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捲雲舒怡然  
網絡日誌正文
美國是多民族“熔爐”,還是多元文化混合體? 2013-12-01 09:44:53

美國是多民族“熔爐”,還是多元文化混合體?


兩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漫談移民心態”,其中對於反對美國民族熔爐論的一些觀點,作了簡短的介紹。但當時出於文章主題的限制,沒有展開地來探討這一問題。最近發生的海外華人抗議ABC辱華事件中,華人世界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其中一個聲音就是,我們該選擇“融入主流”而不是對抗。所謂“融入主流”,無非是美國“熔爐理論的天然產物。這引起了我的興致,去重新審視美國民族“熔爐”論的歷史與現狀,以及學術界對“熔爐”論提出的各種辯疑。

 

(一)“熔爐”論出台的歷史背景

“熔爐”(The Melting Pot)這個名詞在美國歷史上被賦予社會政治意義,始於一位移民美國的英國猶太人以斯雷爾.贊格威爾。他在1909年寫了名為《熔爐》的劇本,並在百老匯成功地上演。在劇中他把“真正的美國人”描繪成歐洲所有民族融合的產物,他借用劇中主人公的道白,表達了這種典型的“白人熔爐”觀,“美國是上帝的坩堝,一個偉大的熔爐。在這裡,歐洲所有的種族都被熔化,重新形成!……德國人、法國人、愛爾蘭人、英國人、猶太人和俄國人,你們走進熔爐吧!上帝正在鑄造美國人。”很清楚,在這個美利堅熔爐中,只有歐洲人的地位。《熔爐》的發表及上演,在當時的美國社會引起了強烈的轟動,受到許多人的讚許。自此,“熔爐”一詞成為被廣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和術語。

應該指出的是,“熔爐”論從出台伊始,便帶有明顯的種族排他特徵。熔爐論所主張的民族融合,是指在白人種族集團的內部實現的,它並不包括黑人、拉美族裔以及亞裔。這些種族由於人種、數量、以及經濟和文化所處地位的緣故,他們被長時間地排斥在白人的“民族熔爐”之外。

伍德羅·威爾遜主政時期,是“熔爐”論最為甚囂塵上的鼎盛時期。威爾遜本人就一再宣稱“一個認為自己是屬於在美國的特別民族集團的人,就還沒有成為美國人”。

在威爾遜主政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出現了按照盎格魯—撒克遜路線實行美國化的高潮,其原因是,美國移民族裔的母國形成兩大敵對的集團,即協約國和同盟國,從而導致美國“熔爐”出現大裂縫。那時誰要是反對美國支持協約國(英法集團),就被懷疑是里通德國。特別是在美國參戰後,在全國範圍上上下下開展了“美國化”運動,這被稱作“高壓鍋式的同化”。這個時期的美國社會如同着魔一般,一方面,聯邦、州、私人團體一齊動員,軟硬兼施地要外籍人學英語、忘祖籍、申請歸化,無條件地愛美國的一切;另一方面,在“美國化”的口號下,排斥與德國有關的一切事物,不准講授德語課,禁止演奏德國古典音樂,用德語命名的城市、街道建築一律易名,甚至德式泡菜也改名為“自由白菜”;漢堡包改稱“薩里斯伯里牛肉餅”,一些一貫反對中歐集團的德裔公民也被懷疑是德國間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事實上宣告了“熔爐”論的徹底破產。各個種族或民族集團,雖然都是美國公民,可是對參戰與否和對大戰的結局,都各有打算。有的要求保持中立,堅持孤立主義;有的要求立即參戰,以實現各自的民族願望。而實際上他們與自己的民族已沒有根源上的聯繫,不過只是感情上的脆弱紐帶在維繫而已。

 

戰爭結束後,“美國化”運動依然興盛不衰,倡導移民“美國化”被視為愛國之舉。校、教堂、兄弟會團體、市民和企業組織,都以此為己任,並當成是引以為榮的時尚。總而言之,就是要移民切斷或忘記與舊世界或母國的聯繫。沒過多久,“美國化”運動被反共的“超愛國分子”控制,變成了反布爾什維主義十字軍,攻擊的矛頭不再是德國移民,而是外僑中的革命分子和激進分子,以及工會組織中的外籍領導人。

1919年12月22日,當時的美國司法部長米切爾·帕爾默發動了一起在美國歷史上堪稱空前的對外國移民和僑民的大襲擊,史上將其稱為“帕爾默襲擊”。他下令在全國範圍搜捕所謂的外國代理人、間諜、無政府主義分子和顛覆分子,有大約4,000人被捕。此次事件使帕爾默一舉成為聞名全國的風雲人物。

30年後,愛爾蘭裔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成為比帕爾默更為野蠻的迫害狂。在19501954年間,麥肯錫在全美國掀起了反共、反東南歐和反猶太高移民的囂張氣焰,在美國歷史上又創下了新記錄。在他的影響下,美國國會在19501952年先後通過了反共和反外裔公民的《國內安全法》及《移民和歸化法》。

至此,“大熔爐”的誘人神話被無情地粉碎了。帕爾默和麥卡錫之流,以及大大小小的種族主義者的接連表演,讓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所謂美國民族“熔爐”,只不過是某些種族主義者為維護其自身利益的一種政治說辭,在現實世界中是難以兌現的。

 

(二) 反對“熔爐”論的各種辯疑

民族“熔爐”論從一拋出,就遭到了來自社會各方的質疑和否定。比較具備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觀點。

(1)超越“熔爐”觀

 

1963年,哈弗大學社會學教授內森.格雷澤(Nathan Glazer)與丹尼爾. P. 莫尼漢(Daniel P.Moynihan)合作出版了最為著名的《Beyond the Melting Pot》, 被譯成《遠離熔爐》。我個人認為,說“超越熔爐”可能更為貼切一些。這兩位社會學界的知名學者,於1962年參加了一項對紐約市少數族裔的社會調查,他們選擇黑人、猶太人、波多黎各人、意大利人和愛爾蘭人作為對象,分析這些移民團體的歸屬感。結果發現,他們是一種新的社會群體,具有強烈的種族意識。這些移民並沒有象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在美國這個“上帝的熔爐”中煉成了全新的美利堅人。與此相反,各民族集團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游離於“大熔爐”之外。次年,他們將調查結果以《遠離熔爐》(Beyond the Melting Pot)這個引人注目的標題發表了。


在該書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熔爐論的癥結在於,它從來就沒有發生過。”該書從諸多方面戳穿了“熔爐”這個迷惑人的神話。他們第一次在學術意義上提出並使用了ethnicity這個詞,來描述“族裔集團的性質和特點”。由於他們的倡導,美國學術界開始從人類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幾個方面來研究ethnicity。


(2) 燉鍋論(stewpot)


這種觀點認為,在美國的民族關係中,儘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但並非象“熔爐”論所說,融合得那麼徹底。熔爐論誇大了社會同化的能力,而忽視了各個民族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內在力量。美國社會真實的民族關係是燉鍋,而非熔爐。即各民族和平地混燉於一體,有相融的部分,也有衝突甚至對立。


(3) 整合論(integration)


該理論認為,迄今美國各民族集團並沒有融為一體,而是平等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參與社會生活。同化不是融合的過程,而是“一個群體整合於周圍文化的過程”。整合理論既強調了整體性的重要,也強調部分與部分,層次與層次之間的界線區別。“整合”論得到了當今不少美國社會學者的接受與支持,並認為用“整合”來解釋移民和少數族裔與主流社會的關係,更為適宜。

