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的经营理念与“苹果”粉丝 怡然 说苹果铸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神话,一点都不为过。看看苹果的销售业绩,毛利率连续数年维持在40%以上。目前它的市值已经超过3350亿美元,取代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跃居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如果分析苹果公司成功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始终保持其产品价格的坚挺。当其他同类科技产品在竞相杀价比拼得你死我活时,苹果却是一枝独秀,其系列产品iPhone、iPad及iPod不仅分毫不降,还呈现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强劲增长势头。 有机会到Mall里去逛一下苹果的专卖店,发觉那里从未冷清过,总是人头攒动,顾客络绎不绝。如果你把目光转向中国,当Ipad2在中国推出时,北京的苹果专卖店门前因为蜂拥抢购,居然还发生了一场打斗事件,足见苹果产品的巨大魅力! 据《金融时报》报导,苹果在中国的四家专卖店,已经成为全球所有门店中最为繁忙的,其平均销售额也是最高的。苹果正计划在上海开设它的第五家专卖店,而且它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家苹果连锁专卖店。那些迷恋苹果产品的人,很象娱乐界惯常称道的“粉丝”,没错,这些粉丝在中国干脆被称作“果粉”,据说“果粉”的阵容随着苹果公司向中国的全面进军,正在日益壮大。 那么,苹果到底是凭借什么力量,维系了如此经久不衰的消费群体?当然,毫无疑问,这首先应该归功于苹果产品的独特性。比如它的平板电脑(iPad),直到目前仍未出现一款能与其抗衡的产品,苹果的平板电脑在同类产品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虽然仅从硬件角度讲,三星(Samsung)的产品与苹果还算有的一比,但因涉嫌刻意模仿等知识产权纠纷,三星公司在欧洲市场面临着被法院禁售的威胁。再看苹果的iPod和iPhone,通过不断推出一代代更新换代的产品,苹果精心打造出了纵向整合型商业模式。通过掌控硬件和软件,苹果紧紧抓住了它的粉丝群,并且不负众望地不断给它的粉丝们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在当今这个世界,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它不间断地创新,对此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疑问。问题是怎么理解这个创新?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就等同于技术发明,然而刚刚辞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史蒂夫.乔布斯,对于创新却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这样阐述:“创造力只是把东西联系起来。如果你问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会觉得有点羞愧,因为他们并没有真的去创造,他们只是看见了某种联系,……,他们能把以前的经历联系起来,以合成新的事物……”。 知识产权专家Stephen G. Glazier也曾这样诠释过技术发明,“发明就是规则的例外而非规则本身,新思想总是罕见的。”可见,任何创新的东西都是不多见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乔布斯所说的发现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当然也是一种创新,“联系”本身就构成了另一种新鲜的东西。 对于苹果而言,这种“联系”就是在具有独特技术特征的产品与如何将其转化为畅销商品之间寻找一种模式。而独占高端产品峰巅,打造粉丝的营销理念,便是苹果经营模式的具体体现。要打造名牌,引领时尚风潮,就必须坚守价格。既然是时尚的东西,就不能太便宜了,俗话说得好,“便宜没好货”。这里面既有消费心理在起作用,也有消费观念的潜移默化。 “技术永远要服务于一个更高层次的理念,不应‘为了技术而技术’。”乔布斯把这一理念成功地运用到了苹果的经营思想当中,并且发挥到了极致。正如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对乔布斯的评价,“他别具一格地融汇了艺术家的灵感与工程师的视野,打造出一家出类拔萃的公司……”,这话概括得十分形象生动。当你利用一件商品的技术特征,并把它转变为一件引领社会时尚风潮的东西时,你所从事的就不仅仅是开发技术或推销商品,你是在打造一批忠实的消费者,或者说是粉丝,与你一道去领略新潮产品的独特风景。 所以说,苹果的成功应该是技术与商业成功的完美结合。把苹果的商业实践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追随吧!苹果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写于2011 年9月10日 中国山寨产品背后的文化解读 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一点看法 谈谈中美知识产权博弈 走过9.11, 愿爱与和平永驻人间! 空巢期,“如焉”,上网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