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七律】曲水 兼追半江红兄诗意
曲水中分两岸竹,琴传深雾孔明庐。
长桥踩过拦波月,短瓠栓来醉曲锄。
出世不甘鬼谷子,入俗还隐豆香农。
小河流去闲愁少,摸个鱼儿送小姑。
(雪葵小注:颈联出句仄声多了些,似应救一下,随它去了。呵呵)
原玉:
--------------------------------
七律 中秋话巴山
--依韵网友若退
by:半江红 2012.9.27
君道巴山古味浓, 纯真质朴晋时风。
山村水外遮荫树, 茅舍竹边报晓公。
夏去秋来收稻谷, 春迟冬缓走亲朋。
月出惊动相思鸟, 凄唳一声破夜空。
《中秋节感忆(文/诗/图幻)》by:若退
常忆当年作稼农,地偏民朴有尧风;
屋前屋后松竹绕,日落日出鸡犬钟;
秋入中秋收获满,月成圆月亲朋隆;
遥思古士多豪兴,吾抱奇思对碧空。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半江红 |
|
留言时间:2012-09-30 00:09:10 |
|
|
|
作者:曹雪葵 |
|
留言时间:2012-09-28 11:51:19 |
|
|
绿岛兄,你是明智之人,其实写新诗最好!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要韵律,结果现代的英国鬼子也不写了,也写新的。就说俺这首拙作吧,俺自以为古韵新韵都比划过,其实较真儿就完:
按《平水韵》,“竹、鬼、俗”都应换成平声的,你说“竹”和“俗”(鬼就该仄,谁让他是鬼呀。哈哈)怎么就仄了涅?人家丫平水韵里就是仄!
再说新韵,“瓠”倒是平了。哈哈。原来无论当葫芦还是瓜来解释,就念四声,就是把葫芦当成装酒的容器时,就念hu2了。于是俺出律。去它丫的,俺还不管了呢,叫它见鬼去吧。两个一块儿出。
绿岛兄,看到没?这就是写诗的“乐趣”。 |
|
|
|
作者:绿岛阳光 |
|
留言时间:2012-09-28 10:23:48 |
|
|
|
作者:曹雪葵 |
|
留言时间:2012-09-28 08:30:29 |
|
|
春夏兄,还是半江和若退二人写得真挚。那是他们的故乡啊。呵呵 |
|
|
|
作者:曹雪葵 |
|
留言时间:2012-09-28 08:28:59 |
|
|
一苇兄,我基本上是用新韵来写古典体裁,用《平水韵》来写自然也可以,比如这两天贴进诗坛的“步大观园韵咏菊”。但有一个大缺憾,就是写完之后凡属入声字的我都不会念(我说话是咱们中国的西北口音)。而且凡属古代读入声的字,我都是硬着头皮记住的,如国,石,出,竹这类,它们在现代普通话里都是平声。
所以个见:如果作者是南方人,自己说话口音里还有很多跟平水韵的一样的入声,用古韵得天独厚,最好;否则,不妨用新韵来写。
如果写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入曲用《中原音韵》,对不是研究这类专业的人来说,会增加很多负担。而且我敢说:就算是专业人员,如果用韵书死抠他的写作,肯定会找出毛病来的。因为不生活在古代,却偏要说古人的口音,一个不小心就得“出错”。这个可以用咱们学说英文来类比,一个10几岁就开始在英国生活的父母都是中国人的孩子,到二十几岁英文发音还不是100%地道的英国口音。呵呵 |
|
|
|
作者:一苇 |
|
留言时间:2012-09-28 07:29:17 |
|
|
曹兄:
您写诗的时候,考不考虑入声字呢? 我一直在这方面挺困惑。
谢谢 |
|
|
|
作者:春夏无名 |
|
留言时间:2012-09-28 06:46: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