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自跋拙作七律《满城风雨近重阳-续句 小青》 拙作:七律:满城风雨近重阳-续句 送交者: 曹雪葵 2015年10月19日 满城风雨近重阳,归马蹄沾郊野苍。 魂在山林身在市,琴含心事剑含伤。 陶潜篱下归无奈,屈子茶中落有芳。 最恨擂门不速客,闻声喜看小青狂。 为啥要自跋这首?俺觉得可以之为例讨论些作诗的心得,故也。其实俺颇鼓励诗友们自跋诗作,交流构思过程,蛮好玩儿的。 也是逐句走一遍: 满城风雨近重阳,归马蹄沾郊野苍。 --- 首联俺用风雨中从郊外归来的意境:马可以指代汽车呀。呵呵。下雨了有泥,故有“蹄沾”二字。 魂在山林身在市,琴含心事剑含伤。 --- 第二联就开始虚写了,笔有点儿跳跃。工稳的写法,第二联常实写,第三联再虚写。俺不大遵守古法的,呵呵。咱们坛子里西岭兄、大树兄、还有绿岛兄他们,章法都很工稳,多是循古的路数。 俺的诗,尤其律,有时难懂。太跳跃是原因之一。再加上用典。但:字面上却往往不须读者费眼,即:易懂。这一联即“为啥到郊外涅,因为俺“魂在山林身在市”。既使一联中,俺出句和对句也够跳跃的:出句虽虚但字面还是实,对句却一下子完全虚写了。本来要写成“琴中心事剑中伤”的,用“中”来对应方位词“在”,但细思“在”也是动词。 陶潜篱下归无奈,屈子茶中落有芳。 --- 第三联貌似实写,骨子里却是虚写,用典故来达到比喻的目的。出句之“陶潜篱下归无奈”有这么几层意思: 1:寄人篱下,无奈。咱们说菊花生在篱笆旁边,是能忍清苦,其实也是寄人篱下,莫若生在野外自由。 2:篱下之菊,也可以代指陶潜。那个“归”字,是“归去来兮”之归,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归也。陶潜曾任彭泽县令,见了知府得低三下四,见了知州更得... 他想清廉也清廉不了,咋办?归,无奈而归! 对句“屈子茶中落有芳”之屈子即屈原,古诗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落有芳”也是写菊,来自离骚之“夕餐秋菊之落英”。有诗友问:人家屈原说的是“餐”,不是“饮”,你为啥“茶”都出来了?其实,这就是诗与文用字之区别:诗中有些字不必过度着真儿的。否则诗无法写了。如何把握?常读古诗自知。另外,“吃茶、吃酒”的说法何来,焉知不是屈原的“餐”字而来?其实用“餐”字也可以,但不如“茶”雅致而亲切,菊花茶大家都喝过,不是吗?呵呵。芳即香,用“香”俺觉得太那个。 不得不说,这一联也跳跃得厉害。虽然菊和重阳有密切的近乎不可分的关系,但怎么从“山林琴剑”一下子就跳到写菊了涅?感觉俺下笔时的思路应是从“魂在山林”这个品格描写上跳了过来,因为该品格与菊和爱菊之古人的品格能合一。 不过最跳跃还是最后这联: 最恨擂门不速客,闻声喜看小青狂。 把读者从说古之中一下子拽回了现实:“原来俺光顾了写这首诗了,竟然没听见外面敲门,知道敲门声变成了擂门声,才听见,不由大怒,介素虽这样砸门哪?开门一看原来是小青回来了,见门不开,在那儿“发疯”呢。见了小青,不由大喜。” 这联虽说是跳跃,其实与全篇有一条暗线:“满城风雨近重阳”的作者就是因为要账的喊门,才诗兴顿失,空留下这传世的孤句。于是俺也借这个“喊门”来逗下趣。但非为律之常法也。 有诗友问了:“诗写完了,是不是必须得让读者看得懂?”答:“这个完全取决于作者。俺的做法是:自己喜欢就行,别人看懂了最好,看不懂也无法。”因为保证任何读者都能看懂是不可能的。除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说,每个人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影响他对某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过俺有一个忠告:要是给情人写诗,一定要让她看得懂,非常会出状况的。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