(4) 文化多元主義(Cultural Pluralism

這種觀點認為,不同民族集團應該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與特色,文化多元性可以替代徹底同化。

以上各種觀點,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於美國是多民族“熔爐”論點提出了質疑,也涉及了熔爐論說無法解說的許多民族性問題。比如:美國的民族融合與同化是否是均等的?各個族裔對於美利堅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否產生同樣的作用?不同民族集團為何一直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且代代相傳?可見熔爐論面對諸多民族性問題,無法自圓其說。正如美國著名史學家奧斯卡.漢德林說說,“很久以來,‘熔爐’一直在燉燒,但最終產品似乎並不比以前更融合接近一些。”

 

(三) WASP 文化與多元文化論

 

美國雖然歷史不長,但就在這短短的幾百年當中,源自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白人新教徒文化,卻長期被認為是美利堅文化的正宗。美國人把它縮寫為WASP。“熔爐”論就是要讓其他民族“熔”入以WASP代表的所謂主流文化當中。換句話說,就是讓其他民族或族裔與盎格魯薩克遜人認同,而不是多民族並存,保持多元文化的特性。

1924年,德裔猶太人哲學家霍勒斯.卡倫,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多元論”。他深刻地指出,“移民可以或多或少地變換他們的服裝,改變他們的政治見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哲學觀點,甚至可以改娶新妻。但是他們無法改換自己的祖父。”他的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熔爐”論學說。

霍勒斯的“文化多元論”學說出台後,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肯定和支持。誠然,在北美早期拓荒時代,盎格魯民族的文化,曾經對美國立國精神產生過無法取代的歷史作用,對美國法律、政治、宗教制度的確立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勳。但是,時代在前進,歷史已經翻過了那一頁。今天的美利堅文化已經不只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文化的簡單傳承,它融合了越來越多的新生元素,包括來自其他民族或族裔的,有着頑強生命力的精神元素。從族裔結構上看,今天的美國社會,由於西裔與亞裔人口的逐漸增多,英吉利人壓倒優勢的狀況已今非昔比。

在當今時代,把美國看作是多元文化社會和多樣性社會,已經成了任何具有開放心態的美國人的普遍共識。正如社會學教授彼得.羅斯所說,“當前的美國已遠遠超出一個多元性社會。你如今再也不會聽到那麼多關於美國是個‘大熔爐’的談論了。這個齊心協力把所有人融合在一起的舊觀念已被現實所取代。”

(本文只是一篇我個人的學習筆記,無意於參加任何爭論。歡迎朋友們評論。)

 

參考文獻:

米爾頓.戈登 ( Milton M. Gordon):《美國生活中的同化問題—--種族、宗教信仰和原族裔的作用》(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

 

 

 漫談移民心態(下)-- 活出自己的精彩


漫談移民心態(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瀏覽(5839) (0) 評論(20)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怡然 留言時間:2013-12-02 20:54:40
皇城根兒,

你一開口,就全是至理名言啊:)

說得有道理。困惑的只是第一代,二代還依稀可見中國人的影子,到了三代四代,怕是連影子都不見了,還管什麼融入還是混合呢?

向你問好!
回復 | 0
作者:怡然 留言時間:2013-12-02 20:47:07
好同學,

謝謝評論!我想很多人是了解“熔爐”論的歷史淵源的,我也不過是作了個簡短的介紹吧。你說得很對,人必須自信自尊,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就象很多美國人常說的那句話,Be Yourself! 活出自我,是一種境界。
回復 | 0
作者:怡然 留言時間:2013-12-02 20:26:41
椰子,

謝謝你的長篇評論。社會學是你的專長,我這篇東西的內容,對你來說可能早就耳熟目稔了。在這個信息時代,誰能完全做到不人云亦云呢?的確是很難的,反骨與反思畢竟還是有一步之遙啊。

關於ABC事件,我們這兒有個內部論壇,也是爭論得一塌糊塗。不過多數人還是主張該適度地提出抗議。分明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到了華人社區為什麼就變得彎彎繞似的複雜,真叫人費解。

你提出該由誰來界定誰是主流?這可是個難題。平常日子裡這不是問題,你認為自己是主流,那你就是主流。我很少聽到美國人談論什麼融入主流的問題,也可能我接觸的美國人,都屬於非主流人群,不然他們怎麼對此麻木不仁呢。反過來看,是不是作為少數族裔的我們太敏感了。我自己是變得麻木了,很少被融入主流的問題所困擾。也許人與人是很不一樣吧。當然,發生特別事件時,主流問題似乎就真的成了問題。無所適從時,就做自己好了,何必在意“主流”如何看我們,那樣不是太累了嗎?

很同意你對Milton Gordon提出的同化理論的評價,畢竟那是半個世紀前寫的,當時依然是冷戰時代。他的許多觀點明顯地帶有局限性。我倒是更傾向於文化多元主義的主張,因為熔爐本來就不是真實存在的。

謝謝你的諸多思考,很受益。祝節日快樂!
回復 | 0
作者:怡然 留言時間:2013-12-02 19:04:16
西岸,

謝謝評論!同意你說的,“融入主流”的提法本身,就透露着明顯的種族優越感和等級觀念,是以人種的差異來判定不同文化之優劣。如此說來,“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觀也只是句空話,說說而已。
回復 | 0
作者:怡然 留言時間:2013-12-02 18:46:31
歡迎初次來我博客留言評論的網友們。
巴黎老高,中國喜劇,老張,pokemon12,五步蛇,謝謝你們的評論。

yellow witch,
謝謝你對此問題的關注。我相信華人在海外呆久了,多半都會入鄉隨俗的。但有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卻也不是只要有“隨俗”的心願就能解決的了。很欣賞你對於兒女教育投入的執着精神。
謝謝評論!
回復 | 0
作者:五步蛇 留言時間:2013-12-02 15:47:12
不管作者把文化的概念定義得多麼狹隘,
任何化學反應,熔爐合金鍛造等都會經過由物理和化學反應過程. 混合還是熔爐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回復 | 0
作者:怡然 留言時間:2013-12-02 06:00:37
謝謝各位網友的評論。
恕不能及時回覆你們,等晚上再談。
回復 | 0
作者:皇城根兒 留言時間:2013-12-01 20:58:35
讀者以為第一代移民多為前者,第二代及以後多為後者。不是美國主流社會認不認同非主流文化的問題,而是這些非主流文化的繼承人認不認同自己的過去的問題。看看自己的後代是如何定義自己的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很難想象到了第三代還有混同的。

這個概念其實很好解釋。看看我們自己有幾個 父母不是地道的農村土包子,可到了我們這一輩有幾個當自己是農村的?
回復 | 0
作者:好同學 留言時間:2013-12-01 19:51:53
謝謝博主關於熔爐的歷史知識。

很多人熱衷於所謂的“融入主流”,其一是因為沒有博主這樣的歷史知識,不知道熔爐是怎麼回事;其二是沒有自我,自己把自己看作低人一等,沒有挺胸抬頭做一個正常人的底氣。這些人往往在社會上唯唯諾諾,點頭哈腰,看人的臉色行事,逆來順受,活的不舒服。他們幹什麼事情都要想想主流社會怎麼看,擔心自己的行動打破主流社會對自己是順民的印象。其實他們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沒認識到西方人尊重強者,看不起弱者(雖然表面上對你客客氣氣)。如果你個人在一個群體中被人看做是弱者,你會被ignored, 被taken advenange of。如果一個族群在社會上被人看做是弱者,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這個族群身上。

