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网络日志正文
辩方证人:我的父亲和《洛丽塔》 2025-02-13 10:59:44

图片

本文节选自《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

这本书是由珍妮.明顿.奎格利Jenny Minton Quigley) 组稿编辑,它集合了30位作家对《洛丽塔》这部小说的分析和阅读记忆。该书试图揭开《洛丽塔》的主题悖论:为何小说在道德上有争议,却能无休无止地激发读者的热情?作家们在为纳博科夫高超的艺术成就折服的同时,也试图探究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探究读者心理和阅读的秘密。

珍妮明顿.奎格利的父亲沃尔特.明顿(Walter Minton)19588月出版了第一本美国版的《洛丽塔》,当时他是 G.P. Putnam’s Sons (普特南)出版社如日中天的霸道总裁。在那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已经在美国出版了几本书,但都不叫座。纳博科夫于1954年完成了这部小说,但直到1957年沃尔特·明顿找到他之前,他一直找不到愿意承接这部小说的美国出版商。在此之前,美国五家出版商拒绝了这本小说。维京出版社(Viking Press )的帕斯卡尔·科维奇(Pascal Covici)声称,如果这本书出版了,我们都会进监狱。他不是在开玩笑。这是真的。麦卡锡时代进入尾声,很多出版社和作家被起诉。出版《洛丽塔》在当时是一种激进的行为。我想放在今天应该也是的。(选自本书的导言)


辩方证人:我的父亲和《洛丽塔》 

 | 艾米莉·莫迪默Emily Mortimer


我的父亲约翰·克利福德·莫迪默爵士从我小时候起就教育我,好人有可能会杀人,而大坏人一辈子都不一定收到过违章停车罚单。父亲给我的教诲让我引以为豪。

他生前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刑事辩护律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唯一一位曾在老贝利街英格兰和威尔士中央刑事法院(Old Bailey)为谋杀犯辩护过的剧作家”。他在两个职业上都造诣非凡,这是因为他能摒弃那些易受攻击的肤浅道德,尊重真理从不是片面的事实,艺术因此也不该是片面的。

我父亲说过,他这些见解深受他的父亲克利福德·莫迪默的影响。我爷爷是个盲人律师,专门受理离婚和遗嘱纠纷,我父亲这一辈子花了大量时间书写爷爷的经历。我父亲自认永远感激他的父亲,仅凭他从未被教导正确和错误的区分标准这一点就足够了——这对作家和刑事辩护律师来说都是宝贵的一课。

作为出庭律师,我父亲曾为许多谋杀犯辩护(谋杀犯是他最喜欢的客户,他曾说过,这些人通常是把世上唯一让他们不爽的人干掉了,事后他们就都心平气和了);不过他的另一个专长是淫秽案件。他属于“我可能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一派。他曾告诉我,每当不得不看色情案件中那些令人作呕的、肮脏的证据时,他一般都会摘掉眼镜,让画面变成一片模糊的粉色,这样显得更单纯和勉强可接受。不过,有些他辩护过的反淫秽案件属于上得了台面的那一种。他之所以在这个领域小有名声,是因为他曾捍卫一系列曝光度高的出版物,比如性手枪乐队的专辑Never Mind the Bollocks(意为“别管那些废话”,因专辑的封面被控公共猥亵)、地下杂志Oz的学童专刊[中页特写是深受喜爱的卡通角色鲁伯特熊(Rupert the Bear)的勃起照],还有小休伯·塞尔比(Hubert Selby Jr.)的色情小说《布鲁克林黑街》(Last Exit to Brooklyn)。这些出版物在英国都被起诉,除了性手枪乐队,依据的都是1959年颁布的《淫秽刊物法令》(The Obscene Publications Act)。

我父亲于2009年去世,但他每天仍然以各种方式跟我们在一起——我的孩子们会想起关于他的趣事;我和我母亲时常谈起他;我时常想象他对这样那样的事件会发表怎样的观点。

前几年有一段时间,我比往常更多地想起他。那时我在为一部叫《书店》(The Bookshop)的电影做宣传。电影由加泰罗尼亚电影人伊莎贝尔·克赛特(Isabel Coixet)执导,改编自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59年,讲的是寂寞的寡妇弗洛伦斯·格林(Florence Green,由我扮演)决定在英格兰西部的一个海边小镇开一家书店。

电影在2017年秋季上映,时值第一波 MeToo运动席卷西方世界,这对电影本身的故事来说恰逢其时——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低调而勇敢的单身中年女性,想通过做个小生意来完成某种自我实现时所面临的艰难,她在遇到来自(主要是男性的)权贵们的阻挠时奋起反抗。由女性自编自导,主演是女性,故事也是关于一位女性的斗争,电影完全适合当下。但电影发行时,在我与记者的交谈中,小说和电影里的一个有趣的支线情节多次被提起。1959年是《洛丽塔》在英国出版的那一年,弗洛伦斯·格林面临一个两难境地,是否应该在自己的书店上架这本小说。弗洛伦斯深信艺术是个杂乱无章的行当,在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售卖《洛丽塔》,而最后,这一决定导致她的书店被迫关门。小镇的权贵们以此为借口,将简朴、温和的弗洛伦斯扫地出门,声称她对如此不堪的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不得体的、危险的。

为了蹭MeToo的热度,在每一场采访中,记者都问我关于《洛丽塔》这本小说的想法,问我认为在当下这本小说能否发表。我回想起我的父亲,以及在那个时代,小说依然被认为足够危险,可以被起诉。我想到了一个事实:《洛丽塔》逃脱了《淫秽刊物法令》的荒谬审查。我好奇,这本小说在今天是否比1950年代更难出版,真希望我父亲还在世,我可以和他谈谈这件事。

在大学时我念的是俄语语言文学,作为学业要求,我读过《洛丽塔》,所以在准备电影版《书店》的角色时偷懒没有重读一遍。我已经是纳博科夫的铁粉一枚——大学时,我成捆批发他的回忆录《说吧,记忆》(Speak,Memory),送给朋友做礼物;我把他那本《俄罗斯文学讲稿》(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都翻烂了,纳博科夫在书中对俄罗斯文学的评价既尖刻又精彩。(我永不会忘记首次读到他严厉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时的惊喜,他说陀氏是“一个平庸的作家,充斥着文学陈词滥调的荒原”。)然而,我对媒体如此夸夸其谈《洛丽塔》时,心里有一种难为情的冲动,想重读小说,当然是在宣传完电影之后了。

于是我真就买了一本《洛丽塔》来读,然后在读的过程中我发觉,我一定、肯定从未读过这本书。我不可能读过。我曾宣称自己拥有的任何关于《洛丽塔》的专业知识全是捏造出来的。我所有的知识应该来自于文学作品简介(SparkNotes)、情节梗概和小抄,还可能来自于看电影。因为如果我曾经读过《洛丽塔》,我肯定记得这段经历,我就不会对故事内容和描写如此惊愕和愤慨,读到相关章节时不会如此惊叹,我的大脑、内心和灵魂不会如此扭曲和煎熬,让我同时感到如此伤心、如此难过、如此兴奋,三观尽碎。



小说开头那么紧张刺激,你满怀放纵和兴奋,直接一头扎进这怪异又美好的故事:“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你被吸引了,如此惊艳,你目前仍认为可能以前读过这本书,无论如何,你彻底沉浸其中。

