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节论圣灵充满
1) 人所做的不如圣灵工作的亿万之一,若圣灵不工作,人所做的都归于空。
2) 传道人未被圣灵充满前,只能抬人进天国,步步艰难,亦抬不进。被圣灵充满后,有主亲自赐下的能力,神自用汽车送人进天国。
3) 真圣灵充满还是假圣灵充满,要看有没有能力为主作见证。
4) 满有爱人灵魂的心是圣灵充满的凭据。如所得的灵恩不能增加爱心的就不是真灵恩。圣灵就是爱火,在我们心中不住地焚烧。
5) 主对我们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充满主的话,就是充满主的灵。
6) 倒空自己、顺服神旨,凭着爱心专作见证,才是追求和持守圣灵充满的正当途径。
7) 人人需要被圣灵充满,每天要被圣灵充满,永远被圣灵充满。
8) 传道人不得圣灵的洗,不如不传道。
9) 中国教会不是缺少传道人,乃是缺少被圣灵充满的见证者。
10) 内心清洁,即能被圣灵充满,罪拦阻我们被圣灵充满。
11) 圣灵充满乃是圣灵在信者里面成为泉源,而且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直涌到永生。圣灵充满,是当前教会最大的需要。
──宋尚节博士日记摘录
宋尚节博士生平简介(李亚丁)
宋尚节于1901年9月27日出生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凤迹村的一个牧师之家。由于基督教于十九世纪中叶即传入莆田,宋尚节之父宋学连成为最早接受基督信仰的信徒,并于16岁时得入福州神道学校接受神学教育,毕业后回家乡传道,此后担任美以美会的牧师达44年之久。宋学连25岁时娶亲,新娘为其父辈指腹为婚所定,原来自于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婚后在宋学连的引导下接受福音,受洗归入基督的名下。夫妇二人共养育孩子十一人,七男四女,但其中一兄一妹早年夭折。宋尚节排行第六,乳名主恩。宋学连是位信仰虔诚,为人正直的牧师,虽作为一个传道人,收入菲薄,但与妻子省吃俭用,除日常生活所需外,结余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久而久之,家中藏书颇丰,故宋尚节自幼即随父读书成习。
在信仰方面,宋尚节也受父亲影响极大。忆及此,宋尚节曾说:"感谢主赐给我这位爱我教我喂我灵粮的父亲,不然怎有今日之我?......我虽是黑暗,却有光明的父亲照耀在我足前"。
宋尚节六岁时,全家由凤迹村迁往兴化居住,父亲宋老牧师出任兴化福音书院的副院长。每逢主日,小尚节都参加教会的主日学,信仰的种子由此播撒在他的心田。1909年,兴化教会举办大型奋兴布道会,盛况空前,给宋尚节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其日后布道生涯中,他常常提起那次布道大会,并以之为自己的动力和楷模。这次大会给宋学连牧师主持的美以美会兴化教堂带来了大复兴,历数年而不衰。会众由数百人一下子猛增到二、三千人,以致教堂容纳不下而不得不每主日分三次进行崇拜。宋尚节年少时就已充任临时执事的角色,为父亲分担些教会事务。1913年,宋尚节进入美以美会所办中学读书,在学期间,他也经常跟随父亲到乡村去布道或售卖圣书和福音单张。有时父亲因生病或外出时,他还要代父亲主领聚会或讲道,颇受信徒欢迎,因此博得"小牧师"和"小圣"之称。
由于父亲收入有限,子女多,故生活拮据,以致宋尚节读中学时,仍身着短衫,赤足上学。但他聪颖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四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为能够体面地上台领取文凭和奖品,他父母才节衣缩食,为他做了件长衫,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穿上长衫。
高中毕业后,宋尚节原本希望升入在南京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就读,但因政局动荡,学潮不断,难以潜心于学问,于是萌发去国外读书的念头。但却因经济上的缘故而遭到父亲的反对。后经美籍传教士鼎力相助,为其申请到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及其免学费的奖学金;又得父亲朋友资助旅费,宋尚节终于如愿以偿,于1919年2月经上海启航,赴美留学。
宋尚节在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主修化学,一边刻苦攻读,一边打工赚取学费,十分勤奋。192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学士学位。接着,他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终于在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
宋尚节的学识与干才受到其所在学校一位教授的赏识,有意推荐他赴德国继续深造;同时中国国内的一所医科大学亦欲聘请他为教授。正当他为前途面临选择之时,圣经中的一句话:"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清楚地进入他的内心。次日,又有一位牧师来访,见面后就对他说:"你并不像一个科学家,你倒像一个传道人",并勉励他去读神学。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他打消了赴德国求学和回国任教的念头,而决定去读神学。在那位牧师的帮助下,宋尚节于1926年9月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学习。