我說的挺胸抬頭做一個正常人並不是說蠻橫不講理,相反,我們來到北美,要學透人家的法律,接人待物的習慣,辦事的規則。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就是這個道理。這樣做不等於喪失自我,事事看人家臉色,而是為更好的維護爭取自己的權益。

我曾經在美國和加拿大生活多年,最近更是兩邊跑的很勤,所以對美加社會都有了解。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提倡來自世界的各個族群保持發揚自己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從不要求你要同化到什麼主流。
回復 | 0
作者:中國喜劇 留言時間:2013-12-01 16:52:46
許多西方國家企圖實踐文化多元化,無不以慘敗告終。 法國的穆斯林化,現在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德國企圖通過引入落後歐洲國家移民來實現文化多元化而且又能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比如引入土耳其人,結果效果極差。 加拿大去了太多的中國貪官及家屬及無所事事的中國人,現在也意識到了危機,突然緊縮移民。 一句話,每個國家的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
回復 | 0
作者:中國喜劇 留言時間:2013-12-01 16:14:45
呵呵,還有同學在糾結什麼主流。 當你接受並實踐主流價值觀,你就是主流了。 其實就是細分的普世價值了,民主自由憲政公義家庭責任義務權力已經廣泛被認同的行為道德規範。 沒事看看電影,你就知道西方主流是什麼,顯然不是甄嬛傳那樣的。
回復 | 0
作者:椰子 留言時間:2013-12-01 15:47:00
謝謝怡然提出了美國是不是一個大熔爐的話題,在我的生活中還是會聽到大熔爐這個說法,這本身也說明人們對這個詞提出的背景和含義並不是那麼了解,很多時候人云亦云。不過說起來對多少事情我們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呢,像你這樣看許多書做許多筆記的是很少數的,佩服一個。

完全同意你對華人對ABC事件的抗議遊行有兩種聲音的觀察。兩種聲音也如你所說,糾結在對什麼是美國主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看到的是,去遊行的認為據理力爭發出自己不滿的聲音才是真正的主流行為,不同意抗議或不同意擴大抗議遊行、認為還是找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華人認為不要給人留下愛鬧事、得理不讓人的印象,這樣會破壞主流對華裔這個群體的印象。

問題是:誰在界定誰是主流?這的確是一個只有內部人才會花心思去體會的一個問題。也是長期居住在美國把美國早已作為自己的家的人和來美國旅遊一下就回自己國家的人的不同。也有點像要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生活在那裡相當一段時間,才能用心看出點啥。這個問題很微妙,我想很多人都會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答案則不一定很清楚。我的看法是,不說別的,有影響力的媒體是代表了主流社會怎樣報道、描述其社會成員的,所以許多華人會為這次ABC事件而感到被冒犯的憤怒,認為這是主流社會(通過JK提出的問題)對華人群體不尊重。還有什麼是能體現主流社會到底在什麼地方的----法律制度、醫療及其保險制度、教育制度,對待人是否有不同,也是主流社會的一面鏡子。說到主流,繞不開一個東西,就是Yellow witch提到的當權階級。主流需要一個當權階級,也需要普羅大眾(包括中產和下面的許多層級)來跟從,這才能搭建起一個有結構、有平衡的社會框架。所以如何思考主流這個話題,普羅大眾是可以想想,因為和自己在飯碗之上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

你的文章指出大熔爐這個概念提出本身,就已經說得很白了,只有歐裔移民才被熱情地呼喚着加入美國的主流社會,同化assimilation是有所指的,具有明顯非白人種族特徵的群體是被排斥在這個融入過程之外的。這也是一些社會學者的討論在80、90年代已指出的,很高興我們通過閱讀得到的讀後感是一樣的。當時讀到這些的時候,我“心都涼了”,:)。這裡實際可以討論的問題是:是不是主流到底是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如果自己說了不算,還要看主流怎麼定;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是還繼續兢兢業業地把自己修煉成主流群體的模樣(to be white, to be WASP),還是想想有什麼更值得去做的。是為爭取一個平等對待的社會而努力一點,還是認同“傳統”的主流,變白,漂白自己?

Milton Gordon提出的assimilation理論,受到過推崇,也得到過批評。對他Assimilation理論的批評是,這個概念沒有把美國同化移民的實質揭示出來,而且這種同化之路只是針對歐洲移民而言,適用性不是說的那麼大,那麼什麼是實質?大熔爐其實是Americanization or Anglo-conformity,即美國化,或順服盎格魯文化,要維護英語、英式制度模式,一面倒地接受英國文化才能在美國成功。所以這和熔爐論字面所推崇的各民族都向美國貢獻自己的那點文化而創造一個新文化基本上是兩碼事。

