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准备好面对死亡的人,才是真正预备好去面对人生。
朋友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却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会死。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的事,没有关切自己的人生何去何从,更没有预备自己的死亡。
如何预备自己的死?如何面对死亡?死前我要怎么生活?现已96岁的葛培理牧师在他不久前出版的新书“如何面对死亡”给予我们一些答案。在此摘要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在我死亡之前。
两个基本的问题
在我们死前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定要得到解决。
第一:“我已准备好吗?” 你是否已承认你的罪过,恳求耶稣基督进入你的心中,掌管你的生命呢?全世界无数的基督徒已得到确据。“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马书十:9)
但基督徒的生命并不在此结束!下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以后我要怎样生活呢?” 就是说在你死亡之前,你要怎样服事神和人呢?你是否把你的生命,投资在那些有永恒价值的事情上呢?“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哥林多后书五:9一10)
圣经说,有一天我们全都要向耶稣交账(彼得前书四:5)。我们要站立在基督的审判台前(罗马书十四:10)。到那日,我们在地上的工作要成为过去。我们向邻居讲论基督的爱,和为宣道作的奉献,帮助传福音工作的机会都要成为过去,不再有机会把我们地上的财物与饥饿的人分享了。如果我们在地上把神赐的恩典抓紧不放,那时已后悔莫及了。
最终的人生检验
当我们要建造一所房屋,必须先立下根基。然后选择材料建造墙壁、地板、和屋顶。有些建筑物建成,早巳准备作“人为的商品废弃”(planned obsolescence)。从远处看,可能很壮观,很新颖,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基督徒的根基是耶稣基督。人生要在这根基上被建造,建造的工程一定要经得起最终的试验。最大的考验是在基督的审判台前。那时,我们要得到我们的赏赐。
圣经用以下的一番话来解释建造的过程。“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哥林多前书三:ll-15)
我们会依照我们工作的内在动机和工作的性质受审判。如果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自私的动机和个人的利益,尽管在我们的亲戚朋友看来是超卓有成效,但神知道我们的内心。
我们也会按照我们的才干受审判。有些基督徒较其他人在体力上、经济上、或才智上更能干。一位靠微薄养老金过活,但忠心地教导她小孙儿读金句的祖母,在受审判时,不会将她的一点点宣道奉献,来与住大房子,有两份收入的成功商人夫妇的奉献相提并论。一对退休夫妇每星期计算奉献,从来没有把奉献数目透露出来;一位志在扬名的百万富翁,要求把他的大名刻在彩色玻璃窗上,以便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他所奉献的东西——二者不会受到同一方式的试验。
基督审判台的希腊文是别玛(bema),这也就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中的裁判席。这别玛就是审判官坐的席位,不是要惩罚比赛的人,而是要颁发奖品给优胜者。基督徒站立在基督别玛前的用意,是为了要按照他们的工作而得到奖赏。当基督再来时,每一位基督徒都会站立在别玛前,不是观众,而是被裁判的人。圣经没有说这审判会在什么地方。成亿的信徒站在那里,按逻辑是难以想像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是我们全都要报到。在基督的审判台要举行毕业典礼。那时,每一位信徒都会因他的工作得到奖赏。新约称这些奖赏为“冠冕”。
无疑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某些人得到冠晃,某些人却得不到。最卑微的仆人,可能比留下大笔遗产给教会和名字刻在大门口铜板上的大慈善家,得到更多的宝石。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却很难得偿所愿。但我们晓得,耶稣知道我们的心思和真正意向,问及我们在暗中所做的事。“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书十五:58)
满有确据的信心
在基督徒去见主的最后几天,撒但会企图盗走他的平安。因疾病或痛苦引起的软弱或心思的混乱,会使甚至最伟大的圣人,也有怀疑的时刻。
在美国,有一位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圣经学者,在他死前,他常常打电话给我,要得到他永远得救的确据。起初我不明白,为何这位合神心意的人和圣经研究者,会对他的价值发生怀疑。然而,我发觉这个问题并非绝无仅有。亲人应该预备提供帮助和盼望,但不要引起他的内疚。
在我们这一代的妇女中,很少有人像彭柯丽(Corricten
