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不哭”,為純美的真性情揮淚 怡然 喜歡陳奕純散文的人,無不為他所勾畫的如詩如畫般的純美意境所嘆服。而他的近作《麗江不哭》,把這種詩意的品質推向了極致。作為書畫家出身的作家,陳奕純的散文總是透着一種揮灑潑墨的美感,這尤其表現在他的許多描寫自然景觀的遊記散文中。讀着那些優美流暢文字構成的意象,一幅幅清麗俊美的畫面便徐徐在你的眼前展開。 剛剛得知《麗江不哭》榮登2012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第四名,這應該是在意料之中的事,陳奕純先生的這篇散文,實在是太美了!美在哪?美在景,美在情,美在一個真性情的揮灑自如。 看看《麗江不哭》的一個個小標題,“玉龍雪山之上”、“陽光就像大碗的青稞酒”、“白色的記憶”、“麗江不哭”、“愁”,這一連串的文字聲色融匯,情景交融。它們帶着你,緩緩走入麗江,走入納西族人的心靈深處。 《麗江不哭》,以這樣別致的詩歌引領着你,開始了麗江之旅: 你嘗過雪花嗎? 你能親我嗎? 就一下, 好嗎? 哥! 在大雪紛飛的山頂上,一個納西族少女曾經這樣問她的阿哥,火辣辣的熱情,透過這十七個字的短詩,唱得淋漓盡致。一對痴情的少男少女,他們不應該相愛,因為同族相愛是要殺頭的。他們選擇了殉情。兩個人從山頂縱身跳下,“山倒下去了,雪擁上去了……他們,變成了一個神話。這就是後來的玉龍雪山和麗江。”當你聽了這麼美麗的傳說,即使有顆堅冰一樣的心,也頓時會被融化,也會感動得眼淚稀里嘩啦。我說得不對嗎? 愛情在陳奕純先生的筆下,便也有了別一樣的味道。 “愛情這件小事,來得都挺突然,要麼烈火猛攻,要麼小火慢燉,要麼燒烤,要麼清蒸,要麼煸炒,要麼油炸,只要它好吃。” “ 我不相信舌尖上的愛情,就像我不喜歡洋快餐;我不相信書上的愛情教條,可我相信茫茫人海里的那一眼。兩個人,偶然,遇見,相愛,不舍,所有這些都不是上天安排好了的,而是你事先有沒有一顆愛情的種子。” 讀到這裡,我也忍不住想問,果真如此嗎?那人們常說的緣,說的不是天意,又是什麼呢? 麗江的陽光在陳奕純先生的筆下,不僅富有眩目的色彩,還發出了生命的響聲,更有青稞酒般的性格,看這樣的描寫本身,就非常的過癮。 “陽光一碗碗潑過來,一捧捧潑過來,“嘩啦啦”,帶着黃金般的色澤潑過來,散發出青稞酒的一股股火辣和粗獷的烈性,潑得我們無處躲着,渾身上下濕漉漉的,好過癮哪!” 麗江古鎮的古老,任人皆知。但是怎麼樣把這種“古老”傳達給讀者,陳先生筆下的“古老”,不只是時間年代的久遠,它還透着一種墨綠的色彩,它還有一種溪水般的神態,它會於不經意間,悄悄地落在你的心尖尖上。這是怎樣的一種“古老”啊! “小鎮從內到外散發着一種古老,呈現一種幽幽的墨綠色,如水一般玲瓏。溪水,便從石板與石板之間的縫隙里溢出來,從小草的莖葉上滾落下來,打在褲腿間、鞋面上,包括人的襪子上,綠綠的,涼涼的,清清爽爽的,一顫,便落進心尖尖上了。” 《麗江不哭》給我們畫出了這樣一幅美景,“游麗江,我發現,水原來可以這樣纏綿地流,陽光原來可以這樣大,木樓原來可以這樣古老,人原來可以這樣慢節拍地走路,就連夜,也是如此的曖昧。” 麗江的山美水美陽光也美,那人呢?《麗江不哭》讓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納西族女孩兒,她叫小禾。她為愛情這樣堅守着,她說“納西族女孩都是這性格,只要是你喜歡的人,打死也不回頭!”,她把他當作一個騎着白馬的王子,可實際上他不過是個被單位精簡掉了的失業的流浪漢。她幫他在麗江古鎮創業打下了一小片江山,可他還是“甩”了她,去尋他的那些女人去了。小禾卻依舊天真地等待着他,等待他愛情的回歸。 這並非是個新鮮的愛情故事,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象小禾一樣痴情的女人,她們就是抱着從一而終的愛情信念,一直到死。這同玉龍雪山殉情的少男少女相同又不同,一個是為兩情相悅,雖死無憾;一個卻是一廂執着,悲涼無奈。 《麗江不哭》用電影《第一次》主題歌“哭得像小孩”作了尾聲,讀起來不免令人迴腸盪氣,唏噓不已。 我哭得像小孩, 以為你還會再回來。 就讓思念填滿, 少了你的空白, 在回憶里取暖不舍離開。 我只能哭得像小孩, 因為你不會再回來……” 寫到這裡,似乎該是曲終人去的時候了。可陳奕純先生可能覺得還不夠,便有了下面這段點睛之筆。 有些時候,一個人可能活在對另一個人的固執和矛盾中,可能一輩子都會愛得那麼稀里糊塗,他(她)看不見,但很多人卻分明看清了。 是啊,潺潺流去的麗江水,宛若玉龍雪山滴下的淚珠,她纏綿不斷,一如納西族女人的愛情。麗江不哭,麗江不哭,納西族女人展露出來的那種真性情,又怎不令人為之揮淚呢? 寫於2013年1 月13日 2013,讓幸福敲響每一個日子 2012我的博客人生和網友精評集錦 解讀李安的“跟世界若即若離” 末日裡最後的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