美國對assimilation的認識本身就經歷了一個艱辛的歷程。六十年代以後人們推崇多元化了,那是多少代試圖忘記祖宗文化卻發現還是難以忘懷,所以還是不如面對現實,把熔爐變成了“沙拉碗”。文化這個東西真是令人千般滋味哈,所以我也寫得超長,你沒時間也不必看和回復的。謝謝你的話題帶來的討論和思考!
回復 | 0
作者:pokemon12 留言時間:2013-12-01 13:14:36
"Melting Pot"已經過時,美國早已改用“salad bowl".華人想做大公司經理的,早早學習。還在說“Melting Pot”,小心被說成種族主義者。
回復 | 0
作者:老張 留言時間:2013-12-01 13:06:11
同意stewpot之說,melting也不是合金那種.
回復 | 0
作者:yellow witch 留言時間:2013-12-01 13:05:22
說到這個問題。不得不提什麼民主自由皆是統治階級的工具而已,憲法與宗教的武器永遠掌握在少數當權者手裡。但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有奶就是娘,誰給我好日子過就跟誰過。這天經地義,所以入鄉隨俗,遵紀守法是個好選擇。至於要加入當權階級,必須先洗腦,為當權者服務,否則要你何用?
回復 | 0
作者:西岸 留言時間:2013-12-01 12:40:41
只需去紐約看看那些穿一身黑,油兮兮的,頭上同時戴兩個帽子,20歲就留大鬍子,兩側梳小辮的猶太原教旨派的男人們,就知道美國不是熔爐的概念,更不用提猶太婚禮了。
其實美國法律本身給了各種文化以自己的方式獨立存在的基礎,並不強迫或要求“融合”,自然也就不存在“熔爐”的概念。
早就說過,所謂的“融入主流”的說法透露着明顯的等級思維,因為需要解釋什麼算是主流的問題?美國最早期的移民是英國的,整體文化也是以英國文化為主。但最大的移民群體是德國裔,兩者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不同,英國文化里對吃豬肉是覺得很“那個”的,更不用說豬下水,但對於中南部的德國裔,豬肉是很平常的食品,豬下水製成的香腸也是屬於日常食品。
那麼哪個算是主流?
回復 | 0
作者:yellow witch 留言時間:2013-12-01 11:51:15
哈,對己對家庭對中國,華人都得以融爐意識為先。要不幹嗎選擇國外生活。這和在國內到另一地區生活一個道理。都是為了自己及家庭生活更美好。入鄉隨俗全世界都適用。
回復 | 0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時間:2013-12-01 10:29:25
博主看問題的腦殼很開通,腦殼再尖點往地心裡鑽,溫度會越來越high到融化!
回復 | 0
作者:中國喜劇 留言時間:2013-12-01 10:28:08
美國是合金鋼 :) 我的部門有來自:中國,越南,喀麥隆,烏干達,前蘇聯,波蘭,阿根廷,墨西哥,孟加拉,南非,沙特。。。為了共同的理念,走到一起 :)
回復 | 0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時間:2013-12-01 10:21:03
說白了,世界就是個‘大熔爐’。國人的思維天地糾結在開始領會;紐約是International,大家的!而北京是共產黨的。
回復 | 0
我的名片
怡然
註冊日期: 2009-02-07
訪問總量: 8,197,727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歡迎光臨,怡然博客
多為原創,謝絕轉載
最新發布
· 相遇在絲路的另一端
· 怡然:在消失的雙子塔背後
· 中國知識界何以誤判美國、誤判特
· 怡然:重返伯明翰(下)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中)
· 《飄》下架了,一切會隨風而逝嗎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上)
友好鏈接
· 水柔石剛:水柔石剛的博客
· 靜謙:靜謙的博客
· 漢卿:漢卿的博客
· 秋秋:海闊天空
· 華歡笑:華歡笑的博客
· 小嬌:小嬌:清澈人生的博客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潛伏:潛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若敏思文:若敏思文的博客
· 桑妮:桑妮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 夏子:夏之音
· 五彩:五彩生活
· 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博客
· 葉子:卻道天涼好個秋
· 百草園:百草園
· 寄自美國:寄自美國的博客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廣場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類目錄
【寫作動態】
· 小說發表在《鴨綠江》海外華人作
· 《海外華人短篇小說選編》出版了
· 小說《異類溫床》在國內發表
· “夢想,奇蹟,生命的歸宿”獲全球
· 我的書被國家圖書館及北京大學等
· 《千萬里追尋着你》出版了
· 最近出版的兩本新書
· 我的短篇小說和散文獲漢新文學獎
【海一代,海二代】
· 原鄉, 異鄉,心靈的故鄉
· 從海一代到海N代
· 另眼看美國
· 走近美國
【發表散文(1)】
· 相遇在絲路的另一端
· 夢想,奇蹟,生命的歸宿
· 她留下的是永遠的微笑
· 鞦韆. 秧歌. 東北女人
· 失落的藝術
· 每個人的記憶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學
· 為了不被忘卻
· 亙古不變人間不了情
· 快樂的美國老人比爾
· 走進天堂也是愛
【發表散文(2)】
· 怡然:在消失的雙子塔背後
· 孔雀為誰開屏
· 雪花飄過的那些日子
· 永遠悠閒的巴黎人
· 怡然:在巴黎遇見海明威
· 北京胡同的味道 (圖)
· 獲獎作品:狗“緣”
· 峽谷觀日落
· 小吃,鄉情,遙遠的回憶
· 失落的藝術
【發表小說(1)】
· 獲獎作品:夢露街上的搶劫犯
· 阿城的北方女孩
· 我老了嗎?
· 她等到了“滿山紅葉時”……
· “阿甘”外傳
· (一)--奇異的伴侶
· 辦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下)
· 辦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上)
【發表紀實文學(1)】
· 冷峻疫情背後的溫暖之光
· 魯卡的啼笑姻緣之三:他得到了他
· 魯卡的啼笑因緣之二: 他思念起
· 魯卡的啼笑姻緣之一:在西西里島
· 當回老闆過把癮
· 帕特. 紅酒. 女人淚
· 一位老華僑的心路歷程
· 一位留學生的滄桑心路
· 一位鄉村女教師的獨白
· 膽小的羅馬尼亞人遇上強悍的俄羅
【發表小說(2)】
· 怡然:重返伯明翰(下)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中)
· 怡然:重返伯明翰 (上)
· 怡然小說:特別病例
【發表文章(2)】
· 不喜歡感恩節的洋教授
· 珍妮太太和她的狗狗
· 雙語人遭遇尷尬
· 一份意外的驚喜
· 秋天,生命里最美的風景
· 純情的美國少男少女
· 美國老人是如何度過晚年的
【發表小說(3)】
· 愛的冷暖色(下)
· 愛的冷暖色(上)
· 愛,其實是一種溫柔的憐憫
· 愛,在唇齒之間(六)- 終如伊始
· 愛,在唇齒之間(五)-午夜驚魂
· 愛,在唇齒之間 (四)-無非男女
· 愛,在唇齒之間(三)- 滄海桑田
· 愛,在唇齒之間(二)-命運轉機
· 愛,在唇齒之間(一)-這一家子
【發表文章(1)】
· 美國專利制度如何促進了創新?
· 美國給女性雇員工資最差的城市
· 美國的小鎮文化與美國精神
· “二奶”文化與中國女人的過錯
·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雙刃劍
· 美國人為什麼要工作到這麼老?
· 在美國遇到的“南郭先生”
· 在美國,職場上不必談“感恩”
· 中國人需要一種高貴的精神氣質
【短篇小說(5)】
· 競選大隊長
· 紅粉戰爭(三)
· 紅粉戰爭(二)
· 紅粉戰爭(一)
【短篇小說(4)】
【中篇小說連載】
· 青春無悔的代價 (一)
【短篇小說(2)】
【短篇小說(1)】
【小說節選】
· 紀媽要革命啦!(結局篇)
· 紀媽要革命啦!(下)
· 紀媽要革命啦!(中)
· 紀媽要革命啦!(上)
· 與數學天才少年的奇遇
【千迴百轉移民路】
· (五)--“俺也要海歸啦!”
· (四)--千萬里我追尋着你
· (三)--剪不斷的德意志情結
