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的博客人生和網友精評集錦 怡然 FT中文網搞了一個“我的2012”微博徵文活動,要求用不超過140字,寫出你的個性化的2012。在我看來,以微博寫總結挺難的。不信,你可以試一試。 我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寫總結,寫短了,好象意猶未盡;寫長了,誰願意看呢。要說寫博客,心想到哪,筆就寫到哪,本來是無需寫總結的。但是,一年下來回頭看看,零零總總的也寫了一大堆,不清理一下心裡都犯堵。畢竟,博客記錄了自己的許多思考和情感經歷,寫這篇總結,算是對過去的一年劃上個句號吧。 這篇集錦,把一年來在萬維網編輯推薦導讀的部分文章,鳳凰博報編輯推薦為熱點的部分文章,文心社編輯推薦為精品的部分文章,集中在了一起。最讓我珍惜的是網友的精彩評論,那些充滿睿智的思辨, 那些性情中人的激情,每次讀了都令我沉思、感動和回味。這也是我寫這篇博文的目的,給自己留下一片未來的回憶。 按照博文內容,大致分為三類,即人物篇,思考篇和情感篇。多篇博文後面都附有網友的精彩評論,由於不想把文章寫得太長,無法在正文附上很多網友的評論,實在是遺憾。 在此,真誠地感謝每一位寫下評論的網友讀者。無論褒貶,都是對我寫作的鼓勵與鞭策。祝願各位博主來年好文連連! 人物篇:“小人物”活得不容易,苦中也作樂 只有小人物,才最懂得小人物的苦辣酸甜。來家裡逮小松鼠的美國女孩勞拉,她害怕登高上房,望着二十多尺的高梯子,她哭了。聖誕樹下她的眼淚,讓我又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有多少不公平, 小人物還有多少辛酸和無奈。 1.勞拉,你不要哭! 一個美國女孩北漂打工的故事(這是鳳凰博報上用的標題) 小說寫得不錯,鮮活展現了一個外國漂泊女孩的形象。(科幻作家鄭重評語) 唉,他把俺這篇紀實文學當成小說了:) 2. 哦,北京女孩! 我還是想不出更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我心中對北京女孩的全部印象。每每想到我的那些朋友,那些北京女孩,那一張張鮮活的臉,明朗的笑,陽光的眼神,還有許多難以言表的美好情愫,就象天邊飄過的雲一樣,在心田掠過,美好的印記,沉於心底。 網友的描述太生動有趣了: 你寫得太好太妙了!你可知道,我娶了個北京漂亮、率真的女孩。 只有有了沉存心底美好的印記,才會有你文中的言語。你的“率在前,直在後”,還有那個電話,觸動了我。(漢卿) 讚一個。將北京女孩兒內心,氣質,生活描寫的活靈活現。特別是,電話那一頭的女孩也小聲告訴他,“我正想給你打電話呢!”有意思。我好像也跟老公說過這句話。但是沒有讓辦公室的人聽到。(華歡笑) “我正想給你打電話呢!”。忍不住笑了,真是可愛極了。 我從來沒接觸過北京女孩包括男孩,從怡然的美文中或少了解了些北京女孩的個性,還真和南方女孩不一樣呢。(夏子) 我就是個北京人,雖然父母都不是。博主對北京姑娘的描述真是那麼回事。但是對北京女孩的“缺點”一點沒說,是不是怕“得罪”人啊。那我給你說一條吧。北京女孩的嘴都比較厲害,比較損,有時不動聲色地給人一句半句,能噎得人半天緩不過勁兒來。(天擇) | 3. 一位海歸兄弟的美國情結 他是一位七零後海歸,他迷茫彷徨過,他奮鬥追求過,誰能夠理解他的失望和苦惱,還有他的眼淚和傷痛?聽了他的故事,一種感同身受的衝動,逼迫着我,非寫他不可。 海歸,這個只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固有名詞,也許有一天會從字典中消失。但是,它的後面埋藏了多少曲折心酸的人生故事,有誰確切地知道呢?沒有進行到底的夢想,終歸是個遺憾。 網友的評論令我深思: 這是一個做了一半美國夢的海歸,心中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挺同情他的,也很理解他。(楓苑夢客) 歸與不歸都各有遺憾。如果兩頭跑,一定是兩頭都得到了,中間的反倒給弄丟了… (山哥) 你的結尾很發人深思。漂泊其實和“追求”是一體兩面。“追求”中能成功的話就是目標太低了。而不成功就往往成了“飄泊”。年輕時對自己的能力和目標都沒有完全的了解,就更離不開“漂泊”了。(歐陽峰) 博主真是好文筆! 思路清晰,能把這麼細微的矛盾心理寫得這麼透徹。。。這孩子也真是不容易,無根的浮萍,到哪兒都沒有歸屬感。自己既然不是”光環海歸,金錢海歸,人脈海歸”族,還這樣把自己當棵蔥,太難為自己了。我想他最好的心理歸宿是在美國找份適當的工作,過平平淡淡的日子。(新中國木乃伊) 一篇挺發人深省的文章。國內已經不再單純了,在美國作為一個第一代的艱難,但是相對來說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得到的狀態,在一種要求不要太高的狀態下,反倒成為一種返璞歸真的單純了。 也許是人的性格決定了世界在他們眼中是什麼顏色。有的樂天派,永遠隨遇而安;有的性格委婉而不願向世俗低頭的,如這位“他”,徘徊在兩個世界也是命運吧。(椰子) 4. 