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父母懂得怎样帮助儿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让孩子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对神、对待父母及对待自己和他人。
1. 对神的态度
你的儿女敬畏神吗?有否遵行圣经的教导?「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九10)有智慧的父母,不单自己敬畏神,也会带领孩子认识并敬畏神。
现在很多学校不教导孩子认识神,还教小孩世上没有绝对标准。社会学家Christian
Smith与他的同僚几年前曾访问过230位青年人,问关于道德与他们生活的关系,访问结果是:很多青年人做事没有考虑道德因素,多数是凭感觉:「我觉得好就做。」他们不懂「感觉好」不一定对。感觉好就做,与人相处很容易引起冲突。待人处事要有客观的原则,客观标准必须由神来定。「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三16至17)孩子敬畏神,能分辨善恶,作父母的才不必担心他们行差踏错或受坏人欺骗。
2. 对人的态度
孩子与人相处的情况如何?他有好人缘吗?会爱管閒事吗?喜欢做领袖吗?或情愿做跟随者?一个人的短处多半是他的长处。比如,爱管閒事的人可能有行政能力;爱指挥的可能有领导才能;胆小的不会做领导,但思想可能比较周密,不冲动行事。所以,父母要帮助子女发展长处,提醒他们避免把长处变作短处。如果小孩在这个过渡阶段学会与人相处,长大后,人际关系也会好些。
3. 对自己的态度
孩子怎样看自己?骄傲、自信吗?抑或过于自卑?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吗?做事谨慎或是粗心?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十二3)神给人不同恩赐,不需要与别人比较,只要善用自己的长处,忠心服侍神,服侍人。父母的教导应该是:尽上自己的本分便足够了,不要跟人比较;否则对错焦点,不是骄傲,就是自卑。神没有叫我们与别人比才干,他只要求我们忠于职守,尽力而为。教导儿女也应用这个准则,不要给儿女不必要的压力。
4. 对父母的态度
孩子喜欢亲近父母,抑或避开父母?这是沟通问题。六到十二岁的孩子开始有思想,常问为什么,父母需要给他们安全发问和表达内心想法的环境。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满,为什么不高兴,这样才可了解并帮助他们。沟通是双向的,需要花时间。所以,如果父母只想速成管教,不愿花时间了解他们言行背后的动机,子女会开始有反感,不服气。这就不仅会犯同样毛病,更严重的是和父母的关系会疏离。
「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箴言二十5)有一个12岁的女孩回家闷闷不乐,说不喜欢她的学校,要转校。父母就坐下来与她详谈,发觉她爱作领袖,常要同学跟着她的意思做,同学们不听,她就生气,朋友便愈来愈少,直到她觉得被孤立,所以说要转校。明白了情况,父母便帮助她改变这种霸道行为。希望各位父母作明哲人,用祷告的心了解孩子,好诱导他们改变偏差的心态,建立好的品格。
基督徒父母了解子女后,还要带领子女祷告。有偏差的,便要向神认罪,让圣灵唤醒他们的良知。小孩子也需要认罪悔改,求主以宝血洗净罪污。若单单着重外表改变,内心没有更新,就不够彻底。人靠自己改过,培养好的品格,非常困难,需要有神的帮助和提醒。「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今天,不管大人与小孩,若要得胜,就要倚靠主耶稣。
父母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如何耐心地帮助子女胜过心中的歪思邪念。用圣经的真理来教导他们,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一夜做得到的事。所以,父母要把握机会,用实事为例,教导子女培养好的品格。
5. 对金钱的态度
有一个11岁的女孩,常常要求爸妈买新衣、玩具给她。这是一种贪心与爱虚荣的表现,父母看在眼里。因此,当她要求再买东西时,他们先对她表示知道新东西会带给她快乐;不过,他们问她每一次买新东西到底使她兴奋多久?他们把她拥有的东西逐件数出来,请女儿回想她玩了或是穿了多少次就厌倦了。这样,女儿明白到自己有贪新厌旧的毛病;父母于是趁机会教导她要为拥有的感恩,因为很多贫穷的小孩一无所有。然后带领她在神面前承认贪心的罪,最后,鼓励她把一些好的东西送给一些可怜的小孩;因为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女儿起初舍不得,但当她最后听从父母去做的时候,别的小孩拿到她的礼物所表现惊喜与感恩的表情,使她心满意足,这种快乐竟然超过她收到礼物的快乐。于是,她学会了感恩、知足、慷慨与爱心的功课,好的品格便被培养出来。所以父母们注意日常生活中很多实例可以用作教导子女培养好品格。
摘自莫世淳博士的文章
其它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