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是多民族“熔炉”,还是多元文化混合体? 2013-12-01 09:44:53

美国是多民族“熔炉”,还是多元文化混合体?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漫谈移民心态”,其中对于反对美国民族熔炉论的一些观点,作了简短的介绍。但当时出于文章主题的限制,没有展开地来探讨这一问题。最近发生的海外华人抗议ABC辱华事件中,华人世界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其中一个声音就是,我们该选择“融入主流”而不是对抗。所谓“融入主流”,无非是美国“熔炉理论的天然产物。这引起了我的兴致,去重新审视美国民族“熔炉”论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学术界对“熔炉”论提出的各种辩疑。

 

(一)“熔炉”论出台的历史背景

“熔炉”(The Melting Pot)这个名词在美国历史上被赋予社会政治意义,始于一位移民美国的英国犹太人以斯雷尔.赞格威尔。他在1909年写了名为《熔炉》的剧本,并在百老汇成功地上演。在剧中他把“真正的美国人”描绘成欧洲所有民族融合的产物,他借用剧中主人公的道白,表达了这种典型的“白人熔炉”观,“美国是上帝的坩埚,一个伟大的熔炉。在这里,欧洲所有的种族都被熔化,重新形成!……德国人、法国人、爱尔兰人、英国人、犹太人和俄国人,你们走进熔炉吧!上帝正在铸造美国人。”很清楚,在这个美利坚熔炉中,只有欧洲人的地位。《熔炉》的发表及上演,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受到许多人的赞许。自此,“熔炉”一词成为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和术语。

应该指出的是,“熔炉”论从出台伊始,便带有明显的种族排他特征。熔炉论所主张的民族融合,是指在白人种族集团的内部实现的,它并不包括黑人、拉美族裔以及亚裔。这些种族由于人种、数量、以及经济和文化所处地位的缘故,他们被长时间地排斥在白人的“民族熔炉”之外。

伍德罗·威尔逊主政时期,是“熔炉”论最为甚嚣尘上的鼎盛时期。威尔逊本人就一再宣称“一个认为自己是属于在美国的特别民族集团的人,就还没有成为美国人”。

在威尔逊主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出现了按照盎格鲁—撒克逊路线实行美国化的高潮,其原因是,美国移民族裔的母国形成两大敌对的集团,即协约国和同盟国,从而导致美国“熔炉”出现大裂缝。那时谁要是反对美国支持协约国(英法集团),就被怀疑是里通德国。特别是在美国参战后,在全国范围上上下下开展了“美国化”运动,这被称作“高压锅式的同化”。这个时期的美国社会如同着魔一般,一方面,联邦、州、私人团体一齐动员,软硬兼施地要外籍人学英语、忘祖籍、申请归化,无条件地爱美国的一切;另一方面,在“美国化”的口号下,排斥与德国有关的一切事物,不准讲授德语课,禁止演奏德国古典音乐,用德语命名的城市、街道建筑一律易名,甚至德式泡菜也改名为“自由白菜”;汉堡包改称“萨里斯伯里牛肉饼”,一些一贯反对中欧集团的德裔公民也被怀疑是德国间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事实上宣告了“熔炉”论的彻底破产。各个种族或民族集团,虽然都是美国公民,可是对参战与否和对大战的结局,都各有打算。有的要求保持中立,坚持孤立主义;有的要求立即参战,以实现各自的民族愿望。而实际上他们与自己的民族已没有根源上的联系,不过只是感情上的脆弱纽带在维系而已。

 

战争结束后,“美国化”运动依然兴盛不衰,倡导移民“美国化”被视为爱国之举。校、教堂、兄弟会团体、市民和企业组织,都以此为己任,并当成是引以为荣的时尚。总而言之,就是要移民切断或忘记与旧世界或母国的联系。没过多久,“美国化”运动被反共的“超爱国分子”控制,变成了反布尔什维主义十字军,攻击的矛头不再是德国移民,而是外侨中的革命分子和激进分子,以及工会组织中的外籍领导人。

1919年12月22日,当时的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发动了一起在美国历史上堪称空前的对外国移民和侨民的大袭击,史上将其称为“帕尔默袭击”。他下令在全国范围搜捕所谓的外国代理人、间谍、无政府主义分子和颠覆分子,有大约4,000人被捕。此次事件使帕尔默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

30年后,爱尔兰裔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成为比帕尔默更为野蛮的迫害狂。在19501954年间,麦肯锡在全美国掀起了反共、反东南欧和反犹太高移民的嚣张气焰,在美国历史上又创下了新记录。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国会在19501952年先后通过了反共和反外裔公民的《国内安全法》及《移民和归化法》。

至此,“大熔炉”的诱人神话被无情地粉碎了。帕尔默和麦卡锡之流,以及大大小小的种族主义者的接连表演,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所谓美国民族“熔炉”,只不过是某些种族主义者为维护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政治说辞,在现实世界中是难以兑现的。

 

(二) 反对“熔炉”论的各种辩疑

民族“熔炉”论从一抛出,就遭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质疑和否定。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超越“熔炉”观

 

1963年,哈弗大学社会学教授内森.格雷泽(Nathan Glazer)与丹尼尔. P. 莫尼汉(Daniel P.Moynihan)合作出版了最为著名的《Beyond the Melting Pot》, 被译成《远离熔炉》。我个人认为,说“超越熔炉”可能更为贴切一些。这两位社会学界的知名学者,于1962年参加了一项对纽约市少数族裔的社会调查,他们选择黑人、犹太人、波多黎各人、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作为对象,分析这些移民团体的归属感。结果发现,他们是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这些移民并没有象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在美国这个“上帝的熔炉”中炼成了全新的美利坚人。与此相反,各民族集团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游离于“大熔炉”之外。次年,他们将调查结果以《远离熔炉》(Beyond the Melting Pot)这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发表了。


在该书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熔炉论的症结在于,它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该书从诸多方面戳穿了“熔炉”这个迷惑人的神话。他们第一次在学术意义上提出并使用了ethnicity这个词,来描述“族裔集团的性质和特点”。由于他们的倡导,美国学术界开始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几个方面来研究ethnicity。


(2) 炖锅论(stewpot)


这种观点认为,在美国的民族关系中,尽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并非象“熔炉”论所说,融合得那么彻底。熔炉论夸大了社会同化的能力,而忽视了各个民族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内在力量。美国社会真实的民族关系是炖锅,而非熔炉。即各民族和平地混炖于一体,有相融的部分,也有冲突甚至对立。


(3) 整合论(integration)


该理论认为,迄今美国各民族集团并没有融为一体,而是平等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社会生活。同化不是融合的过程,而是“一个群体整合于周围文化的过程”。整合理论既强调了整体性的重要,也强调部分与部分,层次与层次之间的界线区别。“整合”论得到了当今不少美国社会学者的接受与支持,并认为用“整合”来解释移民和少数族裔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更为适宜。

(4) 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

这种观点认为,不同民族集团应该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特色,文化多元性可以替代彻底同化。