但才刚读几页,亨伯特就(什么鬼!)受了诅咒,生活在“一种允许25岁的男子向16岁而不能是12岁少女求婚的文明里”。关于《洛丽塔》,我记得很多,即使我只是假装读了这本书——但是12岁?!我肯定是忘了那个重要的数字,这让我感到震惊。在这里,亨伯特高度赞扬“青春期以前的婚配和同居在东印度某些地区仍是常事”。还有这里,他养成了寻觅非常年轻小女孩的恶习,任何能找到她们的地方,在孤儿院、感化学校和公共场所:“啊,走开吧,让我独自待在我春情勃动的公园里,待在我生满青苔的花圃中。让她们永远在我身边嬉耍吧,永远不要长大。”还有这里,他幻想未来娶了洛丽塔,和她生孩子,然后再强奸她:“我最后或许能用我灌注在她精致血脉里的血使她生出另一个小仙女,洛丽塔第二,1960年左右她将是8岁或9岁,那时我仍然还是年富力强。”紧接着,这都是些什么啊,他开始幻想强奸第三代人,自己的亲孙女!“古怪、温柔、流着口水的亨伯特对着超级迷魂的洛丽塔第三练习作祖父的艺术。”

我一边读着这一切,一边思考着我对媒体夸夸其谈的所有事情,我开始想知道,当年《洛丽塔》到底是如何成功出版且免遭起诉的?为什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在1960年被起诉,而在早一年出版的《洛丽塔》却逃过此劫?当然,这并不是说《洛丽塔》进入像弗洛伦斯·格林开的那样的书店里销售的旅程一帆风顺。最初美国所有的大出版社都拒绝出版《洛丽塔》,所以纳博科夫求助于法国色情出版商奥林匹亚出版社(Olympia Press),结果书在法国、阿根廷、新西兰、南非和澳大利亚都被禁售。在英国,从1955年到1959年,所有《洛丽塔》的书都被海关收缴,而最终在1959年出版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争议。但是,据我所知,从未有针对《洛丽塔》的刑事诉讼,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它出世的年代,文学无法摆脱淫秽法案的严密控制,因为至今《洛丽塔》仍是人们所能读到的最令人震惊、最耸人听闻的书。

1967年,也就是《洛丽塔》在英国出版八年之后,我父亲为《布鲁克林黑街》辩护。虽然书中的一些描写相当令人不安,但我不会说比《洛丽塔》的某些段落更甚。让我们来对比两本书中的某些语句,《布鲁克林黑街》里最臭名昭著的场景是奸杀雏妓特拉拉(Tralala),“血从她的胯部渗出来,她两腿之间的座位上形成了一个小污点”;再看《洛丽塔》中,“这是个孤独的孩子,是个彻底无家可归的儿童,就是和她,一个四肢粗重、气味恶臭的中年男人那天一早晨就有过三次交媾”。或者这一段,洛丽塔坐在亨伯特车上的副驾驶里,“抱怨疼痛,说她坐不住,说我撕裂了她体内的什么东西”。

随着我继续往下读,我的脑海里闪过很多问题。我想给人打电话,问他们是否真的读过《洛丽塔》?我想告诉他们立即读这本小说,哪怕只是为了能够讨论一下。我需要听听他们的想法。由于缺乏乐于助人的朋友,没有一个人被说动去阅读或重读《洛丽塔》,我只好求助于谷歌。我发现不只是我在关心这个问题:如果《洛丽塔》是现在创作的,它能否找到出版社。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和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在乔纳森·开普出版社(Jonathan Cape)的出版人丹·富兰克林(Dan Franklin),也就此议题做了推测:“我不会出版这本书。当今的不同之处在于MeToo运动和社交媒体——你可以弹指间组织表达愤怒的活动。如果现在有人递给我《洛丽塔》,我永远不会成功让它通过收购团队——委员会里的成员都30多岁,他们会说:‘你要是出版这本书,我们就集体辞职。’”自称千禧一代的出版人劳拉·沃德尔(Laura Waddell)在《卫报》(The Guardian)上反驳道:“《洛丽塔》真实的出版史比千禧一代无聊的、自欺的(bad-faith)抨击要有趣得多。说它在当今社会永远不会被出版是在转移注意力。”对此我想了想,我意识到,事实上,鉴于小说内容近乎荒谬地令人震惊,《洛丽塔》在近年来所获得的对待也相对温和。

你不禁想知道,为什么让丹·富兰克林如此忧心、差点取消了巴尔蒂斯(Balthus)和毕加索(Picasso)等艺术家作品/展览的公众舆论法庭竟然放了《洛丽塔》一马?在当时,甚至连一幅女性裸体画都被批为一种潜在的冒犯性政治声明,这部小说何以成功逃过严厉的重新评价的命运?实际上,女性一直是,且将继续是其最大声的捍卫者。从多萝西·帕克(Dorothy Parker)(“《洛丽塔》是一本好书,一部杰作,好吧,是一本伟大的书”)到千禧王国的女王莉娜·杜汉姆(Lena Dunham)(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书”),《洛丽塔》让男性女性都为之着迷。这是一项壮举,因为它是冥顽不灵的“男性凝视”的终极范例:一个中年男人叙述自己对一个未成年女孩的执念,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他都在性感化、物化和强奸这个小姑娘。

关于《布鲁克林黑街》的审判,我父亲曾写道:

我记得站在三位非常有智慧的上诉法院大法官面前。我试图描述作家的立场。我告诉他们,你不能跟一个作家说生活中有些领域是不允许创作的,这样他们根本成不了作家。尽管对于任何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这全然是陈词滥调,但是对这些法官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法庭似乎一致认为,既然莎士比亚创造了麦克白夫人这个人物,那意味着莎士比亚对她谋杀自己的客人是赞成的。法官们无法把作者和作者创作的主题分开。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在纳博科夫和《洛丽塔》的情况中,把作家和他的主题分开要容易得多;相比之下,比如,把毕加索和他的画作分开,把美国大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和他的电影分开,或把巴尔蒂斯和他的小姑娘们分开,就要难很多。纳博科夫婚姻幸福美满,尊敬和宠爱妻子薇拉(Véra),一生都是一位堪称楷模的学者和作家。据大家所说,他仅有的婚外调情对象都是些身材丰满的中年女子。如果纳博科夫曾经有过像亨伯特·亨伯特那样阴暗、贪婪的想法,那么这些想法仍然只是想法,或者纸上的文字。 

但我认为《洛丽塔》的经典地位如此持久还有其他原因,尽管与许多同时代的色情小说相比,与许多在我们的时代被重新评价的主题越界的艺术作品相比,《洛丽塔》都要更令人震惊。首先,小说非常有趣。我父亲总说,只要你在法庭上让人发笑,你就可能逍遥法外:在淫秽案件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陪审团发笑,而法官和公诉人的首要目标是阻止陪审团大笑。亨伯特·亨伯特很有自知之明,很风趣,看上去滑稽可笑。即使在异常艰难的关头,即使在最戏剧化的情况下,在他走上血腥复仇和毁灭的道路时(一位二流作家兴许会迫使主人公变得诚挚),我们的主人公还在讲笑话,在逗我们乐。比如这里,他在看牙医,试图找到有关他的一生之敌克莱尔·奎尔蒂(Clare Quilty)的下落——奎尔蒂碰巧是牙医的侄子。亨伯特让奎尔蒂的叔叔检查了牙齿,问了他各种关于手术和费用的问题,然后拒绝了他的服务: 

