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关云长(步杜甫秋兴韵其七)
(曹雪葵 2013.5.8)
温酒屠雄第一功,三英欺布震寰中。
华容释尽华夏义,汉水淹成汉室风。
虎帐刮疮棋不乱,麦城失算脸仍红。
无情争任貂蝉死,遗迹江边问钓翁。
(“夏”字出,任之。)
【跋】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关羽千古大名,其风光程度,远超过孟德,玄德和仲谋,更不用说其他人了。但《三国演义》终究是以轶闻野史为主干,其文学色彩远超过历史色彩。别的先不说,就说“赤壁之战”吧,陈寿在他的《三国志》里都是一带而过。其中的《魏书》是这样写的:
“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上文里的“公”就是曹操,陈寿说他到了赤壁跟刘备作战,没打胜。同时赶上瘟疫,就带着兵北还,刘备乘机得了荆州。请注意:并没提到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并在华容道求关羽饶命。因为是《魏书》,文过饰非的笔法设或有之。那么再看下《蜀书》:
“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
只简单一句“恰好曹操在赤壁战败,又赶上瘟疫”。
再看一下《吴书》: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只说在赤壁大败曹操,又赶上瘟疫,曹操就安置了守军,自己北还了。
说到赤壁,当然还得看一下《吴书》中如何评论周瑜: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於前后也。”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上面是《三国志》里议论“赤壁之战”最大的篇幅了,可以看到:打黄盖的苦肉计有之,火攻有之。但最后只是“曹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这几句,而且是“曹公退走”,这个“退”字说的是从容,而不是狼狈到剩下几十骑人马,以至于在华容道向关羽一支埋伏人马求饶的地步。
更有趣的是,《蜀书》中说到关羽的篇幅里,竟无一字提到“赤壁”,遑论“华容道”。所以说,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只能是生造出来的故事情节。啥事儿一进入到舆论之中,真事儿就少了,“传说”二字更可以害死人。
有读者或许会问俺是否不喜欢《三国演义》,不,适得其反:俺很喜欢《三国演义》,读着比《三国志》还有血肉,尤其是陈寿的文笔差,跟人家司马迁比天上地下不说,包纳的内容也极端贫乏,非俺所喜。而《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和人物都栩栩如生,耐人品味。喜欢历史的网友大都知道,宋代是咱们中华民族最耻辱的朝代,贪官污吏遍地,民不聊生,靖康之耻,至今犹记。这样的年代最考验人的品格和灵魂,人心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忠”,就宋徽宗那个花花公子,你“忠”他做甚?最需要的是“义”,朝廷瘫痪了,英雄好汉们自己联手保护自己,捍卫家国,靠得是啥?还不就是个“义”字。接下来的蒙元时代,汉人更受尽蹂躏,被考验的更是灵魂,最依靠的更是个“义”字。之后的大明要推翻蒙元,如何聚众?当然也离不开一个“义”字。
宋元明是戏曲评话小说依次从萌芽到枝干的生长年代,人们既然需要这个“义”字,于是戏曲评话和小说里说的就都是它,不只是为了观众听众和读者的需要,当时的草根百姓们都有这个需要。于是关云长就成了“义”字的象征,他头上的光环是几代人依次给他加上去的。人们也知道其事或不实,但宁愿其为实,大义千古的关云长从而成了文化,成了传统,就像观世音一样,是不能再正本清源的,谁要敢说关公的不是,那就是中华文化的叛徒。有人说:老不读《三国》,怕他学奸诈了。俺说不然:国人都该读读《三国》,让自己知道天地之间,除了“钱”之外,还有个“义”字。罗贯中实我中华民族之大功臣也。
异史中说到关羽曾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心上人杜氏,却在亡命江湖之时嫁给了后来成了吕布部将的秦宜禄。在刘关张无奈跟着曹操讨伐吕布之时,关羽就请求曹操,待打败吕布后把秦宜禄的妻子,即杜氏,赏赐给他为妻。谁知曹操是个色鬼,觉得关羽平时对女色不大上心,今番居然请求,必为异色,一见果然,竟然自己留下了。可他为了笼络人心,赶紧采取补救措施,竟然把貂蝉赏赐给了关羽。关羽如果好色的话,自然会高兴,貂蝉自然要比杜氏还美。哪里知道关羽要娶杜氏是为了青梅竹马之谊啊,心里哪里会有貂蝉?
俺既然喜欢《三国》,拙作自然也就按《三国》的情节来写了。
附杜甫《秋兴》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