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事少离家近 钱多事少离家近,这话听起来一点都没有格调。我第一次听人讲这话,还是出自台湾民进党的吕秀莲之口。当时就想,你一个大名人,何需发愁“钱”,“事”还有“远近”的问题,那都是我们这些一天到晚为五斗米折腰,费劲巴力到处讨生活的芸芸众生才需要思谋的问题。不过后来我渐渐发觉,这“钱多事少离家近”还真可以算作是我这种凡人的人生理想,因为它真切地表达了我的基本生活愿望。 先说那“离家近”吧,这可一直是我求之不得的一条。离家远怎么啦?说起来,这离家远的坏处太多了,多到数不胜数。首先离家远就得多花好多汽油钱,而且是白白烧掉了你的银子没商量。离家远了路上自然要遇到交通拥堵,尤其是住在大都市附近,堵起车来那可是六亲不认的,除非你是有警车开道的白宫总统车队。记得有两次因为冰雨夹雪的恶劣天气,我们居然被堵在路上长达七八个钟头,真的快赶上开车去趟迪斯尼了。 每每被搅在“交通酱”里时,我就开始想入非非。唉,你说人类都发展到今天了,怎么还这么落后,都比不上古代的阿拉伯人。看看那时候的人多厉害,想去哪儿,只要坐上飞毯,眨眼的功夫就飞到了。我看过一部电影,讲的就是阿拉伯飞毯的故事,那玩艺儿特神,既无发动机,也无方向盘。人只要一坐上去,叫它往哪飞它就往哪飞,一点不含糊。不过,我听人说,已经有人在研制一种类似阿拉伯飞毯的小型飞机,它起飞降落都不需要象现在的飞机那么繁琐,也无需特定的飞机场,就象一辆会飞的跑车。哎,这主意不错,要是能商业化生产,肯定会有市场,我就很想试一试。不过,想象一下满头顶飞着一片片“飞毯”,那也够吓人的了,到时说不定又会发生天空拥堵了呢。 其实我也有过离家近的时候,没买房子以前,住在离办公室很近的公寓里面,每天不用开车,走路就到了办公室。可是,那时也没觉得“近”的好处,因为周围全是饭店,办公楼,公寓楼,每天看着那些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人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于是就很想找一片开阔地放松一下。等搬到郊外,享受着到处是鲜花绿草的美丽风景,才知道为这美丽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所以凡事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随着信息传递技术和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在家办公,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节省个人和公司的运营成本不说,也使人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与这样的“零距离”相比,“离家近”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看起来“离家近”还算不上是最理想的。 再来说说这事少。事少了人就轻松,这还用说。哎,可不能这样说,事少了人未必感到轻松,很多时候压力更大。以前朋友见面,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怎么样,忙不忙?”如果回答“挺忙的”,那说明你问题还不大,至少有事可做;但是如果说“不太忙”,那就令人发慌了。 前两天国内一个大款朋友来电话,说是闲得慌,只好靠打高尔夫球消灭时光,听起来蛮潇洒的,令人羡慕。看起来这事少不是人人都可以期盼的。老板说“事少”,可能是他/她生意经念得好,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无需再多操心。但是打工仔要是说“事少”,好日子可就不大多了。所以,这条人生理想不宜多想多用,当属犯忌之列。 要说这时代也在改变,我在国内工作那会儿,人们崇尚的是“闲”,闲得没事干才叫本事,因为只有做具体工作才会忙碌,而领导同志是只需动口不动手的。这样一来,谁整天价忙忙碌碌,一准还没熬上个一官半职,那自然也就矮人半截。可现在据说也变了,人人都喜欢说自己忙,总裁总监忙,教授老师忙,连守大门开电梯的都忙。即使没什么可忙的,那就叫“无事忙”。想当“无事忙”也非易事,你得有天才演员的本事,整天装做忙忙碌碌的模样,也够累的了。甭管什么事到了国内就要变味儿,也搞不懂究竟为什么。 最后来说这“钱多”,谁不想钱多一点,多多益善。即便是那些亿万富翁,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可他们也还是未必淡定到见钱眼不开的。可话又说回来,这钱多也未必都是好事,有句俗话说钱是万恶之本,足见太过于追逐钱财,人必然会变得利欲熏心。 把“钱多”当成生活的目标,甚至人生的理想,有点太俗。如果人工作仅仅是为了挣钱,总觉得有点那个。如果工作既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有很可观的收入,那就是再理想不过的了。可是一个小人物,除了挣点小钱过小日子,你又能有什么大了不得的理想。小人物就得从生活中每个小的方面寻求快乐和乐趣,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芝麻多了也能变成西瓜,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盘点一番“钱多事少离家近”,觉得它还真不失为一条可心的愿望。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愿望,我想你也会有你的愿望,不管它是雅是俗。有愿望总比没有好,有了愿望,心中就充满希望。 2011 年 3 月 30 日 痴情的红石榴(下) 痴情的红石榴(上) 海归啊海归,要归就要一起归 中国山寨产品背后的文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