· (二)-- 美國給了我太多太多
· (一)--奇異的伴侶
【紀實小說】
· 滿街流行膩人的“姐”
· 牛書記美國遇上了葛教授
· 紫雲的婚事
· “阿甘”外傳
· 無怨的青春--愛在還來得及的時候
· 一位海歸老姐的真實故事(下)
· 一位海歸老姐的真實故事(上)
· 安的左鄰右舍
【小小說】
· 誰是贏家
· 告訴我,你是誰
· 讓陽光走進你的世界
· 春天裡的愛情故事
· 欣賞耳光
· 一封未能發出去的微信
· 末日裡最後的晚餐
· “武大郎”選拔“精英”的那些事兒
· 她等到了“滿山紅葉時”……
· 我的世界開始下雨……
【言情小說】
· 請跟我來(下)
· 請跟我來(上)
· 又見炊煙,又見炊煙
· 阿城的那個北方女孩
· 掌聲響起的時候
· 痴情的紅石榴(下)
· 痴情的紅石榴(上)
· 一位詩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下)
· 一位詩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 (上
· 辦公室的“西班牙女郎”(下)
【原創小說之一】
【原創小說之二】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九)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八)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七)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六)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五)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四)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三)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 (二)
· 羅納德遲到的婚戀 (一)
【原創小說之三】
【原創小說之四(1-6)】
· 愛也彷徨(六)-- 嘉揚的心路
· 愛也彷徨(五)--女友的勸告
· 愛也彷徨(四)--乍暖還寒
· 愛也彷徨(三)--初戀的感覺
· 愛也彷徨(二)-- 離家出走
· 愛也彷徨(一)-- 鬱悶的笑非
【原創小說之四(7-12)】
· 愛也彷徨(十二)-最後的抉擇(
· 愛也彷徨(十一)-- 心有千千結
· 愛也彷徨(十)-- 笑非出事了
· 愛也彷徨(九)--昨日重現
· 愛也彷徨(八)--心之暖流
· 愛也彷徨(七)-- 相見時難
【原創小說之五(1-6)】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六)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五)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四)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 (三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 (二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 (一
【原創小說之五(7-12)】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尾聲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十一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十)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九)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八)
· “陽光”和“無雲”的愛情故事(七)
【原創小說之七】
· 愛如昨夜星辰(2)-一見鍾情
· 愛如昨夜星辰(1)-引子
【原創小說之六】
· 曲曲折折回國記(結局篇)
· 曲曲折折回國記(下續)
· 曲曲折折回國記(下)
· 曲曲折折回國記(中續)
· 曲曲折折回國記(中)
· 曲曲折折回國記(上)
【心靈驛站】
· 友情是一條流動的河
· 那一轉身,竟是整整二十年
·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 愛,是生命的暖流
· 愛,就是共同的激情
· 愛,恰似溫柔的憐憫
· 牽掛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 愛,是一份遙遠的呼喚
· 月亮走我不能走
【愛的記憶】
· 大漠孤堡與羅曼故事
· 最後一滴露珠
· 思念
· 美在深秋
· 一生有你
· 葉子的訴說
· 愛的三種境界
· 溫暖的背影
· 牽手,一起走過愛的旅程
【新年寄語】
· 寄語2014,願我們的心永遠年輕
· 2013,讓幸福敲響每一個日子
· 以美麗的心情迎接2012
· 用溫暖的感動擁抱2011
【人生感悟(三)】
· 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
·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
· 尋找幸福的黃絲帶
· 友情是一條流動的河
· 鄧麗君,一個無法超越的時代傳奇
· 生命的永恆----懷念作家史鐵生
【人生感悟(二)】
· 信仰是健康生活的動力
· 快樂的奧秘
· 人情怎麼變得越來越淡漠?
· 網絡時代還有鄉愁嗎?
· 人在旅途---等待的無奈
· 人生能有幾次再回首
·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 滾滾紅塵何處覓“清純”?
· 海外華人,為咱們自己喝彩!
· 選擇的代價
【人生感悟(一)】
· 感激月亮,更不忘太陽
· 幸福也要曬一曬
· 你離幸福有多遠?
· 柔和也是一種力量
· 從演戲與看戲觀人生世相
· 世上真有“淡泊名利”的人嗎?
· 在這個充滿“情人”的年代
· 學會欣賞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散文新篇(1)】
· 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
· 那找不回來的是什麼?
· 咖啡越喝越濃,酒越品越淡
· 一曲“致愛麗絲”,結下一世情緣
· 過洋年的滋味,真好!
· 相別在冬夜
· 甩不掉的“中國情人”
· 女人為什麼總是不停地買衣服?
· 死不瞑目的鯉魚
· 這也叫時尚?
【怡然散文(五)】
· 做一個溫柔而堅強的人
· 美麗宛如多重的相遇
· 輪椅上的天使
· 小吃,鄉情,遙遠的回憶
· “十月書屋”與“艾敬老邊餃子”
· 一頓難忘的感恩節大餐
· 鞦韆. 秧歌. 東北女人
· 走在初夏的小雨中
· 走回記憶中的天府之國
· 失落在童年記憶里的溫情
【怡然散文(四)】
· 為了不被忘卻
· 我的英語啟蒙老師讓我感動至今
· 亙古不變人間不了情
· 世界上最心疼我的那個人
· 走進天堂也是愛
· 父愛,沉默的力量
· 給媽媽染髮
· 夫妻情分有多深
· 七夕節想起了浪漫的婚紗照
【怡然散文(三)】
· 他鄉明月故鄉情
· 真想回家過個年
· 大紅燈籠年年掛
· 天涯何處不是家
· 記憶中的銀杏樹
· 吃餃子,過大年
· 過洋年的滋味
· 最美的聖誕樹
· Don’t Worry , Be Happy
· 記憶的美麗
【怡然散文(二)】
· 想念北京的秋天
· 江南雪,一個冬天的童話
· 在這櫻花盛開的季節
· 咖啡屋“雕刻”時光
· 春天的回憶
· 再見了,我那浪漫的“書”
· 香水的魅力
· 喀秋莎,懷舊,及代溝
· 逛遍京城吃麵條
· 北京小吃--豆汁兒
【怡然散文(一)】
· 一個令我感念至今的人
· 走過秋陽暖暖的季節
· 一個人的世界,一個人的夢想
· 談談三種不同的朋友
· 心靜自然涼
· 溝通,沉默與夢想
· 我和你,到底相距有多遠?
【怡然看世界(八)】
· 《飄》下架了,一切會隨風而逝嗎
· 川普,為何讓人欣喜又讓人憂?
· 撕裂的美國與八分鐘的溫暖
· 希拉里離總統夢只有一步之遙
· 什麼樣的女性適合當總統?
· 左撇子,你還好嗎?
· 美國人的優越感與印裔在職場的優
【怡然看世界(七)】
· 奇葩男秘和美國人的日本情結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川普?
· 美國人未來的生活模式
· 提前退休,是瀟灑還是無奈?
· 寬容的底限--由同性婚姻合法化所
· 母愛,都那麼寬厚博大嗎?
