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果真是自由的吗?
究竟是谁支持了纳粹希特勒?这绝不仅仅是让某一个人困扰的问题,而是令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困惑的问题。纳粹党并非只是希特勒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群体,确切地说,是由一帮德国人构成的。那么,这些德国人为何要选择支持纳粹?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做出了如此的人生选择?
二次大战结束后,身为美国记者的德裔犹太人米尔顿.迈耶,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他搬迁到了德国的一个小镇,深入普通德国人的生活。他期望从他们身上寻找答案。1955年迈耶完成出版了他的著作《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They
Thought They Were Free)。作者在这本书中,选取了十位生活在德国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作为该书的主角,他们有裁缝、警察、木匠、面包师和教师,等等。他让这十个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亲历二战的感受和真实想法。按照我们一般对纳粹的定义,这十个人都该属于纳粹分子。因为他们参加了纳粹党,听从指挥,参与纵火以及驱逐犹太人的暴行。然而,他们又都是普通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的作恶也是权衡了自身生活利益的一种选择。
正如迈耶在书中所说,小人物是凭常识生活的人,“他们思考的不是那些非凡的事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范围内眼见的事物。”决定他们政治态度的是对衣食住行的平常需求。他们不是不知道纳粹和希特勒实行的是一种独裁统治,可那又怎么样呢?“一种独裁统治?是的,当然是一种独裁统治,像我们父母知道的那些传说中‘黄金时代’的统治一样。……极权统治?那是胡说八道。”
面包师韦德金德这样对记者说,他相信国家社会主义(纳粹),是“因为它承诺解决失业问题。而且它做到了。”他也承认自己从未想象到纳粹会导致的后果,“没有人会想象得到。”
这些普通的德国人,他们自己也属于被统治者。他们的选择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的。这十个人当初选择加入纳粹党,他们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入党能让他们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即使那些已经有工作的,他们也选择入党,要么是为了跟随组织,要么就是从众心理所致。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他们确实从纳粹统治得到了“实惠”,“现在,他们回顾过去,仍然把纳粹时期视为他们生命中的最好时期。人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有工作和保障,孩子们有夏令营。……当家庭的事情变得更好,有稳定工作时,一位丈夫或父亲还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吗?”只要日子过好了,他们对外国人怎么评价德国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这十位德国人中有九位从未去过国外,他们根本不了解外国人,也没有阅读过外国报刊杂志。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对他们而言,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是出于正义与否,而是看自己的生活是否变好。他们并不关心犹太人,尽管与他们共处于同一个社会。事实上他们与犹太人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隔膜,甚至是格格不入的关系。因此他们不关心大屠杀,就象他们不关心他们的犹太邻居被驱逐一样。
二战之后,德国人也开始了新生活。而这十位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曾经一度变得更加艰难,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他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和抱怨,他们甚至开始怀念起纳粹统治的时代。迈耶尖锐地指出,这些普通的德国人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他们以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是自由的。然而他们渴望的自由,从来都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
迈耶在总结德国人的国民性时说,他们身上缺少一种“公民意识和勇气”,一种使人既不被统治也不被别人统治而是能够自我统治的勇气。而这是自由制度与不自由制度造成的价值观之别。正如这本书醒目的标题: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与其说迈耶向我们揭示的是德国人的平庸,毋宁说他是对人性普遍意义上平庸的一种批判。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如此这般地生活着吗?有多少人会对他人或异族遭受的苦难怀有悲悯情怀?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从正义良知的层次上抵制恶行与罪孽?
所以迈耶在回到美国后,会发出令人深思的感叹,“我对我的国家有点儿害怕,害怕在现实和幻想结合所造成的压力之下,它可能想要得到和喜欢的事物。我感到——而且时常感到——我曾遇到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碰巧在德国。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会在美国。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就是我”。
多么发人深省的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