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闲常在诗坛不大写赏析古人诗词的文章,因为历代笺注的还有现代赏析的文章已经很多。虽然其中常有见解不同甚至讹误,但基本上不失大格,没有必要再跟着重复赏析。这次众诗友翻译杜牧的《赠别》,对原作各有不同的理解,非常有趣。为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俺也跟着赏析一回。先看杜牧的原作: 《赠别二首》唐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的《赠别》共二首,足见他一首吟毕意犹未尽,须一并赏析才能得其全貌。粗读一遍即可看出,二首的女主角实为一人。第一首赞其美,第二首爱美而惜别。先看第一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 ---查字典,则“娉”来自“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怎么“美好”?谁也说不清。发现咱们中文凡一说到女子如何美,那辞藻可就多得远了去了,应该都是古代文艺男生造出来的。“袅袅”则形容女子体态轻盈。合成后的“娉娉袅袅”大约可理解为一位“个高秀美”的女孩,因为个子不高就无法“袅”,这恰与当时唐代的审美观相符,如虢国夫人、杨贵妃、鱼玄机等女子都是以高大健美为靓点的。设想若是一矬墩儿她还肿么“袅”?而女子“十三余”在古代已经是刚届成熟的年龄了。古人对女子成熟与否的衡量与今人不同:今人以思想意识是否成熟为准,大约得20岁左右,而古人以生理为准,女子初来花信即被看作成熟,允许婚配了。伊斯兰世界、尤其国外的伊斯兰,至今还是如此,如中近东的农村,女孩子十三四大多结婚了。好像俄罗斯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也是十几岁。从全句看,令作者动心的是一位玉树迎风、年轻漂亮的女孩。 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一句接上句,以花喻人继续渲染该女孩之清新可人。豆蔻初夏才开,春季则一直含苞,故常被古代文人用来指代处子。看来杜牧对此女孩也许真得动了心,才这么不遗余力地“夸张”其清新纯真,故有了这句“豆蔻梢头二月初”。查资料得知,唐代很多诗人都已经拿“豆蔻”二字来说山了。但写作“豆蔻梢头”的除了杜牧,尚未见别人。所以后人顺理成章地把始作俑的头衔给了杜牧,这四个字也成了“纯真女孩”的代名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两句乍读有些许“突兀”,上面还夸赞大美女涅,肿么一下子跑“扬州路”上去了?这个用笔的手法称作“跳跃”,它属于“省略”的修辞范畴。有点儿像电影镜头的剪接,若在上个镜头中,杜牧跟李商隐密谋说:“咱们就在黄鹤楼截杀李白!”那下个镜头该如何处理?如果一步不落地拍摄出“‘小李杜’二人乔装打扮,登上游轮,沿长江东去,到了武昌登岸,然后二人辛苦爬上了蛇山,最后登楼,却发现无处隐藏,于是依着栏杆,假装喝酒,等着李白的到来...”这,就成了流水账,是“败笔”!其实下个镜头应该直接让“李白出现在黄鹤楼上,只见他望着崔颢的题诗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一语未了,只见‘小李杜’二人突然蹿出,一齐举起酒杯向李白头上砸去...”这就是传说中电影的montage(蒙太奇)手法!精彩!因为它省略了前面“‘小李杜’如何登楼埋伏,还有李白如何心中不服、远道赶来、要登楼吟诗和那崔颢一分高下”的情节,这些情节无关紧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岂不更好?杜牧最后这两句的笔法恰恰是个蒙太奇镜头(比西方电影界不知早了多少年月),他略去了自己寻常在瘦西湖啦、二十四桥啦、到处偷窥美女的种种风流细节(这些细节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好了),却单说自己走遍了“十里扬州路”,见过美女无数,总觉得隔着帘子看,还都挺美似的,可是掀帘子进去细看,没有一个能禁得起细细赏析的。哈哈。后面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正是:“唯有你,梢头的小豆蔻,才让俺百看不厌。”讨论到这块,字面上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俺走遍了春风十里扬州路,掀开帘子一家家地看,哪个都没你长得美丽。” 结论:看不懂杜牧介个蒙太奇镜头的读者不是成熟的读者,还不会使用蒙太奇手法的诗人也不是成熟的诗人。 接着再看第二首: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读古典诗词,最常见的难点是“分辨主语”,因为主语大多都被省略了。那么这两句中,“多情”和“笑”的主语应该是女主角“豆蔻少女”呢?还是杜牧本人?先假设主语是“豆蔻”,个见感觉有两点解不大通,其一: 遇到杜牧时的“豆蔻”已经是歌妓了,被客官所喜爱,早已见惯;而从全篇的结局看,杜牧也未想替她赎身,她如何却会“多情”起来,还假装“无情”?其二: 假设杜牧所遇的歌妓实为“豆蔻”,那刚被他摧残的“豆蔻”估计恨他都来不及,哪还会多情起来? 以上可见,开头这两句的主语应为杜牧自己。估计诸诗友皆感同身受地知道:诗人一般都很自恋,而唐代诗人尤甚!哈哈。自恋的人啥举止?当然是以自己为中心。而诗人呢则习惯于霸占全篇的主语。请看这句: 多情却似总无情 “多情”者,自诩为多情种子也。“总无情”者,自傲为高富帅也。潜台词是:“都是她们追俺,俺一个都看不上。”下句就更“虚伪”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 接着上句读,这句的意思大致是说:“尽管俺这么看不上啥女子,可这回不一样,因为这回遇到的是你。啊!俺美丽的小豆蔻!你看,想到要和你分别,俺端着酒杯,就是乐不起来。”不得不说,这句写得非常文艺+煽情,对文艺女青年应该有较大杀伤力。哈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两句继续渲染文艺氛围,来极力表述自己的不舍。其实内心里是想欣赏一下“豆蔻”心痛的样子。假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豆蔻”伤心得都不接一个客人,杜牧听到一定会非常得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