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行之二,逛苏州老街随想 怡然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苏州一直是满怀向往的,好多次与她擦肩而过。九零年小妹在苏州上大学,总说让我过去玩玩。可忙忙碌碌,一晃四年就过去了。终也没能成行。这次中国行,觉得无论如何都得到苏州一游,以了却多年的心愿。 我想象中的苏州应该是一座蕴藏着诗意的城市。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不吝笔墨,以清丽美妙的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童话。且不说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就光是那小桥流水人家,也足以引人遐想的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多美的意境啊。 到了苏州,不能不去平江路,它是苏州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老街。平江路是傍河而建的小路,据说最早记载于南宋的苏州地图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从我们住的雅戈尔大酒店到平江路,只隔了一条巷子,叫纽家巷。那时已近黄昏,天灰蒙蒙的,淅淅沥沥的小雨不紧不慢地飘着。巷子很窄,两边全是小店,一家挨着一家,多半是卖小吃的,叫卖声伴着嘈杂的音乐不绝于耳。从店里飘出来的味儿,有的很香很诱人,有的却是怪怪的,使你不得不加快脚步。我是不敢碰这些小吃的,只看那些铺面装饰得多么简陋不整洁,就已望而却步了。 巷子虽不长,感觉走了很久。人往前走,你不可只瞻前,还必得顾后。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就会窜出一辆小电动摩托车,与你擦肩而过。这些比自行车略大一点的电动车,在苏州马路上比比皆是,几乎成了一道风景。它们很少遵守交通规则,常常横冲直撞,倒是真有些煞风景呢。 走在这雨中的小巷,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戴望舒,还有他的《雨巷》。不觉诧异,那么美的诗句,描绘的就是眼前的雨巷吗?有着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忧愁的姑娘,会不期而遇在这雨巷吗?戴望舒的雨巷是寂寥的,而这巷子却是喧嚣的。它们之间如何能找到契合点呢? 好不容易走到了巷子的尽头,那接踵而至的便是苏州老街了。平江路上的店面装点得讲究一些,有些牌匾看上去古朴有韵味。虽然下雨,街上依旧人很多。平江路虽说是步行街,可游人要想安然地走路,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动小摩托车窜来窜去,老觉得脑后冒凉风。还有私家车也在鸣笛示威,使本来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拥堵不堪。当古老撞上文明,古老便显得不堪一击。 河水是宁静的,映着天色的灰,显得绿莹莹的。河那边是白墙黑瓦的房子,只不过墙面上都有很多斑驳,不再洁白。远远看去,那是些真实的人家,在过着真实的日子。破旧的家具,年久失修的房子。一群孩童在玩耍,是最古老的游戏跳皮筋。父母们或许在经营着餐饮业或旅游品生意,苏州老街就是他们的生计。留住历史已然成了这条街的使命,但人却总是不甘落后于历史的。挣扎的脚步随处可见。很多人家门前都停放着小轿车,各种各样的颜色,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好似现代对古老的抗争,使这苏州老街显现出某种不和谐。 远距离看沧桑,获得的是美感;可走近沧桑,感觉就不只是美了。大凡想象的美景,永远是最美的。 天色渐渐暗下来。忽听得二胡曲,是《二泉映月》。寻声望去,见一老男人坐在河边树下,在拉琴。他的面前摆着一只罐子,是用来收钱的。人流从他旁边匆匆而过,悲戚戚的琴声时断时续。人们大概是见多了,没有谁停下来。只有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雨越下越大,苏州老街只逛了一半,就不得不打道回府了。当经过那条“雨巷”时,不免心生怅然。恐怕是再也没有机缘,遇到那位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了。 我那如画一样的诗意江南,去哪儿了呢? 写于2015年10月22日
平江路街景
河边老房子
小桥流水
拉二胡的老人
苏州老街平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