以上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美国是多民族“熔炉”论点提出了质疑,也涉及了熔炉论说无法解说的许多民族性问题。比如:美国的民族融合与同化是否是均等的?各个族裔对于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否产生同样的作用?不同民族集团为何一直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且代代相传?可见熔炉论面对诸多民族性问题,无法自圆其说。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奥斯卡.汉德林说说,“很久以来,‘熔炉’一直在炖烧,但最终产品似乎并不比以前更融合接近一些。”

 

(三) WASP 文化与多元文化论

 

美国虽然历史不长,但就在这短短的几百年当中,源自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白人新教徒文化,却长期被认为是美利坚文化的正宗。美国人把它缩写为WASP。“熔炉”论就是要让其他民族“熔”入以WASP代表的所谓主流文化当中。换句话说,就是让其他民族或族裔与盎格鲁萨克逊人认同,而不是多民族并存,保持多元文化的特性。

1924年,德裔犹太人哲学家霍勒斯.卡伦,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多元论”。他深刻地指出,“移民可以或多或少地变换他们的服装,改变他们的政治见解,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哲学观点,甚至可以改娶新妻。但是他们无法改换自己的祖父。”他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熔炉”论学说。

霍勒斯的“文化多元论”学说出台后,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和支持。诚然,在北美早期拓荒时代,盎格鲁民族的文化,曾经对美国立国精神产生过无法取代的历史作用,对美国法律、政治、宗教制度的确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时代在前进,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今天的美利坚文化已经不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的简单传承,它融合了越来越多的新生元素,包括来自其他民族或族裔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元素。从族裔结构上看,今天的美国社会,由于西裔与亚裔人口的逐渐增多,英吉利人压倒优势的状况已今非昔比。

在当今时代,把美国看作是多元文化社会和多样性社会,已经成了任何具有开放心态的美国人的普遍共识。正如社会学教授彼得.罗斯所说,“当前的美国已远远超出一个多元性社会。你如今再也不会听到那么多关于美国是个‘大熔炉’的谈论了。这个齐心协力把所有人融合在一起的旧观念已被现实所取代。”

(本文只是一篇我个人的学习笔记,无意于参加任何争论。欢迎朋友们评论。)

 

参考文献:

米尔顿.戈登 ( Milton M. Gordon):《美国生活中的同化问题—--种族、宗教信仰和原族裔的作用》(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漫谈移民心态(下)-- 活出自己的精彩


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浏览(5866) (0) 评论(2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3-12-02 20:54:40
皇城根儿,

你一开口,就全是至理名言啊:)

说得有道理。困惑的只是第一代,二代还依稀可见中国人的影子,到了三代四代,怕是连影子都不见了,还管什么融入还是混合呢?

向你问好!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3-12-02 20:47:07
好同学,

谢谢评论!我想很多人是了解“熔炉”论的历史渊源的,我也不过是作了个简短的介绍吧。你说得很对,人必须自信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就象很多美国人常说的那句话,Be Yourself! 活出自我,是一种境界。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3-12-02 20:26:41
椰子,

谢谢你的长篇评论。社会学是你的专长,我这篇东西的内容,对你来说可能早就耳熟目稔了。在这个信息时代,谁能完全做到不人云亦云呢?的确是很难的,反骨与反思毕竟还是有一步之遥啊。

关于ABC事件,我们这儿有个内部论坛,也是争论得一塌糊涂。不过多数人还是主张该适度地提出抗议。分明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到了华人社区为什么就变得弯弯绕似的复杂,真叫人费解。

你提出该由谁来界定谁是主流?这可是个难题。平常日子里这不是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主流,那你就是主流。我很少听到美国人谈论什么融入主流的问题,也可能我接触的美国人,都属于非主流人群,不然他们怎么对此麻木不仁呢。反过来看,是不是作为少数族裔的我们太敏感了。我自己是变得麻木了,很少被融入主流的问题所困扰。也许人与人是很不一样吧。当然,发生特别事件时,主流问题似乎就真的成了问题。无所适从时,就做自己好了,何必在意“主流”如何看我们,那样不是太累了吗?

很同意你对Milton Gordon提出的同化理论的评价,毕竟那是半个世纪前写的,当时依然是冷战时代。他的许多观点明显地带有局限性。我倒是更倾向于文化多元主义的主张,因为熔炉本来就不是真实存在的。

谢谢你的诸多思考,很受益。祝节日快乐!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3-12-02 19:04:16
西岸,

谢谢评论!同意你说的,“融入主流”的提法本身,就透露着明显的种族优越感和等级观念,是以人种的差异来判定不同文化之优劣。如此说来,“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观也只是句空话,说说而已。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3-12-02 18:46:31
欢迎初次来我博客留言评论的网友们。
巴黎老高,中国喜剧,老张,pokemon12,五步蛇,谢谢你们的评论。

yellow witch,
谢谢你对此问题的关注。我相信华人在海外呆久了,多半都会入乡随俗的。但有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却也不是只要有“随俗”的心愿就能解决的了。很欣赏你对于儿女教育投入的执着精神。
谢谢评论!
回复 | 0
作者:五步蛇 留言时间:2013-12-02 15:47:12
不管作者把文化的概念定义得多么狭隘,
任何化学反应,熔炉合金锻造等都会经过由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 混合还是熔炉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回复 | 0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3-12-02 06:00:37
谢谢各位网友的评论。
恕不能及时回复你们,等晚上再谈。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13-12-01 20:58:35
读者以为第一代移民多为前者,第二代及以后多为后者。不是美国主流社会认不认同非主流文化的问题,而是这些非主流文化的继承人认不认同自己的过去的问题。看看自己的后代是如何定义自己的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很难想象到了第三代还有混同的。

这个概念其实很好解释。看看我们自己有几个 父母不是地道的农村土包子,可到了我们这一辈有几个当自己是农村的?
回复 | 0
作者:好同学 留言时间:2013-12-01 19:51:53
谢谢博主关于熔炉的历史知识。

很多人热衷于所谓的“融入主流”,其一是因为没有博主这样的历史知识,不知道熔炉是怎么回事;其二是没有自我,自己把自己看作低人一等,没有挺胸抬头做一个正常人的底气。这些人往往在社会上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看人的脸色行事,逆来顺受,活的不舒服。他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想想主流社会怎么看,担心自己的行动打破主流社会对自己是顺民的印象。其实他们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没认识到西方人尊重强者,看不起弱者(虽然表面上对你客客气气)。如果你个人在一个群体中被人看做是弱者,你会被ignored, 被taken advenange of。如果一个族群在社会上被人看做是弱者,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这个族群身上。

我说的挺胸抬头做一个正常人并不是说蛮横不讲理,相反,我们来到北美,要学透人家的法律,接人待物的习惯,办事的规则。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做不等于丧失自我,事事看人家脸色,而是为更好的维护争取自己的权益。

