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头,是“天尽头”还是“天无尽头”? “天无尽头”碑 胡耀邦题词的“天尽头”碑 一九八六年盛夏,当我第一次登上成山头,我的整个身心都被呈现于眼前的画面震撼了。站在成山头临海的观景台上,一眼望去,海天相连,辽远无疆。既无岛屿,也无明礁,只有点点帆影,在海天之际闪动。你全然分辨不出哪里是海的界限,哪里是天之边缘,真正的海天一色! 成山头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山脉最东端,故此得名。它与韩国隔海相望,相距仅有94 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素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成山头自古就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和210年,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修长桥、寻长生不老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等历史遗迹。现在,那里还留有全国唯一的一座“始皇庙”。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登临成山头,立石刻碑。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碑背面刻有“颂秦德明得意”,全文三百余言。因年代久远,石碑的上半部分断裂落入大海。始皇帝的“天尽头”碑后来被康熙手书的“天无尽头”所取代。 一九八六年我亲眼见到的却并不是康熙的“天无尽头”石碑,矗立于观景台上的是胡耀邦题写的“天尽头”碑(见照片)。据说,当时胡耀邦在视察山东时亲笔题写了“天尽头”三个字,并刻碑(碑高1.8米)立于成山头最东端的观景台上。可胡耀邦提完字后总觉得有些异样, 于是,又题字“心潮澎湃”,并另刻一碑与“天尽头”碑咫尺相望。但从此之后他在政治上便一直走下坡路,直到八九年猝然离世。 而当年秦始皇在巡游统一后的中国时,在同样的地方也曾题词“天尽头”,之后不久他便魂归西天,由此便演绎了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开篇的故事。真说不清这纯属于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据说华国锋和赵紫阳也都曾来过成山头---这天之尽头视察观光,联想到他们在中国政坛上的命运,也难怪许多人对于“天尽头”三个字退避三舍,忌讳莫测。可是,直到最近才从网上得知,成山头上胡耀邦题词的“天尽头”石碑已经不见了,人们又人为地在原来的礁石顶端加高了一大截,并将碑文改成为“天无尽头”。 一些人对此更改颇有微词,但是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商业利益的驱使自然会胜出任何其他方面的考量。不过,我倒是觉得,说成山头是“天无尽头”更加确切。当你面对海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色时,你怎么能说天已经到了尽头了,天的尽头便是海,天与海都是上帝的创造,它们本来就是同根同源的,又何必要把它们截然分开呢? 从“天尽头”到“天无尽头”,颠来覆去的几个回合,历史在演绎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高官显贵,当他们面对成山头,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和广阔无边的苍穹,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是不是也感到了个体生命的渺小和自然力量的伟大与神奇呢? 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暗淡,所有这一切,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都不过是沧海浮沉,留在世间的只有这亘古不变的海与天。 不管是“天尽头”还是“天无尽头”,只要有了对生命的谦恭之心,对世事红尘淡定的姿态,就会修得那份永远属于自己的洒脱和怡然。这就是我对我的人生鉴言的诠释----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成山头日出 (图片来自网络) 2010 年10月19日 近期博文 韩国人如何在美国开食品店 谈谈写博客与保护隐私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上)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