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命運究竟該由誰來掌控? 【題外話】之所以寫下此文,意在與華人父母們達成共識,不能因為一片喧囂的對“中國媽媽”的熱炒,就懷疑甚至放棄了教育子女的基本職責。放任自流並非西方教育的本質,正如“虎媽”式教育也並不是中國教育的精華一樣。 尤金今年應該有四十歲了吧,他是個蘇聯小伙子,稱他是小伙子,因為他一直都沒結婚。說他是蘇聯人,現在哪還有什麼蘇聯啊,只是因為他父親來美國那會兒,前蘇聯正如日中天,所以他們一家人心底里一直都認為自己是蘇聯人。 其實我從來沒有見過尤金,只在這個世紀初他演的一部好萊塢影片中目睹了他的形象,很英俊的俄羅斯小伙子。在那部片子中,他飾演的不過是個跑龍套的小角色,好在名字還被打在了片尾的屏幕上,沒鬧成個群眾演員。如果不是尤金的父親一再在我面前給他兒子做廣告,我還真不會去看那部好萊塢影片。 回想起尤金是如何步入演藝界的,已經是快二十年前的事兒了。那時他剛上大學,面臨着人生的抉擇,他父親力主兒子去學電腦或其他工程類學科,可尤金一門心思就想去學表演,去好萊塢闖蕩。父子倆僵持不下,但最終老子還是讓步了。尤金大學畢業就去專攻表演,還拿了個碩士學位。不過,學費都是他自己貸款,老子動氣了,不給他掏錢,是不是也想以此脅迫兒子,就不得而知了。 尤金在好萊塢混得並不理想,只演過幾個小角色。他父親經常抱怨,買了間房子,還得老爸來幫助付房貸,到現在仍然單身一人。經濟上沒有穩定的收入,精神生活又好得到哪去。做父親的時常後悔,當初沒有堅持讓兒子去學工程。看看他的幾個中學大學同學,如今個個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優秀的還有躋身於華爾街的。我十分理解尤金父親的那種心情,尤其是當他一天天變老,看着事業無起色生活無着落的兒子,那份沉重,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有體會。 由此我想到,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當初尤金聽從了父親的忠告,放棄他一時熱衷的愛好,去從事某一類工程研究,他的人生會是怎麼樣的呢?如果尤金的父親確實了解兒子的天賦特長所在,給兒子一個有效的引領,尤金的今天又會如何?可惜,人生沒有那麼多“如果”,也不會給人那麼多機會去嘗試每一種“如果”帶來的結果。我這裡不是想說尤金不該去搞電影,或者說他選擇錯了什麼,而只是想說,在他人生的這個選擇過程中,甚至在他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沒能起到應有的引導作用。 之所以想起這個故事,是因為這兩天被熱炒的蔡美兒的“中國媽媽”之說。雖說蔡女士言語行動有過頭之嫌,所採取的育兒方式也並不具有普遍意義,而且也不能真正代表咱們這些“正宗”的中國媽媽,每位中國媽媽都不情願就這樣被她Amy Chua輕而易舉地給“代表”了。但是,我們在激動之餘,是否可以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蔡女士的許多基本教育理念並非毫無可取之處。我們在指責批評蔡女士的具體做法的同時,也不能不承認,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無疑會促使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 或至少是少走彎路。 如今人們只要一談到東西方教育,似乎就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與中國的嚴教相比,歐美國家的教育的確要寬鬆許多。然而寬鬆不等於放任自流。正如我在前一篇“由中國式‘虎媽’所想到的”所舉的例子,很多重視教育修養較高的美國父母,他們對於孩子的管束和教育,其嚴格嚴厲的程度,一點不比中國人遜色。其實說白了,大家的理念雖然大同小異,目標卻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孩子有個光明的未來。更通俗一點,就是期望他們將來生活得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許多人認為蔡女士太功利俗氣,把人生的成功局限於得大獎,上名校,掙大錢。但是,如果我們捫心自問,每個父母包括美國父母,對孩子難道不都是懷着同樣或類似的希冀嗎?至於孩子能否實現他們的願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除了學校和家庭教育,更取決於孩子自己的天賦資質,以及後天的理想與奮鬥精神。 現在似乎已經有了普遍的共識,教育的作用不僅僅是培養社會精英,更重要的是培養有文化的合格公民,培養有一技之長能夠自食其力的各類人才。所以對孩子實施教育的意義,已經不是說能否把他/她推向成名成家的所謂成功之路,而是讓他/她能夠在這個競爭愈來愈激烈的社會上站穩腳跟。對於我們這些沒有任何社會背景和經濟基礎的第一代移民來說,如果不腳踏實地地培養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爭得一個立足之地,我們又能給予孩子什麼呢?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孩子自然也有他們的夢想。怎麼樣引導孩子,使他們的夢想更靠近現實;怎麼樣幫助孩子搭起一座通向理想與夢想的橋梁,這就是我們做父母責無旁貸的職責。孩子人生的航船要他們自己去掌舵,我們做父母的不能試圖去掌控。但是在必要的時候,父母必須給予導航。記得魯迅的一句名言,“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我把它稍加改動,“人必生存着,夢才有所附麗”。生活就是這樣嚴峻,難道不是嗎? 但願蔡美兒的一部關於“中國式虎媽”的書不僅能夠引起我們批判的思考,更能夠喚起我們審視的警覺。矯枉過正不好,因噎廢食就更可怕,揚長避短才是我們的目的。 想想“中國媽媽”這一稱號,她也沒什麼不好。只要有我們的兒女們,在他們未來無怨無悔的人生路上的優秀表現,我們就一定會為“中國媽媽”這一稱號而驕傲和自豪的。 2010年1月15 日 其他相關博文: 由中國式“虎媽”所想到的 從“父母皆禍害”看中國父母教育理念的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