我曾经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多年,最近更是两边跑的很勤,所以对美加社会都有了解。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提倡来自世界的各个族群保持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从不要求你要同化到什么主流。
回复 | 0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3-12-01 16:52:46
许多西方国家企图实践文化多元化,无不以惨败告终。 法国的穆斯林化,现在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德国企图通过引入落后欧洲国家移民来实现文化多元化而且又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比如引入土耳其人,结果效果极差。 加拿大去了太多的中国贪官及家属及无所事事的中国人,现在也意识到了危机,突然紧缩移民。 一句话,每个国家的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
回复 | 0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3-12-01 16:14:45
呵呵,还有同学在纠结什么主流。 当你接受并实践主流价值观,你就是主流了。 其实就是细分的普世价值了,民主自由宪政公义家庭责任义务权力已经广泛被认同的行为道德规范。 没事看看电影,你就知道西方主流是什么,显然不是甄嬛传那样的。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3-12-01 15:47:00
谢谢怡然提出了美国是不是一个大熔炉的话题,在我的生活中还是会听到大熔炉这个说法,这本身也说明人们对这个词提出的背景和含义并不是那么了解,很多时候人云亦云。不过说起来对多少事情我们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呢,像你这样看许多书做许多笔记的是很少数的,佩服一个。

完全同意你对华人对ABC事件的抗议游行有两种声音的观察。两种声音也如你所说,纠结在对什么是美国主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看到的是,去游行的认为据理力争发出自己不满的声音才是真正的主流行为,不同意抗议或不同意扩大抗议游行、认为还是找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华人认为不要给人留下爱闹事、得理不让人的印象,这样会破坏主流对华裔这个群体的印象。

问题是:谁在界定谁是主流?这的确是一个只有内部人才会花心思去体会的一个问题。也是长期居住在美国把美国早已作为自己的家的人和来美国旅游一下就回自己国家的人的不同。也有点像要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在那里相当一段时间,才能用心看出点啥。这个问题很微妙,我想很多人都会思考过这个问题,但答案则不一定很清楚。我的看法是,不说别的,有影响力的媒体是代表了主流社会怎样报道、描述其社会成员的,所以许多华人会为这次ABC事件而感到被冒犯的愤怒,认为这是主流社会(通过JK提出的问题)对华人群体不尊重。还有什么是能体现主流社会到底在什么地方的----法律制度、医疗及其保险制度、教育制度,对待人是否有不同,也是主流社会的一面镜子。说到主流,绕不开一个东西,就是Yellow witch提到的当权阶级。主流需要一个当权阶级,也需要普罗大众(包括中产和下面的许多层级)来跟从,这才能搭建起一个有结构、有平衡的社会框架。所以如何思考主流这个话题,普罗大众是可以想想,因为和自己在饭碗之上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你的文章指出大熔炉这个概念提出本身,就已经说得很白了,只有欧裔移民才被热情地呼唤着加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同化assimilation是有所指的,具有明显非白人种族特征的群体是被排斥在这个融入过程之外的。这也是一些社会学者的讨论在80、90年代已指出的,很高兴我们通过阅读得到的读后感是一样的。当时读到这些的时候,我“心都凉了”,:)。这里实际可以讨论的问题是:是不是主流到底是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如果自己说了不算,还要看主流怎么定;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是还继续兢兢业业地把自己修炼成主流群体的模样(to be white, to be WASP),还是想想有什么更值得去做的。是为争取一个平等对待的社会而努力一点,还是认同“传统”的主流,变白,漂白自己?

Milton Gordon提出的assimilation理论,受到过推崇,也得到过批评。对他Assimilation理论的批评是,这个概念没有把美国同化移民的实质揭示出来,而且这种同化之路只是针对欧洲移民而言,适用性不是说的那么大,那么什么是实质?大熔炉其实是Americanization or Anglo-conformity,即美国化,或顺服盎格鲁文化,要维护英语、英式制度模式,一面倒地接受英国文化才能在美国成功。所以这和熔炉论字面所推崇的各民族都向美国贡献自己的那点文化而创造一个新文化基本上是两码事。

