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祈禱》--- 一支無言的歌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那個清早,在路過音樂學院宿舍樓旁的林蔭道上,忽聽得一陣柔婉親切又蕩漾着明亮和青春的鋼琴曲,從某個窗口輕輕地緩緩地飄了出來。我的心隨着這嫻靜又浪漫的天籟之音,時而震顫,時而緊縮。那一刻的我,感動得只想流淚。這是什麼曲子,這麼純美,這麼聖潔。聽着她,仿佛看到了前面晨曦中,走過來一位飄飄欲仙的純潔少女。我閉上眼睛,就這樣讓自己陶醉在這偶遇的美妙樂曲中。 又是幾年過去了,那時滿街在流行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某日在王府井一家音像製品商店門前,忽然間又聽到了那個親切熟悉的旋律。我不顧一切地擠到櫃檯前,急切地詢問剛才那支曲子叫什麼名字,在哪一盤音樂盒帶上。噢,尋尋覓覓四五載,我終於找到了她,原來她就是那首聞名於世的鋼琴曲《少女的祈禱》。多麼奇妙,她的名字竟然與我第一次聽她時的感覺是那麼的吻合。少女的祈禱,是啊,在那個夏日的早晨,我分明看到了一位虔誠的少女,我聽到了她如天使般的詠唱,時而溫存,時而熱烈。就這樣,《少女的祈禱》一直留在了我記憶的深處。 很久以後才知道,《少女的祈禱》是出自一位波蘭女鋼琴家巴達捷夫斯卡(Tekla Badarzewska,1838-1861),她創作這首曲子時只有十八歲,正值豆蔻年華。所以,《少女的祈禱》堪稱是少女情懷的純真寫照,它逼真地表現了少女的奇妙的遐思和幻想,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一位虔誠少女的美好心願。這首作品於1856和1859年,分別在華沙和巴黎出版。最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誌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二十世紀該曲風靡於世界各地,經久不衰。不幸的是,巴達捷夫斯卡生命的休止符終止在了二十四歲,她,就這樣早早地離去了。在短暫的青春歲月中,她創作了三十五首鋼琴小品,但大部分都默默無聞。只有這首《少女的祈禱》,以它的單純清麗,淳樸親切,和略帶傷感的柔美,打動了千千萬萬的聽眾,成為鋼琴小品中的一支精美的奇葩。俄國傑出的文學家契訶夫曾在他的著名劇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為配樂。 在世界音樂的聖壇里,比起貝多芬莫扎特輝煌的交響樂,《少女的祈禱》只能算作是一朵小花。然而,也許正是這些出自無名之輩的奇花小草,卻常常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溫馨和感動。一支優美的樂曲,給人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有一種靈魂的淨化和升華。 每次聆聽《少女的祈禱》,總會使我從內心深處生出一種莫名的感動。喜歡就這樣靜靜地一個人,讓每一個音符都緩緩地流入心裡,在金波粼粼的心湖中跳蕩。聽那琵琶式的曲式,波浪式的旋律起伏,仿佛是她激情的傾述和虔誠的祈求。她就如同一支歌,一支無言的歌,時而低聲淺唱,時而高亢激昂。 《少女的祈禱》,她總讓我記起那個晨曦初上的早晨,她把遙遠的歲月一點點地拉到我的面前,越來越清晰………… 寫於2010 年4 月19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