我的嘴对他来说是个装满了无价之宝的辉煌洞穴,但我不准他进去。

“不,”我说,“我想了想,还是让莫尔纳大夫来做吧。他要价更高,当然他比你更高明。”

我不知哪位读者以后会有机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一种很美妙、很朦胧的感觉。

你对亨伯特报复牙医的做法捧腹大笑,而这不是可以笑的场合。 

这部小说滑稽可笑,但文笔也精妙无比。纳博科夫是用英语创作《洛丽塔》的,给人的感觉是好像英语从未被如此使用过,而且可能再也不会有人如此使用了: 

现在,要追述后来发生的一切时,读者应牢记的不仅是上面粗略勾勒的那条主线、许多支路、旅行者误入的歧道,以及不慎重复和在惊恐中出的偏差;还要记住我们的旅行远不是一次令人疲乏的远足,而是一次艰难的、扭曲的目的论演变,它唯一存在的理由(这几个老法文词就是征兆)是要靠接连不断的亲吻,让我的伴侣总保持过得去的心境。

纳博科夫自己说,《洛丽塔》记录了他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热爱。内容读起来这么可怕,却用令人眩晕的精妙语句写就,令你叹为观止。 

正如亨伯特自己坦白的:你总可以指望一名杀人犯写出一手妙文。杀人犯是我父亲最喜欢的客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最主动、最顺从,他还认为谋杀是最揭露人性的犯罪行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的罪行。我们可能不会抢银行,可能不会贩毒或者偷税漏税,但他认为,当我们所有人被逼急了,几乎都能释放杀戮的本能。我认为他说这些话一定程度上是在危言耸听。作为一名作家和叛逆者,他很喜欢悖论,但他也真的信仰发掘人的善,也相信一个朴素的观点:多亏上帝开恩,我才逃过一劫。作为一名刑事辩护律师和作家,我父亲所做的就是试图说服陪审团或者读者能够自发与他所代理或呈现的客户产生共情——无论这些人犯过什么罪。 

读《洛丽塔》,你不可能撤退到任何道德高地——部分因为纳博科夫虽描绘的是痴恋,却贯穿了一份情感的真诚和纯洁,颇为怪异。因为除了这本书有关的其他一切,《洛丽塔》将是你读过的最美的爱情故事之一。直到故事最后惊险的、令人震惊的悲剧性部分,你才最终明白这一点。从洛丽塔最终拒绝亨伯特(谢天谢地)——当他最后一次开车离开她时,他在车里情绪崩溃了(“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正全力以赴地工作,但对我不断的泪水,它无可奈何”),到他的绝望的念叨(“我爱你,我是个怪物,但我爱你。我卑鄙无耻,蛮横残忍,等等等等,但我爱你,我爱你!有些时候我知道你是怎样的感觉,而知道更是要命啊,我的小宝贝。洛丽塔小姑娘,勇敢的多丽·席勒。”),到他被警察逮捕的那一刻,想起了洛丽塔刚失踪时听到的小孩子玩耍的声音(“我站在这高高的斜坡顶上,倾听那微微的音乐般的震颤,……然后我明白了,那刺痛心肺、令人绝望的东西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的身边,而是她的声音不在那和声里了”)。亨伯特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让人深深地感同身受。痛失荒唐的爱,因为你的爱而玷污了某种纯真的东西的感觉——这一切都太熟悉了。小说最令人兴奋、最美好、最令人不安的方面在于,在书页中除了找到了亨伯特的真心,我们还找到了一点自己的真心,不管你愿不愿意。 

《洛丽塔》让我们以一个恋童癖者、强奸犯和杀人犯的眼睛来观察,我认为这是它自出版后的六十年里逃过了法院和道德警察的严厉指控的根本原因。小说没有为亨伯特卑劣下流的罪行进行辩护,也没有将之浪漫化——尽管亨伯特自己有时浪漫得滑稽可笑。作者强迫读者在每一页都直面主人公的恶魔本性。我们无法避开他的丑恶,但我们可以直入他的内心。到头来,我们不仅同情一个杀人犯和强奸幼女的罪犯,甚至爱上了他。这感觉真的很好,一种如释重负。这感觉既让人振奋,又矛盾地让人情绪被净化。纳博科夫称《洛丽塔》是他所有书中最纯粹的 

我父亲永远不可能让亨伯特在现实法庭上脱罪,但他会激烈地为他的人性辩护。就像他曾为所有最危险、最不道德的人的人性辩护一样。 

最终亨伯特知道没有律师能救他,他会蹲监狱,可能会获死刑,但他也知道,他和洛丽塔的记忆将被保存在他写的记录中。这些记忆将活在未来几代人的心里。我正在想欧洲的野牛和天使,在想颜料持久的秘密,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术的避难所。这便是你与我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恒,我的洛丽塔 

与许多水平不那么高的虚构作品不同——我父亲曾经还为其中一些辩护过,《洛丽塔》受到了艺术的避难所的庇护——在艺术的避难场所里,应该永远能安稳地探索哪怕犯下了最可怕罪行的人的思想和感受。

《洛丽塔》依然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它让读者破防,超越了评判。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如果你真的读了),就是放弃所有传统的关于对与错的担忧,就像他者一样来感受事物。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也许还是我们人性最伟大的衡量标准。弗洛伦斯·格林在她的小书店里理解这一点,我爸爸知道这一点,纳博科夫也知道,其实任何一个读者也都知道。

图片


当代作家评论家对《洛丽塔》的评论:


“《洛丽塔》是一本恶心的书。而且,它不恶心的那天永远不会到来。” 

——史蒂芬·梅特卡夫(Stephen Metcalf),Slate自由评论家,2005年

“(《洛丽塔》是)一部完美的小说。” 

——德博拉·特瑞斯曼(Deborah Treisman),《纽约客》小说编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2005年

“《洛丽塔》是你读过的最美丽的爱情故事之一。这可能是你读过的为数不多的爱情故事之一。” 

——布雷特·安东尼·约翰斯顿(Bret Anthony Johnston),小说家,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全面考虑》(All Things Considered),2006年

“《洛丽塔》是一本有问题的书。” 

——劳拉·利普曼(Laura Lippman),犯罪小说家,《独立报》,2014年

“在《洛丽塔》出版的时候,评论褒贬不一,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被欲望折磨的男人的悲剧;如今,人们从恋童癖的角度来解读它。” 

——康塞普西翁·德·里昂(Concepción de León),《纽约时报》,2018年

“纳博科夫在书中的工作是让你喜欢可怕的亨伯特·亨伯特。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读者们忙着性解放,看不出亨伯特有多邪恶,而现在的读者们对性大惊小怪,看不出亨伯特有多迷人。”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纽约时报书评》,2020年

图片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怡然:三次偶遇

怡然:“法拉利”太太

相遇在丝路的另一端

怡然:在消失的双子塔背后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上)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中)

怡然:重返伯明翰(下)



浏览(1214) (6) 评论(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Huamulan 留言时间:2025-02-14 10:33:44

