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衬字”,首先要区分词牌和曲牌,前者属于宋词,后者属于元曲。宋词在遣词造句上追求精炼古雅,而元曲则略近白话,因为主要是用来写剧本演给黎民百姓看的:一个剧本分几出,每出都有很多首曲子,每首曲子都按相应的曲牌写成。常用来写剧本的曲牌被称为剧曲,也有常用来清唱的曲牌,颇适合文人的口味,可以只写一个曲牌,也可以两个曲牌或三个曲牌连写,但俺木见过用三个以上曲牌连写的。这类曲牌被称为散曲,而其中两个或三个曲牌连写的被称为散套,如【山坡羊带过青哥儿】,一个曲牌单写的则被称为小令,如【天净沙】,【山坡羊】,【一半儿】等即是。
“衬字”则是在曲牌规定的句子中额外加入的字,为得是让句子更流畅,更口语化,也更戏剧化。用这句歌词举例:
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
原句应该是:
风吹雪花满天飘
多出来的
那个
其实就像元曲里的衬字,加上这两个字,演员容易唱了,声调也更悠扬动听了。
问题来了:衬字应加在句子的什么地方?
1:可加在句子前面,如关汉卿的南吕《黄钟尾》:
我正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炒不爆锤不碎打不破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响”字前所有字皆为衬字。
2:也可加在句子中间,如上面提到的“风吹 那个 雪花满天飘”。
3:不过很少有句尾加衬字的,偶尔见到,所加的也是固定的语气词,而自己不能乱写的。还拿一首歌举例: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
打日本也顾不上。
(介是陕北民歌的原词,后来这个曲谱被毛太祖的崇拜者填入了东方红的歌词。)
第三句那个“呼儿嗨哟”,就是加在句尾的衬字,但只能加“呼儿嗨哟”,不能改成别的字。而在元曲曲牌中则句尾的衬字常常是格律要求的。如【叨叨令】
平平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仄平平去。(韵)
仄仄、也么哥(定格)
仄仄、也么哥
平平仄仄平平去。(韵)
看,“也么哥”就是必须要加的,可能剧情里需要大喊吧。
4:最后一个问题:加衬字还受不受其它限制?
答:不再受其它任何限制。如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格律的限制,爱咋写咋写,甚至可以打乱原句的意群。请看金庸《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唱的《山坡羊》:
他与咱,咱与他,两下裏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是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只见活人受罪,哪曾见死鬼带枷?唉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而《山坡羊》的曲谱是:
中平中去(韵),中平中去(韵),
中平中仄平平去(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去(韵)。中仄中平平去上(韵,也可押平声)。
平,中去平(韵),平(韵),中去平(韵)。
一共才43个字!看殷素素加了多少衬字?又是怎么加的?估计分不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