美国对assimilation的认识本身就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六十年代以后人们推崇多元化了,那是多少代试图忘记祖宗文化却发现还是难以忘怀,所以还是不如面对现实,把熔炉变成了“沙拉碗”。文化这个东西真是令人千般滋味哈,所以我也写得超长,你没时间也不必看和回复的。谢谢你的话题带来的讨论和思考!
回复 | 0
作者:pokemon12 留言时间:2013-12-01 13:14:36
"Melting Pot"已经过时,美国早已改用“salad bowl".华人想做大公司经理的,早早学习。还在说“Melting Pot”,小心被说成种族主义者。
回复 | 0
作者:老张 留言时间:2013-12-01 13:06:11
同意stewpot之说,melting也不是合金那种.
回复 | 0
作者:yellow witch 留言时间:2013-12-01 13:05:22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什么民主自由皆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已,宪法与宗教的武器永远掌握在少数当权者手里。但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有奶就是娘,谁给我好日子过就跟谁过。这天经地义,所以入乡随俗,遵纪守法是个好选择。至于要加入当权阶级,必须先洗脑,为当权者服务,否则要你何用?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3-12-01 12:40:41
只需去纽约看看那些穿一身黑,油兮兮的,头上同时戴两个帽子,20岁就留大胡子,两侧梳小辫的犹太原教旨派的男人们,就知道美国不是熔炉的概念,更不用提犹太婚礼了。
其实美国法律本身给了各种文化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存在的基础,并不强迫或要求“融合”,自然也就不存在“熔炉”的概念。
早就说过,所谓的“融入主流”的说法透露着明显的等级思维,因为需要解释什么算是主流的问题?美国最早期的移民是英国的,整体文化也是以英国文化为主。但最大的移民群体是德国裔,两者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英国文化里对吃猪肉是觉得很“那个”的,更不用说猪下水,但对于中南部的德国裔,猪肉是很平常的食品,猪下水制成的香肠也是属于日常食品。
那么哪个算是主流?
回复 | 0
作者:yellow witch 留言时间:2013-12-01 11:51:15
哈,对己对家庭对中国,华人都得以融炉意识为先。要不干吗选择国外生活。这和在国内到另一地区生活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自己及家庭生活更美好。入乡随俗全世界都适用。
回复 | 0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13-12-01 10:29:25
博主看问题的脑壳很开通,脑壳再尖点往地心里钻,温度会越来越high到融化!
回复 | 0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3-12-01 10:28:08
美国是合金钢 :) 我的部门有来自:中国,越南,喀麦隆,乌干达,前苏联,波兰,阿根廷,墨西哥,孟加拉,南非,沙特。。。为了共同的理念,走到一起 :)
回复 | 0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13-12-01 10:21:03
说白了,世界就是个‘大熔炉’。国人的思维天地纠结在开始领会;纽约是International,大家的!而北京是共产党的。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怡然
注册日期: 2009-02-07
访问总量: 8,221,70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光临,怡然博客
多为原创,谢绝转载
最新发布
· 相遇在丝路的另一端
· 怡然:在消失的双子塔背后
· 中国知识界何以误判美国、误判特
· 怡然:重返伯明翰(下)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中)
· 《飘》下架了,一切会随风而逝吗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上)
友好链接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静谦:静谦的博客
· 汉卿:汉卿的博客
· 秋秋:海阔天空
· 华欢笑:华欢笑的博客
· 小娇:小娇:清澈人生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若敏思文:若敏思文的博客
· 桑妮:桑妮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夏子:夏之音
· 五彩:五彩生活
·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博客
· 叶子:却道天凉好个秋
· 百草园:百草园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写作动态】
· 小说发表在《鸭绿江》海外华人作
· 《海外华人短篇小说选编》出版了
· 小说《异类温床》在国内发表
· “梦想,奇迹,生命的归宿”获全球
· 我的书被国家图书馆及北京大学等
· 《千万里追寻着你》出版了
· 最近出版的两本新书
· 我的短篇小说和散文获汉新文学奖
【海一代,海二代】
· 原乡, 异乡,心灵的故乡
· 从海一代到海N代
· 另眼看美国
· 走近美国
【发表散文(1)】
· 相遇在丝路的另一端
· 梦想,奇迹,生命的归宿
· 她留下的是永远的微笑
· 秋千. 秧歌. 东北女人
· 失落的艺术
·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
· 为了不被忘却
· 亘古不变人间不了情
· 快乐的美国老人比尔
· 走进天堂也是爱
【发表散文(2)】
· 怡然:在消失的双子塔背后
· 孔雀为谁开屏
· 雪花飘过的那些日子
· 永远悠闲的巴黎人
· 怡然:在巴黎遇见海明威
· 北京胡同的味道 (图)
· 获奖作品:狗“缘”
· 峡谷观日落
· 小吃,乡情,遥远的回忆
· 失落的艺术
【发表小说(1)】
· 获奖作品:梦露街上的抢劫犯
· 阿城的北方女孩
· 我老了吗?
· 她等到了“满山红叶时”……
· “阿甘”外传
· (一)--奇异的伴侣
· 办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下)
· 办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上)
【发表纪实文学(1)】
· 冷峻疫情背后的温暖之光
· 鲁卡的啼笑姻缘之三:他得到了他
· 鲁卡的啼笑因缘之二: 他思念起
· 鲁卡的啼笑姻缘之一:在西西里岛
· 当回老板过把瘾
· 帕特. 红酒. 女人泪
· 一位老华侨的心路历程
· 一位留学生的沧桑心路
·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独白
· 胆小的罗马尼亚人遇上强悍的俄罗
【发表小说(2)】
· 怡然:重返伯明翰(下)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中)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上)
· 怡然小说:特别病例
【发表文章(2)】
· 不喜欢感恩节的洋教授
· 珍妮太太和她的狗狗
· 双语人遭遇尴尬
· 一份意外的惊喜
· 秋天,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 纯情的美国少男少女
· 美国老人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发表小说(3)】
· 爱的冷暖色(下)
· 爱的冷暖色(上)
· 爱,其实是一种温柔的怜悯
· 爱,在唇齿之间(六)- 终如伊始
· 爱,在唇齿之间(五)-午夜惊魂
· 爱,在唇齿之间 (四)-无非男女
· 爱,在唇齿之间(三)- 沧海桑田
· 爱,在唇齿之间(二)-命运转机
· 爱,在唇齿之间(一)-这一家子
【发表文章(1)】
· 美国专利制度如何促进了创新?
· 美国给女性雇员工资最差的城市
· 美国的小镇文化与美国精神
· “二奶”文化与中国女人的过错
·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
· 美国人为什么要工作到这么老?
· 在美国遇到的“南郭先生”
· 在美国,职场上不必谈“感恩”
·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短篇小说(5)】
· 竞选大队长
· 红粉战争(三)
· 红粉战争(二)
· 红粉战争(一)
【短篇小说(4)】
【中篇小说连载】
· 青春无悔的代价 (一)
【短篇小说(2)】
【短篇小说(1)】
【小说节选】
· 纪妈要革命啦!(结局篇)
· 纪妈要革命啦!(下)
· 纪妈要革命啦!(中)
· 纪妈要革命啦!(上)
· 与数学天才少年的奇遇