看了文章中的点评,更加没有兴趣去读这本书了。

回复 | 0
作者:Huamulan 留言时间:2025-02-14 10:32:24

现代人对老男人的性幻想不感兴趣。

恋童癖写得再美也是犯罪。当代确实不会被准许发表。

60年代因为性解放如火如荼,所以对任何性都不会大惊小怪。现代人也不会大惊小怪,只不过有了法律,这种书的出版就没有可能了。

回复 | 0
作者:一冰 回复 奥维尔 留言时间:2025-02-14 01:55:26

在文学里,可以讨论一切;在艺术里,可以表现一切

人一点点打开进去,走出禁区,视野更开阔,精神更自由……

回复 | 1
作者:一冰 留言时间:2025-02-14 01:53:34

我喜欢好莱坞老版电影中的那个洛丽塔,小演员真的有几分洛丽塔气质,可是那个男主太不给人好感了。新版男主不错,那是个典型的英式古典气质演员,可是那个洛丽塔就像随处可见的美国吹泡泡糖少女,完全缺乏欧陆古典气质美,看着根本吸引不了男主

回复 | 0
作者:一冰 留言时间:2025-02-14 01:50:42

我第一次读《洛丽塔》时,完全不知道那是一本什么书,就是封面那个窗口般的荒原雷电风景吸引了我,以为是一本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小说,我喜欢一些不知名的小说,因为那是我自己发现的。

打开第一页,第一段充满诗意和激情的文字,立刻就把我牢牢吸引住了,读完整本小说,觉得像是对永恒少女的赞美。

回复 | 0
作者:一冰 留言时间:2025-02-14 01:45:4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回复 | 0
作者:奥维尔 留言时间:2025-02-13 12:00:53

