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论词:老冬兄【七律】大作《薛涛》赏析 老冬兄原玉如下: 【七律】薛涛 (步杜少陵秋兴八首第二首韵) (by 老冬儿) 锦江流水荡云斜,才子扫眉拥翠华。 笔墨玲珑分凤彩,粉笺柔意散浮槎。 往来飞鸟诗成谶,空老芙蓉暮伴笳。 后世王孙凭吊处,望江楼下玉蝉花。 注1) 元稹诗句: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注2) 据《名媛诗归》:“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 注3) 玉蝉花即菖蒲花,薛涛喜种菖蒲。成都望江楼公园里有薛涛墓和薛涛井。 在赏析老冬兄大作之前,让俺先闲侃几句薛涛这位誉满唐朝名传后世的美貌大才女。俺查了下资料:薛涛和李冶、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李治和刘采春俺没听说过,但鱼玄机也是非常有名。如果跨越朝代的话,薛涛还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的才貌中华学人中不知道的极少。由此可见薛涛才貌绝非虚传。 唐代历任治蜀的节度使都对薛涛青眼有加,有诗文往来为证。(唐代节度使类似当今的军区司令,但权力则更大,同时还是辖区内的行政长官,区域大的节度使则管理几个省的行政,有生杀之权。)最“露骨的”是韦皋,他任蜀地节度使时,竟然奏请当时的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但因当时对女性的歧视,未能实现。 虽知“女校书”这个名号居然流传下来了:后代人把精通琴棋书画,卖艺不卖身的歌妓称为“女校书”就是从她开始。“校书”竟然这么被人看重吗?这得从头说起: 唐代的“秘书省”也称做“兰台”,其性质相当于为国家主席专设的图书档案室,自然也有机要的性质。虽然人员编制极少,但官衔并不低,领头的是从三品,应该算司局级的干部。因这个部门常有被主席本人当面咨询的机会,故在这儿工作的都得有相当的文才方可。最著名的“校书”莫过于大诗人李商隐,他中进士后被分配的工作就是这个秘书省的“校书郎”,正九品,大约是副处级或正科级的干部。李商隐的骈文功力在唐代堪称第一,骈文是当时唐代官场书函的通用文体,可见这个“校书郎”职位不可小觑呀。后来李商隐受宰相令狐绹的排挤被迫到地方工作,升迁的希望太少了,好不容易又钻营回到秘书省,可职务却更低了,成了“正字”,副科级或正组长。“校书”大约可对草稿提出建议,而“正字”则只能纠正印刷排版错误了。前面说的节度使韦皋,居然举荐薛涛为女校书,可见他对薛涛才华的器重。 有才有貌的薛涛自然也是文人们梦中的情人,跟薛涛同时的唐代诗人多与她为文字交,其中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建,还有元稹。正如诸位诗友所知元稹是个情种,跟他的发妻情义很深,曾为她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悼亡诗句,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外面泡妞,其最著名的泡妞经历应是与崔莺莺的那段儿感情,始乱终弃,为古今泡妞之最。然而他对薛涛是动了真情的,他比薛涛小了十岁,典型的姐弟恋,竟持续了十多年。元稹对薛涛的崇拜可见上面老冬兄作的小注,他曾写给薛涛赞扬的诗句:“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侃完了薛涛其人,现在咱们来欣赏一下,老冬兄是如何在诗里描述这位著名的蜀中大才女的: 首联:“锦江流水荡云斜,才子扫眉拥翠华。” 出句用“锦江”点出薛涛的生活地点成都,对句用人们对薛涛的赞誉“扫眉才子”来概括其才华。“扫眉”就是“描眉”,参见“淡扫蛾眉朝至尊”这句诗即知,说的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骑马入宫见唐明皇的情形:她居然不按礼仪的规定打扮,却“淡扫蛾眉”,是暗讥其举止随便,与唐明皇有染。不得不说,唐代淑女描眉化妆绝对比现代女性玩儿得要“疯狂”,花样之多令人晕倒,碍于篇幅,略去不谈。“翠华”则应该是轩车顶部的装饰,属于达官贵人乘坐的车辆。出句“锦江流水荡云斜”用笔自然,带出对句;而对句“才子扫眉拥翠华”则进一步渲染薛涛因才华出名后的情景。 颔联:笔墨玲珑分凤彩,粉笺柔意散浮槎。 这一联虚写,出句活用了元稹的诗句“文章分得凤凰毛”,但用笔偏向于婉约文雅,其中还暗衬出“薛涛笔,薛涛笺”的寓意。对句因受杜甫《秋兴》韵的限制,必须用“槎”字。步韵难就在于限制韵脚,须既不得脱离韵脚,又无雕琢之痕。那么“散浮槎”和“粉笺柔意”配伍读来的感觉如何呢?像出句的“笔墨玲珑+分凤彩”一样,一是写近写细微,另则写得抽象,非常贴切,令人联想。(“笔墨玲珑”和“粉笺柔意”对仗,按严对则稍弱,因前者是两两并列,后者是偏正并列。然而若按宽对则毫无问题。) 颈联:往来飞鸟诗成谶,空老芙蓉暮伴笳。 此联应属写实,以概括薛涛一生。“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是薛涛小时候出口吟出的诗句,他父亲是要用她的诗来卜她的一生,而吟出的“南北鸟”和“往来风”都是不定之物,而且她还在前面冠以“迎送”二字,这其实就是薛涛一生的写照,所以说是“诗成谶”。对句之“空老芙蓉暮伴笳”很见炼字的笔力。 尾联:后世王孙凭吊处,望江楼下玉蝉花。 结尾用“望江楼”回照“锦江”,楼在人空之感顿浓,使全篇的内在联系一气贯通,很妙!因为都是地名,所以两个“江”字,不算重复。 全篇的意象也很有感染力,楼江槎笳,由近及远,牵惹情怀;笔笺凤羽,芙蓉玉蝉,观物思人。 首尾两联对比,锦江才见翠华簇拥,江楼已是王孙凭吊。兴衰对比虽是古诗最常用的构思,但用笔清新自然还是灰常感人。 老冬兄这首大作运笔流畅,格调古雅,读来很有韵味,惹人感叹,实为成功之作!再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