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经典(2)-- 美丽并不遥远
怡然
时下最流行说“美女”,女人若是被夸成美女,感觉上美滋滋的,至于是不是美女有何重要,因为美女是从别人眼里“看”出来的,无形中美女”被大打了折扣。
也许有人会说,请不要用什么心灵美来打掩护,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二者没有调和的余地。再说丑女未必心灵美,你总不会否认这一点吧?这种辩驳当然成立,我也无意于重弹所谓心灵美的陈词老调。
美是人对世间客体事物的认知过程。美感则是人根据主体的审美标准所产生的感性体验,它直接受到主体审美情趣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说,美是有层次的,美是一面多棱镜。
常人眼里的“美女”多半是指漂亮,漂亮的脸蛋和身材,仿佛是美女的代名词。其实美并不仅仅局限于漂亮。优雅的气质是一种美;柔和的性情是另一种美;丰富灵动的内心世界是美上之美;这种种美的特质,赋予美女以多重侧面。照你这么说,这个世界上简直就不存在“丑女”了?或许是吧。每个女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只是要看是否有人发现你的美,欣赏你的美。
女人的美,不只是靠衣着打扮来装点,更要靠提升自我修养丰富自身内涵去展现。其实,美丽并不遥远。
∞∞∞∞∞∞∞∞∞∞∞∞∞∞∞∞∞∞∞∞∞∞∞∞∞∞∞∞∞∞∞∞∞∞∞∞∞∞∞∞∞∞∞∞∞∞∞∞∞
第二辑 美丽并不遥远
5. 闲话“女为悦己者容”
6. 柔和也是一种力量
7. 女人的另一种美丽
8. 话说女人的“恬,退,隐,忍”
5. 闲话“女为悦己者容
人常说,男人爱潇洒,女人爱漂亮。其实,无论男女,谁不喜欢打扮得漂亮得体呢?我们穿衣服本来是为了保暖,那么,穿得漂亮又是给谁看呢?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后半句说的就是女子为欣赏喜欢她的人而着意打扮。不过,这“悦己者”可以是欣赏喜欢自己的人,也可以是自己欣赏喜欢的人,或者干脆就是自己,不能排除有人喜欢自我欣赏。所以,“女为悦己者容”就有了多重含义。
首先,女人打扮漂亮就是为了使自己心情舒畅。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去参加派对时,如果自己穿着适宜得体,妆扮美丽大方,会大大提高自己的信心度,而自信也会提升女人的美丽指数啊。所以,为了自己能有个好心情,每天花点时间在自己的穿着打扮上是值得的。
其次,无论是为欣赏自己的人或是为自己喜欢的人精心打扮时,那就总免不了落入了“取悦于人”的俗套。在司马迁那个时代,换句话说,在整个旧时代,女人要靠男人讨生活,自然是要用尽心思保持姿色,这象是一种求生的需要。现代的女性,在获得了起码的生存权力和基本的社会地位之后,这种心态应该有所不同。但是,有哪个女人敢说自己就毫无取悦于人的心态呢?
细细想来,取悦于人也没有什么不对。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爱人,也可以是你的父母和朋友,总之,他们是被你爱着,也爱着你的那些人。所以,你才会用心于自己的容颜,穿着和姿态,因为你知道,你的美丽会令他们由衷的高兴,还有什么比能够使自己所爱着的人高兴而更快乐的事情呢?所以说,“悦己”就是让自己快乐,也让那些爱着自己的人快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服装已经不止具有功能性特征,即仅仅用来保暖。服装服饰更是人们用来展示美表达爱的一种媒介。追求服装服饰美的过程,能够充分地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力。任何美的服装,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吸引力。正如时装大师里斯蒂.迪奥所说:“任何时装都不能算作成功,除非它作为一种引诱的形式。”这从本质上道出了服装魅力的真谛。只要我们对美的梦想还在,对美的诱惑尚存,那我们对于服装美的追求就不会减退。
女为悦己者容,一个“悦”字,道出了多少意韵。悦字以心为旁伴,主体是“兑”意在交换。以心想换,心心相印。《诗经》中有诗云:“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茫茫生与死的广漠空间,我与你彼此交换了心,拉起你的手,让我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怎样美丽的人生意境啊!
