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怡然 |
|
留言时间:2010-11-18 09:49:10 |
|
|
阿妞:
谢谢高见。中美之间初等教育的比较结果,是很具有讽刺意义,尤其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回首。 |
|
|
|
作者:阿妞不牛 |
|
留言时间:2010-11-13 21:55:52 |
|
|
俺最喜欢的是1980年中国专家考察美国教育的报告精华。他们最可惜的是忘记考察询问美国学生心中的偶像是谁:篮球明星,摇滚歌星,甚至是坐牢的老爸。绝对没有雷锋王杰什么的。 如今中国进步了。孩子们的偶像是李刚。 |
|
|
|
作者:怡然 |
|
留言时间:2010-11-12 09:04:42 |
|
|
百草: 这确实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学习好学理工的都当工程师去了;天天玩,学管理的以后都去管理工程师去了。”人,总是会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吧,各喜一精使然。 谢谢评论,祝周末快乐! |
|
|
|
作者:怡然 |
|
留言时间:2010-11-12 08:58:56 |
|
|
米笑: 你说得真够精炼的,国外培养的是帅才;中国培养的是将才。那两者是各有千秋了,将帅不分嘛。呵呵,有趣。谢谢评论。 |
|
|
|
作者:怡然 |
|
留言时间:2010-11-12 08:54:42 |
|
|
欧阳:你的亲身经历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能说明很多问题。比如说被比较的人在整个人群中的位置很关键,象你后来就读的常青藤学校里,中国人虽然仍旧领先,但是,已经和美国学生所差无几了。因为能够进入常青藤学校的中国人和美国人,本身都是拔尖的人才。所以,比较只能是在同等水平的学生之间进行,不然就没有意义了。
另外,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人走向社会后是否成功,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有个人素质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的确,要想将各个国家间教育体制的优劣比个淋漓尽致,也是很难的,标准是个大问题。
谢谢你的评论! |
|
|
|
作者:怡然 |
|
留言时间:2010-11-12 08:35:23 |
|
|
重金属:
你的第一条评论写得非常中肯,读了觉得很有道理。中国基础教育中缺乏的是循循善诱式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生硬的灌输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美国的中小学实际上是特别注重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昨天的老兵节,每个学校都搞纪念活动。这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对于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你的第二条评论,我不大喜欢。漫骂总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尤其是当对方与自己意见相佐时,可以慢慢说理,以理服人嘛。退一万步,也可以求同存异,对不对? |
|
|
|
作者:百草园 |
|
留言时间:2010-11-11 19:12:17 |
|
|
怡然,这篇文章很有趣。
我大学的同学里学习最好的几个,到现在都业绩平平,而当年那些不用功,在班上学习中等,比较会玩的,好像都混的更好。
这就是普林斯顿学生说的,学习好学理工的都当工程师去了;天天玩,学管理的以后都去管理工程师去了。 |
|
|
|
作者:米笑 |
|
留言时间:2010-11-11 15:50:25 |
|
|
好文。 中国的学校以考试为目标,象考试补习班。国外的教育更象教育。所以国外的帅才比较多,中国的将才比较多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11-11 08:34:00 |
|
|
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可惜答案可能太复杂了。关于美,中的对比,中国的数理化在中学阶段的领先是肯定的,而且不是一点点。现在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招收了不少中国学生,这个差距就明显了。至于说中国教育对个性的压抑,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但现在与八十年代比肯定有了很大变化。另一个问题是,两国的人群中本身就散布很大。如果只比最好的,或只比平均水平,都可能失之偏颇。
记得刚到美国留学(研究生)时,在一所排名30名左右的学校。当时中国学生的成绩比老美要高出一截。做助教时,我发现那里的电机系学生连欧姆定律都不知道,还振振有词地说“中学教的,你还指望我记住啊?”当时对于崇美的我来说真是跌破眼镜。但是后来转到一个排名10以内的学校,那里中国学生仍然大多领先,但与当地学生就没啥差距了。当然,我们在中国的中学教育是文革中受的,很可能不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我只是想说,以个人经历来比较两国教育不一定靠谱。象博主提供的这种系统研究就会好些。
另外,教育是社会的不可分的一部分。学生以后的成功程度不仅与教育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反过来,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社会中更好生存,所以其风格,特点也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在不同国家的比较中,如何选取公正的指标也是一个难题吧。 |
|
|
|
作者:重金属 |
|
留言时间:2010-11-11 08:22:02 |
|
|
若不知道中国的教育在这一方面有多失败, 看看联网上有多少糊涂蛋,糊涂蛋有多糊涂就知道了. ----就看万维的伊萍,解滨, 兰冠云, 和滚蛋的吾丁就行了.
多了去了...不洁之人, 刚之柔, 李永日, VIEWER, .....记不住哈. |
|
|
|
作者:重金属 |
|
留言时间:2010-11-11 08:17:54 |
|
|
中国的教育也有失败之处. 一个最重要的失败之处就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国外不但有很强的宗教组织和气氛可以给年轻人以信仰和道德标准(对错令当别论, 但人类留下来的东西大都是有利于其, 其, 其民族繁衍发展的),学校里也加入了很多对社会,道德认识和规范的东西,而且还做得非常细致,入心.我偶尔看到过一个初中学生的作业竟然是写关于性和毒品方面的一篇小短文,其文中说到了诸如什么样的行为是性骚扰,如何避免成为毒品的受害者之类的话题. 反观中国, 估计到了三十岁,还不清楚有的事倒底是玩笑还是性骚扰.....
国外的学校,社会, 新闻对人的爱国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手段更是值得中国的教育(部)人员用心学习和总结. 爱国主义不能强迫,不能枯燥无味地灌输, 人是复杂高级的动物,越强迫灌输,越可能走向逆反.以我个人的经验, 中国大学生爱美国的比例会远远远远大于爱中国的比例. 我个人是"爱国",是出国5-6年之后,接触到轮子,民运后才开始哈.
轮子,民运是我爱国的启蒙者.你说,中国的教育,在这些方面,是不是很失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