【千回百转移民路】
· (五)--“俺也要海归啦!”
· (四)--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 (三)--剪不断的德意志情结
· (二)-- 美国给了我太多太多
· (一)--奇异的伴侣
【纪实小说】
· 满街流行腻人的“姐”
· 牛书记美国遇上了葛教授
· 紫云的婚事
· “阿甘”外传
· 无怨的青春--爱在还来得及的时候
· 一位海归老姐的真实故事(下)
· 一位海归老姐的真实故事(上)
· 安的左邻右舍
【小小说】
· 谁是赢家
· 告诉我,你是谁
· 让阳光走进你的世界
· 春天里的爱情故事
· 欣赏耳光
· 一封未能发出去的微信
· 末日里最后的晚餐
· “武大郎”选拔“精英”的那些事儿
· 她等到了“满山红叶时”……
· 我的世界开始下雨……
【言情小说】
· 请跟我来(下)
· 请跟我来(上)
· 又见炊烟,又见炊烟
· 阿城的那个北方女孩
· 掌声响起的时候
· 痴情的红石榴(下)
· 痴情的红石榴(上)
·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下)
· 一位诗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上
· 办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下)
【原创小说之一】
【原创小说之二】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九)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八)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七)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六)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五)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四)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三)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 (二)
· 罗纳德迟到的婚恋 (一)
【原创小说之三】
【原创小说之四(1-6)】
· 爱也彷徨(六)-- 嘉扬的心路
· 爱也彷徨(五)--女友的劝告
· 爱也彷徨(四)--乍暖还寒
· 爱也彷徨(三)--初恋的感觉
· 爱也彷徨(二)-- 离家出走
· 爱也彷徨(一)-- 郁闷的笑非
【原创小说之四(7-12)】
· 爱也彷徨(十二)-最后的抉择(
· 爱也彷徨(十一)-- 心有千千结
· 爱也彷徨(十)-- 笑非出事了
· 爱也彷徨(九)--昨日重现
· 爱也彷徨(八)--心之暖流
· 爱也彷徨(七)-- 相见时难
【原创小说之五(1-6)】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六)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五)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四)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 (三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 (二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 (一
【原创小说之五(7-12)】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尾声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十一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十)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九)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八)
· “阳光”和“无云”的爱情故事(七)
【原创小说之七】
· 爱如昨夜星辰(2)-一见钟情
· 爱如昨夜星辰(1)-引子
【原创小说之六】
· 曲曲折折回国记(结局篇)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下续)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下)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中续)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中)
· 曲曲折折回国记(上)
【心灵驿站】
· 友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 那一转身,竟是整整二十年
·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 爱,是生命的暖流
· 爱,就是共同的激情
· 爱,恰似温柔的怜悯
· 牵挂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 爱,是一份遥远的呼唤
· 月亮走我不能走
【爱的记忆】
· 大漠孤堡与罗曼故事
· 最后一滴露珠
· 思念
· 美在深秋
· 一生有你
· 叶子的诉说
· 爱的三种境界
· 温暖的背影
· 牵手,一起走过爱的旅程
【新年寄语】
· 寄语2014,愿我们的心永远年轻
· 2013,让幸福敲响每一个日子
· 以美丽的心情迎接2012
· 用温暖的感动拥抱2011
【人生感悟(三)】
· 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 寻找幸福的黄丝带
· 友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 邓丽君,一个无法超越的时代传奇
· 生命的永恒----怀念作家史铁生
【人生感悟(二)】
· 信仰是健康生活的动力
· 快乐的奥秘
· 人情怎么变得越来越淡漠?
· 网络时代还有乡愁吗?
· 人在旅途---等待的无奈
· 人生能有几次再回首
·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 滚滚红尘何处觅“清纯”?
· 海外华人,为咱们自己喝彩!
· 选择的代价
【人生感悟(一)】
· 感激月亮,更不忘太阳
· 幸福也要晒一晒
· 你离幸福有多远?
· 柔和也是一种力量
· 从演戏与看戏观人生世相
· 世上真有“淡泊名利”的人吗?
· 在这个充满“情人”的年代
· 学会欣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散文新篇(1)】
· 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 那找不回来的是什么?
· 咖啡越喝越浓,酒越品越淡
· 一曲“致爱丽丝”,结下一世情缘
· 过洋年的滋味,真好!
· 相别在冬夜
· 甩不掉的“中国情人”
· 女人为什么总是不停地买衣服?
· 死不瞑目的鲤鱼
· 这也叫时尚?
【怡然散文(五)】
· 做一个温柔而坚强的人
· 美丽宛如多重的相遇
· 轮椅上的天使
· 小吃,乡情,遥远的回忆
· “十月书屋”与“艾敬老边饺子”
· 一顿难忘的感恩节大餐
· 秋千. 秧歌. 东北女人
· 走在初夏的小雨中
· 走回记忆中的天府之国
· 失落在童年记忆里的温情
【怡然散文(四)】
· 为了不被忘却
·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让我感动至今
· 亘古不变人间不了情
· 世界上最心疼我的那个人
· 走进天堂也是爱
· 父爱,沉默的力量
· 给妈妈染发
· 夫妻情分有多深
· 七夕节想起了浪漫的婚纱照
【怡然散文(三)】
· 他乡明月故乡情
· 真想回家过个年
· 大红灯笼年年挂
· 天涯何处不是家
· 记忆中的银杏树
· 吃饺子,过大年
· 过洋年的滋味
· 最美的圣诞树
· Don’t Worry , Be Happy
· 记忆的美丽
【怡然散文(二)】
· 想念北京的秋天
· 江南雪,一个冬天的童话
· 在这樱花盛开的季节
· 咖啡屋“雕刻”时光
· 春天的回忆
· 再见了,我那浪漫的“书”
· 香水的魅力
· 喀秋莎,怀旧,及代沟
· 逛遍京城吃面条
· 北京小吃--豆汁儿
【怡然散文(一)】
· 一个令我感念至今的人
· 走过秋阳暖暖的季节
·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梦想
· 谈谈三种不同的朋友
· 心静自然凉
· 沟通,沉默与梦想
· 我和你,到底相距有多远?
【怡然看世界(八)】
· 《飘》下架了,一切会随风而逝吗
· 川普,为何让人欣喜又让人忧?
· 撕裂的美国与八分钟的温暖
· 希拉里离总统梦只有一步之遥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当总统?
· 左撇子,你还好吗?
· 美国人的优越感与印裔在职场的优
【怡然看世界(七)】
