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念奴娇·咏雪》 金 完颜亮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这首词上面写景,下片抒情。好在全篇写得很有气势,而不好则在修辞手法上,尤其上片的述景,过于重复。 逐句评析: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 珠箔者,用珠穿成的帘子,或称珠帘。不难想象,珠子散落并不是非常地像雪,倒像冰雹。所以不妨把这首词的题目理解为“雪加雹”。另外下面还有一句“掣断珍珠索”,也与这句话的意思重复,反正都是穿珍珠的索断了,造成珍珠散落。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 这一行描述的则肯定是雪。雪花六瓣,咱们中国古人称之为“六出奇花”。整个一行烘托出了满天大雪的气势。 皓虎癫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 “皓”和“素”,皆白色也。用白色的虎和麟形容的也是雪势猛烈,像是暴风雪。为什么“珍珠索”能跟虎和麟搅合在一起?因为在古代传说中,暴龙、猛虎、狂麟等常常都是被锁链拴着的,怕它们造成灾害。词中说它们发怒了,竟然把索都挣断了,可见雪之急骤。其实,这也与第一行的“天丁震怒”异曲同工,故修辞方法上也显得重复。当然了,这类修辞手法应该算作积极地渲染呢,还是算过多的重复,也是见仁见智。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 这句最有气势!玉龙不只一条,是很多条一起飞舞在空中混战,故撕裂飘落的鳞甲才能多得像雪,或者说像鹅毛大雪,因为鳞甲和鹅毛大雪一样都是一片片的。 综合来看,上片四行中,其中一行直接描述雪,另外三行则皆用比喻: 除天丁外,还用了虎、麟和龙,个见以为颇显重复。其实若去掉“皓虎”那一行,再多描写一下大雪的远景,用宽镜头,或许会更好一些。 比较而言,下片则基本上是抒情感叹,但开始换头时还是写了军营的景色: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角。 --- 这一行以叹起兴,写近景中的征夫,渲染边关的冷峻。“缟带沾旗角”应为守旗兵士的袍带和下垂的旗角冻在一起的情景。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 镜头稍微放远,还是雪中军营景色,颇带杀气。从“光摇剑戟”四字看,此处乃中军帐也,因为戟从汉代开始已多用为仪仗了。 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 这一行的“貔虎豪雄,偏裨英勇”稍赘,用笔嫌泛,回照上片的“皓虎癫狂,素麟猖獗”,又显出了修辞上的重复。其实此处诗意若大幅度推进,或用力挽起,都可为结局蓄势,渲染效果也许更好些。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落。 --- 结句好!豪迈。潜台词等于说: 来!再干了这碗!明日天晴再大举进发! 从英文翻译的角度看,上片不好翻译,虎啊麟啊龙的,兽虽不同,但比喻的目的一样,句子翻译出来会很长,且意思重复,难出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