到头来,我们不仅同情一个杀人犯和强奸幼女的罪犯,甚至爱上了他。

----

女性常有的心理,理性无法解释。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怡然
注册日期: 2009-02-07
访问总量: 8,256,94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光临,怡然博客
多为原创,谢绝转载
最新发布
· 美国南北战争日记:林肯的忧伤
· 深度解析乌俄纷争的历史渊源
·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
· 怡然:秀水东街往事
· 辩方证人:我的父亲和《洛丽塔》
· 怡然:三次偶遇
· DeepSeek与ChatGPT同题小说创作
友好链接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静谦:静谦的博客
· 汉卿:汉卿的博客
· 秋秋:海阔天空
· 华欢笑:华欢笑的博客
· 小娇:小娇:清澈人生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若敏思文:若敏思文的博客
· 桑妮:桑妮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夏子:夏之音
· 五彩:五彩生活
·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博客
· 叶子:却道天凉好个秋
· 百草园:百草园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写作动态】
· 小说发表在《鸭绿江》海外华人作
· 《海外华人短篇小说选编》出版了
· 小说《异类温床》在国内发表
· “梦想,奇迹,生命的归宿”获全球
· 我的书被国家图书馆及北京大学等
· 《千万里追寻着你》出版了
· 最近出版的两本新书
· 我的短篇小说和散文获汉新文学奖
【海一代,海二代】
· 原乡, 异乡,心灵的故乡
· 从海一代到海N代
· 另眼看美国
· 走近美国
【发表散文(1)】
· 怡然:秀水东街往事
· 相遇在丝路的另一端
· 梦想,奇迹,生命的归宿
· 她留下的是永远的微笑
· 秋千. 秧歌. 东北女人
· 失落的艺术
·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
· 为了不被忘却
· 亘古不变人间不了情
· 快乐的美国老人比尔
【发表散文(2)】
· 怡然:在消失的双子塔背后
· 孔雀为谁开屏
· 雪花飘过的那些日子
· 永远悠闲的巴黎人
· 怡然:在巴黎遇见海明威
· 北京胡同的味道 (图)
· 获奖作品:狗“缘”
· 峡谷观日落
· 小吃,乡情,遥远的回忆
· 失落的艺术
【发表小说(1)】
· 获奖作品:梦露街上的抢劫犯
· 阿城的北方女孩
· 我老了吗?
· 她等到了“满山红叶时”……
· “阿甘”外传
· (一)--奇异的伴侣
· 办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下)
· 办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上)
【发表纪实文学(1)】
· 冷峻疫情背后的温暖之光
· 鲁卡的啼笑姻缘之三:他得到了他
· 鲁卡的啼笑因缘之二: 他思念起
· 鲁卡的啼笑姻缘之一:在西西里岛
· 当回老板过把瘾
· 帕特. 红酒. 女人泪
· 一位老华侨的心路历程
· 一位留学生的沧桑心路
·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独白
· 胆小的罗马尼亚人遇上强悍的俄罗
【发表小说(2)】
· 怡然:重返伯明翰(下)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中)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上)
· 怡然小说:特别病例
【发表文章(2)】
· 不喜欢感恩节的洋教授
· 珍妮太太和她的狗狗
· 双语人遭遇尴尬
· 一份意外的惊喜
· 秋天,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 纯情的美国少男少女
· 美国老人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发表小说(3)】
· 爱的冷暖色(下)
· 爱的冷暖色(上)
· 爱,其实是一种温柔的怜悯
· 爱,在唇齿之间(六)- 终如伊始
· 爱,在唇齿之间(五)-午夜惊魂
· 爱,在唇齿之间 (四)-无非男女
· 爱,在唇齿之间(三)- 沧海桑田
· 爱,在唇齿之间(二)-命运转机
· 爱,在唇齿之间(一)-这一家子
【发表文章(1)】
· 美国专利制度如何促进了创新?
· 美国给女性雇员工资最差的城市
· 美国的小镇文化与美国精神
· “二奶”文化与中国女人的过错
·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
· 美国人为什么要工作到这么老?
· 在美国遇到的“南郭先生”
· 在美国,职场上不必谈“感恩”
·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短篇小说(5)】
· 竞选大队长
· 红粉战争(三)
· 红粉战争(二)
· 红粉战争(一)
【短篇小说(4)】
【中篇小说连载】
· 青春无悔的代价 (一)
【短篇小说(2)】
【短篇小说(1)】
· 怡然:三次偶遇
· 怡然:“法拉利”太太
【小说节选】
· 纪妈要革命啦!(结局篇)
· 纪妈要革命啦!(下)
· 纪妈要革命啦!(中)
· 纪妈要革命啦!(上)
· 与数学天才少年的奇遇
【千回百转移民路】
· (五)--“俺也要海归啦!”
· (四)--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 (三)--剪不断的德意志情结
· (二)-- 美国给了我太多太多
· (一)--奇异的伴侣
【纪实小说】
· 满街流行腻人的“姐”
· 牛书记美国遇上了葛教授
· 紫云的婚事
· “阿甘”外传
· 无怨的青春--爱在还来得及的时候
· 一位海归老姐的真实故事(下)
· 一位海归老姐的真实故事(上)
· 安的左邻右舍
【小小说】
· 谁是赢家
· 告诉我,你是谁
· 让阳光走进你的世界
· 春天里的爱情故事
· 欣赏耳光
· 一封未能发出去的微信
· 末日里最后的晚餐
· “武大郎”选拔“精英”的那些事儿
· 她等到了“满山红叶时”……
· 我的世界开始下雨……
【言情小说】
· 请跟我来(下)
· 请跟我来(上)
· 又见炊烟,又见炊烟
· 阿城的那个北方女孩
· 掌声响起的时候
· 痴情的红石榴(下)
· 痴情的红石榴(上)
·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下)
·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上
· 办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下)
【原创小说之一】
【原创小说之二】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九)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八)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七)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六)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五)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四)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三)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 (二)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 (一)
【原创小说之三】
【原创小说之四(1-6)】
· 爱也彷徨(六)-- 嘉扬的心路
· 爱也彷徨(五)--女友的劝告
· 爱也彷徨(四)--乍暖还寒
· 爱也彷徨(三)--初恋的感觉
· 爱也彷徨(二)-- 离家出走
· 爱也彷徨(一)-- 郁闷的笑非
【原创小说之四(7-12)】
· 爱也彷徨(十二)-最后的抉择(
· 爱也彷徨(十一)-- 心有千千结
· 爱也彷徨(十)-- 笑非出事了
· 爱也彷徨(九)--昨日重现
· 爱也彷徨(八)--心之暖流
· 爱也彷徨(七)-- 相见时难
【原创小说之五(1-6)】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六)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五)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四)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 (三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 (二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 (一
【原创小说之五(7-12)】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尾声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十一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十)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九)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八)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七)
【原创小说之七】
· 爱如昨夜星辰(2)-一见钟情
· 爱如昨夜星辰(1)-引子
【原创小说之六】
· 曲曲折折回国记(结局篇)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下续)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下)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中续)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中)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上)