∞∞∞∞∞∞∞∞∞∞∞∞∞∞∞∞∞∞∞∞∞∞∞∞∞∞∞∞∞∞∞∞∞∞∞∞∞∞∞∞∞∞∞∞∞∞∞∞
6. 柔和也是一种力量
偶然读了毕淑敏的一篇短文,其中谈到了柔和的力量,觉得很受启发。她在文中这样来描述柔和。“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说柔和就必然会让人联想到刚强或强势。柔与刚本是孪生的一对。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些说辞都是在论证“柔”与“刚”的辩证关系,以及“以柔克刚”这样一个道理。
其实,柔与刚一直都是两种处世手段,它涉及人的思维和策略,大到国际事务,比如“鸽派”与 “鹰派”;小到家长礼短,比如妥善处理夫妻间的争吵,等等。柔和的力量来自于韧性,正是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诗句“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现实世界中,刚柔并济也许是更可取的一种理念。《列子•黄帝》有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弱必刚,积于弱必强。”尽管柔和未必一定能胜过强势,但是作为一种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柔和的处世态度也许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功效。
说柔和是一种人生的艺术,此言甚妙。也许柔和较之强势,她缺少了那种勇猛直前的威力,也没有那种气吞山河的壮烈。可是柔和却自有她的魅力。柔和的品质与人格,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是不卑不亢,不拘泥偏执;是兼听则明,而不是愤世嫉俗;是与人为善,而不是与人为敌。
柔和对于女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这个依然是阴阳两极相对的世界,女性的柔和呼应男性的刚强,就有可能造就一种和谐的社会气氛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当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当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当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当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能更准确地表达人与人平等的信念。柔和会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和谐。
∞∞∞∞∞∞∞∞∞∞∞∞∞∞∞∞∞∞∞∞∞∞∞∞∞∞∞∞∞∞∞∞∞∞∞∞∞∞∞∞∞∞∞∞∞∞∞∞
7. 女人的另一种美丽
米兰 .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当叙述男主人公托马斯对他的女友特丽莎的印象时,用了这样几句话,“她肩上挂着个提包,看来比以前更加优雅,腋下还夹了本厚厚的《安娜. 卡列尼娜》”。昆德拉没有用笔墨直接描写特丽莎的容貌和神态,却只是让她夹着一本书。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传神地表达了托马斯对特丽莎赏悦的心态。如果说是书卷味儿赋予了特丽莎一种别致的情调和美丽,从而使她在托马斯心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似乎也是说得通的。
在这篇小说中,特丽莎刻意读书的举动,除了她的性情本身以外,更有为了摆脱她母亲傲慢、粗野、自虐自毁性格在她身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烙印之缘故。而事实上,读书的习惯不仅弥补了她因过早缀学而留下的求学遗憾,更改变了她缺乏自然优雅的姿态,给她的魅力增色不少,这一点她自己心里似乎更为清楚。比如书中对特丽莎的心理作了如此的描述,“在特丽莎眼里,书是友谊默契的象征。她也爱读书,她只有一件武器来与这个包围着她的恶浊世界相对抗…….。这些书不仅提供了一种能使她摆脱无聊生活的虚幻可能性,作为一种物品,它们还有另一种意义。她喜欢腋下夹一本书在街上走,这与一百年前花花公子们的华美手杖一样有意义,使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用此一例无非是想说明,读书会使女人变得美丽。当然不是说,女人只要手里捏上本书,顷刻间就成了淑女才女。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手里的书充其量不过是个摆设。阅读对于提高人的修养,改变人的心性,培养人的气韵,确实有着潜移默化的功力。这一点对于男人女人同样都适用。
无论上帝给予你多么姣好的美貌容颜,女人终有一天会永别这份恩赐,而不得不面对衰老。有人说,女人的美也得靠包装。当然现代技术可以使人“返老还童”,甚至“青春不改”。但美容化妆改变的只能是外表,象一层虚壳,就如同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你可以化出漂亮的眼睛,却未必能装出美好的眼神;你可以抹出漂亮的脸蛋,却未必能装出可爱的神态。
读书可以使一个灵魂变得更丰富,更坦荡,更单纯,从而获得一种优雅从容的生命姿态。那是美容化妆所无法达到的境界,也是女人的另一种美丽。
∞∞∞∞∞∞∞∞∞∞∞∞∞∞∞∞∞∞∞∞∞∞∞∞∞∞∞∞∞∞∞∞∞∞∞∞∞∞∞∞∞∞∞∞∞∞∞∞∞
8. 话说女人的“恬,退,隐,忍”
我第一次听到“恬,退,隐,忍”这四个字是在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在讲一篇外国文学名著时提到的。记得当时他津津乐道地讲解它们的含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一句话:“一个好女人就该具备‘恬,退,隐,忍’这四大特质,当然这是旧时基督教对于女人的基本要求。”我对基督教研究不多,无法确证他说得是否正确。但是,我那时有一种感觉,我的语文老师有点大男子主义,所以我对他讲的话,心底里总有种抵触,不以为然。
解读一下“恬,退,隐,忍”这四个字,恬,顾名思义是恬静,恬适,温顺之意;退,是指退让,退避;隐,则是讲不显露,隐蔽;忍,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忍耐,忍让,忍受,等等。总起来说,恬退隐忍宣讲的是一种处世之道,即要人们遇事要安然退让,把事情藏于内心,勉强忍耐而不计较。当然,这中间就有尽量迁就,调和矛盾之寓意。
按说恬退隐忍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品格,无论男女都是值得借鉴的。那么,为什么却仅仅是强调女人才要恬退隐忍呢?想必这世界自是有阴阳之分。对于男人来说,值得称道的人格品质是刚强,激进,昂扬,奋发;而对于女人来讲,似乎是恪守恬静,温柔,随和,忍耐才是本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质问,仅仅从性别区分的角度来苛求女人恬退隐忍,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
恬退隐忍的提法总让人闻到一种旧时代散发出来的怪味。看看当今的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铁娘子”和“铁姑娘”层出不穷,女人大有和男人一争雌雄之势。而中国大陆独具特色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三八”式教育,也在客观上淡化弱化了女人的性格特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不反感女强人,因为时代不同了,女女不一样。但也并不欣赏女权主义所倡导的许多思想,听起来很前卫很先锋,可同时也压抑甚至贬损了女人的自我形象。如果女人连起码的温和谦卑都丧失了,还奢谈什么培育淑女呢?
以前有一句非常时髦的口号,“弱者啊,你的名字不是女人!”这话没错,它是鼓励女人要自强不息。但女人在追求个性解放,人格平等的同时,是不是也不要忘了自己依然是个女人。毕竟这仍然是一个男女有别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