是属于西方的认知科学,是一门仅约20岁的综合科学——包含了细胞学、遗传学、脑神经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人工智慧学等学科领域,其设定的目标旨在于探讨人类生命意识和精神意识的问题,例如,资讯的输入,处理与传递过程,与意识思维的形成过程,还包括两者过程之间的问题。这都已牵涉一个基建自我和模组自我两者过程之间的问题,以及后续出现一个情本体和理本体两者形成模组自我的过程,其模组个别过程与相互过程的问题。 情本体与理本体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合一统,是否就是一个时代的大格局?我们考虑了多少,有所行动了多少? 附表延伸阅读:
续:中国人,自我当自强——(十三)如何自强:于图标自我上,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