· 奇葩男秘和美国人的日本情结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川普?
· 美国人未来的生活模式
· 提前退休,是潇洒还是无奈?
· 宽容的底限--由同性婚姻合法化所
· 母爱,都那么宽厚博大吗?
· 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 十年一觉美国梦
· 每个人心里有个不一样的文革
· 谦卑,一种把人逼疯的美德
【怡然看世界(六)】
· 他们果真是自由的吗?
· 美国是多民族“熔炉”,还是多元文
· 美国老人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 “反智主义”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背井离乡?
· 二十多年了,人们在渴望着什么?
· 批判现实的出路在哪里?关于歧视
· 在美国面对歧视我们能做什么呢?
· 《新闻周刊》停止纸媒出版启示着
·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禁枪的
【怡然看世界(五)】
· 也说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 淡漠的美国办公室文化
· 看女性发明家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
· 漫谈移民心态(下)-- 活出自己
· 漫谈移民心态(上)---文化失落
· 趣谈美国的“PotLuck”聚餐会
· 美国的小镇文化与美国精神
· “中产富翁”正在重塑着美国的未来
· 亚裔后代在美国职场上遭遇的种族
·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
【怡然看世界(四)】
· 哪个国家的男人爱做家务事?
· 英国王子结婚,平民百姓兴奋个啥
· 国内大款教子新招--向泰格伍兹进
· 从春晚小品看最牵动中国人神经的
· 回国吃“包肥”餐遇到的尴尬
· 中国的富人怕什么?
· 是《非诚勿扰》,还是《非钱勿扰
· 八零后活得真潇洒
· 大款的感觉从哪儿来?
【怡然看世界(三)】
· 美国学校里不得不入乡随俗的几件
· 感恩节黑色星期五的狂购与“中国
· 重塑美国梦的困境与挑战
· 韩国人如何在美国开食品店
· 在美国遇到的“南郭先生”
· 在美国,职场上不必谈“感恩”
· 谁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最深受害者
· 说说我印象中的印度人
· 在美国也要警惕医生乱开药
· 在美国做全职太太的苦与乐
【怡然看世界(二)】
· 中国人眼里的美国与美国人心里的
· 谈谈海外华人的尴尬心理
· 海外华人的孤独感与文化混血
· 从“高贵”开始以“良心”告终
· 谈“高贵的精神气质”,何错之有?
· 中国人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
· 从涂博士事件看横在“海归”和国人
· 《妈呀,中国》唱出了海外华人的
· 剪不断理更乱的“中国情结”
【怡然看世界(一)】
· 美国人为什么要工作到这么老?
· 在美国当“上帝”的滋味确实很爽
· 美国人的冷漠与中国人的热情
· 美国人真的不在乎讲英语带口音吗
· 看看美国人是怎样攀比的
· 美国啊,为何你昔日的风光不再?
· 说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傲慢与偏
· 美国人真的需要这样省钱吗?
· 世界已不再是风景一边独好
· 生活在美国,你快乐吗?
【小说故事】
· 梦游故乡更美丽(四)
· 梦游故乡更美丽(三)
· 梦游故乡更美丽(二)
· 梦游故乡更美丽(一)
【那人那事】
· 轮椅上的天使
· 有这样一位日本女人
· 一位最令我难忘的发明人
·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让我感动至今
· 哦,北京女孩!
· 爱争论的中国同事
· 我的私人小裁缝
· 一本红色经典和一桩悬案
· 一个不谈政治的女人
· 一个有情致的女人
【那山那水】
· 到过恐龙的故乡吗?
· 走回记忆中的天府之国
· 成山头,是“天尽头”还是“天无尽
【美国写真(二)】
· 留学打工的那些趣事 (下)
· 留学打工的那些趣事(上)
· 在美国看牙医
· 退休的珍妮太太
· 我那些有趣的印度邻居们
· 美国的“小三公司”
· 他怎么会永远是只小小鸟?
· 一位海零代老华侨的心路历程
【美国写真(一)】
· 黑人兄弟崇拜毛主席
· 回家乡伦敦看奥运圣火
· 断电的日子不好过
· 闹心的“地主”
· 劳拉,你不要哭!
· 笑人的“猪肚”事件
· 简妮未了的中国梦
· 都是吃口香糖闹出的乱子
· 在美国亲历传销的趣事
· 一位美国小伙子的中国梦
【两性情感】
· 别让裸婚成为一种浪漫的忽悠
· 婚恋三部曲----仰视,平视与俯视
· 这悠悠相思我与谁谈?
· 这样的人值得爱吗?
· 男子汉形象是靠打造出来的吗?
· 做个好男人其实也很难
【经济话题】
· 美国专利制度如何促进了创新?
· 美国给女性雇员工资最差的城市
· 看女性发明家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
· 我们究竟在和谁比竞争力?
· “全球化”是大败笔还是双刃剑?
· Apple的经营理念与“苹果”粉丝
· 中国山寨产品背后的文化解读
· 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一
· 谈谈中美知识产权博弈
· 啥样的外企才容易在中国站住脚?
【教育话题】
· 如何证明一个人是受过教育的
· 启蒙老师,童心与孩子的梦想
· 藤校毕业后的择业令父母大失所望
· 谈谈孩子爬藤与培养领导能力
· 关于“虎妈”论争的几句大实话
· 孩子的命运究竟该由谁来掌控?
· 由中国式“虎妈”所想到的
· 浅谈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 从“父母皆祸害”看中国父母教育理
· 美国孩子觉得什么最酷
【海归话题】
· 一位海归兄弟的“美国情结”
· 天涯何处不是家
· 海归海不归,海外华人永远的心结
· 海不归的困惑,一切烦恼皆因一个
· 选择的代价
· 两类海归,两种命运
· 都是出国惹的祸
· 海归海不归,海外华人永远的心结
· 海归啊海归,要归就要一起归
【女人话题(三)】
· 做一个温柔而坚强的人
· 女人为什么要尽善尽美?
【女人经典】
· 大千世界里的女人们
· 时尚生活是一种乐趣
· 自尊与自爱
· 纯情伴你一生一世
· 美丽并不遥远
· 幸福好似毛毛雨
【女人话题(二)】
· 听妈妈讲那些久远的故事
· 两个女人两种命运
· 迷失在爱情宗教中的女人们
· 妈妈们,要对自己好一点!
· 胖,是女人的天敌
· 女人的品味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的
· 我的第一个“女人节”
· 做个快乐的女人最好
· “二奶”文化与中国女人的过错
· 女人的长发与幸福感
【女人话题(一)】
· 怎样才算是一个知性女人?
· 女人,爱情,与好运
· 话说女人的“恬,退,隐,忍”
· 夏奈尔的黑色迷你裙与女性服装革
· 是中国文化造成了中年女人的焦虑
· 闲话“女为悦己者容”
· 做“小女人”,还是做“大女人”?
· 哪些国家最适宜女性作妈妈?
· 听李银河谈“女人味”
· 女人啊,你到底想嫁什么样的男人
【生活随笔(1)】
· 那英的“春暖花开”唱出了心动的感
· 启蒙老师,童心与孩子的梦想
· 谁在读我们的博客?
· 我和小女儿都喜爱的曲子:生命的
· 醉酒与醉茶
· 走过秋阳暖暖的季节
· 令人心醉的“红河谷”
· 养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 夏日随想
【生活随笔(2)】
·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
· 甩不掉的“中国情人”
· 网上经久不衰的两大话题
· 门罗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
· 教孩子学会爱与宽容
· 听“讲故事的人”讲故事有感
· 世间不会消失的一种东西…
· 在午后的阳光里
· 这绿岛啊,真的象一只船
· 倾听与阅读让你走近人的心灵
【生活随笔(5)】
· 说吧,岁月!
· 回国品味,哪儿的小吃最好吃?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友谊?
· 别致的圣诞礼物
· 漫谈“人都是崇高一瞬间,平庸一
· 撕裂的美国与八分钟的温暖
· 真话只能对自己说,孤独么?
【生活随笔(6)】
·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
· 人生边上的智慧
· 我们都老了吗?
· 听妈妈讲那些久远的故事
· 以善意感悟人性之美
· 做个快乐的女人最好
· 谁肯为你做爱情的“傻瓜”?
· 2015年最开心的两件事
· 与大学好友相聚的美丽瞬间
· 2015中国行之八,中国人都在想什
【生活随笔(3)】
· 人到中年如何减压和自我保护
· 女人的另一种美丽
· 生命转瞬即逝,惜缘惜福
· 谦卑,一种把人逼疯的美德
· 变味儿的情人节
· 小说登上了中新网---戏里戏外
· 海外华人怎么过中国年
· “幸福”着,是给别人看的?
· 不是粉丝也疯狂
· 琼瑶教我们懂得了爱与纯情
【生活随笔(4)】
· 文人何时不相轻
· 奥运会开幕式上点名的巴西诗人卡
· 快乐人与苦恼人
