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俺闲侃了韩翃写给柳氏的《章台柳》,并将其格律总结成“胡杨谱”如下:
(章台)柳,(章台)柳! (平平)仄(韵A),(平平)仄(韵A)!
(昔)日(青)青今在否?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A)。
(纵)使长条(似)旧垂,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应(攀)折他人手。--- 注意啦:“折”古读为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A)。
注:
1:“()”号中的字可“中”; 2:第一行两句建议叠韵并使用感叹语气。
大家一定还记得故事情节:那柳氏收到了这首词,伤心之余,也回了韩翃一首:
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看,更是字字愁,声声泪,令人不忍卒读。不同于韩翃的质问口吻,柳氏却是无奈的诉说。俺将其格律总结成【章台柳.柳氏格】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 (杨)柳枝,(芳)菲节,
(仄)仄平平仄平仄 (可)恨年年赠离别。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叶随风(忽)报秋,
(仄)仄平平仄平仄。 (纵)使君来岂堪折。
注:“()”号中的字可“中”;
“柳氏格”有如下特点:
1:第一行的“仄仄平+平平仄”,尾字平仄交替,比韩翃的“平平仄+平平仄”的执拗显得灵活,再结合诗意,令人觉得声韵更委婉了许多。
2:隔行两次出现的“中仄平平仄平仄”也比韩翃“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的搭配“讲理”,而“平平+仄”用在对句听起来总有些“武断”,这就是为啥仄韵律诗常用来下偈语。呵呵。
奏让俺即兴柳一首呗:
曹雪葵,绝巅上, 饮马天池落云旷。 十载今宵人未来, 从此濯足戏沧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