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兩則 (一)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下生機 韓國北部的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正是採摘柿子的季節,當地的農民常常會留一些成熟的柿子在樹上,他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 經過這裡的遊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時,導遊就會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裡是喜鵲的棲息地,每到冬天,喜鵲們都在果樹上築巢過冬。有一年冬天特別冷,下了很大的雪,幾百隻找不到食物的喜鵲一夜之間都被凍死了。第二年,一種不知名的毛毛蟲突然泛濫成災,那年秋天,果園沒有收穫到一個柿子。直到這時,人們才想起了那些喜鵲,如果有喜鵲在,就不會發生蟲災了。從那以後,每年秋天收穫柿子時,人們都會留下一些柿子,作為喜鵲過冬的食物…… 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生機和希望啊! (二)到底該砍哪棵樹 上大學時,我們曾到一位老教授家做客,他提出要做個測試,我們頓時都來了興致。 老教授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鬆了,楊樹也不值錢!” 老教授帶着不變的微笑看着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麼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閃爍着,我們猜想他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於年頭太多,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說:“那還是砍紅松,楊樹都中空了,更沒有用!” 老教授緊接着問:“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麼結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幾隻幼鳥正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於有人問:“您問來問去的,導致我們一會兒砍楊樹,一會兒砍紅松,選擇總是隨着您的條件增多而變化,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測試些什麼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麼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麼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於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着斧頭上山砍樹了!” 一個人只有心中先有目的,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迷惑。 記憶中的銀杏樹 從“父母皆禍害”看中國父母教育理念的誤區 愛也彷徨(七)-- 相見時難 我的私人小裁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