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赞飘柔兄对格律的娴熟!为下面这几首诗加注了平仄格律后,会对诸诗友都有帮助。俺也跟着评论几句:
A
云开雨住透天光,蘸水“绿荷花瓣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三应平而仄,五应仄而平,孤平拗救,可以)
--- 引号中的句式确为“孤平自救”,飘柔兄所言极是。
老“知”了栖新柳树,红蜻蜓过小池塘。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应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
--- 引号中的“知”应仄而平了,所言极是。
B
炎阳高炽燥蝉吟,塘柳遮凉销暑魂。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笨“蟾”蜍浮“细”草下,红蜻蜓点绿荷心。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应仄)平平仄(应平而仄,但三尾仄,亦可)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
--- 见引号内,所言极是。
C
对镜描眉远黛轻, 玉钗斜立小蜻蜓。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平平。
提裙踏露中庭舞,剑气遥接雨后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D
携君长夏荡舟游,停棹心闲逐细流。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忽劝娇妻休要动,蜻蜓飞上玉搔头。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E
篱边雨后艳石榴,早有蜻蜓立上头。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霞散新凉添嫩色,宛风拂面却乡愁。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 上面三首所言极是!
F
雨后斜阳“抚”翠薇,风摇杏果蜜桃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篱笆隔断邻家垄,唯有蜻蜓蛱“蝶”飞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应仄)平
--- 请见引号内,“抚”3声,读仄声,成“三仄脚”,但唐人不忌,不算出律。
另,“蝶”字按新韵读平声,若按古韵,则读仄声,因这句来自于古诗,自然应按古韵读仄声。于是古韵和新韵似乎在这首诗里产生了冲突,咋办?俺在下面再专题讨论。
G
红蜻蜓过小池塘,一阵笛声晚送凉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挂笠荷锄新稻绿,炊烟袅袅燕归忙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所言极是!
H
村燕低抄雨“前”风,蓬头稚子网飞虫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应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飘柔兄按特拗之“平平仄平仄”要求“风”应仄,此虽亦无不可,但俺感觉“风”字在这里是韵脚,所以不如要求“前”字应仄。唯“雨前风”是习语,却不可分。
蜻蜓落了两“片”翼,哭“求”阿妈用线缝
中平中仄仄“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仄仄仄(应平)仄(应平)仄, 中平(应仄)平平仄仄平
--- 引号中的字出,所言极是。
俺读辽鲁兄这首,感觉作者似脑海突生奇想,即援笔一挥而就,竟得妙句,完全未以平仄为念也。呵呵。这首当以七言古诗目之。俺有时也遭遇这类情景,尤其小酌后,如俺这首:
分波犄角哪家牛?早有蜻蜓立上头。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背上横笛小童坐,桥断何妨自为舟。
中仄平平仄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
--- 尾句乱套了。呵呵。其实也是一挥而就的产物。自己觉得构思好:牧童赶着水牛渡河,露这犄角,犄角上落个蜻蜓,两人慢吞吞地往河那边游。此时俺在想如何处理“牛为啥不过桥”的问题,于是出现了断桥。再想着让小童在牛背上悠然自得,让他吹笛。坦率地说,有点抄袭古人哪,古人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呵呵。不过咱们这位是在河里。写完了自己觉得很好。俺有后来再小酌时看以前写的诗的情况,一看这最后一句平仄乱套了,于是改,成了:
分波犄角哪家牛?早有蜻蜓立上头。
老背小童笛已懒,断桥侧畔慢学舟。
感觉太文,不喜。只在52贴成这样,因为那个鬼地方俺好攻击别人,不想给别人反击的机会。其它地方便不改。继续“自为舟”。
最后再赞飘柔兄的平仄解析!很有功力!
接下来让俺说一下一首诗中若古韵和新韵发生冲突咋办?古韵肿么会与新韵发生冲突涅?其实它就发生在咱们这种引用一句古诗写出一首诗的情况。想想看:要是这句古诗里某个字只能用古韵来读才不出律,咱们就应该给人家用古韵读,因为人家那时候不说普通话。呵呵。问题来了,剩下自己的这三句肿么写?按古韵还是按新韵?俺的看法是:应该按古韵,这样全篇的用韵才统一。总不能古韵新韵混合写吧,不是吗?
请看俺这次咏蜻蜓中的几首拙作:
草根虾族变蜻蜓
草根虾族变蜻蜓,一日升天顽不灵。
帝怒仙飞何必翼?斩除双臂剩原形。
--- 看!那个“族”字,若按新韵读一声则为平,全句成了:
草根虾“族”变蜻蜓
中平中“平”仄平平
肯定出了。但人家这句古诗是按古韵写的,“族”读仄声(入声一屋),则:
草根虾族变蜻蜓
中平中仄仄平平
完全合律。那么自己的三句该咋写?只要写完了按古韵读也不出律就行了。
草头风战黑蜻蜓
车辙雨淹红蚂蚁,草头风战黑蜻蜓。
计谋未必鬼谷子,螳雀攻防知武经。
--- 再看“黑”字,若按新韵读则为平声,出律了。应该按古韵读为仄声(入声十三职)。自己的三句则应符合古韵,如“辙”字,即按古韵读为仄(入声九屑),而不是新韵的平声。
蜻蜓上下鱼东西
挂起芦根滴腐泥,蜻蜓上下鱼东西。
子牙不悔弯钩钓,怎见文王到渭堤。
--- 上面这首最逗!古句中的那个鱼字出律了(按古韵读它也是平声“上平六鱼”),应仄而平:
蜻蜓上下“鱼”东西
中平中仄“仄”平平 --- 应该如此
中平中仄“平”平平 --- 实际如此
这是肿么回事儿?俺估计吧,这位古人一定有地方口音,跟俺一样。哈哈
用古韵写诗词难在哪里?一是:它很多字跟现代读音不一样;二是:它也有多音字,却不能新韵来套用,更多了一层麻烦;三是:韵部,其实韵部才是最难。新韵只有14个韵部而已,而古韵,就拿平水韵来说吧,竟然有106个韵部!而律诗是不允许通押的,即每首诗只能使用一个韵部的字,一韵到底。大家想想看:在平水韵里“东”和“冬”居然不属于同一个韵部。如何不熟悉它,如何押韵?哈哈。
故:如其端着古书来写诗,翻来查去地看字用得对不对,还不如用新韵轻松地写将起来,才能得到诗的乐趣。古人不会从坟墓中爬起来读咱们用新韵写的诗词,只有咱们自己读,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