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这个词牌源自唐代教坊曲,又名【鹊踏枝】、【凤栖梧】,都是很美、很委婉的名字。
先以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例讨论一下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槛菊愁烟兰泣露(韵A)。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韵A)。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明月不谙离恨苦(韵A),斜光到晓穿朱户(韵A)。 过片: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昨夜西风凋碧树(韵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韵A)。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欲寄彩笺兼尺素(韵A),山长水阔知何处(韵A)?
善律诗的诗友一眼看出,这【蝶恋花】的节奏非常地像诗!请看它两片开头的三句都是: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合并成两句即为: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原来首创这个词牌的人把第二句之 平平中仄平平仄
“摊破(加字分成两句)”后,成了: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这个词牌每片皆五句: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再两片重叠成一对翅膀,就成了【蝶恋花】。 【蝶恋花】只有两个四字句,两个五字句,却有六个七字句,且其中有两联完全符合律句的要求,所以它既能写出词的委婉,更能写出律诗的雄浑或悲壮。有趣地是:古人却多用它来写委婉,可能是受了词牌名的感染吧。如苏轼的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极尽绮艳委婉之能事,“天涯何处无芳草”和“多情却被无情恼”更是被后代文人学舌再学舌,呵呵。 近代颇有用这个词牌写雄浑悲壮的,以毛太祖词为例: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偏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首词虽上片战争气息豪壮雄浑,但下片却稍微口号了一点儿,故多少带点“老干体”色彩。现代退休老干部有学此风格但学不像的,写出来的诗词如口号而嘶哑、若说教而气弱,最不堪读。俺偶尔写一两首议论时事的诗词,总是自己先冠名为“老干体”,省得别人拍砖太狠了。呵呵。 毛太祖还有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则写得颇为悲壮激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没把死去的人描画得悲悲戚戚,干脆让他们高飞,飞进月亮,喝吴刚的桂花酒,暗喻烈士自会升入天宇受天神的尊崇。下片嫦娥也出场了,字面上接续上片之尊崇烈士的笔意,韵味里却透出了怀念,天上人间的怀念是相互的,嫦娥思乡故她寂寞,人怀念烈士,烈士更惦记人间的胜负。“忽报人间曾伏虎”一句笔意陡转,大起波澜!从泪飞成雨来想象,前面的饮酒和赏舞都是压抑的,是“应付场面”的,内心却被一种期待所牵制,当期待成了现实,压抑一下子全然荡尽,“泪飞顿作倾盆雨”。可见这首词用笔的路数还是成功的。 毛诗词的优劣,大约可“七三”开:劣的“三”常因口号多所致,多为晚年作品,狂悖顽滞气已重;优的“七”则立意新颖、雄浑超迈,多为早年所作,用笔深沉,极富想象力。俺读他人之作常从其想象力着眼,可能是俺自己常喜欢用诗词写聊斋的习惯所致。呵呵。 文思兄问道:“毛泽东的《答李淑一》中,把四言句和五言句合并写成一个九言句,或省去了逗号。并且上下片的韵脚也不同...” 先回答“句子划分”的问题。宋词里常常见到“在字数不变的情况下句子有不同划分”的情况。以【虞美人】这个词牌为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
苏轼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 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6+3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6+3
元好问 花心苦被春摇荡,粉艳娇相向。 隔帘微雨送幽香, 未羡寒梅,疏影月昏黄。<<< 4+5 芳温一念何时忘,笑了还惆怅。 无端开近宋东墙, 真个晓人,情思断人肠。<<< 4+5
三位不同的古人填写相同的【虞美人】,上下片最后一句的划分,却出现了9、6+3 和 4+5 的不同。有什么理由吗?没有。可见这类“相同的字数不同的句子划分”的情况是允许的。其先决条件是:字数够多,且意群可分。什么是“意群可分”?举例说明: 回家前不要忘了买羊肉!<<< 意群未分 回家前,不要忘了买羊肉!<<< 分作两句 回家前不要忘了,买羊肉!<<< 分作两句,着眼点改变,效果稍差 回家前,不要忘了,买羊肉!<<< 分作三句 效果较差 回家前,不要忘了买,羊肉!<<< 分作三句,着眼点改变,效果很差 回家前不,要忘了买羊肉!<<< 划分出错
由上可见,句子划分的最根本依据是“意群”。现在再来看毛太祖两首《蝶恋花》的有关句子: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四句皆为一个九字句,其实等于把【蝶恋花】最常见的4+5句式组合给合并成了一句。但这四句从意群上细看其实完全可以划分成4+5两句: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这样划分不是完全可以吗?也许有的诗友会说:“古人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咱们现代人怎么能肯定他们写的都是4+5两句而不是一个9字句?”哈哈,这样一说真得成了辩论了。其实俺完全认同古人的《蝶恋花》几乎都是4+5两句组合,因为其“意群”明白无误!请看: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想把它们两句硬读成一句,都不大容易。那为啥毛太祖硬要利用标点符号把 万丈长缨 + 要把鲲鹏缚。 席卷江西 + 直捣湘和鄂。
写成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呢?难道只有这样连贯一口气吟诵出来才能抒发他心潮澎湃的感情?这,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另外毛太祖是在诗词书法里加标点符号的第一人,也可能是唯一之人。因为诗词书法里加标点真得有些个不伦不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假设他未用标点符号划分,则把这个9字句理解为也是4+5两句的组合完全可以。但他既然如此标点则肯定是要把句子读为一个9字句,这一点也没有任何疏忽和误笔。 再回答毛太祖两首《蝶恋花》用韵问题。 一:《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偏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首词全篇合律。押韵用《词林正韵》第十六部,“曲”字属于第十五部,不合韵。从“国际悲歌歌一曲”这句看,“曲”字很难找到替换字,只能任之了。 二:《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桂”字出律: 吴刚捧出“桂”花酒。 中平中仄“仄”平仄 写为 中平中仄“平”平仄 应为
仄声押韵,应平而仄的字吟诵起来其实并不是很刺耳,另外“吴刚”只能搭配“桂花酒”,“桂”字根本没有替补队员,也只好任之。 不过这首词押韵却有大问题:依照词谱,【蝶恋花】是一韵到底的,而这首上片用了词林正韵第十二部,下片却用了第四部。即: 我失骄杨君失柳(第十二部),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第十二部)。 问讯吴刚何所有(第十二部), 吴刚捧出桂花酒(第十二部)。 寂寞嫦娥舒广袖(第十二部),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第四部)。 忽报人间曾伏虎(第四部), 泪飞顿作倾盆雨(第四部)。
曾有研究毛太祖诗词的文人猜测:这首词是否有用湖南方言押韵的可能,如屈原之《离骚》?传后问及湖南人证明并非如此。反正就这样押了,哈哈。俺曾设想引古之尊重名人的习惯,干脆把这首列为变格,即上片押“韵A”,下片押“韵B”,但无法处理下片第一句“寂寞嫦娥舒广袖”之“袖”字,它却属于第十二部,即“韵A”!若把句子改一下,比如改为“寂寞嫦娥旋玉步”,从而让整个下片的韵脚皆为“韵B”,则列为变格或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