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詩論詞:杜甫《秋興》八首其八賞析
【七律】《秋興》八首其八(唐.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現代學人評論名人詩,多連篇累牘,把一首七律五十六字翻來覆去,寫成長篇,以為非此則不足顯己之知詩也。而古人評詩詞,注釋評箋而已。俺今番也學一下古人,來個快餐式的評詩,省得讀者為欣賞一首詩詞而看得頭暈眼花。
讀一首七律,先體味一下它的格律最為重要,因為格律聲韻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渲染詩意,杜老此詩格律如下: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用上平四支韻,全篇合律。
(俺因習慣“迤”古韻讀仄聲,以為此詩首句當讀:
昆吾御宿(自)逶迤
中平中仄(仄)平仄
則“自”字拗。詩友葉兄提醒曰:“迤”可兩讀,在“逶迤”中當讀平聲。余不由太息:何俺古韻功力尚不及老毛耶?老毛尚有句云:五嶺逶迤騰細浪,“迤”恰讀平聲。)
古詩所涉及的背景往往與現今大不相同,所以熟悉背景對理解一首古詩而言,實為必要。杜老寫《秋興》之時正漂泊流離,先投靠在成都做官的朋友蘇武照應,過了兩年安定的日子,後來蘇武死了,又漂泊到夔州,大約在重慶附近的江邊上。時年55歲,而他到59歲就去世了。這首詩是《秋興》八首的最後一首,是杜甫在困苦的現狀中回憶當年在長安時的安逸歲月。
首聯的“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中的“昆吾、御宿、紫閣峰、美陂”均為長安附近的地名:昆吾和御宿曾為漢武帝的御苑,到唐代成了旅遊勝地,美陂則是一片湖,而紫閣峰是終南山脈中的一峰,正好映照到湖裡,景色非常地美。杜甫到美陂遊玩大約40歲,因進《三大禮賦》被唐玄宗賞識,命他待制集賢院。
頷聯“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是稱讚當地物產之美,連香稻都是鸚鵡啄剩下的粒,而碧梧的枝子也曾棲息過鳳凰,詞句很美,可見杜老無論自己處在何等的漂泊清寒的心境中都不能影響他用筆端雅。這一聯的倒裝句法很有趣:
原句: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倒裝: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格律: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可以看到,無論原句和倒裝都符合格律,但倒裝之後句子由險出奇,因奇生彩。二者對比,原句色彩就很黯淡了。大家用筆,竟神妙若此!
頸聯“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則進一步描繪了當時遊人往來的情景。佳人們拾取美麗的鳥羽,相遇在大好春光之中;情侶們不顧天晚,還在移舟追尋美景。“佳人、仙侶”都給畫面塗滿了富麗典雅的色彩。
直到寫尾聯時,杜老才想到了現在的自己: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出句應該回憶他的進《三大禮賦》引起朝廷賞識的情景,而對句則是:“白頭、吟、望、苦”,最後無奈地“低垂”。最後這句“白頭吟望苦低垂”其實是用一句悲涼的淒涼現狀來對照前面七句的幸福過去,形成極大的落差來感染讀者。
縱觀全篇文字,傷感而不失莊重,富麗而不近奢靡。寫景由遠入近,筆墨細緻。構思用七句對一句,讓幸運和淒涼形成巨大落差,震撼讀者的情感。這一首又是秋興八首的最後一篇,是這一組詩的結論,從而借前面七首的反覆感懷詠嘆,更加深了總體的感染力。
伴隨着風月兄[解語花]步伐,俺前兩天就手跟着杜老這秋興第八首騎了一次驢。之後,竟然被無情地遺忘在角落裡了。俺介個傷心哪,腫麼木一個人看涅?從而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筆力是多麼地拙弱,於是仰望天空,由衷地崇拜詩聖的偉大。借這篇小文,俺又做了些許修改,並在此自我檢討一下這首拙作,供諸位詩友練習飛磚之用:
【七律】詠水仙花(步杜甫秋興韻之八)
(曹雪葵 2013.04.15)
一瓢弱水自逶迤,玉步無塵立灩陂。
孔雀描成龍女色,劍蘭插罷虎仙枝
綠看霜竹臨弦靜,紅聽臘梅吟月移。
舞罷新裙膩雲嚲,初聯錦字黛羞垂。
盆栽水仙花是雅俗共賞的花卉,所以俺也遙望杜老的後塵,儘量多用幾筆富麗的筆墨。首聯之
一瓢弱水自逶迤,玉步無塵立灩陂。
強調了水仙花對愛的忠貞,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水仙花之所以為水仙,因它有水即能養植,不需土壤,這就是對句“玉步無塵立灩陂”的來歷。
頷聯“孔雀描成龍女色,劍蘭插罷虎仙枝”既形容它的美,也誇張了一下它美的出處,這一聯俺模仿了杜老的倒裝句:
原句:龍女描成孔雀色,虎仙插罷劍蘭枝
倒裝:孔雀描成龍女色,劍蘭插罷虎仙枝
頸聯“綠看霜竹臨弦靜,紅聽臘梅吟月移”意在描繪水仙內心的嫻雅。竹綠梅紅也可映襯水仙的綠葉和紅花。
尾聯“舞罷新裙膩雲嚲,初聯錦字黛羞垂”則採用擬人手法,把水仙比作少女,以形容它的清新動人。“膩雲嚲”是俺從柳永的詞裡“偷”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