入学后不久,他即发现该神学院所传授之神学课程与其信仰格格不入,这使他焦虑不安。1927年2月10日夜晚,宋尚节经历了属灵生命的更新,在其《我的见证》一书中,他称"那晚上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我的灵性的生日"。自那日起,宋尚节的性情发生很大的变化,逢人就传福音,见证神在他身上所行之奇事。他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时而欢乐感恩,时而流泪感叹。这些行为被人看为怪异,学校当局以为他患了精神病,遂强行将他送进疯人院。他共计在疯人院里度过193天,这段日子对他的个性与脾气确实是个极大的试炼。但也就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把圣经读过四十遍,获益良深。后经好友力保,以及中国领馆人员的交涉,他才得释放。获释后,他先在辛辛那提小住一个月,然后经西雅图搭船回国。途中,他做出惊世骇俗之举:将其所拥有的学位证书及荣誉奖章等,皆抛入海中,以示其决意效法使徒保罗,轻看世界名利地位,献身传道的决心。
1927年11月,宋尚节抵达上海,旋即返抵故乡兴化。初始时,他一面在教会学校教书,一面传道。1928年,他辞去教学工作,开始全职传道生涯。同年,他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余锦华女士结婚。因其长年奔波于各地传道,故婚后二人聚少离多。
在1928-30年间,宋尚节外出传道的脚踪由近及远,先是在附近沿海一带的城镇乡村,再扩展至厦门、漳州和泉州等地,足迹遍及闽南、闽北及近海岛屿,声名远播。
1930年冬,宋尚节被教会差往北方考察平民教育运动。他先赴湖州参加华东基督化家庭大会,期间,经广学会西籍女传教士梅立德夫人(Mrs.
F. R. Milican)的发现与推荐,他受邀在大会上演讲。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湖州各教会、学校和医院等纷至沓来,邀他前去布道,由此打开了宋尚节远赴各地巡回布道之门。湖州之后,宋尚节继续北上,先后到杭州、上海、南京、北京、保定等地访问,最后到达河北定县,拜访了著名平民教育运动领袖晏阳初。虽然他对晏阳初的工作十分敬佩,但他却认为此等运动并非乡村教会之必需。归途中经上海时,宋尚节又应邀到各教会讲道,他还特意拜访了石美玉和胡遵理所创立的伯特利教会。此时的宋尚节在讲道内容上,已不再是风行一时的社会福音,而是紧紧扣住"十字架"、"重生"和"耶稣宝血"等基本要道。宋尚节的布道恩赐与风格深得伯特利布道团的赞赏,彼此甚为相契相通,这些为他们日后的同工合作奠定了基础。
宋尚节回兴化后不久,即应邀到江西南昌、九江等地主领奋兴会。自那时起,他的讲道锋芒所向直斥人的痛处----罪。凡前来听他布道之人,无论教牧人员,还是普通会众,无不为其所感,认罪悔改者不计其数。宋尚节的声名也随之远播。
1931年5月,宋尚节应邀参加伯特利布道团。该团共由五人组成,其他四位是计志文、李道荣、林景康和聂子英,计志文任团长。他们巡游全国各地,举行奋兴布道会。时常在一天当中有三、四场布道或查经聚会,他们按着各自的恩赐,分工合作,配搭事奉,通常由计志文和宋尚节担任讲员,主领聚会,其他三人带领唱诗或充当翻译。在差不多三年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北三省、西南各省、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北京、天津等十三个省区,一百多个城镇,行程约五万多哩,带领十万人归主。
1934年,宋尚节离开伯特利布道团后,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布道家,先后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广东和福建等地布道,所到之处,点燃属灵奋兴之火,归信基督者甚众,其影响远播海内外。
从1935--1940年期间,宋尚节马不停蹄,海内海外四处奔波布道。1935年,应南洋华侨教会之邀请,前往菲律宾、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和苏门答腊等地主领奋兴聚会。1936年,他应邀赴台湾,在台北、台中和台南等地布道。在他人生最后几年里,他跑遍中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先后到厦门、汕头、兴化、南京、太原、温州、西安、信阳和上海等地;他的足迹也踏遍东南亚,如缅甸、马来半岛、沙捞越、越南、泰国和印尼诸国,向各地华人华侨布道,为各地教会带来极大的奋兴,可谓果实累累,且效果长存,经久不衰。至今在老一辈中间,尚有多人声称他们是宋尚节当年所结的果子;甚至许多老牧师和教会领袖是因当年宋尚节的奋兴激励,奉献自己的一生给基督。
宋尚节被人称为"一根蜡烛两头点"的人。他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工作、布道起来又很拼命,从不顾惜自己,久而久之他的精神和体力严重透支。1940年,他终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终于1944年8月17日在北京德国医院安息。王明道先生为他主持了追思礼拜和葬礼,赞其为"诚实正直,毫无虚伪"的一代属灵伟人。逝世后,他被安葬在北京香山。
其它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