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这个词牌,原为唐代教坊曲,传为欧阳修所创。也有几个别名:“遇仙槎、美少年、楚云深、梅和柳、青色入青山”皆是,多从古人填此词牌佳句中得来。其格律如下: 格律一(用欧阳修词为例) 平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仄(韵A)。--- 出句也可写作 仄平平仄平,下皆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过片 平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仄(韵A)。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格律二(用晏几道词为例)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过片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格律三(用韩偓词为例)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平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仄(韵A)。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过片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A)。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韵A)。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以上均为曹谱。) 不难发现,全篇共五言八句,分上下片,押四个仄声韵。 一个词牌之所以出现三个不同的格律组合,说明古人对其句式的搭配是非常灵活的,只要每个句子都符合声韵的根本原理即可。可以大胆地想象,如果把古人所填的《生查子》都找来,肯定还会发现其它不同的格律组合。 大家知道,格律诗(唐代近体诗)只有四个标准句型。它们是: 1:中平平仄仄、 2:中仄平平仄(此句若变成孤平自救则成 仄平平仄平); 3:中仄仄平平、 4:平平中仄平(此句若变成特拗则成 平平仄平仄)。
而上面提到的生查子词牌三个不同的格律组合,就是穿插搭配上面这四个句型而已。因为要押仄声韵,所以出句都是平声结尾,而对句是仄声结尾。值得一提的是:格律三韩偓的对句居然有一句是称为“特拗”的 平平仄平仄 可见古人从未死拘格律,而总以声韵的根本原理为准绳。推而广之,则格律一和三中的“平平中仄平”也可写成“孤平自救”的 仄平平仄平 钦定词谱最“可怕”,要么字字死抄古人原句作为格律,要么自由地“要命”,在钦定词谱中,生查子的格律居然可以这样(它也是以韩偓词为例): 中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仄(韵A)。 --- 出句根本没必要这么自由成“中中中中中”吗?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过片: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 还有这儿的出句,四个“中”,填的时候不还是都得符合声韵的根本原理?不能全是平,或全是仄。 懒卸凤头钗,羞入鸳鸯被。 中仄仄平平,中中中平仄(韵A)。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强烈地建议,大家在填这个词牌时,还是以最上面的曹谱为准才比较靠谱。(哈哈,玩笑) 那么生查子对句式有没有对仗的要求?没有。无论钦定词谱和龙榆生谱都没提到。请看欧阳修原作: 上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发现没?这两句是“对偶句”。考虑到这个词牌共有四联,如果其中一联能尽量对偶,会令全篇生色。哪一联最合适?首尾两联自然不适于对偶,一个是序,一个是缀,若对偶反而失去了灵动。只有在中间的第二和第三联中择一,个见以为以第二联对偶最佳,其效果:上片精神一振,为下片争取了转折和推进的空间。 下片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从欧阳修这首,还有晏几道和韩偓那两首一起来看,生查子最适合抒发情感的题材,其用笔风格多倾向于俏丽清新自然,似乎忌讳过多的文字雕琢。笔者甚至觉得这个词牌有点点喜欢口语化,颇似元曲。其实这生查子的身世本就介于词和曲之间,元曲有个词牌称作“楚天遥”,其实就是“生查子”。网上查到如下资料: 楚天遥2 : 北曲牌。属双调。《九宫大成》题名为“楚云深”(雪葵按:“楚云深”即是生查子的别名,这一点笔者开篇就已经提到)。此调句式据《北词广正谱》与《九宫大成》为五五、五五、五五、五五,共8句4韵。如: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看,“楚天遥”这个名称正是来自其中“目断楚天遥”这句。再看楚天遥的曲谱: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去。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去。 中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厶。--- 厶,等于仄,但“宜用去声”。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去。
也与生查子词谱相同。有趣的是,在有的曲谱中居然要求它“三四句要对仗”,可见英雄所见果然略同啊。顺便说一句:“生查子”作为元曲曲牌“楚天遥”来使用时,极少单独行走江湖,总要另一个曲牌“清江引”来陪伴。按元曲行话来说,就是:“楚天遥带过清江引”,若知详情,那可就是另一篇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