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苏幕遮”三字就知道是外语,对不?其实不是,是咱们新疆古语也,出自龟兹(qiuci)国,就是现在咱们新疆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还有新和这6个县市。网上常见“右”的说:“新疆是跟着满清才进入中国版图的。”,似强调它并非自古就属于咱中国。这“左”的就说了:“不对!新疆自唐代就属于中国。”其实双方都错了,因为新疆自汉代就属于中国!而到了唐朝则已经正式纳入国家区划了。查资料: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即在新疆设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管戍兵二万四千人。其中龟兹在今新疆轮台、库车一带,焉耆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于阗在和田一带,疏勒正是俺的老家喀什。
天啦,俺怎么考证起人文地理来了?赶紧回到“苏幕遮”这个词上来。坦率地说,俺虽胡人,且精通吐火文,却也不懂这“苏幕遮”的准确含义,查资料:原来古龟兹国的高昌地区喜跳“浑脱”舞。“浑脱”者,“囊袋”也:跳舞时舞者用囊袋贮水互泼,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舞者(表演者)为不被水浇到头面之上,专戴一种涂了油的帽子,此帽在高昌语中就叫“苏幕遮”,从而该舞曲乃至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喜欢宋词的诗友大多知道,古人原是“依声填词”的,即先有声谱,再依之填入歌词。可惜这声谱早已丢失,只剩下填了歌词的记录,变成“词牌”,至于肿么唱,到宋代就已经各说各话了。可咱们当年的宋人跟唐人一样,也很喜欢卡拉OK,咋唱?只好根据以前的词牌重新谱曲,即“因旧曲另度新声”也,流传至今,咱们今人,连宋代人怎么唱也不知道了!您说怪不怪?以咱们古人的智慧,能为古琴曲发明了减字谱啥的来记录,咋不早想个法子把这诸多词牌的声谱记录下来涅?网上偶然发现了文革时给毛太祖《沁园春.雪》谱的曲,简直就是现代歌曲么?呵呵
天啦,又走题了。树老根多,俺人老话多啊。呵呵。赶紧介绍【苏幕遮】词谱(摘自龙榆生谱):
【定格】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为例:
上片
仄平平,平仄仄(韵A)。
碧云天,黄叶地。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A)。龙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雪葵以为可以变通
山映斜阳天接水。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下片
仄平平,平仄仄(韵A)。
黯乡魂,追旅思。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A)。龙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葵
明月楼高休独倚。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细品这个词牌的旋律,因三五七言句多,故流畅起伏。上下片虽各有两个四字句,但都在出句的位置,后面接五字句,搭配得当。可见这个词牌颇适合“抒情”的氛围,无论写“欢快喜悦”,还是写“激昂伤感”皆宜。
俺不大喜欢龙榆生谱的“死板”,可以变通的地方,也因某名作如此写或那样写而不敢变通。如上下片里的两个七字句:
中仄平平平仄仄
山映斜阳天接水
中仄平平平仄仄
明月楼高休独倚。
句中连着三个平声,其第一个平声,即全句的第三字,完全可以“中”,即“虽平可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而龙谱却死守“平平平”。俺找到几首古人的《苏幕遮》,附来以证实第三字的平声可以“仄”:
1:苏幕遮.地偏灵(马子严)
地偏灵,天应瑞。
簇簇银花,团绕真珠蕊。
金阕“玉”楼分十二。
要伴姮娥,与月循环睡。
月如花,花表岁。
人到闰年,添个真奇异。
不许扬州夸间气。
昨夜春风,吹送柴门里。
2:苏幕遮.暑笼晴(苏轼)
暑笼晴,风解愠。
雨後馀清,暗袭衣裾润。
一局“选”仙逃暑困。
笑指尊前、谁向青霄近。
整金盆,轮玉笋。
凤驾鸾车,谁敢争先进。
重五休言升最紧。
纵有碧油,到了输堂印。
3:苏幕遮.驿尘飞(王质)
驿尘飞,天意紧。
香雪芝封,犹带吴泥润。
昨夜“宝”奁开玉镜。
一点西风,便觉寒秋近。
白苹洲,红蓼径。
风露凄清,快促黄金镫。
叠叠重重听好信。
掷了碧油幢,更掷双堂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