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言长诗比较难写,篇长也。就像长篇小说并非若干个短篇小说的组合一样,一首长诗也非多首短诗的组合。它的谋篇、行文在整体构思上完全有它自己的模式。 构思时,应先确定这首长诗要阐发的主题或要演绎出来的结论是什么,然后“谋篇”,如先写啥后先啥,分几个“层次”或“段落”等等,每个层次或段落本身的“小主题”或“小结论”应该是什么。有时层次或段落的架构可以比较粗糙,在动笔之后再一个个地临场细调。 长诗最考验笔头功力的是:小层次之间的有机整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诗意或内容上的,写文章时粘合段落的笔法常可以借用;另一个是押韵和段落转换的同步或不同步处理。有时随着段落的转换,作者会同时换韵,如此可在声韵上达到相应的渲染效果。当然,也有在同一段落中,由于韵字太少或诗意使然,不得已而换韵的。特别指出的是:长诗很难全篇一韵到底,其实作者也没有必要自己为难自己,因为这种体裁本身就允许换韵,况且有些作者还擅长以换韵来达到渲染诗意转折或推进。为方便,就以俺打酱油陋作“醉批《西游》”为例好了: 天高皇帝远,祖居花果山。 闷头过日子,避世挂水帘。 半坡自留地,味比蟠桃鲜。 民兵能自保,绝技恩师传。 --- 开篇铺垫,交代出when,where,who,why之类背景,用了五个平声韵脚来押韵。 就为借根针,恼了邻居心。 骗上凌霄殿,羞作养马人。 --- 开始换韵,为啥涅?一是这“针”是关键字,改不得,用针而不用棒,为得正是“小题大做”,用极小和极大的反差来渲染,所以得跟着 en 这个韵部走。另外,这是引起悟空人生巨变的第一件事儿,换个韵能暗示读者注意。但是悟空到后来还遇到更大的事,故这里还算是铺垫,故接着用平声韵。 谁说猴情傲?有仇就得报! 才算大丈夫,否则天下笑。 --- 陡然换仄声韵,仄声读来强烈激昂,以制造悟空被玉帝哄弄之后大怒的氛围 打上南天门,撕翻万里云。 一棍折宝柱,长啸藐群神: 皇帝轮流坐,尔等算旧臣。 口含一不字,休怪俺犯浑! 雷电摇宇宙,风雨乱乾坤。 --- 为啥都“闹天宫”了反而又改回平声韵了呢?因为这段叙述较长,而且“闹天宫”固然把诗意推进了,但终究也还是铺垫。从“闹天宫”情节出现在《西游记》开始的位置即知。 下面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这是重大转折事件,非写不可。 玉帝逃西去,求告如来佛。 --- 请看:前面换韵都是从“出句”就开始了,而这里的出句尾字却不押韵,是个仄声的“去”字,而对句的韵脚则是平声的“佛”字,可见,只要出句不押韵,它尾字的读声通常要与对句押韵的尾字平仄相反。 政教勾结早,和尚使坏多。 也是猴大意,酒偏战时喝。 五指幻虚相,其上悬网罗。 内急正潇洒,掌变似翻车。 巨石齐盖顶,醉步那得脱。 俯首五百载,狂了西域魔。 --- 上面押的都是平声韵,与“佛”字配伍。 接下来描述的是趁着悟空被监禁,西域群魔之“狂”。首先因为上面同韵部的字已用得较多了,为不拘束笔力,应该换韵,另外下面也恰好是另一段的开始: 占我大沽口,烧我圆明园。 --- 因为这首长诗的体裁是“打酱油”,故这一联的诗意为搞笑而“穿越”了。读者自会领悟,思路随即转向“微言”所指: 母鸡争报晓,哪有艳阳天? 杀完替罪狗,再赔四亿元。 再接下来虽还属相同的韵部,但换了仄声,以渲染悟空情不得已的激愤: 大圣恨难休,摇首空长叹! --- 出句的“休”不参加押韵,而对句的韵脚是仄声的“叹”,再证二者要平仄相反,否则出句尾字还是参加押韵为宜。 牧童为掏耳,钓叟为挥扇。 去者尘已渺,来者犹不见... 下面再次换韵,诗意出现波澜转折: 政委巧相救,一声涕泪流, --- “政委”二字再次穿越。哈哈 临崖输密码,终又得出头。 筋斗飞更速,铁棒锈应稠。 路任马蹄踩,经向阿三求。 ---截止到这儿,悟空被平反这段儿就结束了。 下面“取经”开始了,先交代小组成员: 八戒见色贪,沙僧烂忠厚。 政委虽天真,惯念紧箍咒。 问世只怜贫,出行偏恨右。 一时真作假,万言劝不透。 --- 上面又从平韵换到仄韵,原因之一固然是强调,另外还有要保留“烂忠厚”这个词的需要,因该词最体现沙僧的性格。这儿体现了作诗不能“因韵害意”的理念,若韵与诗意冲突,宁愿保留诗意。 却又假当真,白骨化妇人。 --- 这儿的换韵有打油诗俏皮的味道,同时也为了保留“妇人、拜神、皇家亲”这几个韵字,这是构思时这一段要包含的内容。