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套曲【南吕.一枝花】之二:关汉卿的《杭州景》
先读关汉卿的《杭州景》原文: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 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尾】 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接着逐句套入格律,()内为衬字,不算在格律内:
【一枝花】 『中平(下)中仄平,中仄(内)平平仄(韵A)。』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韵A)。』 --- “普”在《中原音韵》中读上声,是仄声字,于是“普天锦绣乡”犯孤平。虽然“曲”不同于“格律诗+词”,但犯孤平也会影响唱腔,应该回避。可关汉卿就是不在乎。哈哈。
『中平(朝)平仄中,中仄(家)仄平平(韵A)。』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韵A)。』 --- “国”在《中华音韵》中读上声,是仄声字。大元新附国=仄平平仄仄,合律。
中仄平平(韵A),『(一)中仄平平仄(韵A),(这)中平中仄平(韵A)。』 水秀山奇(韵A),『(一)到处堪游戏(韵A),(这)答儿忒富贵(韵A)。』 --- 在《声韵音韵》中,“答”读上声。“贵”读去声,是仄声字,出律。
『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去上(韵A)。』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韵A)。』 【梁州第七】,亦简称[梁州]。 『中中仄、平平仄上(韵A),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 『百十里、街衢整齐(韵A),万余家、楼阁参差(韵A),』 --- 元曲中,韵脚的上声几乎都可以用平声代替,所以“齐”字合律。
中平中仄(儿)平平仄(韵A)。 并无半答(儿)闲田地(韵A)。 --- “答”在《中原音韵》里读上声,是仄声字,合律。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韵A),茶园稻陌,竹坞梅溪(韵A)。』 --- 这个意群组织成了四对偶。比较上回张可久的分成了两组二对偶。
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一陀儿、一句诗题(韵A),一步儿、一扇屏帏(韵A)。 --- 这个意群有“扇面对”的味道。
中中平、(便似)中仄平平(韵A),中中仄、平平仄上(韵A)。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韵A),吴山色、千叠翡翠(韵A)。 --- 这个意群也采用了对偶。“翠”在《中原音韵》中读去声,出律。
(兀良,)中中平(江)、中仄平平(韵A)。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韵A)。 --- 把“江”算作“衬字”排除,避免“钱塘江”这个“三平脚”。
(更有)中平仄平(韵A)(可上),中平(儿)中仄平平仄(韵A)。 (更有)清溪绿水(韵A)(可上),画船(儿)来往闲游戏(韵A)。 --- 比较上回张可久的“一枝花”,“清溪绿水”也可分成两个二字句,但要增加一个韵脚。
中中仄,中平去(韵A),(相对着)中仄平平中仄平(韵A)。中仄平平(韵A)。 浙江亭,紧相对(韵A),(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韵A),堪羡堪题(韵A)。 --- “亭”字出律。《平水韵》中最著名的入声字之一“石”,到《中原音韵》里已经被“派入”平声。 【隔尾】 --- 上回张可久“一枝花”的“尾”用的是【黄钟尾】,这回关汉卿用的是【隔尾】。顾名思义,“隔尾”若放在一个套曲中间,能起到隔开上下的曲牌、在诗意上形成转折的作用。只有放在套曲最后,才能当“尾声”来用,但此时只称作“尾”。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韵A)。中仄平平仄平仄(宜用去声)(韵A)。 家家掩映渠流水(韵A),楼阁峥嵘出翠微(韵A),遥望西湖暮山势(宜用去声)(韵A)。
仄平(这壁)(韵A),仄平(这壁)(韵A),中仄平平(下)去平上(韵A)。 看了(这壁)(韵A),觑了(那壁)(韵A),纵有丹青(下)不得笔(韵A)。 仔细核对每个字的平仄格律,不难看出,关汉卿真乃豪放大侠也,毫不拘泥于格律,三个曲牌,竟有四处出律的硬伤!原因何在?原来这元代兴起的元曲,被后代学人为了与到了明代才盛兴的“南曲”区分而称作“北曲”,最为“洒脱不羁”,除了随意加“衬字”便于演唱之外,用字上也偏好口语、俗语或俚语。因此,以南方发音为基础的《平水韵》因为含有“入声”北方人发不这个音来竟被“北曲”所抛弃,从而产生了以北方发音为基础的“入派三声”的《中原音韵》。话说这《中原音韵》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尚处于完善过程中的韵字合集,连周德清这位作者也抱怨当时“北曲”的戏曲家们“不好好地”按着他的《中原音韵》押韵!这就是关汉卿有出律现象的大环境。而他自己性格洒脱不为格律所拘,则是小环境。
古人的文字官司自然得让古人自己去打。哪咱们现代人学作元曲可肿么押韵涅?有人说了:“那就按《中原音韵》来押!”这可就“说虽容易做却难”了,因为《中原音韵》不光与《平水韵》不同,与现代汉语拼音或者说《中华新韵》也有很多出入。比如它下面这些字
质炙织汁 七戚漆刺 劈僻吉击激 棘急汲 北室失识 适拭饰释轼 湿积唧稷绩 ...
都读“上声”,咱们这些说普通话的现代人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现代人,甚至现代的北方人,也能用《平水韵》作古典诗词,因为有很多古诗可以比对借鉴。那么先入为主的有了汉语拼音和《平水韵》的发音在脑海里,若再加上《中原音韵》,可就更容易混了,无形中给我们无辜的大脑增添了没必要的负担!为什么“没必要”?因为咱们现代的诗词爱好者,也许对《平水韵》还非常“讲究”,但对《中原音韵》可就没那么“珍惜”了。几乎没人注意一首现代人写的元曲中,某韵脚的发音是否符合《中原音韵》。一是他不感兴趣,二是他也不知道!哈哈。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原音韵》的产生就是为适合元代当时的民众语言,包括日常口语、俗语和俚语。人家元代人都如此押韵,咱们现代人为何不可?
所以,俺严重建议诸诗友作曲时用汉语拼音押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