· 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
· 十年一覺美國夢
· 每個人心裡有個不一樣的文革
· 謙卑,一種把人逼瘋的美德
【怡然看世界(六)】
· 他們果真是自由的嗎?
· 美國是多民族“熔爐”,還是多元文
· 美國老人是如何度過晚年的
· “反智主義”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
· 他們為什麼要選擇背井離鄉?
· 二十多年了,人們在渴望着什麼?
· 批判現實的出路在哪裡?關於歧視
· 在美國面對歧視我們能做什麼呢?
· 《新聞周刊》停止紙媒出版啟示着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禁槍的
【怡然看世界(五)】
· 也說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 淡漠的美國辦公室文化
· 看女性發明家如何改變了我們的世
· 漫談移民心態(下)-- 活出自己
· 漫談移民心態(上)---文化失落
· 趣談美國的“PotLuck”聚餐會
· 美國的小鎮文化與美國精神
· “中產富翁”正在重塑着美國的未來
· 亞裔後代在美國職場上遭遇的種族
·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雙刃劍
【怡然看世界(四)】
· 哪個國家的男人愛做家務事?
· 英國王子結婚,平民百姓興奮個啥
· 國內大款教子新招--向泰格伍茲進
· 從春晚小品看最牽動中國人神經的
· 回國吃“包肥”餐遇到的尷尬
· 中國的富人怕什麼?
· 是《非誠勿擾》,還是《非錢勿擾
· 八零後活得真瀟灑
· 大款的感覺從哪兒來?
【怡然看世界(三)】
· 美國學校里不得不入鄉隨俗的幾件
· 感恩節黑色星期五的狂購與“中國
· 重塑美國夢的困境與挑戰
· 韓國人如何在美國開食品店
· 在美國遇到的“南郭先生”
· 在美國,職場上不必談“感恩”
· 誰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最深受害者
· 說說我印象中的印度人
· 在美國也要警惕醫生亂開藥
· 在美國做全職太太的苦與樂
【怡然看世界(二)】
· 中國人眼裡的美國與美國人心裡的
· 談談海外華人的尷尬心理
· 海外華人的孤獨感與文化混血
· 從“高貴”開始以“良心”告終
· 談“高貴的精神氣質”,何錯之有?
· 中國人需要一種高貴的精神氣質
· 從塗博士事件看橫在“海歸”和國人
· 《媽呀,中國》唱出了海外華人的
· 剪不斷理更亂的“中國情結”
【怡然看世界(一)】
· 美國人為什麼要工作到這麼老?
· 在美國當“上帝”的滋味確實很爽
· 美國人的冷漠與中國人的熱情
· 美國人真的不在乎講英語帶口音嗎
· 看看美國人是怎樣攀比的
· 美國啊,為何你昔日的風光不再?
· 說說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傲慢與偏
· 美國人真的需要這樣省錢嗎?
· 世界已不再是風景一邊獨好
· 生活在美國,你快樂嗎?
【小說故事】
· 夢遊故鄉更美麗(四)
· 夢遊故鄉更美麗(三)
· 夢遊故鄉更美麗(二)
· 夢遊故鄉更美麗(一)
【那人那事】
· 輪椅上的天使
· 有這樣一位日本女人
· 一位最令我難忘的發明人
· 我的英語啟蒙老師讓我感動至今
· 哦,北京女孩!
· 愛爭論的中國同事
· 我的私人小裁縫
· 一本紅色經典和一樁懸案
· 一個不談政治的女人
· 一個有情致的女人
【那山那水】
· 到過恐龍的故鄉嗎?
· 走回記憶中的天府之國
· 成山頭,是“天盡頭”還是“天無盡
【美國寫真(二)】
· 留學打工的那些趣事 (下)
· 留學打工的那些趣事(上)
· 在美國看牙醫
· 退休的珍妮太太
· 我那些有趣的印度鄰居們
· 美國的“小三公司”
· 他怎麼會永遠是只小小鳥?
· 一位海零代老華僑的心路歷程
【美國寫真(一)】
· 黑人兄弟崇拜毛主席
· 回家鄉倫敦看奧運聖火
· 斷電的日子不好過
· 鬧心的“地主”
· 勞拉,你不要哭!
· 笑人的“豬肚”事件
· 簡妮未了的中國夢
· 都是吃口香糖鬧出的亂子
· 在美國親歷傳銷的趣事
· 一位美國小伙子的中國夢
【兩性情感】
· 別讓裸婚成為一種浪漫的忽悠
· 婚戀三部曲----仰視,平視與俯視
· 這悠悠相思我與誰談?
· 這樣的人值得愛嗎?
· 男子漢形象是靠打造出來的嗎?
· 做個好男人其實也很難
【經濟話題】
· 美國專利制度如何促進了創新?
· 美國給女性雇員工資最差的城市
· 看女性發明家如何改變了我們的世
· 我們究竟在和誰比競爭力?
· “全球化”是大敗筆還是雙刃劍?
· Apple的經營理念與“蘋果”粉絲
· 中國山寨產品背後的文化解讀
· 對於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一
· 談談中美知識產權博弈
· 啥樣的外企才容易在中國站住腳?
【教育話題】
· 如何證明一個人是受過教育的
· 啟蒙老師,童心與孩子的夢想
· 藤校畢業後的擇業令父母大失所望
· 談談孩子爬藤與培養領導能力
· 關於“虎媽”論爭的幾句大實話
· 孩子的命運究竟該由誰來掌控?
· 由中國式“虎媽”所想到的
· 淺談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改革
· 從“父母皆禍害”看中國父母教育理
· 美國孩子覺得什麼最酷
【海歸話題】
· 一位海歸兄弟的“美國情結”
· 天涯何處不是家
· 海歸海不歸,海外華人永遠的心結
· 海不歸的困惑,一切煩惱皆因一個
· 選擇的代價
· 兩類海歸,兩種命運
· 都是出國惹的禍
· 海歸海不歸,海外華人永遠的心結
· 海歸啊海歸,要歸就要一起歸
【女人話題(三)】
· 做一個溫柔而堅強的人
· 女人為什麼要盡善盡美?
【女人經典】
· 大千世界裡的女人們
· 時尚生活是一種樂趣
· 自尊與自愛
· 純情伴你一生一世
· 美麗並不遙遠
· 幸福好似毛毛雨
【女人話題(二)】
· 聽媽媽講那些久遠的故事
· 兩個女人兩種命運
· 迷失在愛情宗教中的女人們
· 媽媽們,要對自己好一點!
· 胖,是女人的天敵
· 女人的品味原來也可以是這樣的
· 我的第一個“女人節”
· 做個快樂的女人最好
· “二奶”文化與中國女人的過錯
· 女人的長髮與幸福感
【女人話題(一)】
· 怎樣才算是一個知性女人?
· 女人,愛情,與好運
· 話說女人的“恬,退,隱,忍”
· 夏奈爾的黑色迷你裙與女性服裝革
· 是中國文化造成了中年女人的焦慮
· 閒話“女為悅己者容”
· 做“小女人”,還是做“大女人”?
· 哪些國家最適宜女性作媽媽?
· 聽李銀河談“女人味”
· 女人啊,你到底想嫁什麼樣的男人
【生活隨筆(1)】
· 那英的“春暖花開”唱出了心動的感
· 啟蒙老師,童心與孩子的夢想
· 誰在讀我們的博客?
· 我和小女兒都喜愛的曲子:生命的
· 醉酒與醉茶
· 走過秋陽暖暖的季節
· 令人心醉的“紅河谷”
· 養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 夏日隨想
【生活隨筆(2)】
· 愛有幾分,能說清楚?
· 甩不掉的“中國情人”
· 網上經久不衰的兩大話題
· 門羅獲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出人意
· 教孩子學會愛與寬容
· 聽“講故事的人”講故事有感
· 世間不會消失的一種東西…
· 在午後的陽光里
· 這綠島啊,真的象一隻船
· 傾聽與閱讀讓你走近人的心靈
【生活隨筆(5)】
· 說吧,歲月!
· 回國品味,哪兒的小吃最好吃?
·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友誼?
· 別致的聖誕禮物
· 漫談“人都是崇高一瞬間,平庸一
· 撕裂的美國與八分鐘的溫暖
· 真話只能對自己說,孤獨麼?
【生活隨筆(6)】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
· 人生邊上的智慧
· 我們都老了嗎?
· 聽媽媽講那些久遠的故事
· 以善意感悟人性之美
· 做個快樂的女人最好
· 誰肯為你做愛情的“傻瓜”?
· 2015年最開心的兩件事
· 與大學好友相聚的美麗瞬間
· 2015中國行之八,中國人都在想什
【生活隨筆(3)】
· 人到中年如何減壓和自我保護
· 女人的另一種美麗
· 生命轉瞬即逝,惜緣惜福
· 謙卑,一種把人逼瘋的美德
· 變味兒的情人節
· 小說登上了中新網---戲裡戲外
· 海外華人怎麼過中國年
· “幸福”着,是給別人看的?
· 不是粉絲也瘋狂
· 瓊瑤教我們懂得了愛與純情
【生活隨筆(4)】
· 文人何時不相輕
· 奧運會開幕式上點名的巴西詩人卡
· 快樂人與苦惱人
· 生命,是一次神秘的旅程
· 甜酸婚姻與麻辣婚姻
· 什麼是你最快樂的事情?
【隨感雜談(7)】
· 什麼樣的女性適合當總統?
