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不哭”,为纯美的真性情挥泪 怡然 喜欢陈奕纯散文的人,无不为他所勾画的如诗如画般的纯美意境所叹服。而他的近作《丽江不哭》,把这种诗意的品质推向了极致。作为书画家出身的作家,陈奕纯的散文总是透着一种挥洒泼墨的美感,这尤其表现在他的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游记散文中。读着那些优美流畅文字构成的意象,一幅幅清丽俊美的画面便徐徐在你的眼前展开。 刚刚得知《丽江不哭》荣登2012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第四名,这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事,陈奕纯先生的这篇散文,实在是太美了!美在哪?美在景,美在情,美在一个真性情的挥洒自如。 看看《丽江不哭》的一个个小标题,“玉龙雪山之上”、“阳光就像大碗的青稞酒”、“白色的记忆”、“丽江不哭”、“愁”,这一连串的文字声色融汇,情景交融。它们带着你,缓缓走入丽江,走入纳西族人的心灵深处。 《丽江不哭》,以这样别致的诗歌引领着你,开始了丽江之旅: 你尝过雪花吗? 你能亲我吗? 就一下, 好吗? 哥! 在大雪纷飞的山顶上,一个纳西族少女曾经这样问她的阿哥,火辣辣的热情,透过这十七个字的短诗,唱得淋漓尽致。一对痴情的少男少女,他们不应该相爱,因为同族相爱是要杀头的。他们选择了殉情。两个人从山顶纵身跳下,“山倒下去了,雪拥上去了……他们,变成了一个神话。这就是后来的玉龙雪山和丽江。”当你听了这么美丽的传说,即使有颗坚冰一样的心,也顿时会被融化,也会感动得眼泪稀里哗啦。我说得不对吗? 爱情在陈奕纯先生的笔下,便也有了别一样的味道。 “爱情这件小事,来得都挺突然,要么烈火猛攻,要么小火慢炖,要么烧烤,要么清蒸,要么煸炒,要么油炸,只要它好吃。” “ 我不相信舌尖上的爱情,就像我不喜欢洋快餐;我不相信书上的爱情教条,可我相信茫茫人海里的那一眼。两个人,偶然,遇见,相爱,不舍,所有这些都不是上天安排好了的,而是你事先有没有一颗爱情的种子。” 读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想问,果真如此吗?那人们常说的缘,说的不是天意,又是什么呢? 丽江的阳光在陈奕纯先生的笔下,不仅富有眩目的色彩,还发出了生命的响声,更有青稞酒般的性格,看这样的描写本身,就非常的过瘾。 “阳光一碗碗泼过来,一捧捧泼过来,“哗啦啦”,带着黄金般的色泽泼过来,散发出青稞酒的一股股火辣和粗犷的烈性,泼得我们无处躲着,浑身上下湿漉漉的,好过瘾哪!” 丽江古镇的古老,任人皆知。但是怎么样把这种“古老”传达给读者,陈先生笔下的“古老”,不只是时间年代的久远,它还透着一种墨绿的色彩,它还有一种溪水般的神态,它会于不经意间,悄悄地落在你的心尖尖上。这是怎样的一种“古老”啊! “小镇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古老,呈现一种幽幽的墨绿色,如水一般玲珑。溪水,便从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缝隙里溢出来,从小草的茎叶上滚落下来,打在裤腿间、鞋面上,包括人的袜子上,绿绿的,凉凉的,清清爽爽的,一颤,便落进心尖尖上了。” 《丽江不哭》给我们画出了这样一幅美景,“游丽江,我发现,水原来可以这样缠绵地流,阳光原来可以这样大,木楼原来可以这样古老,人原来可以这样慢节拍地走路,就连夜,也是如此的暧昧。” 丽江的山美水美阳光也美,那人呢?《丽江不哭》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纳西族女孩儿,她叫小禾。她为爱情这样坚守着,她说“纳西族女孩都是这性格,只要是你喜欢的人,打死也不回头!”,她把他当作一个骑着白马的王子,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个被单位精简掉了的失业的流浪汉。她帮他在丽江古镇创业打下了一小片江山,可他还是“甩”了她,去寻他的那些女人去了。小禾却依旧天真地等待着他,等待他爱情的回归。 这并非是个新鲜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象小禾一样痴情的女人,她们就是抱着从一而终的爱情信念,一直到死。这同玉龙雪山殉情的少男少女相同又不同,一个是为两情相悦,虽死无憾;一个却是一厢执着,悲凉无奈。 《丽江不哭》用电影《第一次》主题歌“哭得像小孩”作了尾声,读起来不免令人回肠荡气,唏嘘不已。 我哭得像小孩, 以为你还会再回来。 就让思念填满, 少了你的空白, 在回忆里取暖不舍离开。 我只能哭得像小孩, 因为你不会再回来……” 写到这里,似乎该是曲终人去的时候了。可陈奕纯先生可能觉得还不够,便有了下面这段点睛之笔。 有些时候,一个人可能活在对另一个人的固执和矛盾中,可能一辈子都会爱得那么稀里糊涂,他(她)看不见,但很多人却分明看清了。 是啊,潺潺流去的丽江水,宛若玉龙雪山滴下的泪珠,她缠绵不断,一如纳西族女人的爱情。丽江不哭,丽江不哭,纳西族女人展露出来的那种真性情,又怎不令人为之挥泪呢? 写于2013年1 月13日 2013,让幸福敲响每一个日子 2012我的博客人生和网友精评集锦 解读李安的“跟世界若即若离” 末日里最后的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