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组英译汉诗词,原文和译作都很精彩,俺顺手把最前面两首拈来,赏析几句。为了体现俺一贯的就诗论诗的习惯,容俺把英文原文作者和译者名号略去,只谈诗词翻译。
第一首英文原文为:
Rejoice! The waning moon will wax again,
And bands of music will proceed in train;
The yellow moon is bent and lean with age,
But will renew and then be free of pain.
细品英文原作的韵味,体现的是一种洒脱,劝人对月的圆缺要乐观,启笔一个 Rejoice!的呼喊,就给全篇定了调。wane虽缺,但wax又满,知识就是力量,不像古人一见月亮全黑,心里就紧张。现在来看译作是否体现了这种洒脱:
赏月会她圆缺意,
听琴启我抑扬诗。
婵娟老病应消恨,
来日新芽吐桂枝。
不难看出,介四句的组合非常乐观,“赏月会意,听琴启诗”都比原作形容得好。发现每个汉字的包容量都比英文单字要大得多,所得补充些新意才能满足三四个音步的旋律,按英文诗音步的分划,咱们汉语的五言诗只有两个音步,七言诗有三个音步,因为英文诗的音步至少要有两个音节,最多是三个音节。译作补充的新意如“应消恨”,还有换了角度来渲染的“新芽吐桂枝”都很贴切,与原文主题格调吻合。译得很成功。
第二首英文原文不如第一首和谐,似乎宗教了些:
Your gracious feet have paced the highest plane,
Creator in creation you explain;
And with a single finger and intent,
You rend the Moon in twain and wash her stain.
俺的理解,feet是属于creator的,plane应不在月亮上,诗里说那造物主在月亮上方某处(天宫?圣原?),挥动一个手指就把月亮撕裂开来,洗清它身上的污痕(以形容圆月之皎洁)。第二行很蹩脚:那个explain完全是用来给stain押韵的,俺大胆估计作者是先想好了stain那一句,才回过头来拼凑出个explain的。咱们现代的汉语律诗作品偶尔见到这类情况,也是先有了下句,无奈,再调过头来凑上句。这样写出的诗细读,则它每句的内在联系往往会脱节。现在来看译作:
高足登天入广寒,
道生一二说因缘。
匠心挥指斫蟾桂,
撕裂月宫洗锈斑。
看第一句“高足登天入广寒”,发现译者认为plane在月亮之中,再与第四句的“撕裂月宫洗锈斑”合看,则不大逻辑。不妨试想一下:一个人钻进纸箱子里怎么能再把这个纸箱子撕成两半儿?所以要撕开箱子,就得在箱子外面再找个立脚点才行。而且让造物主在浩瀚的宇宙里把月亮托在手里把弄,比他钻进月亮里不是更壮观?(倒退一步,假设英文作者要说的正是“造物主在月中撕开月亮”,那他的构思也有前面所说的错误。)
第三句的“斫蟾桂”是个败笔,首先英文原文并无“砍斫啥”的字眼,这个意思是译者根据咱们中国的传说加进去的,试问造物主为啥要砍树?不砍树就无法洗涮月亮?如果说是造物主造出吴刚来砍树,也难捏到一块儿。所以“斫蟾桂”这三个字凑句的意图太明显。
第二句的“道生一二说因缘”却不是轻率之笔,俺觉得很成功。它源自于咱们中国的古典哲学,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俺假设写这句的思路是因为译者看到英文原文第四行的 rend the Moon in twain... twain 的意思是“两,二”,也就是把月亮一分为二了。呵呵。(为啥该作者不写成 two?two 不如 twain 古雅,比较而言,不大适合于诗句。)虽然用“道生一二”来形容 the Moon in twain 有点以大比小,但还是颇有新意的一种译法,比原作的 Creator in creation you explain 更有血有肉!
再讨论几句英文原作和汉语译作的诗词格律,以第一首为例。
先说英文原作,它属于最常见的十音节/五音步诗,这一首的音步是抑扬格。先让俺把音节分开:
Re-joice! The-wan ing-moon will-wax a-gain,
And-bands of-mu sic-will pro-ceed in-train;
The-yel low-moon is-bent and-lean with-age,
But-will re-new and-then be-free of-pain.
啥叫“抑扬格”,就是两个音节组成一个音步,第一个音节弱读,第二个音节重读。以一整行十个音节而言,单数音节弱读,双数音节重读。不信则朗诵一下这首英文诗便知。
这首诗有韵,押韵的格律是:AABA,即第一、二、四句尾的音节要押韵,韵字分别为:again,train,pain。
现在您可能发现英文的格律并不比咱们汉语的格律诗容易写!首先它的格,相当于咱们的平仄,抑为平,扬为仄,不是按字数计算的,而是按音节,只能先把英文单字拆散放在一起,才能计算音节,从而组成音步。因为:英文单字多少个音节的都有!前面说过,英文诗的音步最少两个音节,最多三个音节,如此,则按照排列组合可以得出很多“格”:常见的共有四种:抑扬,扬抑;抑抑扬,扬抑抑。其它的还有:抑抑,扬扬,抑扬抑,扬抑扬,抑扬扬,扬扬抑啥的,但都不常见。值得注意的是,英文格律诗里有时也出现不完整的音步,如五音步抑扬格,一读,您发现有一行它少了一个音节,呵呵,就像咱们汉语格律诗出现拗句一样。英文诗最少几个音步?一个。最多几个音步?八个。再多的则极为罕见了。
现在来看汉语译作的格律,吟诵一过,即发现它是一首【七绝】,容俺附上其平仄格式:
赏月会她圆缺意,
中仄中平平仄仄,
听琴启我抑扬诗。
中平中仄仄平平。
婵娟老病应消恨,
中平中仄平平仄,
来日新芽吐桂枝。
中仄平平中仄平。
(请注意,首句的“缺”字在《平水韵》里读入声,即仄声。)
细品译作,全篇合律,用古韵,给人以古色古香的享受。必须提到,把英文格律诗用相近的格式翻译成汉语的格律诗,是非常难的。俺读过不少英文格律诗词的汉语译作,大多译成汉语的自由体诗歌,甚至连韵都不押。而这首译作取【七绝】的体裁,字数音节押韵的格律都与原作接近,且古色古香,不脱离原作的格调,十分难得。
>>>> 这组英译汉诗词的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