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怎麼過中國年
怡然
前一陣子,某論壇上為“海外華人怎麼過中國新年”爭論得熱鬧非凡。你或許會奇怪,這有啥好爭論的,愛怎麼過就怎麼過唄,這是很個人的事情嘛。話可也不能這麼說,咱中國人習慣了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春節一年就這麼一次,算得上是大事了。談論交流一下怎麼過才更好更有意義,的確是個不錯的話題。互通有無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啊。
有人說,我們應該爭取把中國新年定為法定假日,這樣的話,大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好好慶祝一番了。可接着就有人問了,即使聯邦政府或州政府給你放假,你打算怎麼慶祝呢?是擺酒席大宴,還是上街敲鑼打鼓,耍獅子舞龍燈?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除了這些節目,還有別的什麼新鮮東西嗎?
有人提議說,華人在海外過中國新年,應該搞大型聚會,人人都穿上民族服裝,女人穿旗袍,男人穿唐裝,就象日本人穿和服,印度人穿紗麗一樣。可問題也接踵而至了。中國人的民族服裝是旗袍和唐裝嗎?這是誰規定的?
據我所知,旗袍起源於滿族服裝,二十世紀初其款式融匯了西式剪裁,而被大幅度改進,由上海流行至全國,成為民國時期都市女性的主要服裝。所以這旗袍和滿清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係。敏感細胞豐富的人,甚至把穿旗袍視為是一種隱忍屈辱,覺得漢族女人過春節穿旗袍,簡直是不倫不類。
再說男人的唐裝,你可千萬別把這“唐裝”解讀為“唐朝的服裝”。實際上現在流行的“唐裝”與唐朝風馬牛不相及也,它不過是滿清馬褂的改良,其得名也頗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照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人余鶯女士的說法,“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也有人把它解釋成“唐人街華人的中式着裝”。看這唐裝也沒逃脫與滿清的干係,所以又有人覺得,春節讓中國男人用“唐裝”打扮起來,着實是沒那麼靠譜的。又有幾個男人真想穿真會穿呢?
爭論了半天,旗袍和唐裝作為民族服裝,似乎都不那麼令人心悅誠服。到底什麼才是中國人的民族服裝,還是沒有統一答案。那春節該穿什麼呢?以我之見,什麼漂亮就穿什麼吧,管它有沒有民族特色。現在什麼都與國際接軌,穿衣戴帽總不好脫軌吧。
但是,有一點大家倒是有着高度共識的,那就是吃。過新年,年飯大餐是一定少不了的。餃子湯圓年糕,說起來都津津樂道。看來,海外華人的中國新年,說到最後,就剩下一個字“吃”了。不過,吃也是文化的一大要素,中華美食享譽天下。若能趁春節之際,弘揚民族傳統美食,讓更多的人了解華夏民族的吃文化,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這裡的華人,就自己辦起了春節美食廟會,據說還蠻火的。
今天已經不再缺吃少穿,春節的意義也就不一樣了。我覺得穿不穿旗袍唐裝,並不要緊。年飯吃得有無排場,也沒那麼關鍵。重要的是家人的團圓和親情的溫暖。沒有親情,春節也就沒了味道。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常回家看看》,猜想很多朋友都會喜歡。她唱出了父母對在外面打拼的兒女們的理解,也唱出了兒女對父母的萬般牽掛的拳拳之情。
對我們海外華人來說,常回家看看,多半也只能是一種夢想了,至少不可能那麼隨心所欲。我想象着,等我們老了會怎麼樣呢?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記得中國春節,會不會想着該回家看看爸爸媽媽了。什麼是文化傳承呢?不忘記中國的新年,在那一天想着回家看看父母,實在忙得脫不開身,也記着給他們打個電話,說一聲,“爸爸媽媽,給你們拜年了!”
這才是中國年最溫暖的一筆啊!
寫於2014年1月29日(除夕前夜)
大紅燈籠年年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