【心灵驿站】
· 友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 那一转身,竟是整整二十年
·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 爱,是生命的暖流
· 爱,就是共同的激情
· 爱,恰似温柔的怜悯
· 牵挂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 爱,是一份遥远的呼唤
· 月亮走我不能走
【爱的记忆】
· 大漠孤堡与罗曼故事
· 最后一滴露珠
· 思念
· 美在深秋
· 一生有你
· 叶子的诉说
· 爱的三种境界
· 温暖的背影
· 牵手,一起走过爱的旅程
【新年寄语】
· 寄语2014,愿我们的心永远年轻
· 2013,让幸福敲响每一个日子
· 以美丽的心情迎接2012
· 用温暖的感动拥抱2011
【人生感悟(三)】
· 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 寻找幸福的黄丝带
· 友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 邓丽君,一个无法超越的时代传奇
· 生命的永恒----怀念作家史铁生
【人生感悟(二)】
· 信仰是健康生活的动力
· 快乐的奥秘
· 人情怎么变得越来越淡漠?
· 网络时代还有乡愁吗?
· 人在旅途---等待的无奈
· 人生能有几次再回首
·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 滚滚红尘何处觅“清纯”?
· 海外华人,为咱们自己喝彩!
· 选择的代价
【人生感悟(一)】
· 感激月亮,更不忘太阳
· 幸福也要晒一晒
· 你离幸福有多远?
· 柔和也是一种力量
· 从演戏与看戏观人生世相
· 世上真有“淡泊名利”的人吗?
· 在这个充满“情人”的年代
· 学会欣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散文新篇(1)】
· 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 那找不回来的是什么?
· 咖啡越喝越浓,酒越品越淡
· 一曲“致爱丽丝”,结下一世情缘
· 过洋年的滋味,真好!
· 相别在冬夜
· 甩不掉的“中国情人”
· 女人为什么总是不停地买衣服?
· 死不瞑目的鲤鱼
· 这也叫时尚?
【怡然散文(五)】
· 做一个温柔而坚强的人
· 美丽宛如多重的相遇
· 轮椅上的天使
· 小吃,乡情,遥远的回忆
· “十月书屋”与“艾敬老边饺子”
· 一顿难忘的感恩节大餐
· 秋千. 秧歌. 东北女人
· 走在初夏的小雨中
· 走回记忆中的天府之国
· 失落在童年记忆里的温情
【怡然散文(四)】
· 为了不被忘却
·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让我感动至今
· 亘古不变人间不了情
· 世界上最心疼我的那个人
· 走进天堂也是爱
· 父爱,沉默的力量
· 给妈妈染发
· 夫妻情分有多深
· 七夕节想起了浪漫的婚纱照
【怡然散文(三)】
· 他乡明月故乡情
· 真想回家过个年
· 大红灯笼年年挂
· 天涯何处不是家
· 记忆中的银杏树
· 吃饺子,过大年
· 过洋年的滋味
· 最美的圣诞树
· Don’t Worry , Be Happy
· 记忆的美丽
【怡然散文(二)】
· 想念北京的秋天
· 江南雪,一个冬天的童话
· 在这樱花盛开的季节
· 咖啡屋“雕刻”时光
· 春天的回忆
· 再见了,我那浪漫的“书”
· 香水的魅力
· 喀秋莎,怀旧,及代沟
· 逛遍京城吃面条
· 北京小吃--豆汁儿
【怡然散文(一)】
· 一个令我感念至今的人
· 走过秋阳暖暖的季节
·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梦想
· 谈谈三种不同的朋友
· 心静自然凉
· 沟通,沉默与梦想
· 我和你,到底相距有多远?
【怡然看世界(八)】
· 《飘》下架了,一切会随风而逝吗
· 川普,为何让人欣喜又让人忧?
· 撕裂的美国与八分钟的温暖
· 希拉里离总统梦只有一步之遥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当总统?
· 左撇子,你还好吗?
· 美国人的优越感与印裔在职场的优
【怡然看世界(七)】
· 奇葩男秘和美国人的日本情结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川普?
· 美国人未来的生活模式
· 提前退休,是潇洒还是无奈?
· 宽容的底限--由同性婚姻合法化所
· 母爱,都那么宽厚博大吗?
· 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 十年一觉美国梦
· 每个人心里有个不一样的文革
· 谦卑,一种把人逼疯的美德
【怡然看世界(六)】
· 他们果真是自由的吗?
· 美国是多民族“熔炉”,还是多元文
· 美国老人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 “反智主义”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背井离乡?
· 二十多年了,人们在渴望着什么?
· 批判现实的出路在哪里?关于歧视
· 在美国面对歧视我们能做什么呢?
· 《新闻周刊》停止纸媒出版启示着
·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禁枪的
【怡然看世界(五)】
· 也说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 淡漠的美国办公室文化
· 看女性发明家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
· 漫谈移民心态(下)-- 活出自己
· 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
· 趣谈美国的“PotLuck”聚餐会
· 美国的小镇文化与美国精神
· “中产富翁”正在重塑着美国的未来
· 亚裔后代在美国职场上遭遇的种族
·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
【怡然看世界(四)】
· 哪个国家的男人爱做家务事?
· 英国王子结婚,平民百姓兴奋个啥
· 国内大款教子新招--向泰格伍兹进
· 从春晚小品看最牵动中国人神经的
· 回国吃“包肥”餐遇到的尴尬
· 中国的富人怕什么?
· 是《非诚勿扰》,还是《非钱勿扰
· 八零后活得真潇洒
· 大款的感觉从哪儿来?
【怡然看世界(三)】
· 美国学校里不得不入乡随俗的几件
· 感恩节黑色星期五的狂购与“中国
· 重塑美国梦的困境与挑战
· 韩国人如何在美国开食品店
· 在美国遇到的“南郭先生”
· 在美国,职场上不必谈“感恩”
· 谁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最深受害者
· 说说我印象中的印度人
· 在美国也要警惕医生乱开药
· 在美国做全职太太的苦与乐
【怡然看世界(二)】
· 中国人眼里的美国与美国人心里的
· 谈谈海外华人的尴尬心理
· 海外华人的孤独感与文化混血
· 从“高贵”开始以“良心”告终
· 谈“高贵的精神气质”,何错之有?
·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 从涂博士事件看横在“海归”和国人
· 《妈呀,中国》唱出了海外华人的
· 剪不断理更乱的“中国情结”
【怡然看世界(一)】
· 美国人为什么要工作到这么老?
· 在美国当“上帝”的滋味确实很爽
· 美国人的冷漠与中国人的热情
· 美国人真的不在乎讲英语带口音吗
· 看看美国人是怎样攀比的
· 美国啊,为何你昔日的风光不再?
· 说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傲慢与偏
· 美国人真的需要这样省钱吗?
· 世界已不再是风景一边独好
· 生活在美国,你快乐吗?
【小说故事】
· 梦游故乡更美丽(四)
· 梦游故乡更美丽(三)
· 梦游故乡更美丽(二)
· 梦游故乡更美丽(一)
【那人那事】
· 轮椅上的天使
· 有这样一位日本女人
· 一位最令我难忘的发明人
·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让我感动至今
· 哦,北京女孩!
· 爱争论的中国同事
· 我的私人小裁缝
· 一本红色经典和一桩悬案
· 一个不谈政治的女人
· 一个有情致的女人
【那山那水】
· 到过恐龙的故乡吗?
· 走回记忆中的天府之国
· 成山头,是“天尽头”还是“天无尽
【美国写真(二)】
· 留学打工的那些趣事 (下)
· 留学打工的那些趣事(上)
· 在美国看牙医
· 退休的珍妮太太
· 我那些有趣的印度邻居们
· 美国的“小三公司”
· 他怎么会永远是只小小鸟?
· 一位海零代老华侨的心路历程
【美国写真(一)】
· 黑人兄弟崇拜毛主席
· 回家乡伦敦看奥运圣火
· 断电的日子不好过
· 闹心的“地主”
· 劳拉,你不要哭!
· 笑人的“猪肚”事件
· 简妮未了的中国梦
· 都是吃口香糖闹出的乱子
· 在美国亲历传销的趣事
· 一位美国小伙子的中国梦
【两性情感】
· 别让裸婚成为一种浪漫的忽悠
· 婚恋三部曲----仰视,平视与俯视
· 这悠悠相思我与谁谈?
· 这样的人值得爱吗?
· 男子汉形象是靠打造出来的吗?
· 做个好男人其实也很难
【经济话题】
· 美国专利制度如何促进了创新?
· 美国给女性雇员工资最差的城市
· 看女性发明家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
· 我们究竟在和谁比竞争力?
· “全球化”是大败笔还是双刃剑?
· Apple的经营理念与“苹果”粉丝
· 中国山寨产品背后的文化解读
· 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一
· 谈谈中美知识产权博弈
· 啥样的外企才容易在中国站住脚?
【教育话题】
· 如何证明一个人是受过教育的
· 启蒙老师,童心与孩子的梦想
· 藤校毕业后的择业令父母大失所望
· 谈谈孩子爬藤与培养领导能力
· 关于“虎妈”论争的几句大实话
· 孩子的命运究竟该由谁来掌控?
· 由中国式“虎妈”所想到的
· 浅谈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 从“父母皆祸害”看中国父母教育理
· 美国孩子觉得什么最酷
【海归话题】
· 一位海归兄弟的“美国情结”
· 天涯何处不是家
· 海归海不归,海外华人永远的心结
· 海不归的困惑,一切烦恼皆因一个
· 选择的代价
· 两类海归,两种命运
· 都是出国惹的祸
· 海归海不归,海外华人永远的心结
· 海归啊海归,要归就要一起归
【女人话题(三)】
· 做一个温柔而坚强的人
· 女人为什么要尽善尽美?
【女人经典】
· 大千世界里的女人们
· 时尚生活是一种乐趣
· 自尊与自爱
· 纯情伴你一生一世
· 美丽并不遥远
