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吗?
门罗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吗?就此问题,洪烛答《华夏时报》文化生活版主编吴小曼的一席谈话,道出了部分原因。我最欣赏的是,“诺奖从对文学成就的肯定,到发现大家”,在我看来,这是评诺奖理念的一种飞跃。诺贝尔本人就是一个不朽的伟大发明家,以他的名字设立的世界级文学大奖,不仅应该是对文学家们创作成就的肯定和褒奖,更应该体现出其创造性的眼光和别具一格的独特发现。它打破所谓“众望所归”的传统,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动,这有什么不好呢?
洪烛答《华夏时报》文化生活版主编的谈话实录:
吴小曼:洪烛,你好,你觉得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意外吗?她多是短篇小说,你看过她写的小说吗?
洪烛:不意外。因为我觉得真正的诺奖就该爆冷门。且不该只颁给宏篇巨制。应该让文学中的十八般兵器都有份。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写的小说我看过几篇,感觉有特色。虽出自女作家之手,却很中性,也很大气。
吴小曼:那你觉得她的小说怎样?感觉诺奖评委还是趋于保守。
洪烛:门罗的短篇小说是小说中的短兵相接,四两拨千斤。诺奖不是保守了,而是不得不与时俱进变开放了。因为宏大叙事、长篇巨制的黄金时代已暂时告一段落。
吴小曼:你说是写作的体量与快节奏的时代接近,还是作品要变得更生活、碎片化?
洪烛:在全球的小时代,短小精悍的文学,如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反而更容易深入人心。因为阅读的时间成本低,而效果短、平、快。
吴小曼:一些公认很好的作家,像拉什迪、昆德拉、奥茨等总是难评上,难免会让人觉得诺奖的评委口味奇怪?
洪烛:我倒希望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一个只会锦上添花的奖项。时不时的,或隔三差五,也该给被世俗遮敝的优秀作家做一些雪里送炭的事情。那才叫功德无量。已经错过一个卡夫卡了。不,也许已经错过一百个卡夫卡了。总该挽救那么一、两个吧?这也是对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遭到怀疑的威信,所做的自我补救。
吴小曼:也对。意思是诺奖由从“文学成就的肯定”变为发现大家。
洪烛:以伟大发明家诺贝尔名义设立的世界级文学大奖,如果都没有自己独到的眼光,都没有独特的发现,只参照名声、著述数量等世俗的硬指标,只承认既成事实,就无法给世界带来惊诧和惊喜,也无法给新生力量提供最需要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