· 生命,是一次神秘的旅程
· 甜酸婚姻与麻辣婚姻
· 什么是你最快乐的事情?
【随感杂谈(7)】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当总统?
· 世界向左,川普朝右
· 现代社交媒体有益于改善人际关系
· 漫谈人性的灰色---嫉妒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川普?
· 双语人,曾有过多少尴尬
· 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 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
· 青蒿素,诺奖争议及专利保护的重
· 我为什么不玩微信
【随感杂谈(6)】
· 关于“无中生有”
· 究竟是谁抢了谁的饭碗?
· 奥巴马给联邦雇员的精神安慰剂
· 张艺谋与大红灯笼到处挂
· 你喜欢演戏,还是喜欢看戏?
· 穿越红灯区与底线
· 魔鬼与天使,谁是赢家?
· 嫉妒的毒药残害了朱令
· 谁更善良有人情味,穷人还是富人
【随感杂谈(5)】
· 中国人竟对美国禁枪如此关注!
· 听听莫言的内心独白…
· 读莫言《虚伪的教育》有感
· 谁当美国总统,差别又能有多大呢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 人的行为是由理性决定的吗?
· 互联网是一种隐形“鸦片”
· 莫让金牌压垮了人性
· 假如让你穿越,你最想生活在哪个
· 没有哪个国度是完美的
【随感杂谈(4)】
· 怎么幸福不在“幸福里”?
· 美丽不再动人
· 短评“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 文学改编再现奥斯卡辉煌
· “不尊重中国人”与“尊重中国经济”
· 由“东北人不讲理!”一文所想到的
· “三无”春晚凸显三十年回归的淡定
· 你有这种“无形瘾”吗?
· 韩国店火了,谁倒了?
· 走过9.11, 愿爱与和平永驻人间
【随感杂谈(3)】
· 看看百名孩子给妈妈洗脚的仪式
· 谈谈批评的情怀
· 谁更爱撒谎,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 钱多事少离家近
· 核辐射很可怕吗?
· 这边谈海归,那边起海啸
· 是要绣花,还是要革命?
· “老男孩”翻唱摇滚歌曲《春天里》
· 谈谈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
·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随感杂谈(2)】
· 佛教的地狱与道教的天堂
· 中国怎么竟成了美国中期选举广告
· 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
· 从“吃什么补什么”看中医的食疗
· 从精英忽悠“傻子”说起
· “包装”到底重要不重要?
· 前总统克林顿的“遗愿”是什么?
· 由高考命题作文所想到的
· 作家的流行色
· 《时代》年度人物“中国工人”获季
【随感杂谈(1)】
·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的另类见
· 《蜗居》使人很窝心
· 幸福在哪里?
· 从“赵老师”到“赵处”
· 有桥,咋还要摸着石头过河?
· 也来听听“琴爸”的心声
· 网络使艺术走下了殿堂
· 以平常心看待种族歧视
· 放慢生命的脚步
· 趣谈海外华人的穿著“土气”
【漫话职场】
· 你有没有为公司/雇主超时工作?
· 职场上到底该怎么样做好人?
· 美国给女性雇员工资最差的城市
· 淡漠的美国办公室文化
· “我们不只是干活的工具!”
【网事如烟】
· 那些美女作家都去哪儿了?
· 写给叶子
· 谁在读我们的博客?
· 致谢万维的朋友们!
· 谈谈写博客与保护隐私
· 网络心情你我他
· 是做网上圣人,还是做性情中人?
· 心有多远,博客就能走多远
· 写博,写的就是寂寞
【博客人生】
· 不是感言的感言
· 2012我的博客人生和网友精评集锦
【我的情结系列】
· 文学是梦,也是一种情结
· 闲话黛玉情结
· 忘不了的样板戏情结
· 执著的咖啡情结
【书海拾贝(1)】
· 在“绿化树”下的男人
· “丽江不哭”,为纯美的真性情挥泪
· 读莫言《虚伪的教育》有感
· 闲看“夜色温柔”
· 爱,为何只在瞬间?
· 相貌漂亮出众的人职场上会更成功
· 空巢期,“如焉”,上网女人
· 让心灵感受温柔与疼痛的蜕变
· 一幅神秘古画背后隐匿的千年恋情
· 父女恋——一种我无法解读的情感
【书海拾贝(2)】
· 南方小说之怪异—好人难寻
· 上海是一部喜剧
· 最艰难的爬行,底层向上流动的困
·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讨好别人?
· 去牛津,寻访奥威尔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友谊?
· 漫谈自卑与超越
· 《上海往事》与上海梦
· 女人的脖子与生命的激情
· 老鬼写杨沫,缺少母爱的母亲
【美学札记】
· 《归来》,人性温暖的回归
· 当天真遇到现实
· 解读李安的“跟世界若即若离”
· 音乐是一门心情的艺术
· 《少女的祈祷》--- 一支无言的歌
· 第一次看美国大片(附剧照)
【周末文学】
· 孩子,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 超越两百年的“傲慢与偏见”
【文学随笔】
· 南方小说之怪异—好人难寻
· 怡然:在巴黎遇见海明威
· 《芳华》背后那些人性的晦暗与光
· 不经意竟闯入鲁迅的故乡
· 卡斯特罗与海明威
· 《北京折叠》获奖,是西方旨在制
· 爱得如此无怨无悔!
· 阿城谈张爱玲:适得其志,逝得其
· 怎么能解读《背影》为畸形的爱?
· 富有人情温度的博客写作
【童年往事】
· 毛主席的生日与青红丝面包
· 闹“反标”事件的那些荒唐事儿
· 杀鸡给鸡看
· 我自编自导的一个小话剧(下)
· 我自编自导的一个小话剧(上)
· 一双童真眼睛里的“红色世界”
· 我那难忘的指甲花
【青春岁月】
· 找到你的感觉,真好!
·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听话的小船
· 我和简妮泡北图
· 唱《飞吧,鸽子》引出的一段恋情
· 波儿,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孩
· 想起了我的外教洋“大山”
· 阳光女孩
【儿女成长(1)】
· 谁能教我们怎样做个好妈妈?
· 我和小女儿都喜爱的曲子:生命的
· 儿子读《三国演义》提的问题难住
· 乖乖女的自画像
· 兄妹看《功夫熊猫2》观后感—内心
· 儿子毕业得奖了!精彩出演白马王
· “凤阳歌”成了美国小学合唱团的保
· 家有乖乖女
· Hug, Kiss 不能少
· 难忘的“Baby shower”
【儿女成长(2)】
· 做个会放手的妈妈
· 懵懵懂懂的童年
· 拼爹到底有多重要?
· 人老了,是更聪明了,还是更笨了
· 纯情的美国少男少女
· 接受儿子采访的趣事
【回国观感】
· 回国观感(3)—长见识的北京的哥
· 回国观感(2)—热浪席卷紫禁城
· 回国观感 (1)—晚点,晚点!
【2015 中国行】
· 与大学好友相聚的美丽瞬间
· 2015中国行之八,中国人都在想什
· 2015中国行之七,王府井步行街上
· 2015中国行之六,在历史和文化中
· 2015中国行之五, 秦唐盛世的古
· 2015中国行之四,上海故事
· 2015中国行之三,品味苏州的美食
· 2015中国行之二,逛苏州老街随想
· 2015中国行之一,亲情是永远的牵
【怡然微博】
· 爱,终归只是个“传奇”
· 小粉丝对纽约焰火晚会的一点遗憾
· 练瑜伽你达到过“仙境”吗?
· 什么是朋友?
·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 “你们要淡定啊!”(微博)
· 妈妈和女儿哪个更浪漫?
· 朋友之交重在一个“情”(微博)
· 你敢“碰”权威吗?(无字微博)
· 怎么样才能“返老还童”?(微博)
【中国行断想】
· 杭州,人间天堂里的不和谐之音(
· 谁说芝麻不能变成西瓜?
· 到葡萄酒飘香的地方去(图)
【旅游散记】
· 春风吹过千岛湖/普陀山(多图)
· 游遍四川青山秀水(美图)
· 星光大道原来是这样的啊!(多图
· 峡谷观日落,几度夕阳红(组图)
· 看大峡谷奇观,感叹先驱之探险精
· 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艺术风情(组图
· 去看阳光、沙滩、海浪、还有… (
· 游览南卡的Brookgreen 人物雕塑
【吃在中国】
· 回国品味,哪儿的小吃最好吃?
· 逛京城品老字号(图)
· “妈妈,我不要吃青蛙!”
· 好吃的湖南米粉
【快乐迪斯尼之旅】
· 迪斯尼,美国文化与梦想的结晶(
· 与时俱进的“环球影城”(组图)
· 惊心动魄的哈利波特之旅(组图)
· 热闹非凡的迪斯尼圣诞节(组图)
【侃侃时尚】
· 我怎么迷上了铅笔裙
· 是旗袍使女人变得漂亮了?还是….
· 黑色与白色,永远的流行色(组图
· 街上流行短裙子
【闲亭信步】
· 去看人间比翼鸟(组图)
· 有趣的圣诞卡
· 休博一段
· 月圆良宵音乐会
· 世界十大最惊险观景台
· 精彩回放经典老片
· 贺新年
【心动时刻】
· 爱在深秋
· 北方女孩
· 怀旧经典
· 悄悄地,我走了...
· 一个令人神伤的地方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冬之梦
