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義”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
1963 年,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出版了他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這本書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獎。在該書中,霍夫斯塔特把“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這個概念同美國人秉承的傳統價值觀念聯繫起來,並作了比較深刻和透徹的分析。同時也論述了“反智主義”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直到今天,霍夫斯塔特的這本書,仍不失為我們認識美國和美國人的一本有價值的書。
何為“反智主義”?反智主義英文稱作“anti-intellectualism”,又叫作反智論或反智識主義。它並非是一套理論體系,而是指存在於思想或文化領域中的一種態度。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於智性和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和知識對於人的生命活動並無意義,甚至是有害的。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最典型的反智主義行為,當數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還有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但這些並不是本文着意討論的。
霍夫斯塔特在他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中指出,美國人觀念中的反智主義的根源,來自於美國清教徒的文化傳統。正如我們所了解的,第一批踏上這片土地的白人移民,多半是在英國沒有受到過良好教育,出身低微的窮苦農民。他們之所以能在這片新大陸上生存下去,依靠的是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正因如此,他們內心深處信奉的是實踐知識,而並不看重書本和理論。聽聽1642年一位牧師怎麼說,“你越聰明有知識,你越適合撒旦的需要。”這話聽起來,和一度流行於中國的那句“知識越多越反動”如出一轍。
霍夫斯塔特在這本書中還剖析了反智主義已經成為美國人民族性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與美國的小鎮文化精神,還有美國人對於自己的民族想象是一脈相承的。關於美國的小鎮文化與美國精神,我在兩年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附在後面)。儘管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是,生活在小鎮上的普通美國人,卻依舊固執地堅守着鄉村理想。他們甚至懼怕城市,把都市生活視為萬惡之淵。
這種小鎮文化與都市文化的對峙, 不僅反映了美國人對於生活方式選擇所呈現的迥異的態度,也反映出美國社會價值觀念的兩種根本性的對立衝突。一種是不思進取墨守成規的人生態度,一種是敢於冒險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知識的態度,以及對於有知識的人的心態。這種傳統文化對人們思維的直接影響,使得很多人認為,用頭腦思考創新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事情,而憑體力打拼才是值得頌揚的。這就是深為美國人稱道的牛仔精神。
反智主義對美國人社會生活的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最明顯的是在學校教育之中,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小孩子在學校誰也不願意被別人看作nerd(書呆子),大家都喜歡成為最酷(cool)的孩子。如果你愛學習,表現出頭腦聰明有見解,很有可能就要承受不被同學認同,甚至遭到孤立和嘲弄。很多亞裔孩子在學校無法成為最poplar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們人際交往有什麼障礙或果真是所謂小書呆子,而是他們不懂得怎麼把自己扮成酷(cool)相而融入這種裝酷的校園文化。
我知道,一談這方面的問題,很容易引起爭論。因為在學校對亞裔孩子懷有成見的老師或其他族裔的同學的確不少。往往是那些不喜歡讀書或者是不擅長讀書的孩子,故意把勤於讀書和死讀書劃上等號,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虐稱為nerd(書呆子),這實在是“讀書無用論” 的美國式翻版。所以反智心態在校園能夠找到市場形成氣候,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中小學校園裡這種反智思潮的流行,對學校整體教育結果會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應該說,反智主義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表達更為淋漓盡致。大家最難忘的是小布什總統,他在台上當政那八年,被完全包裝成一個傻裡傻氣牛仔十足的形象,一個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和他喝杯啤酒的平民總統。這樣一位“和我們大家一樣”的人,一定會是最有人氣的總統,難道這還有疑問嗎?但早就有心理學家指出,布什雖然並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也絕非是智商那麼低的傻瓜。連他的父親老布什給他助選時都由衷地說道,“他不笨”。是的,他不笨,但為什麼他的競選團隊和媒體一定要讓他扮演傻瓜總統呢?這正是迎合許多選民反智心理的需求。別忘了,人們總是趨向於同情弱者,總是願意站在自己同類的一邊。傻瓜也沒什麼不好,傻有傻的可愛;聰明人多半靠不住,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說共和黨在競選政治中充分利用了美國民眾的反智主義心態,那麼民主黨就甘拜下風了嗎?當然不會。如果人們不曾忘記的話,08年大選剛一拉開帷幕,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就精心設計了開場白。他們故意避而不談自己是什麼名牌大學畢業,是教授是律師。卻一再強調,他(指奧巴馬)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老百姓,而我(米歇爾自己)不過是位再平常不過的賢妻良母。如此的低調,如此的謙卑,真可謂用心良苦。無論他們自己是什麼精英,在選民面前,他們必須做出普通老百姓的姿態,不然如何能吸引那些沒受過多少教育的工農民眾,而這些人恰恰占了選民的大多數。誠然,奧巴馬最後勝選,是多種因素多重力量較量的結果。但是,恰到好處地利用選民的反精英心態,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競選策略,也為其成功助了一臂之力。所以,才會有專業政治評論家戲言稱,共和黨是“真傻”,民主黨是“裝傻”。殊不知,裝傻比真傻更需要功夫和技巧,不然,用不了多久就會露餡的呢。
當然我們得承認,反智主義並未構成美國民族心態的主流,它還只是一股暗流,只是時常會被那些搞政治的或其他什麼人所利用。激勵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依然是推動這個國家前進並使其保持領先地位的源動力。但是,恰如霍夫斯塔特所說,“反智主義作為一種態度,不是單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並存,他們對理智和知識分子的絕對排斥是罕見的。”它的陰影根深蒂固。既然存在着這樣的痼疾,我們就應該正視它。所以,今天重讀霍夫斯塔特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仍然有其現實意義。
完稿於2013年7 月28日
美國的小鎮文化與美國精神
他怎麼會永遠是只小小鳥?
他們為什麼要選擇背井離鄉?
峽谷觀日落,幾度夕陽紅(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