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准备好面对死亡的人,才是真正预备好去面对人生。
朋友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却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会死。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的事,没有关切自己的人生何去何从,更没有预备自己的死亡。
如何预备自己的死?如何面对死亡?死前我要怎么生活?现已96岁的葛培理牧师在他不久前出版的新书“如何面对死亡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布如斯教授(F. F. Bruce)说过:“有些人把基督当作传说、神话、理想的观念。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从未作过历史考究!因为连从非基督教的历史来源中,我们都可找到资料,如第一世纪的罗马史学家塔西图(Conelius Tacitus)对基督其人就有详尽的记载。”
法国思想家卢梭(Rousseau)
对于复活节,我们知道些什么?
知道这一天是耶稣基督复活的日子,只能说明我们掌握了常识。
知道耶稣因复活,就成了“初熟的果子”,只能说明我们背熟了圣经。
知道到耶稣的复活打破了死亡的垄断,只能说明我们学会了神学。
知道耶稣的复活,使我们现在就活在新的生命之中,才依稀摸到了
人生无论在学习,工作,家庭还是教会,无论做什么,都要像服侍神的态度而做,靠神,竭力,卓越。因为都是服侍神,见证神,荣耀神。每个人“总要做神的仆人”。圣经对服侍的有三个宝贵的提醒和应许。
1. 不要动摇,服侍不会是徒然的。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当耶稣降生时,天使向牧羊人宣告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0-11) 当我们决志信主时,我们向神祷告,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耶稣是我们的救主和主包含的是什么意思呢?
救主
Stanley J. Grenz博士曾总结出后现代社会的七个特点:相对主义,无绝对真理,多元化宗教,无道德标准;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不负社会责任,不委身团体;自治主义,不服权柄,没有权威;现实(实用)主义,专注实用效果,不管对错;物质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对属灵的事无兴趣;情感至上,注重感受,感觉,感性,情感和
传福音的20种方式
1. 带领某人去教会或参加教会的特别活动,然后一起去吃午饭,探讨对教会的感受。
2. 给某人写信,email或text,谦卑地谈到你自己信主的经历和福音的内容。之后问他们如何看待这封信。
3. 邀请同学,朋友或邻居到你的家里吃饭,谈论自己的信仰经历。
4. 给人送一本可以帮助
写《战争与和平》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到处寻找人生的意义,却发现万事皆空。后来,他的发现使一切为之改观。
他写到:
我开始尝试接近人群中贫穷﹑简单的信徒,他们是殉道者﹑修士和农民。我越思想这些淳朴百姓的生命,就越发深信他们信仰的真实性。
而惟有真实的信仰能给人生赋予意义,并
人的败坏腐败有社会的原因和别人的影响,有魔鬼撒旦的权势和辖制,也有我们自己自私私欲和肉体情欲的放纵和体贴。圣经以弗所书讲到我们本来是死在过犯罪恶当中时,特别指出: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著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
人们常常纠结争论基督信仰是否是一次决志信主,就永远得救了。得救之后,会不会有人离经判道而失去救恩。确实我们看到有少许人信主受洗了,后来离开,好像不信了;而且有人自己宣称不再信了。历史上甚至也有知名传道人后来宣称自己离开基督信仰了。
其实圣经有很清楚的启示。对于一个有真实基督信仰的人,主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