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棋可知兵
楚河汉界车马炮,良将还须子弟兵。
电脑随心能导弹,长虹在手始牵龙。
心虚莫怪棋局险,义正任由杀气雄。
去岁航妈初沐浴,滔滔大海看民情。
【跋】棋这个字多指“围棋”,是咱们古人推崇的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古文写作“碁”,猜测咱们古人早年是用石头做棋子儿的。这个“碁”字正读为“qi2”,台湾省也常读为“ji1”。小日本儿读“碁”为ご,罗马注音就是“go”了,所以围棋英文竟译成了“Go”。做为中国人若咋一下滋味儿,总觉得不好受,围棋起源于中国,历史至少有4000年之久,是咱们的国粹,而名称却按着日文的发音被翻译成英文,可见清末民初的中国百年的积贫积弱究竟有多么弱!
拙作中第一句说的就是“车马炮”,诸位知道肯定是象棋。象棋当然也起源于中国,也是国粹。一个国家有两个棋种,且都从古代起源又流行到现在而进入了国际社会,唯有咱们中国。因年代太久远,对它的起源传说不一,发明者包括神农、黄帝,还有周武王,说正是武王伐纣时在中军帐内做兵棋推演,才产生象棋。不过象棋最终由唐代相国牛僧孺最后完善的看法基本上一致的。
更有甚者,认为象棋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这不胡扯吗?持这种看法的人无外乎这么几个理由:
- 印度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里都有三世纪前类似中国象棋的“恰图兰卡”棋。
- 唐代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了中国,那么象棋由印度传入也不足为怪。
- 而从印度传入这个说法与唐代牛僧孺对象棋最后的完善在时间上也遥相吻合,就好像牛僧孺对传入的象棋给本土化似的。
- 此说估计还有望文生义的问题。看到象棋的“象”字自然就想起了印度的大象。不错,印度的“象棋”恰图兰卡里确实有“象”,可它的含义就是大象,而不是中国象棋里的丞相。请见下图:
而且印度的“恰图兰卡”无论从布局到着法都与中国象棋里隐含的封建理念大相径庭,比如中国象棋中的九宫格实际就是都城或社庙的象征,皇帝丞相等都在殿堂里筹划远方的战争,有几个亲征的?
另外中国象棋里的“象”不是大象,而是“相”这个事实不该有异议,那么象棋的“象”字是什么含义?其实这个字来自《易经》的“象者,象也。”没有读过《易经》的同学把它理解为“象征性”也可以将就。若单从字面上解释,象棋就是“象征实战的棋”,而不是“驱赶大象来战斗的棋”。
所以说“类似”和“传入”不能轻易划等号,还需更充分的证据才行。在对待外来物这个概念上,咱们某些国人颇有一种类推的心理,即:佛教是印度传来的,那么象棋也可以从印度传入。假设轮到小日本儿自然就变了,比如:咱们中华武术里的苗刀技法,连戚继光和俞大猷都说是借鉴倭寇的刀法改编而成,从而“以其道反治其身”地打败了倭寇,可现代武林人士偏能考证出自汉代咱们中国就有这种刀法!为啥?小日本儿无论啥都是在唐代从咱们中国拿去的,这是事实。所以,日本刀法当然也源自中国。况且小日本儿又是仇敌,咱们怎会借鉴仇敌的东西?其实俺自己也是这个心理,下笔从来都把“日本人”称为“小日本儿”。
在象棋中,“车马炮”被赋予了巨大的威力,凸显了古人对武器的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战争更不例外。天朝近年来无论在空中还是海域,都致力于开发先进武器,其动力都应源自当年因武器太差而屡遭惨败的教训:小米加步枪被老蒋逼到延安;日寇入侵无力正面作战只能打游击;朝鲜战场更被老美的飞机炸得躲在坑道里。这口气憋了这么多年了,于是今日大造飞机战舰,实为强国之策。
然而,反观历史,晚清的北洋水师,其战力曾一度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临近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的力量也相差不多,可战争的结局呢?不是北洋水师简单的战败,而是全军覆没!接着是日本大军压境,慈禧被迫割让了台湾。武器虽好,却败得如此之惨,这又是为啥呢?看一下甲午战争前夕满清朝廷和日本皇室都在干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满清:慈禧太后把装备海军的仅有的几百万两银子拿去建颐和园,给她自己过生日。从而上行下效,全国的官吏无人不贪,包括北洋水师的军官!军官捞钱为自己找后路,无心于战,水兵们士气低沉,更不知该为谁而战?为慈禧?为捞钱的军官?就算要为自己的家园而战,军官无心于战又能奈何?
日本:正当明治维新,明治天皇自己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交给海军使用,当时的日本连妓女都捐款给海军,小孩子玩游戏都是打沉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号。
二者对比,不战胜负已分。
所以,从战略上讲,民心才是第一的,武器在其次。只有获得民心,战略上才有胜算,才可以进行战争。否则,也许可以打胜一次战斗,或一次战役,但很难赢得战争。这大约就是拙作中“去岁航妈初沐浴,滔滔大海看民情。”的解读。
民心和武器,哪个更重要?实在是个相反相成的问题。巴勒斯坦全体人民,恨以色列人恨的牙根儿疼,可就是打不过人家。因为以色列连导弹核武能造了,可巴勒斯坦连架飞机都没有。反之,美国人虽怕死,到国外去打仗是很不得人心的,可每次出去打都能完胜,因为他们有世界上最多的航母和最先进的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