Boom)那样,对世人有深远的影响力。她在自传中这样写道:“痛苦是基督徒见证的试金石。”迈伦德牧师(Pastor Chuck Mylander)在她第一次引起瘫痪的中风后,时常去探望她,只有一次他见到她为自己的需要而难过。在中风的病人中,怀疑神的同在,那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罗斯韦(Pam Rosewell)解释了彭柯丽不能完全表达的感受,当他问彭柯丽是否如此时,眼泪从她皱纹满布的面颊流 下。“迈伦德牧师取出圣经读马太福音第廿八章。在那里耶稣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他提醒彭柯丽这个应许,是给那些献身自己来完成大使命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位忠心传福音的人。这时,她容光焕发,满怀信心地说:‘常 在、常在、常在。’”
当最后的时刻来临,神的能力必战胜一切,信徒必享受祂慈爱膀臂的安慰。
平安道路的记号
赫伯特洛耶(Herbert Lockyer)讲及他找到一本古书,名叫《死亡艺术之书》。那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书中讨论了基督徒面对死亡的五个重要试探。这里把它们用现代的语文写出来,因这些是很值得我们省察的。
第一,必须保持信心。在临近生命终结时,疑惑油然而生。不管基督徒在信心的旅途中走了多久,似乎都会有疑惑;就像彭柯丽那样,有时产生了疑问。我们像小孩子一样,须得常常提醒我们是神所爱的。
第二、必须避免自暴自弃。魔鬼的另一个诡计,是把过去的罪恶带来,在基督徒的心思中巡游。我们已得赦免,无须把过去的罪孽,拉出来重新审判。“众先知也为祂作见证说,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使徒行传十:43)
第三、必须避免烦躁。当我们因年纪老迈、疾病、或意外而要等待时,我们应该忍耐,等侯最后的终结。鲍勃皮尔斯博士(Dr. Bob Pierce) 因患血癌,来到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在他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写道:“现在我完全住在‘神的房间’里,人类已知的技术不能延长我的寿命。我是在那人和科学不能到达之处,荣耀地生活和工作,这是神迹开始之处。如果最伟大的人类技术和聪明才智能够做到,就不需要神,也就不是神迹了。神迹在超出人类才智和可能成就之处开始,这是神的房间!” 鲍博土忍耐,但存着盼望,一直到他离开世界。
第四,切不要自命不凡。当撒但不能动摇信徒的信心,也不能使他自暴自弃或烦躁时,它可能用属灵的骄傲来试探他。它可能使他夸口说:“看看我成就了多少大事,对主的事奉多么了不起!”圣经教导我们,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二:8-9)
第五,不受短暂的事物支配。我比其他人更能明白这点。我们全都被我们的财物占有和被世俗的责任缠身,以致我们的心思放在暂时而没有永恒价值之事情上,没有把我们自己向神完全委身。
我们可能没有遇到这一类的试探,但如果我们遇到时,我们必须记得圣经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书十:13)
我到天堂后的五分钟
内子剪存三十年前刊登在《慕迪月刊》里的一篇文章。当她把这篇文章交给我时,我正撰写这本书。我惊讶于神刚好在正确的时刻把资料带给我们。在本书的开始,我引用我岳父的评论:“只有那些准备好面对死亡的人,才是真正预备好去面对人生。”我要知道怎样生活,从而使我可以学会怎样去面对死亡。事实上,最终的考验可能就在明天。
五分钟之后……可能是瞬息间,也可能是在等待了数月之后;但不久,我将会站立在我主面前。然后就在一刹那,所有的事物都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突然间,我认为重要的事——明天的工作,筹划教会的聚餐,欲求取悦我周围之人的成功或失败——已完全无关重要了。那些我极少关注的事——对隔壁邻居讲论基督,为在远方的圣工恒切祷告(那祷告是多么短啊!),承认和放弃隐而未现之罪——会显得清晰和持久。
在我到达天堂之后五分钟,我会被我所知道,却从未明了的真理所震撼。那时,我会知道在神眼中首要的事,就是我在基督里。当我与祂保持密切的关系时,我会作取悦祂的事。我会知道重要的不仅是计算我奉献的数目,而是视乎我怎样奉献——和我留下多少给自己。在天堂,我会全心全意地希望我能收回白白荒废之时间的千分之一。我希望能够收回那些本可以用来荣耀我主,却没有这样做的无数次的交谈。
在我到达天堂之后五分钟,我相信我会全心希望我曾更忠心地研读神的话语,和藉祷告等候祂——以致我仍在地上时,可以合乎祂心意地认识祂。我会思潮起伏,默想让我进入天堂之神的恩典。我想到何以我在地上毫无目的地生活,我会盼望能弥补——如果一个人可在天堂盼望弥补的话——但已经是太迟了。
天堂是真实的,地狱也是真实的。一个人与永恒不外是一口气之差。不久我们会来到我们宣称所事奉之神的面前。为什么我们生活得好像救恩是梦幻一一好像我们不知道救恩的样子呢?“若有人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可能仍有短短的时间,在我们面前有新的一年,愿神帮助我们在将来后悔莫及之情景的光照下,去过现今的生活!
向往归家
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天堂的喜乐正等待著我。我最大的愿望是,一边过今天的生活,一边预期灿烂的明天,且准备好受欢迎地归回神永恒的天家。你愿否与我一同走这条蒙福的道路?
其它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