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jz1icdjIxYa95uA51hWK70WKEy96sxhccH6nl0H5cITceWz4rpWXia8HEjf9EUCvSSBboedQt5ye4aGibosRrVrhg/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秀水东街往事
文| 舒怡然
在我坐办公室三年开始感到百无聊赖的时候,隔壁办公室新来了一位女孩,她的名字叫婉君。仍记得第一次见面,她穿一条灰粉色真丝长裙,配一件米白色真丝背心,淡雅别致,令我心仪。婉君喜欢穿真丝面料的衣服,每天换一套,一周不重样。我在西单王府井百货商场,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服装。便好奇地问她,“你从哪儿淘来这么多宝贝啊?”她说,“秀水东街啊。”我一愣,“秀水?我怎么没听说过。”她冲我莞尔一笑,“你不知道秀水?那周末我带你去逛逛。”
秀水东街位于建国门使馆区,最早是建国门外大街的一片地摊。七十年代末很多返城的北京知青,因为找不到工作,见这里临近使馆区,外国人多,有销路,便在这摆摊卖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等,因物美价廉,颇受老外欢迎。随着这条街人气越来越旺,1985年正式开启了秀水集贸市场,经营商品也从日用品转向服装。
那是91年夏天的一个周日,我从永安里地铁站走出来,婉君正远远地朝我招手。我们很快便走到秀水东街市场门口,绿漆半弧形铁门牌匾一点不起眼,一条窄窄的胡同,两边都是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密不透风。中间的通道只有二米多宽,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婉君边逛边叮嘱我说,在秀水东街,你可得稳住,别轻易掏腰包,要走完整条街再决定买不买。我说,反正跟着你我不会吃亏。婉君笑道,那可不一定,好几次我都被忽悠了。这不是国营商厦,卖出去的商品一般不退不换。这条胡同并不长,总共也就两百多米,却聚集了250多家店铺。据说,每天的客流量达上万人。
我发现逛“秀水”的老外不少,有些看上去熟门熟路,砍起价来蛮内行的。大部分店主多少懂点英语,至少能把数字说得溜溜顺。秀水市场里大部分是真丝服装,清一色的西洋风格,宽松随意,色彩明亮。每家店铺虽略有不同,但也只是大同小异。挂在店里面的服装卖的是正价,价格不菲;而摆在店门口的衣服多半是甩卖的,有些价格便宜得惊人,大牌子更吓人—-“跳楼大甩卖”。据说,秀水市场发家靠的就是出口转内销,为国外名牌企业做代工的中国厂家,常常会剩下滞销服装,它们被批发下来,拿到秀水东街销售。同样款式的服装比在国外市场便宜一半还不止,价格便宜是硬道理。秀水东街也因此成了外国人来北京必逛的一景。那时流行这么一句顺口溜,“逛秀水、爬长城、吃烤鸭”。
要说婉君实在是砍价高手,我一路跟着她逛,长了不少见识。她从不直言东西标价太高,而是巧妙地指出商品的某个缺陷,说得卖家哑口无言,没办法,遇到了识货的。令我惊讶的是,她不光对真丝产品颇有研究,对珍珠首饰,景泰蓝饰品,还有好多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逛街不仅是满足购物欲望,更有几分淘宝的乐趣。这么短短的一条小街,我和婉君花了两个多小时才逛完。再看看手提袋,谁都没有空着。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婉君说,东西太值了,下不为例。
从此,我喜欢上了秀水东街。一有空,就想跑到那里闲逛。如果有一阵子不去“秀水”,心里会痒痒地,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最有意思的是,秀水东街的尽头正对着美国大使馆签证处的大门。当年拿到赴美签证,第一件事就是疯扫了一遍秀水东街。
2007年我回国旅行,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北京。忽然想起秀水东街,一别都十年多了,不知那里变成什么样儿了。于是,叫了一辆出租车,从西直门一路开到建外大街。司机说,就是这儿了。我朝窗外看去,眼前矗立着一幢将近二十层的高楼,它和长安街上比比皆是的那些高大上建筑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秀水东街吗?”我诧异地问。
“这是秀水大厦,你是说老秀水东街吧,早拆了,前年拆的吧。”司机冲我摇摇头,好像为我的孤陋寡闻感到无可奈何。
一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为什么要拆掉呢?我沿着秀水东街徘徊了好久。与那些富丽奢华的高楼大厦相比,秀水东街确实已经落伍了,不合拍了,它已经跟不上这个摩登时代的步伐了。
好在,当年从秀水东街淘到的宝贝,都被我悉数搬到了美国。几条真丝长裙至今仍挂在壁橱里,每到夏天,总会拿出来看一看,即使不穿,看着也让我满心欢喜。这时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婉君,还有和婉君一起去逛秀水东街的那些好时光。它们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