这是同一段落内换韵的情况。 不易乃降妖,最难是拜神。 拦路杀人者,尽是皇家亲。 下文要完成一个大转折,为全篇高潮蓄势。于是再利用换韵增强渲染,另外,还为了保留“书”字作韵脚,因为取的是“经书”,作者要利用它做文章: 十载崎岖梦,换得几卷符。 --- “符”字讽刺,可以联想到“道士画符,鬼画符”,是无益甚至有害的(佛让人向善,国人都“善”了,任满清屠,任倭寇杀) 读罢无奇义,深妙能何如? 伏羲结公社,黄帝领耕读。 尧舜非父子,皆从民选出。 --- “民本”思想,咱们古人早就实践过,后来洋人再提出来的不过是相同的事改了个名字而已。道理就是那样儿,咋实现,咋实行才是大问题。个见:“民主”只有美国的最成功。其他的如英国次之,但留了个封建尾巴。法国、德国更次之。不成功的则很多,台湾最不成功,选了个巨贪当总统,选民们还至今不悔!如果蔡英文一执政就特赦陈水扁,再接着起诉马英九来报复,则这台湾的民主实乃最大的失败。 祖先最英明,何须洋鬼书? --- 这句适应面很大:《资本论》对咱中国管用么?不管用!啥“剩余价值”啊,啥“剥削”啊,在咱们现在的中国,剥削已经是正义的看。哈哈。还有美国式的民主,现在就照搬到中国究竟行不行?13亿人里,懂得“民主”为何物的究竟有多少? 这首诗写到这儿开始总结,作者要抒发感慨,为激昂故,最后再换仄韵: 酒醉读西游,感慨何能已。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地。 无地怎堪国?无国君何立? 惧覆莫驭舟,但办黎民事。 人谁无私心?只求合大义。 小结: 1:五七言长诗,除了韵脚外,可以完全不管平仄,如何照顾吟诵时的旋律,作者自己留心即可。甚至可以出现全仄句或全平句,但二者吟诵起来都很别扭,不是吗? 2:不要求对仗,但允许对仗。这里所谓的对仗其实可称为“对偶”,因为它对平仄并无要求。个人体会,在要强调或渲染的地方刻意地用些对偶句可以添加精彩。 3:必须押韵。若用古韵的话则允许“邻韵通押”。用新韵则自由多了,因为在新韵里,古韵中的很多韵部都被合并了。 4:允许换韵,可同声互换,也可平仄互换。注意啦:颇有些作者刻意用换韵来达到诗意推进和渲染的效果。 5:常见的换韵习惯: 一,通常是至少四句一换,两句一换的情况极少,一首诗偶尔出现一两次而已。 二,换韵以“出句”也参加押韵为常。 三,若出句不参加押韵,则以尾字的读声与对句的韵脚平仄相反为常。 6:长诗需先谋篇,不像写首七律,看见题目,脑子一闪念,下笔就写,连缀成篇。长篇要先构思,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抒情的长诗,比较容易些,大致上构思个框框,开笔后跟着意识流走,兴尽即止可也。如《将进酒》 二,叙事的长诗,较难,难在去粗取精,总不能啥都写,成流水帐了。要选择典型细节,合理连缀,逐层渲染,最后激其读者感叹。如《长恨歌》 三,叙事+议论的长诗,最难。极少看见单纯议论式的长诗,因为有那功夫干脆写篇议论文了。常见的多为叙事+议论这类。要仔细构思,从事例中挑出论点、论据,最后下结论,跟写文章差不多,但比文章精炼。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7:长诗在段落衔接上最体现诗的特点,从文笔上来说,不外乎“意断笔连”或“笔断意连”,前者出现较少,后者则常见,为了方便,还以拙作为例: ... 占我大沽口,烧我圆明园。 母鸡争报晓,哪有艳阳天? 杀完替罪狗,再赔四亿元。 请看,这儿“笔断”了:上面正说着慈禧给八国联军赔款,下面跑到大圣“空长叹”那儿去了;不过这上下之间却“意连”:大圣为何叹?就是为慈禧的丧权辱国而叹!潜台词是:要是俺没被压在这儿,不把洋鬼子们打死才怪! 大圣恨难休,摇首空长叹! 牧童为掏耳,钓叟为挥扇。 去者尘已渺,来者犹不见 ... 还有换韵可以和段落的转换相呼应,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不再赘述。陆游的《钗头凤》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词的前半部分用去声,后面改用入声,越来越短促有力,以渲染内心越来越强烈的悲愤。最典型的是“错错错”,还有“莫莫莫”,都是入声字。笔者北人不会读古韵,南方的诗友应该知道如何读,很短促,很爆破。
(拙作一篇,讨论而已。说错了,还请高手补充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