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北人不讲理!”一文所想到的 怡然 在凤凰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东北人不讲理!”,一看就觉得特别扎眼,东北人怎么就不讲理了?虽然说东北人一向以粗犷豪放喜欢动手惹人注目,可也没谁就敢下断言说,东北人不讲理啊。这打击面也忒大了吧,真想看看这位博主到底是怎么来论证的。正是这样的好奇驱使,我打开了那篇博文。 哪知道,作者一开篇便说,“我先认错,这是一个‘标题党’……”,啊哈,好一个标题党。其实,这位作者通篇讲的是,人们讲理到底是给谁听的?给你的对手吗?不是!你的对手是来和你辩论的,他/她要是想听你讲的道理,就不会来和你辩论了。正如在法庭上,辩护律师的陈词绝非是讲给对方当事人听的,而是讲给法官和陪审团听的一样。所以,人们在网上争论,所谓的“讲理”是讲给听众听的,对方是不会听也不想听的。 那这和“东北人不讲理”挨得上边吗?按照该文作者的说法,东北人爱动手是出了名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东北那旮瘩地大人稀,俩人吵起架来,方圆十里八村见不到几个人,你俩吵给谁听啊?既然没有听众,还有什么理可讲呢?所以,一起急,就忍不住动手打起来。 对于作者的这番论证,我倒是不敢苟同,这要是退回到五十年前还说得通,至少那时的东北真可以说是十里八村荒无人烟,但现在的情况可是大不相同,中国哪不人多呢?所以,这个结论有点逻辑上说不过去。 但是,他所说的讲理给听众或看客听的观点,想想看,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如果没有了听众,双方讲理的人,都会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觉得没劲了。 另外,从这篇文章作者给博文取名,使我想到博文题目的确比较重要。相对于文章的内容,题目就如同包装。在我们这个商业社会里,没有谁不懂得包装的意义。商品要包装,精神产品象电影图书同样需要包装,人更需要包装。前几天刚刚为中年女人是否要素面有过争论,化妆无疑也是一种包装,只不过是每天都要实施的包装。 一篇好的博文,如果题目取得不够响亮,可能会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海之中。给博文取个响亮的标题,并不是要玩标题党。关键是切题,最忌文不对题。只要在此前提下,题目自然是越醒目越好。有很多网络编辑,喜欢给他们看重的文章改题目。编辑们改题目,更多考虑的是大众心理。我们自己取题目,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文章内容与标题的关系,这就是差别所在吧。 这是“东北人不讲理!”一文的链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003771.html 请看我的文章“美国女孩北漂打工的故事”,这里是链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0347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