· 幸福好似毛毛雨
【女人话题(二)】
· 听妈妈讲那些久远的故事
· 两个女人两种命运
· 迷失在爱情宗教中的女人们
· 妈妈们,要对自己好一点!
· 胖,是女人的天敌
· 女人的品味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的
· 我的第一个“女人节”
· 做个快乐的女人最好
· “二奶”文化与中国女人的过错
· 女人的长发与幸福感
【女人话题(一)】
· 怎样才算是一个知性女人?
· 女人,爱情,与好运
· 话说女人的“恬,退,隐,忍”
· 夏奈尔的黑色迷你裙与女性服装革
· 是中国文化造成了中年女人的焦虑
· 闲话“女为悦己者容”
· 做“小女人”,还是做“大女人”?
· 哪些国家最适宜女性作妈妈?
· 听李银河谈“女人味”
· 女人啊,你到底想嫁什么样的男人
【生活随笔(1)】
· 那英的“春暖花开”唱出了心动的感
· 启蒙老师,童心与孩子的梦想
· 谁在读我们的博客?
· 我和小女儿都喜爱的曲子:生命的
· 醉酒与醉茶
· 走过秋阳暖暖的季节
· 令人心醉的“红河谷”
· 养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 夏日随想
【生活随笔(2)】
·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
· 甩不掉的“中国情人”
· 网上经久不衰的两大话题
· 门罗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
· 教孩子学会爱与宽容
· 听“讲故事的人”讲故事有感
· 世间不会消失的一种东西…
· 在午后的阳光里
· 这绿岛啊,真的象一只船
· 倾听与阅读让你走近人的心灵
【生活随笔(5)】
· 说吧,岁月!
· 回国品味,哪儿的小吃最好吃?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友谊?
· 别致的圣诞礼物
· 漫谈“人都是崇高一瞬间,平庸一
· 撕裂的美国与八分钟的温暖
· 真话只能对自己说,孤独么?
【生活随笔(6)】
·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
· 人生边上的智慧
· 我们都老了吗?
· 听妈妈讲那些久远的故事
· 以善意感悟人性之美
· 做个快乐的女人最好
· 谁肯为你做爱情的“傻瓜”?
· 2015年最开心的两件事
· 与大学好友相聚的美丽瞬间
· 2015中国行之八,中国人都在想什
【生活随笔(3)】
· 人到中年如何减压和自我保护
· 女人的另一种美丽
· 生命转瞬即逝,惜缘惜福
· 谦卑,一种把人逼疯的美德
· 变味儿的情人节
· 小说登上了中新网---戏里戏外
· 海外华人怎么过中国年
· “幸福”着,是给别人看的?
· 不是粉丝也疯狂
· 琼瑶教我们懂得了爱与纯情
【生活随笔(4)】
· 文人何时不相轻
· 奥运会开幕式上点名的巴西诗人卡
· 快乐人与苦恼人
· 生命,是一次神秘的旅程
· 甜酸婚姻与麻辣婚姻
· 什么是你最快乐的事情?
【随感杂谈(7)】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当总统?
· 世界向左,川普朝右
· 现代社交媒体有益于改善人际关系
· 漫谈人性的灰色---嫉妒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川普?
· 双语人,曾有过多少尴尬
· 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 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
· 青蒿素,诺奖争议及专利保护的重
· 我为什么不玩微信
【随感杂谈(6)】
· 关于“无中生有”
· 究竟是谁抢了谁的饭碗?
· 奥巴马给联邦雇员的精神安慰剂
· 张艺谋与大红灯笼到处挂
· 你喜欢演戏,还是喜欢看戏?
· 穿越红灯区与底线
· 魔鬼与天使,谁是赢家?
· 嫉妒的毒药残害了朱令
· 谁更善良有人情味,穷人还是富人
【随感杂谈(5)】
· 中国人竟对美国禁枪如此关注!
· 听听莫言的内心独白…
· 读莫言《虚伪的教育》有感
· 谁当美国总统,差别又能有多大呢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 人的行为是由理性决定的吗?
· 互联网是一种隐形“鸦片”
· 莫让金牌压垮了人性
· 假如让你穿越,你最想生活在哪个
· 没有哪个国度是完美的
【随感杂谈(4)】
· 怎么幸福不在“幸福里”?
· 美丽不再动人
· 短评“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 文学改编再现奥斯卡辉煌
· “不尊重中国人”与“尊重中国经济”
· 由“东北人不讲理!”一文所想到的
· “三无”春晚凸显三十年回归的淡定
· 你有这种“无形瘾”吗?
· 韩国店火了,谁倒了?
· 走过9.11, 愿爱与和平永驻人间
【随感杂谈(3)】
· 看看百名孩子给妈妈洗脚的仪式
· 谈谈批评的情怀
· 谁更爱撒谎,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 钱多事少离家近
· 核辐射很可怕吗?
· 这边谈海归,那边起海啸
· 是要绣花,还是要革命?
· “老男孩”翻唱摇滚歌曲《春天里》
· 谈谈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
·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随感杂谈(2)】
· 佛教的地狱与道教的天堂
· 中国怎么竟成了美国中期选举广告
· 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
· 从“吃什么补什么”看中医的食疗
· 从精英忽悠“傻子”说起
· “包装”到底重要不重要?
· 前总统克林顿的“遗愿”是什么?
· 由高考命题作文所想到的
· 作家的流行色
· 《时代》年度人物“中国工人”获季
【随感杂谈(1)】
· DeepSeek与ChatGPT同题小说创作
·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的另类见
· 《蜗居》使人很窝心
· 幸福在哪里?
· 从“赵老师”到“赵处”
· 有桥,咋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 也来听听“琴爸”的心声
· 网络使艺术走下了殿堂
· 以平常心看待种族歧视
· 放慢生命的脚步
【漫话职场】
· 你有没有为公司/雇主超时工作?
· 职场上到底该怎么样做好人?
· 美国给女性雇员工资最差的城市
· 淡漠的美国办公室文化
· “我们不只是干活的工具!”
【网事如烟】
· 那些美女作家都去哪儿了?
· 写给叶子
· 谁在读我们的博客?
· 致谢万维的朋友们!
· 谈谈写博客与保护隐私
· 网络心情你我他
· 是做网上圣人,还是做性情中人?
· 心有多远,博客就能走多远
· 写博,写的就是寂寞
【博客人生】
· 不是感言的感言
· 2012我的博客人生和网友精评集锦
【我的情结系列】
· 文学是梦,也是一种情结
· 闲话黛玉情结
· 忘不了的样板戏情结
· 执著的咖啡情结
【书海拾贝(1)】
· 美国南北战争日记:林肯的忧伤
· 深度解析乌俄纷争的历史渊源
·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
· 在“绿化树”下的男人
· “丽江不哭”,为纯美的真性情挥泪
· 读莫言《虚伪的教育》有感
· 闲看“夜色温柔”
· 爱,为何只在瞬间?
· 相貌漂亮出众的人职场上会更成功
· 空巢期,“如焉”,上网女人
【书海拾贝(2)】
· 辩方证人:我的父亲和《洛丽塔》
· 南方小说之怪异—好人难寻
· 上海是一部喜剧
· 最艰难的爬行,底层向上流动的困
·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讨好别人?
· 去牛津,寻访奥威尔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友谊?
· 漫谈自卑与超越
· 《上海往事》与上海梦
· 女人的脖子与生命的激情
【美学札记】
· 《归来》,人性温暖的回归
· 当天真遇到现实
· 解读李安的“跟世界若即若离”
· 音乐是一门心情的艺术
· 《少女的祈祷》--- 一支无言的歌
· 第一次看美国大片(附剧照)
【周末文学】
· 孩子,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 超越两百年的“傲慢与偏见”
【文学随笔】
· 南方小说之怪异—好人难寻
· 怡然:在巴黎遇见海明威
· 《芳华》背后那些人性的晦暗与光
· 不经意竟闯入鲁迅的故乡
· 卡斯特罗与海明威
· 《北京折叠》获奖,是西方旨在制
· 爱得如此无怨无悔!
· 阿城谈张爱玲:适得其志,逝得其
· 怎么能解读《背影》为畸形的爱?
· 富有人情温度的博客写作
【童年往事】
· 毛主席的生日与青红丝面包
· 闹“反标”事件的那些荒唐事儿
· 杀鸡给鸡看
· 我自编自导的一个小话剧(下)
· 我自编自导的一个小话剧(上)
· 一双童真眼睛里的“红色世界”
· 我那难忘的指甲花
【青春岁月】
· 找到你的感觉,真好!
·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听话的小船
· 我和简妮泡北图
· 唱《飞吧,鸽子》引出的一段恋情
· 波儿,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孩
· 想起了我的外教洋“大山”
· 阳光女孩
【儿女成长(1)】
· 谁能教我们怎样做个好妈妈?
· 我和小女儿都喜爱的曲子:生命的
· 儿子读《三国演义》提的问题难住
· 乖乖女的自画像
· 兄妹看《功夫熊猫2》观后感—内心
· 儿子毕业得奖了!精彩出演白马王
· “凤阳歌”成了美国小学合唱团的保
· 家有乖乖女
· Hug, Kiss 不能少
· 难忘的“Baby shower”
【儿女成长(2)】
· 做个会放手的妈妈
· 懵懵懂懂的童年
· 拼爹到底有多重要?
· 人老了,是更聪明了,还是更笨了
· 纯情的美国少男少女
· 接受儿子采访的趣事
【回国观感】
· 回国观感(3)—长见识的北京的哥
· 回国观感(2)—热浪席卷紫禁城
· 回国观感 (1)—晚点,晚点!
【2015 中国行】
· 与大学好友相聚的美丽瞬间
· 2015中国行之八,中国人都在想什
· 2015中国行之七,王府井步行街上
· 2015中国行之六,在历史和文化中
· 2015中国行之五, 秦唐盛世的古
· 2015中国行之四,上海故事
· 2015中国行之三,品味苏州的美食
· 2015中国行之二,逛苏州老街随想
· 2015中国行之一,亲情是永远的牵
【怡然微博】
· 爱,终归只是个“传奇”
· 小粉丝对纽约焰火晚会的一点遗憾
· 练瑜伽你达到过“仙境”吗?
· 什么是朋友?
·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 “你们要淡定啊!”(微博)
· 妈妈和女儿哪个更浪漫?
· 朋友之交重在一个“情”(微博)
