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取自小说的最后30页。原著的内容大慨是这样:生在大户人家的才子少爷陆焉识,懂多国语言,也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在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干预下陆焉识被迫娶了娘家侄女冯婉喻。为此他逃离出国留学。陆焉识取得博士回国后过着潇洒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好景不长,五十年代陆焉识被打成“右派”。在多次运动中,他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甚至判了死刑。妻子婉喻忍辱负重被“潜规则”才为他换成无期徒刑。这位学识渊博的留美博士在西北荒漠上被“改造”了二十年。这样的“改造”最终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妻子的爱。“文革”结束后,终于回家的陆焉识面对他的是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患上失忆,一个根本不认识自己、不接纳自己进家门的妻子,一个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一生沉沦终成俗庸市民的儿子排斥他、利用他。才貌俱佳却成大龄剩女的小女儿对他也是爱怨纠结。
导演张艺谋经过“超生”风波之后,再次携手他的“哥们” 巩俐,加上陈道明和其他当今中国实力演技派的演员们助阵,把小说的后面30页,经过著名编剧邹静之的艺术再创作,集中演绎出人间最需要,最能感人肺腑的爱的主题,使电影超越小说的艺术境界,达到目前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准。
电影的情节与原著不同:1970年代初,劳改犯陆焉识在一次迁移途中逃跑。但他还没逃回家,组织已在他家布下埋伏。当时才十多岁的学芭蕾的女儿丹丹一心想跳《红色娘子军》主角吴清华,为此她恨父亲,要与父亲划清界限,阻止父母见面,并向领导告密。在火车站分离十多年的夫妻近在咫尺,却被活活阻隔,陆焉识被捕抓回监狱,冯婉瑜拼命想见丈夫,被撞得头破血流。文革结束后陆焉识被平反回家,家里已经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芭蕾,做了一名纺织女工;失忆的妻子不再认识他,将他和行李扔出去。无奈的他只得住在附近一间狭小的仓房。二十年的分离,婉瑜仍在等待自己的丈夫归来。每月5号去火车站接陆焉识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盼望,风雨无阻没有间断。为了重新走进自己的家门,唤醒妻子的失忆,陪伴生病的妻子,陆焉识采用各种办法,充当多种角色,又是修钢琴的,又是搬箱子的,又是为她念信的。然而,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妻子认出自己就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一年又一年,陆焉识最终意识到,也不得不承认,爱的现实就只能是相互的期待,却又不能达到。电影结尾:若干年后,一个隆冬的5号清晨,陆焉识这个念信的人在厚厚的雪地中,脚踩三轮车带着妻子婉瑜去火车站,手里拿着写着“陆焉识”三个字的牌子,等待丈夫陆焉识的归来。
从小说到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路线,那就是爱的归来。本来对妻子没有爱的陆焉识经过那个时代的洗礼,拿走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青春,才华,博士,教授,理想,最后才发现生命中最宝贵的是爱,夫妻的爱,家庭的爱。电影演绎的爱是一种人们心中渴望却常常不可及的爱,一种“痴”爱,妻子对丈夫一生持久的爱和等候,丈夫对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妻子的无条件的爱和呵护。而这种爱中包含着信心和盼望。圣经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这种爱只有耶稣基督曾经在地上启示我们,并且真正活出。基督的爱是永远的,无条件的,舍己的爱。难怪圣经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领受基督的爱的人们,才有可能体会真爱,才有可能有被爱的满足,也才有可能在生活和关系中活出这种人们心中渴望的无条件的爱。
1990年,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圣经学院和神学院院长罗伯逊.麦奎肯(Robertson McQuilkin)宣布辞职,回家全时间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穆丽儿的生活起居,一直到2003年妻子离世回天家。有一次作家杨菲力去看望他们,看见罗伯逊正在喂妻子吃饭,与妻子亲密交谈,唱歌,逗妻子笑,喜乐融融。杨菲力见后感叹道:谁能看得出来,此时罗伯逊的妻子已经不会说话,也不认识面前正在给她喂饭和说话的人是谁。罗伯逊的爱从何而来,他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就是耶稣基督的爱。
归来,爱的归来,这爱是在基督里。
其它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