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人很可怜,当时无科学技术可言,很多自然现象在他们眼里都是很神秘的。上面这幅图,是山西壶口瀑布的一角,平常浩瀚无比的黄色急流,倾泻而下,不可阻挡,可到了严冬居然被冻成了一片冰雕玉砌的世界,好像世界在一霎那之间突然停顿了,成了独一无二的鬼斧神工之巧。而且朝阳雾色映照在在河谷之间,居然形成了一弯彩虹,更为这奇景增添了神秘诡丽的注脚。彩虹影深之处,是一道深涧,越往下越深邃莫测,引人遐想,令人产生丝丝的恐怖之余,也让人们揣想:那深洞之中喷出缕缕寒气的,是一条白蛇,还是一条玉龙...
然而咱们的古人,在未知的自然现象面前展现给世界的绝不是愚昧,而是连现代人都还未能参透的近乎神明的智慧。听!他们在《周易》里说: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一处悬崖,冰的瀑布,一涧薄雾,半弯彩虹,竟让他们悟出了天人之间由弱到强,盛极而衰的宇宙大道。这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古人。当我们因为神舟能在太空漂浮而骄傲的时候,不要忘了几十年前陇南稻田里掘出来的龟壳上曾刻着个几千年前的“飛”字。
言不尽诗以寄情,鉴于诗坛正流行用“半”字写诗,在下也习作一首助兴:
【七律】“半”字诗咏冰下渊
半蛇灵隐半龙生,半岸迎冬半涧冰。
半夜魂融半轮月,半尊身醉半弯虹。
春秋半阅鳞半老,尘世半出心半清。
半洞还藏半江水,半帆不久半东风。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曹雪葵 |
|
留言时间:2012-10-06 01:26:56 |
|
|
谢春夏兄鼓励。纯属玩弄文字技巧,并非俺之擅长,自己也不怎么爱好。就是跟着大家凑趣而已。陋见,若非要评个优劣,仅就文字技巧而言,一首七律当以:
嵌入“半”字最多, 每一联的诗意都有所推进,句式不重复, 结尾生出寓意, 也就是没有明显被“半”字所束缚
为高 |
|
|
|
作者:春夏无名 |
|
留言时间:2012-10-05 15:46:09 |
|
|
好序好半诗!
你还真能半的,好家伙,一下子那么多伴! |
|
|
|
|
|
|
|
|
|
|
|
|
|
|
|