· 你敢“碰”权威吗?(无字微博)
· 怎么样才能“返老还童”?(微博)
【中国行断想】
· 杭州,人间天堂里的不和谐之音(
· 谁说芝麻不能变成西瓜?
· 到葡萄酒飘香的地方去(图)
【旅游散记】
· 春风吹过千岛湖/普陀山(多图)
· 游遍四川青山秀水(美图)
· 星光大道原来是这样的啊!(多图
· 峡谷观日落,几度夕阳红(组图)
· 看大峡谷奇观,感叹先驱之探险精
· 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艺术风情(组图
· 去看阳光、沙滩、海浪、还有… (
· 游览南卡的Brookgreen 人物雕塑
【吃在中国】
· 回国品味,哪儿的小吃最好吃?
· 逛京城品老字号(图)
· “妈妈,我不要吃青蛙!”
· 好吃的湖南米粉
【快乐迪斯尼之旅】
· 迪斯尼,美国文化与梦想的结晶(
· 与时俱进的“环球影城”(组图)
· 惊心动魄的哈利波特之旅(组图)
· 热闹非凡的迪斯尼圣诞节(组图)
【侃侃时尚】
· 我怎么迷上了铅笔裙
· 是旗袍使女人变得漂亮了?还是….
· 黑色与白色,永远的流行色(组图
· 街上流行短裙子
【闲亭信步】
· 去看人间比翼鸟(组图)
· 有趣的圣诞卡
· 休博一段
· 月圆良宵音乐会
· 世界十大最惊险观景台
· 精彩回放经典老片
· 贺新年
【心动时刻】
· 爱在深秋
· 北方女孩
· 怀旧经典
· 悄悄地,我走了...
· 一个令人神伤的地方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冬之梦
· 山楂花
· 从心中唱出的感恩
·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他山之石】
· 从阅读习惯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在华盛顿地铁站里的一个实验
· “一见钟情”的理论依据
· 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
· 爱会伤心,也会伤身
· 穿什么鞋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 越笨,越是自我感觉良好
· 中国模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 锻练真的无助于减肥吗?
【茶余饭后】
· 看一看,哪张最可笑?
· 女人是用来夸奖的
· 春季里说说窈窕养生粥 (图)
· 三十句经典帮你领悟社会人生
· 每天一汤身体好
· 是谁成就了希区柯克?
· “神马都是浮云”vs“给力不给力”
· 笑话!能做总经理的料却当不了打
· 只要有把交椅,谁不能做老板?
· 几则搞笑的生活留言
【诗情画意】
· 做人如山,做人似水
· 最后一滴露珠
· 穿上风衣的日子
· 我只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 女人的好气质
· 思念
· 守望需要距离
· 谁说血总是热的?
· 我为美而死了
· 穿越心灵的湖
【怀旧老歌】
· 昨夜星辰/无言的结局
· 那就是我(歌曲)
· 每一首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飞吧,鸽子
· 雁南飞
· 月亮河(Moon River)
·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 在银色的月光下
【好文分享】
· 中国知识界何以误判美国、误判特
· 美国的非裔和平抗议为何总容易变
· 世界呼唤“良性全球化”(zt)
· 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化终结了(zt)
· 美妆的学问与陷阱
· 硅谷里的新时代思想家
· 你知道“数学焦虑症”吗?
· 享受懒惰,带给你长寿
· 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
·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A+I=爱?
【留学的日子】
【凤凰传奇】
· 真想回家过个年
· 这一刻,没有时差--海外华人过春
【原创小说之四(9-12)】
【原创小说之五(9-12)】
存档目录
2025-02-11 - 2025-02-17
2021-06-12 - 2021-06-12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7-03 - 2020-07-26
2020-06-01 - 2020-06-26
2020-05-20 - 2020-05-29
2020-04-12 - 2020-04-12
2020-03-25 - 2020-03-31
2019-08-04 - 2019-08-04
2019-02-18 - 2019-02-18
2019-01-20 - 2019-01-20
2018-12-29 - 2018-12-29
2018-11-20 - 2018-11-20
2018-07-03 - 2018-07-03
2018-02-04 - 2018-02-16
2018-01-21 - 2018-01-21
2017-12-16 - 2017-12-23
2017-11-21 - 2017-11-25
2017-10-01 - 2017-10-21
2017-09-02 - 2017-09-25
2017-08-27 - 2017-08-27
2017-06-10 - 2017-06-11
2017-05-14 - 2017-05-29
2017-03-04 - 2017-03-08
2017-02-07 - 2017-02-27
2017-01-14 - 2017-01-24
2016-11-03 - 2016-11-28
2016-10-09 - 2016-10-09
2016-09-11 - 2016-09-25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03 - 2016-07-31
2016-06-05 - 2016-06-23
2016-05-08 - 2016-05-29
2016-04-09 - 2016-04-30
2016-03-05 - 2016-03-27
2016-02-02 - 2016-02-21
2016-01-20 - 2016-01-31
2015-12-05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29
2015-10-06 - 2015-10-29
2015-09-30 - 2015-09-30
2015-07-05 - 2015-07-25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5-09 - 2015-05-31
2015-04-09 - 2015-04-18
2015-03-08 - 2015-03-30
2015-02-08 - 2015-02-23
2015-01-01 - 2015-01-27
2014-12-26 - 2014-12-26
2014-11-08 - 2014-11-25
2014-10-03 - 2014-10-30
2014-09-14 - 2014-09-28
2014-08-02 - 2014-08-23
2014-07-11 - 2014-07-27
2014-06-18 - 2014-06-22
2014-05-02 - 2014-05-28
2014-04-12 - 2014-04-27
2014-03-18 - 2014-03-28
2014-02-01 - 2014-02-23
2014-01-17 - 2014-01-29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2 - 2013-11-27
2013-10-03 - 2013-10-26
2013-09-01 - 2013-09-29
2013-08-01 - 2013-08-18
2013-07-02 - 2013-07-31
2013-06-01 - 2013-06-29
2013-05-04 - 2013-05-17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31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24
2013-01-13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31
2012-11-06 - 2012-11-24
2012-10-05 - 2012-10-27
2012-09-03 - 2012-09-29
2012-08-02 - 2012-08-31
2012-07-01 - 2012-07-29
2012-06-02 - 2012-06-28
2012-05-05 - 2012-05-28
2012-04-04 - 2012-04-24
2012-03-02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9
2012-01-07 - 2012-01-31
2011-12-03 - 2011-12-30
2011-11-02 - 2011-11-25
2011-09-02 - 2011-09-30
2011-08-1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0
2011-06-02 - 2011-06-28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30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03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4 - 2010-11-30
2010-10-01 - 2010-10-31
2010-09-01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2 - 2010-07-31
2010-06-01 - 2010-06-27
2010-05-04 - 2010-05-31
2010-04-01 - 2010-04-25
2010-03-03 - 2010-03-22
2010-02-03 - 2010-02-25
2010-01-02 - 2010-01-28
2009-12-04 - 2009-12-31
2009-11-06 - 2009-11-28
2009-10-02 - 2009-10-30
2009-09-01 - 2009-09-29
2009-08-03 - 2009-08-21
2009-07-02 - 2009-07-31
2009-06-08 - 2009-06-29
2009-03-14 - 2009-03-17
2009-02-18 - 2009-02-1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