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主神志到情怀觉醒的心路历程——善为现代人的心路历程(一) 人生可以是一个浑浑噩噩,无知无觉的一生经历,抑或可以是一个明明白白,有知有觉的一生历练。但是,人生毕竟不会是如此两种形态的各自极端展现,而会是一个如此两种形态的混合展现。 常人如我们,一生都在知觉中的有无看自己,看世界,看众生,看得明白与否,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慨。在有知觉中,人就会心平气和,人情世故皆好,反之,则会心烦意乱,牢骚连连。 在常人当中,有一些是个人物级别的人,他们都是备具学识和修养而具有该修养领域智慧的人。他们与常人不同,他们有的会感悟留言:众人皆醉我独醒、留取丹青照汉清、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有的会以诗句留言:恰似鸿爪踏雪泥、天生我材必有用等;有的会以对联留言:云水风度松柏气节、身比闲云心如流水、荡思八荒游神万古等。 他们有的还会留下种种可供我们作为人生历练的参考和学习的名句格言。 不管是个人物或常人,我们都是可以在自身人生中选择自己想要走上的人生之路,但是,那是岔路还是正道,却非我们可以一开始就能做对选择,我们都必须在错误中学习,学习避开岔路,学习走上正道。 这个学习过程,或多或少的,我们都可以自小备受中华文化思想的教育或熏陶,长大后又再备受人文思想精神的影响,我们因而可以稳健一步步走过来,走上正道。 这个学习所获,同时是可以从这个学习的历练过程中,在一生中获取无数个觉,而终究能得到一个积累的悟,就此再学习有所历练的觉与悟,最终是会得到一个智慧——真正的觉悟。 我们时常都会对自己说,也会对人说,路是你自选的,走岔了,都要从错误中纠正,再学会走正;抑或,这个错误无解了,都是自己的咎由自取。 常人时常说上口的人生之路都会是充满波折和煎熬,只有一种人,他是一个例外,他不同于常人,他是不走人生之路,他是可以从心主神志到情怀觉醒的心路历程中,懂得妥善走自身的心路。他知道心主神志,他也知道情怀觉醒,他还能把神志和情怀统合看清,找到了一个可以凭借清明和觉醒的神思,再而凭借一个可以享受过程的人生历练方式,可以独善其身的历练,良善走过自己的心路历程。这种人,他就是个一个仁者,且有仁心的人。 每每他经历过任何的事,他都能宽心看待,不有任何住成在心头,他的人生写照,好比就是一个身比闲云心如流水、荡思八荒游神万古,一个写意人生的写照。 常人与仁者,即使都会有人生的一定意愿作为的修养,但是还是具有区别的。 常人是在人生之路历练中修养;仁者则是在心路历程中修养。 今天,我们就以这个开题来进一步谈一谈本文的四个核心内容:(一)何谓仁者仁心,(二)何为心主神志,(三)何成情怀觉醒,(四)善为现代人的心路历程。 附表308图解
本文先谈(一)何谓仁者仁心,其他内容容后一一再谈。 (一)何谓仁者仁心(参阅图表292a) 图表292a 仁者为体,仁心为用。 仁者以心为用作储备,仁心以人为体生作为。 仁者都有仁心,可以凭借心的良善储备,产生良善的作为。 仁者之于人心的体用,即为一个本于修为俱足的人,已能用上一个修为俱足的心。 这个修为俱足必须成之于一个心路历程的完善构成,这是可以构成于心模组化的两个显态,一是心灵的心模组显态,另一是心智的心模组显态。 仁者具有良善心模组显态于心灵和心智的作为;仁心则具备良善显态于心灵和心智的储备。 仁者仁心的意涵还可以从另一种视角——造字形式的会意和字义的内蕴释义,看过明白。 仁这个字,在会意上是两个人(二人),在字义上是寛惠善良的德行。 仁字的会意意涵,仁字的字义意涵,可以加以如下细化一谈。 (一)仁字的会意意涵 仁这个字于会意意涵上的两个人,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这个说法可以内在的会意意涵,以及外在的会意意涵,来深入的谈。 一,内在的会意意涵 在内在会意意涵中的两个人,是我们自身内在的两个人,一是具备心灵,另一是具备心智。 常人的内在会意意涵,是存有或多或少的内在冲突,这是自身心中这两个人——具备心灵的和具备心智的,在内心起冲突,直观的,就是心灵与心智的冲突。 直白的说,内心冲突是情理交集作用后产生的纠结,而后住成心结产生的无意识效应作为。 深切的说,则是两股心力集成态势之于四角作用和四环作用的冲突。这两股心力的集成也可以说是本于心的模组化作为,即成之于心灵和心智的两个心模组化心力,没能协和对应运作,引发的内在冲突。 更为深切的说,这个内在冲突也可以说是心灵的构成是基于情之于心的模组化构成(具备处理内在事物的能力),而心智的构成则是基于理之于心的模组化构成(具备处理外在事物的能力),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存有种种的冲突。 因此,在整体深切的说法上,是可以归纳成为简约的表面说法——直观又直白的说法,这是情理之间不够协和,相互碰撞上的冲突。 