· 山楂花
· 从心中唱出的感恩
·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他山之石】
· 从阅读习惯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在华盛顿地铁站里的一个实验
· “一见钟情”的理论依据
· 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
· 爱会伤心,也会伤身
· 穿什么鞋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 越笨,越是自我感觉良好
· 中国模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 锻练真的无助于减肥吗?
【茶余饭后】
· 看一看,哪张最可笑?
· 女人是用来夸奖的
· 春季里说说窈窕养生粥 (图)
· 三十句经典帮你领悟社会人生
· 每天一汤身体好
· 是谁成就了希区柯克?
· “神马都是浮云”vs“给力不给力”
· 笑话!能做总经理的料却当不了打
· 只要有把交椅,谁不能做老板?
· 几则搞笑的生活留言
【诗情画意】
· 做人如山,做人似水
· 最后一滴露珠
· 穿上风衣的日子
· 我只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 女人的好气质
· 思念
· 守望需要距离
· 谁说血总是热的?
· 我为美而死了
· 穿越心灵的湖
【怀旧老歌】
· 昨夜星辰/无言的结局
· 那就是我(歌曲)
· 每一首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飞吧,鸽子
· 雁南飞
· 月亮河(Moon River)
·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 在银色的月光下
【好文分享】
· 中国知识界何以误判美国、误判特
· 美国的非裔和平抗议为何总容易变
· 世界呼唤“良性全球化”(zt)
· 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化终结了(zt)
· 美妆的学问与陷阱
· 硅谷里的新时代思想家
· 你知道“数学焦虑症”吗?
· 享受懒惰,带给你长寿
· 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
·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A+I=爱?
【留学的日子】
【凤凰传奇】
· 真想回家过个年
· 这一刻,没有时差--海外华人过春
【原创小说之四(9-12)】
【原创小说之五(9-12)】
存档目录
2021-06-12 - 2021-06-12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7-03 - 2020-07-26
2020-06-01 - 2020-06-26
2020-05-20 - 2020-05-29
2020-04-12 - 2020-04-12
2020-03-25 - 2020-03-31
2019-08-04 - 2019-08-04
2019-02-18 - 2019-02-18
2019-01-20 - 2019-01-20
2018-12-29 - 2018-12-29
2018-11-20 - 2018-11-20
2018-07-03 - 2018-07-03
2018-02-04 - 2018-02-16
2018-01-21 - 2018-01-21
2017-12-16 - 2017-12-23
2017-11-21 - 2017-11-25
2017-10-01 - 2017-10-21
2017-09-02 - 2017-09-25
2017-08-27 - 2017-08-27
2017-06-10 - 2017-06-11
2017-05-14 - 2017-05-29
2017-03-04 - 2017-03-08
2017-02-07 - 2017-02-27
2017-01-14 - 2017-01-24
2016-11-03 - 2016-11-28
2016-10-09 - 2016-10-09
2016-09-11 - 2016-09-25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03 - 2016-07-31
2016-06-05 - 2016-06-23
2016-05-08 - 2016-05-29
2016-04-09 - 2016-04-30
2016-03-05 - 2016-03-27
2016-02-02 - 2016-02-21
2016-01-20 - 2016-01-31
2015-12-05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29
2015-10-06 - 2015-10-29
2015-09-30 - 2015-09-30
2015-07-05 - 2015-07-25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5-09 - 2015-05-31
2015-04-09 - 2015-04-18
2015-03-08 - 2015-03-30
2015-02-08 - 2015-02-23
2015-01-01 - 2015-01-27
2014-12-26 - 2014-12-26
2014-11-08 - 2014-11-25
2014-10-03 - 2014-10-30
2014-09-14 - 2014-09-28
2014-08-02 - 2014-08-23
2014-07-11 - 2014-07-27
2014-06-18 - 2014-06-22
2014-05-02 - 2014-05-28
2014-04-12 - 2014-04-27
2014-03-18 - 2014-03-28
2014-02-01 - 2014-02-23
2014-01-17 - 2014-01-29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2 - 2013-11-27
2013-10-03 - 2013-10-26
2013-09-01 - 2013-09-29
2013-08-01 - 2013-08-18
2013-07-02 - 2013-07-31
2013-06-01 - 2013-06-29
2013-05-04 - 2013-05-17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31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24
2013-01-13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31
2012-11-06 - 2012-11-24
2012-10-05 - 2012-10-27
2012-09-03 - 2012-09-29
2012-08-02 - 2012-08-31
2012-07-01 - 2012-07-29
2012-06-02 - 2012-06-28
2012-05-05 - 2012-05-28
2012-04-04 - 2012-04-24
2012-03-02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9
2012-01-07 - 2012-01-31
2011-12-03 - 2011-12-30
2011-11-02 - 2011-11-25
2011-09-02 - 2011-09-30
2011-08-1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0
2011-06-02 - 2011-06-28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30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03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4 - 2010-11-30
2010-10-01 - 2010-10-31
2010-09-01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2 - 2010-07-31
2010-06-01 - 2010-06-27
2010-05-04 - 2010-05-31
2010-04-01 - 2010-04-25
2010-03-03 - 2010-03-22
2010-02-03 - 2010-02-25
2010-01-02 - 2010-01-28
2009-12-04 - 2009-12-31
2009-11-06 - 2009-11-28
2009-10-02 - 2009-10-30
2009-09-01 - 2009-09-29
2009-08-03 - 2009-08-21
2009-07-02 - 2009-07-31
2009-06-08 - 2009-06-29
2009-03-14 - 2009-03-17
2009-02-18 - 2009-02-18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