· 世界向左,川普朝右
· 現代社交媒體有益於改善人際關係
· 漫談人性的灰色---嫉妒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川普?
· 雙語人,曾有過多少尷尬
· 如何評估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
· 誰說戰爭讓女人走開?
· 青蒿素,諾獎爭議及專利保護的重
· 我為什麼不玩微信
【隨感雜談(6)】
· 關於“無中生有”
· 究竟是誰搶了誰的飯碗?
· 奧巴馬給聯邦雇員的精神安慰劑
· 張藝謀與大紅燈籠到處掛
· 你喜歡演戲,還是喜歡看戲?
· 穿越紅燈區與底線
· 魔鬼與天使,誰是贏家?
· 嫉妒的毒藥殘害了朱令
· 誰更善良有人情味,窮人還是富人
【隨感雜談(5)】
· 中國人竟對美國禁槍如此關注!
· 聽聽莫言的內心獨白…
· 讀莫言《虛偽的教育》有感
· 誰當美國總統,差別又能有多大呢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當之無愧
· 人的行為是由理性決定的嗎?
· 互聯網是一種隱形“鴉片”
· 莫讓金牌壓垮了人性
· 假如讓你穿越,你最想生活在哪個
· 沒有哪個國度是完美的
【隨感雜談(4)】
· 怎麼幸福不在“幸福里”?
· 美麗不再動人
· 短評“中國人到底想要什麼?”
· 文學改編再現奧斯卡輝煌
· “不尊重中國人”與“尊重中國經濟”
· 由“東北人不講理!”一文所想到的
· “三無”春晚凸顯三十年回歸的淡定
· 你有這種“無形癮”嗎?
· 韓國店火了,誰倒了?
· 走過9.11, 願愛與和平永駐人間
【隨感雜談(3)】
· 看看百名孩子給媽媽洗腳的儀式
· 談談批評的情懷
· 誰更愛撒謊,美國人還是中國人?
· 錢多事少離家近
· 核輻射很可怕嗎?
· 這邊談海歸,那邊起海嘯
· 是要繡花,還是要革命?
· “老男孩”翻唱搖滾歌曲《春天裡》
· 談談說話能力與寫作能力
·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隨感雜談(2)】
· 佛教的地獄與道教的天堂
· 中國怎麼竟成了美國中期選舉廣告
·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下
· 從“吃什麼補什麼”看中醫的食療
· 從精英忽悠“傻子”說起
· “包裝”到底重要不重要?
· 前總統克林頓的“遺願”是什麼?
· 由高考命題作文所想到的
· 作家的流行色
· 《時代》年度人物“中國工人”獲季
【隨感雜談(1)】
· 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科學家的另類見
· 《蝸居》使人很窩心
· 幸福在哪裡?
· 從“趙老師”到“趙處”
· 有橋,咋還要摸着石頭過河?
· 也來聽聽“琴爸”的心聲
· 網絡使藝術走下了殿堂
· 以平常心看待種族歧視
· 放慢生命的腳步
· 趣談海外華人的穿著“土氣”
【漫話職場】
· 你有沒有為公司/雇主超時工作?
· 職場上到底該怎麼樣做好人?
· 美國給女性雇員工資最差的城市
· 淡漠的美國辦公室文化
· “我們不只是幹活的工具!”
【網事如煙】
· 那些美女作家都去哪兒了?
· 寫給葉子
· 誰在讀我們的博客?
· 致謝萬維的朋友們!
· 談談寫博客與保護隱私
· 網絡心情你我他
· 是做網上聖人,還是做性情中人?
· 心有多遠,博客就能走多遠
· 寫博,寫的就是寂寞
【博客人生】
· 不是感言的感言
· 2012我的博客人生和網友精評集錦
【我的情結系列】
· 文學是夢,也是一種情結
· 閒話黛玉情結
· 忘不了的樣板戲情結
· 執著的咖啡情結
【書海拾貝(1)】
· 在“綠化樹”下的男人
· “麗江不哭”,為純美的真性情揮淚
· 讀莫言《虛偽的教育》有感
· 閒看“夜色溫柔”
· 愛,為何只在瞬間?
· 相貌漂亮出眾的人職場上會更成功
· 空巢期,“如焉”,上網女人
· 讓心靈感受溫柔與疼痛的蛻變
· 一幅神秘古畫背後隱匿的千年戀情
· 父女戀——一種我無法解讀的情感
【書海拾貝(2)】
· 南方小說之怪異—好人難尋
· 上海是一部喜劇
· 最艱難的爬行,底層向上流動的困
·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討好別人?
· 去牛津,尋訪奧威爾
·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友誼?
· 漫談自卑與超越
· 《上海往事》與上海夢
· 女人的脖子與生命的激情
· 老鬼寫楊沫,缺少母愛的母親
【美學札記】
· 《歸來》,人性溫暖的回歸
· 當天真遇到現實
· 解讀李安的“跟世界若即若離”
· 音樂是一門心情的藝術
· 《少女的祈禱》--- 一支無言的歌
· 第一次看美國大片(附劇照)
【周末文學】
· 孩子,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 超越兩百年的“傲慢與偏見”
【文學隨筆】
· 南方小說之怪異—好人難尋
· 怡然:在巴黎遇見海明威
· 《芳華》背後那些人性的晦暗與光
· 不經意竟闖入魯迅的故鄉
· 卡斯特羅與海明威
· 《北京摺疊》獲獎,是西方旨在制
· 愛得如此無怨無悔!
· 阿城談張愛玲:適得其志,逝得其
· 怎麼能解讀《背影》為畸形的愛?
· 富有人情溫度的博客寫作
【童年往事】
· 毛主席的生日與青紅絲麵包
· 鬧“反標”事件的那些荒唐事兒
· 殺雞給雞看
· 我自編自導的一個小話劇(下)
· 我自編自導的一個小話劇(上)
· 一雙童真眼睛裡的“紅色世界”
· 我那難忘的指甲花
【青春歲月】
· 找到你的感覺,真好!
·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不聽話的小船
· 我和簡妮泡北圖
· 唱《飛吧,鴿子》引出的一段戀情
· 波兒,一個充滿詩意的女孩
· 想起了我的外教洋“大山”
· 陽光女孩
【兒女成長(1)】
· 誰能教我們怎樣做個好媽媽?
· 我和小女兒都喜愛的曲子:生命的
· 兒子讀《三國演義》提的問題難住
· 乖乖女的自畫像
· 兄妹看《功夫熊貓2》觀後感—內心
· 兒子畢業得獎了!精彩出演白馬王
· “鳳陽歌”成了美國小學合唱團的保
· 家有乖乖女
· Hug, Kiss 不能少
· 難忘的“Baby shower”
【兒女成長(2)】
· 做個會放手的媽媽
· 懵懵懂懂的童年
· 拼爹到底有多重要?
· 人老了,是更聰明了,還是更笨了
· 純情的美國少男少女
· 接受兒子採訪的趣事
【回國觀感】
· 回國觀感(3)—長見識的北京的哥
· 回國觀感(2)—熱浪席捲紫禁城
· 回國觀感 (1)—晚點,晚點!
【2015 中國行】
· 與大學好友相聚的美麗瞬間
· 2015中國行之八,中國人都在想什
· 2015中國行之七,王府井步行街上
· 2015中國行之六,在歷史和文化中
· 2015中國行之五, 秦唐盛世的古
· 2015中國行之四,上海故事
· 2015中國行之三,品味蘇州的美食
· 2015中國行之二,逛蘇州老街隨想
· 2015中國行之一,親情是永遠的牽
【怡然微博】
· 愛,終歸只是個“傳奇”
· 小粉絲對紐約焰火晚會的一點遺憾
· 練瑜伽你達到過“仙境”嗎?
· 什麼是朋友?
·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
· “你們要淡定啊!”(微博)
· 媽媽和女兒哪個更浪漫?
· 朋友之交重在一個“情”(微博)
· 你敢“碰”權威嗎?(無字微博)
· 怎麼樣才能“返老還童”?(微博)
【中國行斷想】
· 杭州,人間天堂里的不和諧之音(
· 誰說芝麻不能變成西瓜?
· 到葡萄酒飄香的地方去(圖)
【旅遊散記】
· 春風吹過千島湖/普陀山(多圖)
· 游遍四川青山秀水(美圖)
· 星光大道原來是這樣的啊!(多圖
· 峽谷觀日落,幾度夕陽紅(組圖)
· 看大峽谷奇觀,感嘆先驅之探險精
· 賭城拉斯維加斯的藝術風情(組圖
· 去看陽光、沙灘、海浪、還有… (
· 遊覽南卡的Brookgreen 人物雕塑
【吃在中國】
· 回國品味,哪兒的小吃最好吃?
· 逛京城品老字號(圖)
· “媽媽,我不要吃青蛙!”
· 好吃的湖南米粉
【快樂迪斯尼之旅】
· 迪斯尼,美國文化與夢想的結晶(
· 與時俱進的“環球影城”(組圖)
· 驚心動魄的哈利波特之旅(組圖)
· 熱鬧非凡的迪斯尼聖誕節(組圖)
【侃侃時尚】
· 我怎麼迷上了鉛筆裙
· 是旗袍使女人變得漂亮了?還是….
· 黑色與白色,永遠的流行色(組圖
· 街上流行短裙子
【閒亭信步】
· 去看人間比翼鳥(組圖)
· 有趣的聖誕卡
· 休博一段
· 月圓良宵音樂會
· 世界十大最驚險觀景台
· 精彩回放經典老片
· 賀新年
【心動時刻】
· 愛在深秋
· 北方女孩
· 懷舊經典
· 悄悄地,我走了...
· 一個令人神傷的地方
· 陽光總在風雨後
· 冬之夢
· 山楂花
· 從心中唱出的感恩
· 夏日裡最後一朵玫瑰
【他山之石】
