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如何在美国开食品店 十几年前我刚来美国时,要想吃点新鲜的中国特色的蔬菜真的很困难。那时买菜唯一的去处就是寥寥无几的几家中国食品店。(当然如果不挑剔的话,美国店也有蔬菜可买)。说起中国店,在国外的华人都不陌生,马上会让人联想到窄小的店面,拥挤不堪的货架,昏暗的灯光,甚至还有因为肉类海鲜类食品保管处理不当而散发出来的怪兮兮的味道。说起来这些倒也不是大问题,最要命的是,中国食品店卖的好多蔬菜水果,好象是放了有些时日,更新特别慢,搞得你本来是想买点儿新鲜菜,结果买来的菜却并不新鲜。 但是现在,这种日子终于结束了,其主要原因是,在我们这里韩国人开的食品店,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韩国人的食品店一改亚洲人开店的传统模式,他们多半是租用以前美国食品店的门面,店面宽敞明亮,卫生条件良好,雇佣韩国人或是西裔人为店员,服务称得上周到全面。 说起韩国人做生意,真的不能不令人佩服。他们开的食品店,从一开始就是大手笔。首先,他们学习西方人的连锁经营方式,他们的食品店大多数都是连锁店。从商业经营低成本高效率的理念出发,连锁店应该是最佳选择。 其次,他们经营的食品品种齐全,能够抓住来自各个族群的消费者。所以,有些韩国店干脆就称自己的店是international,真的也是名副其实。在韩国店里,中国人能够找到自己的韭菜,蒜苗,豆苗,酱菜,速冻饺子,包子,等等;韩国人也可发现自己的辣白菜,冷面,还有各色各样辣乎乎的凉拌菜;印度人能买到他们那些有特色的蔬菜(我经常误认为那些是中药);连阿拉伯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果可买,那种我叫不上名字比椰子还要大一倍的家伙。韩国店的顾客除了少数族裔,美国人光顾的也不少,我儿子的几个好朋友,他们的妈妈就跟我讲,他们喜欢去韩国店,因为那里的鱼和虾价格便宜东西也新鲜。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韩国人在经营理念上摒弃了亚洲人一贯的想法,他们赢得起,也输得起。说白了就是他们舍得“扔”。扔什么呀?当然是扔那些不新鲜的蔬菜食品了。据我观察,大多数的韩国店,蔬菜水果上货的速度都很快,如果某一种蔬菜进货太多,他们会马上调低价格,以便以最快的速度甩掉这批货物。他们不象中国人那样,把蔬菜放得直到烂希希了才想起来降价。这也同所有其他亚洲人经营的食品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怪近两年来在我们这里已经先后关闭了好几家亚洲人的食品店(包括中国店),由此也看出市场竞争是毫无情面的。 韩国人在做生意上表现出来的大气,也可能与他们背后有风险投资有关。象食品零售这类生意本来是很难赚钱的买卖,但是,却被韩国人给做活了,不能不说明他们还是很有一套管用的生意经的。至少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就值得钦佩。 由此想到了在其他生意场上,韩国人同样表现出了这种胆量和气魄。比如三星(Samsung)电视,前两年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几乎险胜索尼(Sony)。三星这个品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其成功的经验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是,韩国人敢于冒风险投资在研究开发新产品上,使自己产品的知识产权含量迅速提升,这对于打造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再看看中国人,涉足电视制造业并不比韩国人晚,但是,在北美市场上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象“长虹”“青岛”这些牌子要到美国来,也只能是挂着别人的牌子来卖。因为自主开发能力和知识产权等等问题,使得许多中国产品只能屈居下位,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的一种悲哀。 看着韩国店红火,最高兴的应该是家庭主妇们,因为她们再也不用发愁到哪儿去寻找地道的新鲜的物美价廉的中国食品了。瞧瞧这些要求还蛮高呢! 2010 年10 月 17 日 近期博文: 谈谈写博客与保护隐私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上)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下) 中国怎么竟成了美国中期选举广告中的替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