滿街流行膩人的姐 幾年前回國的所見所聞,雖是風塵女子(瑩姐),也有她的苦楚和心痛;雖是寄人籬下(阿黃),也有他的無奈和苦衷。這便是凡塵俗世里的生活,熙熙攘攘燈紅酒綠的背後,幾多淒楚幾多悲涼。 5. 黑人兄弟崇拜毛主席 (本文被鳳凰網觀察家列為熱點文章,點擊愈十六萬。被人民網列為精華博文。) 當全體中國人民正在給毛三七開,對毛時代進行銘心徹骨的反思時,麥克,一個美國黑人,卻執迷不悟地崇拜着那個和他幾輩子也沾不上邊的人,這件事情還真是蠻令人費解的。看來人對於世界的看法,永遠擺脫不了階級的局限。一個歷史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當你換一個角度去看,就會看到它的另一面。而對於那些處在社會底層的芸芸眾生,又總是把希望寄托在某個代言人身上。 思考篇:“小人物”的視角看世界,精彩也無奈 1. 漫談移民心態(上)-- 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漫談移民心態(下)-- 活出自己的精彩 網友的評論非常精彩: 越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民族,在不同種族文化衝擊中表現出的對抗性越是強烈。 不錯不錯,就是這個理。讀者理解,這個文化失落與自己自信的失落是非常相關的。其實,平時如何做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有沒有自己的文化底蘊,要不要看別人的臉色和評價來判斷自身的價值,這是自身修為的結果。自信的人,在哪兒都自信,就像金子在哪兒都發光一樣。(皇城根兒) 在美國經歷種族關係,其實是個很個人的經歷,與自己的境遇和個性都有關係,各人成長的經歷也會深刻地影響對周圍事件的解讀。所以我覺得“種族歧視”這個問題不必強求一致的見解。內心的自信和安全感的確是重要的因素。我覺得“文化”有時是個很玄的詞。世界上各個“文化”中,價值觀是非觀的差別並不大,主要差別是人際交往間的表達方式和生活習俗。(歐陽峰) 我一直認為,既然是自己選擇了來到這個“異國”,就應該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在我自己身邊,就有不少同胞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努力,獲得了令人羨慕的事業成績。我相信萬維的不少博主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因此我也很高興看到桑妮,牛仔等作者分享的職場經歷。當然,不能因為有不少人獲得成功,就否認這個社會在機會平等和減少歧視的方面仍然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這並不是意味着我們應該為了強調這些不足,就否認我們這個群體取得的成績和社會在這方面的進步。(昭君) 確實會有你說的那種心態轉變,原因大概跟以前受的揚外抑內的教育有關,管人家叫 "外賓" ,人家管你們叫什麼? 另外了解情況確實也需要時間, 越是心態積極光明的越容易先看到別人的優點, 而缺點都是在摸爬滾打中被動不得不看到的。(別煮了) 我認為在面對種族歧視以及維權方面,我們華人主流心態是過度謙卑,你對過度謙卑討論得很到位。我和你持同樣的觀點,就是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避免遭遇歧視和不公平後轉向凡事都看不慣的過敏心態,我們要學會接受我們盡力而為後社會依舊沒有改變的現實。 我不太認同你的“過度敏感最明顯的表徵”討論,因為你設定的前提條件是各種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如果這些發生在少數族裔,大家第一反映是你之所以這樣對我是基於我的種族。現實中,有原則的過度敏感不失為自我保護有效的方法。(百分之一) 2. 沒有哪個國度是完美的 其實,沒有哪個社會是完美的,正象居里夫人所說的那樣,人們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地方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理想的國度的確是不存在的,但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網友的評論令我感慨: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有人想落地生根,有人想落葉歸根。人各有志吧。(天擇) 人和人的想法真的很不一樣。我是對移民沒有一點懷疑,一點糾結的人。我的心裡感覺就特別好。我也知道北美的問題。怎麼說呢,人是不完美的,由人構成的社會也就是不完美的。但北美的好處實在是中國再過八輩子也達不到的---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的平等。我見了太多的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的事。這讓我憤怒和無法容忍!!我選擇眼不見為淨。