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其字面意思,只要查成语词典,都有解释。 在“心”这个字眼上,我尝试以这篇文章与大家谈谈我有所感悟的看法。 当你在吃东西时,是身体经过头脑告诉我们要吃东西,心就是这样想,这个心想,是身体和头脑要心怎么想,可不是心真正在这么想。 当你在做事时,一时想喝水,一时想上厕所,心可没放在做事上,只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不是很想做事,在作怪,心跟着是这么地想了,但是这只是脑子里一个固有的想法在作怪,并不是心在这样地想。 当你在做事时,突然想到某人骂你,心里可就生气了,接着这个想法就让你胡思乱想,这个心里的想法,也不是心在想。 当你在做事时,很投入地在做,忘了时间,忘了周遭一切,忘了身体的种种干扰,忘了所有的杂念,一口气就把事情做完了,心中感受蛮好的,就是说不出怎样的好,而且还惊奇怎么刚才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似的。 这样的体验,就是你的心真正在想,心已反过来在控制你的身体和头脑做事。 这就是心与你在一起了,也可说是你用上心了。 每每我们不能把事情做好,就是不能用上心来做。 凡事一能用上心来做,我们还可以一方面专注地做事、读书、思考,还可以以心静观四周的事物,如电视的声音、谈话等,心完全不受干扰,可以继续做事,而且做得又快又好。 人的灵感、潜能往往都是在这种状况下出现。 得“心”了,当然就可应手。 得“心”,可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身体的需求和躁动每一时刻都在鼓动我们做一些事,头脑的想法也每一时刻乘机促成心中的想法,心常被身体捆绑而不自觉,即使心有自觉了,也难以控制身体和脑对做着的事的干涉,而且越想法控制,身体和脑就越躁动,这个情况在练气功、书法、太极拳、静坐等活动时特别明显可感觉到。 要得“心”,可以尝试静观身体和脑的躁动,先安下心这么想: 在一分钟内不能得“心”,也别紧张,就用三分钟, 十分钟........一天做不到,就一星期或更长的时间 来练习,总之就是不急,还要放松地坚持这样的想和 练习,最终心想会事成。 当我们能觉知心的存在,且学会用上心去生活,去做事,是蛮“开心”的,因为心已不再被身体捆绑,解放了。 这就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开心,真正的活出自己了。 心一开了,我们确实能感受到自己的心就是永远都那么的可爱,可贵。整个人会感觉年轻起来,做事越有干劲和充满活力。 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心,用不上自己的心,心开不了,就会一直去寻觅和渴望一些大家都认为可爱又可贵的东西,就如爱情、金钱、地位……兜兜转转了一世人,在得到和失去之中苦恼哀怨,或在得到时又怕失去,抑或在失去的当儿懊悔当初没珍惜,最终还是落得悔恨人生的苦短无常。 爱情、金钱、地位等等的寻觅和渴望,的确是人生的必要,但是人生还有我们一直在潜意识中寻觅和渴望的东西,偏偏就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内心真正寻觅和渴望的东西是有一个,它就是那样永恒地与我们在一起,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个可爱又可贵的东西——心。 可惜的是心常被身体捆绑了,使我们不自觉心的存在。 在自我,自由(放任的),解放的内心杂声的喧嚣下,我们更看不到心的存在;在理性的思考批判下,心更是不存在。 因此,心常以另一种方式——让我们感到失落,来“暗示”它被捆绑,让我们去反思这一切,可是这个反思太难了,因为心是身心灵结合体的全息性信息的反映——一个同时具备形象,抽象和意象的整体思维的信息,是一个永远运动但又不似运动的形态,是一个“立体性思维”,而且还有一个“万物共生性”的“网络”协调运作。 心,不是这一代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可以解释的。 由于哲学,心理学和科学是逻辑思维,它只是心的整合性思维——感性,理性和悟性——在于理性的那一个部分,所以心并不存在这些学问中。 得“心”,或许是哲学,心理学和科学该打开的一个新格局的研究范畴,一种超高心智的分化和还原——整个人类心智由原始时代至现代作整合性的探讨,让每一个人能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让人类的心智分化分割后再整合回归一个圆满,不然,人们还是会活在心性被切割的苦痛中,不知不觉地以另类的方式来暂时带领我们走出苦痛,但是苦痛却始终没完没了。 得了“心”,自然就能应手为自己打造更光明的未来。 我相信在这世间的伟人,都是已经得了“心”的人,可惜他们的感悟常被他们的成就的光芒掩盖了,我们认同他们的成就,看到了他们的光芒,却看不到他们感悟的真正内涵,因为我们开不了心。当我们开了心就能看到了,那时我们的心就可以与他们的心对位,吸收我们要的智慧,补充我们欠缺的精神能量。 得了“心”,自然就能领会伟人的感悟,自然自己就会慢慢有所感悟,开悟。 或许有一天,当众人都能感悟时,人类的新文明的时代——一个可解除现代各种危机的美好时代——就即将来到。 得“心”了,自然就可应手建设这个新文明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