· 從閱讀習慣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 在華盛頓地鐵站里的一個實驗
· “一見鍾情”的理論依據
· 改變世界的十六本書
· 愛會傷心,也會傷身
· 穿什麼鞋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 越笨,越是自我感覺良好
· 中國模式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
· 鍛練真的無助於減肥嗎?
【茶餘飯後】
· 看一看,哪張最可笑?
· 女人是用來誇獎的
· 春季里說說窈窕養生粥 (圖)
· 三十句經典幫你領悟社會人生
· 每天一湯身體好
· 是誰成就了希區柯克?
· “神馬都是浮雲”vs“給力不給力”
· 笑話!能做總經理的料卻當不了打
· 只要有把交椅,誰不能做老闆?
· 幾則搞笑的生活留言
【詩情畫意】
· 做人如山,做人似水
· 最後一滴露珠
· 穿上風衣的日子
· 我只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
· 女人的好氣質
· 思念
· 守望需要距離
· 誰說血總是熱的?
· 我為美而死了
· 穿越心靈的湖
【懷舊老歌】
· 昨夜星辰/無言的結局
· 那就是我(歌曲)
· 每一首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 飛吧,鴿子
· 雁南飛
· 月亮河(Moon River)
· 媽媽留給我一首歌
· 在銀色的月光下
【好文分享】
· 中國知識界何以誤判美國、誤判特
· 美國的非裔和平抗議為何總容易變
· 世界呼喚“良性全球化”(zt)
· 我們所知道的全球化終結了(zt)
· 美妝的學問與陷阱
· 硅谷里的新時代思想家
· 你知道“數學焦慮症”嗎?
· 享受懶惰,帶給你長壽
· 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 人工智能真的來了,A+I=愛?
【留學的日子】
【鳳凰傳奇】
· 真想回家過個年
· 這一刻,沒有時差--海外華人過春
【原創小說之四(9-12)】
【原創小說之五(9-12)】
存檔目錄
2021-06-12 - 2021-06-12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7-03 - 2020-07-26
2020-06-01 - 2020-06-26
2020-05-20 - 2020-05-29
2020-04-12 - 2020-04-12
2020-03-25 - 2020-03-31
2019-08-04 - 2019-08-04
2019-02-18 - 2019-02-18
2019-01-20 - 2019-01-20
2018-12-29 - 2018-12-29
2018-11-20 - 2018-11-20
2018-07-03 - 2018-07-03
2018-02-04 - 2018-02-16
2018-01-21 - 2018-01-21
2017-12-16 - 2017-12-23
2017-11-21 - 2017-11-25
2017-10-01 - 2017-10-21
2017-09-02 - 2017-09-25
2017-08-27 - 2017-08-27
2017-06-10 - 2017-06-11
2017-05-14 - 2017-05-29
2017-03-04 - 2017-03-08
2017-02-07 - 2017-02-27
2017-01-14 - 2017-01-24
2016-11-03 - 2016-11-28
2016-10-09 - 2016-10-09
2016-09-11 - 2016-09-25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03 - 2016-07-31
2016-06-05 - 2016-06-23
2016-05-08 - 2016-05-29
2016-04-09 - 2016-04-30
2016-03-05 - 2016-03-27
2016-02-02 - 2016-02-21
2016-01-20 - 2016-01-31
2015-12-05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29
2015-10-06 - 2015-10-29
2015-09-30 - 2015-09-30
2015-07-05 - 2015-07-25
2015-06-07 - 2015-06-07
2015-05-09 - 2015-05-31
2015-04-09 - 2015-04-18
2015-03-08 - 2015-03-30
2015-02-08 - 2015-02-23
2015-01-01 - 2015-01-27
2014-12-26 - 2014-12-26
2014-11-08 - 2014-11-25
2014-10-03 - 2014-10-30
2014-09-14 - 2014-09-28
2014-08-02 - 2014-08-23
2014-07-11 - 2014-07-27
2014-06-18 - 2014-06-22
2014-05-02 - 2014-05-28
2014-04-12 - 2014-04-27
2014-03-18 - 2014-03-28
2014-02-01 - 2014-02-23
2014-01-17 - 2014-01-29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2 - 2013-11-27
2013-10-03 - 2013-10-26
2013-09-01 - 2013-09-29
2013-08-01 - 2013-08-18
2013-07-02 - 2013-07-31
2013-06-01 - 2013-06-29
2013-05-04 - 2013-05-17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31 - 2013-03-31
2013-02-02 - 2013-02-24
2013-01-13 - 2013-01-31
2012-12-01 - 2012-12-31
2012-11-06 - 2012-11-24
2012-10-05 - 2012-10-27
2012-09-03 - 2012-09-29
2012-08-02 - 2012-08-31
2012-07-01 - 2012-07-29
2012-06-02 - 2012-06-28
2012-05-05 - 2012-05-28
2012-04-04 - 2012-04-24
2012-03-02 - 2012-03-31
2012-02-03 - 2012-02-29
2012-01-07 - 2012-01-31
2011-12-03 - 2011-12-30
2011-11-02 - 2011-11-25
2011-09-02 - 2011-09-30
2011-08-1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0
2011-06-02 - 2011-06-28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30
2011-03-01 - 2011-03-31
2011-02-03 - 2011-02-28
2011-01-01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4 - 2010-11-30
2010-10-01 - 2010-10-31
2010-09-01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2 - 2010-07-31
2010-06-01 - 2010-06-27
2010-05-04 - 2010-05-31
2010-04-01 - 2010-04-25
2010-03-03 - 2010-03-22
2010-02-03 - 2010-02-25
2010-01-02 - 2010-01-28
2009-12-04 - 2009-12-31
2009-11-06 - 2009-11-28
2009-10-02 - 2009-10-30
2009-09-01 - 2009-09-29
2009-08-03 - 2009-08-21
2009-07-02 - 2009-07-31
2009-06-08 - 2009-06-29
2009-03-14 - 2009-03-17
2009-02-18 - 2009-02-18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