可以說移民是理想主義者的自我放逐。(程靜) “沒有哪個國度是完美的”,完全正確。如果要比較當今的中國與美國,還是美國比中國更好一些,所以最近我所接觸到的一些中國留學生們,面臨畢業的時候,大都還是積極在這裡找工作,爭取留在美國。(子禾) 我曾竭儘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帶到加拿大,又把他送進美國名校,他自己又去歐洲工作過兩年,我曾覺得這是對孩子最好的一條成長之路.結果我和孩子多年在不同國家生活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哪個國度是完美的。 問到孩子將來想在哪裡生活,他的回答令我心裡很不好受,他說,“為了工作可選擇的地方很多,但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一個屬於自己文化的地,這是很悲哀的事。”(在水一方) 3. 淡漠的美國辦公室文化 美國辦公室文化淡漠,實際上也是人際關係比較淡漠的一個表徵。這中間除了有文化習慣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恐怕還是,美國人並未把辦公室同事關係看得有多重,相比之下,他們更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辦公室不過就是一個工作的地方,而不是社交的場所,或者說社交的功能相對很弱。 4. 也說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本文發表在《南方都市報》2011年3月17日電子版) 一個民族其性格的形成與其歷史文化淵源關係密切,這中間當然也有教育所起的傳承接續作用。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民族性格在決定民族命運當中是否也起着同樣的作用呢?這的確是值得社會學家思考的一個問題。 5.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禁槍的 美國人視槍如生命一樣重要,甚至很多美國人認為,槍就是美國精神。 這就是美國人的選擇,為自由而付出的代價。雖然這代價過於沉重,很多人都無法理解。 情感篇:“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也是靈與肉的博弈與呼喚 1. 一個女人的溫暖記憶 三十六年的記憶,即使碾成碎片,也不會瞬間化為灰燼。這座城市承載了她太多的記憶,每個街巷,每條胡同,哪裡沒有她和老唐的腳印?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哪裡不印證着他們一起度過的歲月?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日子,她又怎麼能數得清?靜下心來,她才驀然發覺,歲月流逝如此匆匆,流得無影無蹤。 從來沒有哪個女人,令老簡如此牽掛,如此心疼。只要一閉上眼睛,他就會想起倪虹的笑和她溫存的眼神。這時他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前妻,他驚異,女人與女人竟會如此地截然不同。 恍恍惚惚,倪虹又進入了她那個粉紅色的夢鄉,粉紅色的海浪,將她團團裹住,一忽把她推到浪尖,一忽又把她扯到谷底,她就那樣,在粉紅色海浪的震顫中,沉沉地睡着了…… 網友的評論是對我的鼓勵啊! 寫的好美! 自然,合情合理。 原來, 美和漂亮的區別在知性和感性啊?!(雨露滋潤) 那麼細膩、微妙、委婉。沒有對生活的細膩觀察與認真思考,無法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筆。(多思) 寫的真不錯,尤其是寫的是中年人的二次愛情,這個題材很少看到,讀起來很過癮。(風之郡主) 每個心上某一個地方,總有個記憶揮不散。每個夜晚某一個地方,總有着最深的思量。(小嬌) 美好的情感,讓人心醉!(若敏思文) 2. “小蜜”終於出走了 這似乎是個平常的故事,一個猶太男人幫助一個遠離故鄉的中國女孩,他是心有所圖嗎?他只希望看到女孩燦爛的笑容,還有她那雙明澈如水的眼睛。人性是複雜的,可很多時候也是單純的。愛與尊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衝突也有契和。 請讀一讀這個故事,它不僅僅是關於愛…… 3. 為了不被忘卻 (本文發表在《世界日報》副刊2012年9月27日) 也不記得又過了多久,好象是個晴朗的冬日,我沒有見到瑪麗亞,而且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見到她。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走了,去了她想去的地方。 是的,只有文字能夠喚起人的記憶,能夠讓活着的人看到,那些遠去的人們曾經留在這個世界上的腳印。文字會記下我曾經擁有的那些有滋有味的日子,讓愛我的人感知到,曾經有這樣一個人從這個地方這樣地走過,縱然有一天我會悄然老去。