仁者的内在会意意涵,是可以把内在的两个人,一是具备心灵,另一是具备心智,化二为一,即是能把心灵和心智融合一体,且能一静一动,相互协和相应运作,动静自如。 仁者是能够以一个整体良善的心模组(心灵和心智),还有通达的情理,持有一个协和的内心来良善对应一切人生的事态,且能良善处理这一切的事情和问题,从来就不会像我们常人那样是无能的,没能良善对付和处理事情和问题。 二,外在的会意意涵 在外在会意意涵中的两个人,则是指向处在外在世界中的两个人,这是指我们心中的自己(自身体验的个体),还有一个他人(非自身可以体验的另一个个体,或可扩大为一个群体)。 常人的外在会意意涵的这两个人,都会存有或多或少的外在人际关系紧张上的冲突,这是我们千百年来难以化解的人世间苦局,这都是常人常会处在人世的不够良善历练储备的内心积累,相互恶性循环对应的影响,造成无法弥补修正和化解苦局的局面。 基本上,常人都是一个在情理修养上不够俱足,我们可以深究根底,这都是一个情的整体模组化的心于思的匮乏性作用——儿时欠缺适切的情面教育(情之于思的心·思构建教育),再而延伸至一个理的整体模组化的心于想的匮乏性作用——儿时欠缺适切的理面教育(理之于想的心·思构建教育),本于情面的作用小于理面的作用,我们都会很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而缺乏同理心,还会本于左脑思维形态的偏向竞争潜意识效应,有所反应作出一种斗争态势和相互如此对应,兼之竟然还会作出只是利己的理性选择,挤压对方。 仁者的外在会意意涵,是没有存在外在的人际关系紧张上的冲突,基于仁者的内在良善用心态势是超常强大,深具情理通达,可以包容利他,有悲悯之心,且能以厚集载物的心力感化他人,以德服人。 附:延伸阅读 -- 图表292 (乙)仁字的字义意涵 仁这个字于字义上是寛惠善良的德行。 这个德行是一个仁心善为的心力积累,可以有所作用于善行的良善作为。 我们可以依据德行的五个构建层面——“本性—知性—悟性—德性—灵性”,一一给以细化说明。 (一)本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天性,不过,就在个别天生的气质和资质上显现本性质地的差别。本性是处在一个感觉,具有情绪弥漫作用的表现,也是一个天资导向意识形态的意识心智。(参阅图表309·德性) 图表309·德性 (二)知性
知性是一个感觉分化开显的一个情理态势,只是情理不分(分不清感性和理性状态),容易呈现情绪化的心绪状态,并且基于天生的气质和资质的态势,有所界定情绪的安定或波动态势。这是一个情绪导向意识形态的意识心智。(参阅图表309·德性) (三)悟性 悟性是一个情理开展的意识心智——由情开展有情;由理开展有理。悟性处在意立,就会出现理智,能够明辨情理的有序开展,进而开展一个认知导向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开放后来德性作为的关键界点。(参阅图表309·德性) (四)德性 德性是一个先前三个德行意识心智的深度整合,具有品德的品质,可以德充于内而符应于外,表现出一个完善的人格和心性的完整性外化行为。德性能够良善作为表现,是基于德性个中已有的情理兼容,能够由情入理,也能由理入情。(参阅图表309·德性) (五)灵性 灵性是一个情理圆通,心物合一的全然意识心智。灵性是偏向宗教最高修持境界,可以出世。这我们一般人没能理解的境界,即使是仁者,也是只能偶发之际可以进入的境界。这是一个相当程度处在超意识的意境。(参阅图表309·德性) 结语 纵观仁字的会意意涵,仁字的字义意涵,我们可以归纳仁字的会意意涵是一个“仁”的内延概念,而仁字的字义意涵则是一个“仁”的外延概念。 “仁”的内延概念和外延概念,是衍生于一个“心·意”的构建过程。(参阅图表292a) 这个“心·意”的构建过程,个中包含的“思·想·意”构建,以及思想的构成,是可以对应搭配内延概念和外延概念,或者换句话说,“思·想·意”构建是内延概念的对应搭配,以及思想的构成是外延概念的对应搭配。这两个对应搭配就是衍生过程的生态作为。 我们可以从仁心之于“仁”搭配“心·意”构建过程的理解(参阅图表292a),看到理念和德行是处在“思·想·意”构建的过程中,而心灵和心智则是处在思想的构成中。 再者,从仁心之于“仁”搭配“心·意”构建过程(参阅图表292a),理念与心灵的关系是一个情的思维形态,而德行和心智的关系则是一个理的思维形态。 因此,“仁”是完整的包含了情理的思维形态,是具有一个情理通达的崇高心态,且能以强大的情理双向思维能力,集成表现一个高超的多元智能创造思维。这是我们现代化世界的未来文明发展,极为需要的人格品性。 仁者仁心,以致“仁”的哲学定位思考,应该是我们可以借鉴思考作为现代化的人格塑造的轴心思想指导。 待续:(二)何为心主神志 (三)何成情怀觉醒 (四)善为现代人的心路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