文字甚至能夠溝通生與死,讓另一個世界變得沒那麼可怕。 喜歡網友的這些評論: 寫得真好。味道淡淡的,但能咂摸上挺長時間。如果是我寫的話,最後一句可能會去掉。(只作評論不寫文章) 寫得真好!好細膩感人的故事,但讀了後覺得有一點傷感 (秋秋) 感人的故事,細膩的文字。(芹泥) 像電影,一幕幕細膩感人。(望那兒一汪) 4. 做個快樂的女人最好 能夠選擇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只要這種選擇滿足了你內心的欲望,是你真心喜歡的一種選擇。這樣的女人就會滿懷信心地對自己說,我是快樂的,因為這樣的生活是我自己選擇的。 依自己的真性情去生活,做個快樂的女人吧,即便那並不一定是完美女人,但卻是你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女人快樂了,一個家庭就會充滿陽光。所以無論如何,女人要學會使自己快樂,還要把這份快樂傳遞給自己最親近的人。 這篇文章的讀者評論是我最為欣賞的,他們的話語裡充滿了哲理,令我嘆服。 寫得太好了,有共鳴。做一個快樂的女人就是幸福的女人。嫁也好不嫁也好,工作也好不工作也好,哪種選擇更適合於你,並能從中得到愉悅就行。(紫雲) “女人,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個複雜的,多面的,不斷變化和豐富的綜合體呢?要做,就做個真女人,一個不受任何標籤限制的,自然而然的的女人” (昭君) 其實大家快樂的定義也不一樣,只要自己開心就好。(百草園) 很耐人尋味的哲理!我相信你的思考對男人也同樣有寶貴的價值。的確,“能夠選擇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很多不幸福來自於錯誤的選擇。作出正確的選擇需要智慧。而智慧是隨着閱歷增長的。所以在人生過程中改變以前的選擇也是正常的事。當然這個“轉軌”過程必定伴隨着風險和壓力,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糾結的不是不知道正確的選擇,而是無法實現這樣的選擇。俗話說“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在爭取對於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的同時,善於捨棄不那麼重要的東西,也是生活藝術中的重要一環。(歐陽峰) 女人本性中的不安感是通過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後代的安全感來體現的。當母性對孩子的愛被混同於自己對生活的追求的時候,女性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和態度基本就很有限了。沒辦法,現實所迫。嫁郎的選擇不是簡單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後代。 為了自己孩子的幸福成長,不快樂又能怎麼樣? 更不要說選擇不為了。 “有所不為”絕對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或敢於有這樣的自由意志?又有多少人能意(認)識到它的存在?自由意志體現的是個人對自己生活方式追求的再思索,也是對自己價值準則的再思索。什麼時候人們可以把孩子,家庭的幸福納入個人自由意志的軌道而不是相反,什麼時候人們對快樂的理解才可以從必然王國轉向自由王國。(皇城根兒) 做個快樂的女人,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還真不易,生活中快樂和痛苦是相伴着的。有句話:有愛就有快樂,因為它創造了幸福的通道,可有愛也有痛苦,因為它總在變換。一個女人如果心中擁有愛的能力、有忍耐、能包容…,那麼她的生活不會壞到哪去,快樂應該大於痛苦。(夏子) 5. 末日裡最後的晚餐 阿芳倒了兩杯紅葡萄酒,他們彼此相視一笑。陳譚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太棒了,我真希望,每天都是世界末日。”…… 下面是所有文章的鏈接: 人物篇: 勞拉,你不要哭! 哦,北京女孩! 一位海歸兄弟的“美國情結” 滿街流行膩人的“姐” 黑人兄弟崇拜毛主席 思考篇: 漫談移民心態(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漫談移民心態(下)-- 活出自己的精彩 沒有哪個國度是完美的 淡漠的美國辦公室文化 也說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禁槍的 情感篇: 一個女人的溫暖記憶(上) 一個女人的溫暖記憶(中) 一個女人的溫暖記憶 (下) 一個女人的溫暖記憶 (尾聲) “小蜜”終於出走了(上) “小蜜”終於出走了(中) “小蜜”終於出走了(下) 為了不被忘卻 做個快樂的女人最好 末日裡最後的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